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重要指标,包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本文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的个体微观数据和调查23个省市的宏观区域数据,在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个体自然特征、个体社会经济特征、个体行为特征、个体情绪状况特征、个体躯体健康特征、个体患病情况特征、三大地带差异以及省际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探索影响老年人ADL和IADL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ADL和IADL的残障率越来越高。中国女性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残障程度高于男性。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民族差异不显著。农村的老年人ADL要好于城市的老年人,IADL的城乡差异并不显著。婚姻状况对老年人ADL和IADL的影响十分显著,凸显了婚姻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保护功能。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ADL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对IADL的影响十分显著,即受过教育的老年人IADL优于未受过教育的。职业地位高低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显著。吸烟、喝酒、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对老年人ADL的影响不显著。吸烟、喝酒对老年人IADL影响不显著,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老年人IADL产生正向作用。良好的情绪对于维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ADL和IADL的残障发生率高于较少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听力和视力状况较好的老年人,ADL和IADL均优于听力和视力较差的老年人。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程度较深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二、老年人ADL的残障比例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中呈现由西向东依次递增的趋势。老年人IADL残障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老年人ADL和IADL的省际差异均十分明显,老年人ADL的南北差异相当明显,ADL残障比例最高的省份是辽宁、天津和陕西,ADL残障比例最低的省份是浙江、江西和湖南。老年人IADL残障比例最高的省份是天津、江西和陕西,ADL残障比例最低的省份是浙江、重庆和黑龙江。 三、在HLM模型中,个体因素中慢性疾病状况、年龄、性别、现居住地、躯体健康状况、情绪是影响老年人ADL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注意慢性疾病中的高血压、中风等脑血管病、风湿骨病、痴呆这些疾病。自然因子、主食结构、医疗因子、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均预期寿命这些宏观区域因素对老年人ADL的产生显著影响。而老年人IADL产生显著影响的个体因素包括慢性疾病状况、年龄、性别、婚姻、教育、体力劳动、躯体健康状况、情绪,所选取的宏观区域因素并未对老年人IADL产生显著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❷ 环境因素对失能老人养老有什么影响
环境因素对失能老人的影响就比较多,例如视力,听力,还有体力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❸ 影响我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因素
一、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老人更喜欢在自己习惯的家庭养老,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选择到社会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不到百分之二十。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养老需求日益凸显,政府公办养老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民办养老机构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收费较高,对有些老人来说难以承担。
三、与地方政府及基层组织的关注度有关。养老问题就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政府既要积极投资进行硬件建设,更要完善后续管理运营措施,否则养老设施便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养老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全面探索影响养老问题解决的因素,选择科学有效的养老模式,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二是该国政府和政党的执政理念,是否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三是该国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众人拾材火焰高,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还需要人民群众都去维护它,在实际运用中促进它的发展
❹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元素有很多一是饮食方面还有现在的空气和种种环境都是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什么大的影响。
❺ 关于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老人赡养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使维权护老成为新世纪的一个社会性问题。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山东省苍山法院近日对1990年以来的102起赡养纠纷案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不容乐观。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很多老人的晚年呈现出不同于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方式单调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种,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与子孙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儿媳决定,老人除干点家务活帮助照看孩子外,别无其他活动,生活比较单调;不分不离型是指老人与子女虽没有分家,但是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费用由子女供应,这种类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分担赡养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担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独自生活型是指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单独生活,生活费用由自己承担,责任田里的重体力活由亲朋好友或子女帮助,这种类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单子女的老人。许多不分不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庄周围低矮破旧的房子里,在有的地方,村庄周围甚至出现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赡养与城镇老人呼吁精神赡养不同,农村老人虽然也希望儿女精神赡养,但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而不太注重营养保健、参加娱乐活动等。
