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据我理解,国家这个政策是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是把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专单位,进一步向企属业靠拢。
怎么来理解“有行政职能的要纳入公务员的劳动保障体系”呢,我想绝大部分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都具有行政职能或者是完全公益类,没有额外收入的,这部分会参照公务员管理,现在有很多单位都参公了。
就你的情况,虽然也是全额拨款,但因为学校的情况很特殊,我想以后也是朝参照企业职工保证制度进行改革。
『贰』 2019年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新政策有哪些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因为生老病残死等风险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所引发的风险,是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一种社会调节和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客观要求。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包括竞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法律公平,保护每个市场竞争者的合法利益,而建立公平市场环境是政府的责任,同时对市场竞争引发的收入分配不公需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加以调节,维护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从实际看,我国现在只对企业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导致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和难以进行正常的人员流动,客观上不利于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和人才合理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事业单位分布领域广,单位数量多,人员队伍庞大,具有三千多万职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经过多年运行,事业单位客观上也存在诸多弊端,如职能界定不清,供养人口太多,财政负担沉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各类事业单位由于取得经费的渠道不一样,职工收入和养老待遇差别较大,引发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的相互攀比等矛盾。按照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事业单位改革将按行政职能型、公益服务型、经营型三类划分,保留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其他改为机关和企业。这不仅可以大幅削减事业单位规模和职工人数,减轻各级财政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效率,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条件。当前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难在哪里?难在如何破解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依赖财政供给的惯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滞后,养老待遇仍然由财政资金保障。下一步通过建立事业单位之间统一规范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事业单位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收入分配及养老待遇的大体均衡,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全社会统一、规范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为深化整个事业单位改革创造至关重要的条件。
『叁』 如何理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据我理解,国家这个政策是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是把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进一步向企业靠拢。
怎么来理解“有行政职能的要纳入公务员的劳动保障体系”呢,我想绝大部分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都具有行政职能或者是完全公益类,没有额外收入的,这部分会参照公务员管理,现在有很多单位都参公了。
就你的情况,虽然也是全额拨款,但因为学校的情况很特殊,我想以后也是朝参照企业职工保证制度进行改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肆』 事业单位工勤编养老保险改革
人王8级2009-10-11合同制工人退休后财政不再拨款。退休后的工资改由社保承担。追问:退休后为什么财政就不再拨款,在职可是财政拨款的呢。同是一个财拨单位的人为什么别人就不缴,只有合同制工人交保险呢,在职时工资还要扣个人部分,同一单位的退休后,他们为什么还是财政拨款呢。回答:这就是正式编制的好处。追问:财拨单位的合同制工人也有正式编制呀,在职时为财政全额拨款编制。追问:我是说的合同制工人实行养老保险的意义和目的,意义和目的就是退休后财政不再拨款,减轻财政负担吗?社保基金也是财政资金,没有减轻什么。目的和意义?回答:重点在“合同"两字上,要不社会上怎么会有N多人打破头想拿到机关的正式编制呢。个人觉得合同是机关中最次的一档,同样是工人,工勤编制都不知道比它好多少~~~补充:因为合同的是机关最先进入社保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是已经在讨论机关事业和公务员进社保的问题了。追问:合同制工人是正式编制,就是你说的工勤编制,要知合同制工人一般可是领导的司机,通讯员之类的,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哟。回答:不一样的。追问:目的和意义?回答要害。全国在五省市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基本上夭折,原因是阻力大。回答:为了实行全民社保。回答完毕。追问:不公平,同是国民,为什么有的要参加社保,有的又不参保,这那里是全民社保?制定政策的就怕革自已的命。回答:这个社会有完全公平的么?!反正我是没看到过。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伍』 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改革试点15年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一、改革的范围。本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二、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陆』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后有何不同
1、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了社会保障。
确定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2、改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规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
3、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
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4、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6)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改革扩展阅读: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思路如下:
1、一个统一。
“一个统一”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2、五个同步。
“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
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五是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五个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综合平衡前后左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保证改革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