① 职工养老保险每月能领多少钱
目前政策,退休以后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老金组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版参加工作的权,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计算方法如下:
一、基础养老金=(参保人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因为,目前不知道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额和你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年限,以及养老金个人帐户上的储存额,所以无法准确计算退休时能拿多少养老金。
(注:
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②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称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它是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
② 职业年金开始后,每月能领取多少养老金
职工每月缴纳4%也划入职业年金账户。退休时按退休人员除以计发月数就是每月可以领取的职业年金。
举例:
2018年退休时职业年金账户有35000元,男性退休年龄是60岁,6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所以每月领取职业年金是35000÷139=251元。
退休中人养老金待遇重新核算后,因为是新老办法对比计发养老金,新办法计发养老金待遇包括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待遇,所以职业年金没有独立在基本养老金重算中列支,最终结果就是有很多退休中人养老金待遇重新核算后,并没有觉得职业年龄已经算在新待遇里了。
职业年金按计发办法可以分为待遇确定和缴费确定两种基本模式,即DB和DC两种模式,国外公职人员实行的是DB模式,企业的补充保险是企业年金,主要由一开始的DB模式逐步转变为DC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DC模式已经超过了DB模式。
职业年金按资金的筹集方式分为现收现付型、基金积累型、部分积累型。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主要实行的是资金的完全积累型,有部分国家实行的是部分积累型。按照职业年金的组织管理方式,有英、美为代表的信托管理型;有保险公司根据契约管理的公司型;有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型等。
③ 自己交养老保险40年退休时每月能领多少钱
计算方法:
1、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2、基础养老金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缴费年限×1%
3、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本年缴费工资与上一年本地平均工资之比相加 ÷ 实际缴费年限
4、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四、举个例子
小明在北京25岁入职,65岁正常退休,活到了80岁,每月税前工资10000元。已知北京市2015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463元
缴纳满15年
1、退休前个人缴纳的费用:个人缴纳费用=10000×0.08×12×15=144000
2、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6463(1+1)÷2×15×1%+10000×0.08×12×15÷101 = 2395元
缴纳满40年
1、退休前个人缴纳的费用:个人缴纳费用=10000×0.08×12×40=384000
2、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6463(1+1.2)÷2×40×1%+10000×0.08×12×40÷101 = 6646元
(3)养老保险每月能领多少扩展阅读
社会保险的客观基础,是劳动领域中存在的风险,保险的标的是劳动者的人身;
社会保险的主体是特定的。包括劳动者(含其亲属)与用人单位;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
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保险基金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缴费及财政的支持。保险对象范围限于职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保险内容范围限于劳动风险中的各种风险,不包括此外的财产、经济等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保(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