生活来源单一,完全依赖子女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极少,他们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只能依赖子女,没有其他出路,这是农村老人与城镇老人的一个显著区别。
造成农村老人生活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子女间非正常攀比,使老人生活无着落。从调查的情况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纠纷案件约占全部赡养纠纷案的80%以上。如78岁的张某有3个儿子,都已成家独自生活,老人自己则住在旧草棚里。原来兄弟3人商量好每家都拿出一定的粮食赡养老人,可后来老二以父亲在老三结婚时花的钱比给他的多为由拒绝赡养老人;老三媳妇则以结婚时老人怠慢了娘家人为由也不尽赡养义务。老大开始按时给老人送去生活费和粮食,后见两个弟弟不尽义务,也停止供应。老人遂把3个儿子告上法庭,法庭判决老人胜诉后,儿媳们则以老人败坏他们名声为由,仍不尽义务,甚至发展到打骂老人,最终张某服毒自杀。
2、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绝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养,他们年轻时扶养子女,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到年老时在经济上便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别是个别儿媳视老人为负担,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3、部分子女道德伦丧,只知向老人索取,却不愿回报老人。有的儿媳视娘家人为自己人,公公、婆婆为外人,“内外”差别大,不赡养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使父母饱受委屈。据苍山县法院统计,1990年以来全县诉讼到法院的虐待老人案件达16件,而实际上没诉诸法律的虐待现象远大于这个数字,因为很多老人即使受到虐待也往往采取迁就忍让的态度,造成隐性虐待较多。
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与稳定,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将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农村,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必须将敬老爱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依法养老。目前,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更应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❻ 现在农村普遍老年化,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❼ 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哪些问题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福利以及关于自身利益的问题,这关系这自己的正常生活需求能否持续获得补给从而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而随着年纪的增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养老问题。在农村,养老问题的困难尤其严重,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哪些问题吧。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哪些问题的解答了。
❽ 农村老人养老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等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农村,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 养老问题。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笔者对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杨集村的农户和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杨集村是江苏省西北 部的一个行政村,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全村总人口3 560人,人均耕地约0.04467公顷(0.67亩)。由于这里属黄泛区冲积平原, 土壤多为砂土,耕地适用于果树种植,村民的全部农业收入依赖于果树种植。由于果品收入远远高于粮食收入,所以杨集村所在的大沙河镇成 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乡镇。
(二)农民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
谁来照顾年迈的农村老年人,在现实中成为了农村养老过程中一个重要话题。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并不单纯地指在老年人躺在病床上 或不能自理时的照顾,而是包括老年人全部的生活过程。对于老年人来说,衣食住行、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嘘寒问暖胜过钱财物质的供给。
然 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虽然脱离了贫困状态,但在较多的地方仅仅是达到了温饱水平。市场经济冲击、物价上涨、收入增长缓慢等生产生活的 压力使每位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把时间全用在农活和出门打工上。能够守望子孙、得到子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成为了农村老人的一个奢望。许多 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或经商做生意、或外出打工挣钱,才能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婚嫁费用以及家庭的日常开支。
而农村劳动力外出营生的工 作,如运输、加工、建筑、修理制造等行业,一般都是工作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造成与家中老年人的长时间分离。例如,张某YJC —L,男性,47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在山东从事建筑行业,每次出去打工3~4个月,每年累计打工时间9个月左右。果树农忙时回家 料理果树,果品收获后为卖得好价钱而亲自四处营销。
因此,无论在外打工还是在家营生,很少有时间陪伴、照顾年迈的父母。妻子YJC— M,48岁,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在本地一些加工企业兼职打工赚取一些收入,供养两个孩子在外住宿上学。一对老人平时自己照顾自 己,除非重病在床,儿女们请假回家或中断打工来照顾老人,否则,老人也不会同意他们留在家里照顾自己。
❾ 以房养老意愿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以房养老”,全称叫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又叫作“倒按揭”,简而言之就是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然后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期间老人仍然可以住在这里,仍然拥有对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直至身故;而在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1、拥有产权
自有住房并拥有完全产权。养老家庭必须对其居住的房屋拥有完全的产权,才有权也才有可能对该房屋做出售、出租或转让的处置。
2、独立住房
在以房养老模式中,只有老年父母与子女分开居住,该模式才有可能得以运作。否则,老人亡故后,子女便无处可居。
3、家境适中
当老年人的经济物质基础甚为雄厚时,就不会也不必考虑用房产养老;而老人的经济物质条件较差,或者没有自己独立的房屋,或者房屋的价值过低,也很难指望将其作为自己养老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