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退休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退休

发布时间:2021-03-10 17:34:48

1.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有什么关系 有何解决方法

养老抄保险就是为了解决老年人的袭生活
养老金的来源就是由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老年化的到来,使得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缴纳养老保险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就造成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因此就有了延迟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更改的风声

2. 人口老龄化加剧,延迟退休真的可以改善这个问题吗

从2008年人社部首次提出延迟退休以来,这个话题就一直被人们提出谈论。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预见,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2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中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一规定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

而延迟退休首先可以减缓养老金的部分缺口,如果未来更多老人参与到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中来,可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这样看来,延迟退休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的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3.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带来的压力

2005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浮出水面。2006年1月1日,养老新政开始实施,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调整新的计发办法等方面提出了实质性举措。直面二十年养老保险改革难题,养老新政开始步入艰难的攻关战。

老人:新政影响不大

老章是名退休干部,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如今的他,每天遛鸟、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生活过得悠闲自在,而支撑他幸福晚年的经济支柱,则来自于他现在每个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而老章的大学同学老汪的晚年境遇则大不一样。老汪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他现在的退休金还不到1000元钱,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够用,为了下岗的孩子和自己的晚年着想,老汪在退休之后又去一家企业当起了会计。

对于中国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老汪的情形更代表了大多数普通老人的养老现状,日子过得拘谨而节制,和想像中的幸福生活还有一段距离。

“这次的养老金改革对老人的影响不大,就是说目前老人能拿到的养老金不会有任何变化,既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

这是专家的看法。

实际上,这次养老新政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证离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据了解,为了离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近五年来,中央财政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补贴金额高达2093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各项缴费比例已高达40%,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为维系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转,不得不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形成了约7400亿元的空账,并且每年还在增长。

养老保险制度转轨中出现的最大难题,就是巨额“隐形债务”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亏空达8000亿元,且每年以1000多亿元的规模持续扩大。

中人:养老新政的受害者

“20年以后等我老了,能领到的退休金会因此变少吗?”在一家企业工作的马勇对自己的未来有些悲观。已过而立之年还在为事业打拼的他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但他对自己未来养老金是否会减少显得十分在意,“到那时候,社会上竞争压力肯定会更大,养老金要是少了,生活质量如何保证?”

“改革意味着政府将通过提高社会统筹的比例来筹集更多的资金,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专家的看法是,在基础养老金不变的情况下,个人账户规模的缩小,将使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缩水。

有人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名养老新政实施前参加工作且在新政实施后才退休的职工,如果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0年;再假设10年后本地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那么退休后,他在政策变化前后各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如果按养老新政之前的养老金政策看,这名职工在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是880元;如果将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即实施养老新政后,那么他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690元。

也就是说,在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后,这样的“中人”职工每月的养老金少拿了190元。对此,“新政”给出的应对办法是,国家将专门对中人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补偿,但发放标准和形式尚未有明确规定。

有关专家认为,“中人”在改革前并无个人积累,这意味着国家对这部分人负有“隐性债务”,“养老新政”实际上是通过牺牲在职一代的福利,来保障退休职工的福利。而且,再过30年,现在在职的一代人将到退休年龄,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顶峰。届时,在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养老金,如果政府仍然采取现行的政策,即进一步缩小个人账户比例,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将使未来工作的新一代个人账户养老金进一步减少,最终可能使养老金制度完全成为现收现付制。从养老金支付的自身规律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大国,没有积累的养老金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新人:养老不易

李楠可以说是一个新新人类,80后出生的他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3年,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自己用,谈到养老,他就一脸愁容,年轻时攒不下钱,老了以后怎么办呢?

刚参加工作的刘志坚最近一直在和同事讨论这样一件事情:自己结婚以后,如何来照顾双方的老人,虽然父母一再告诉他不用担心他们的养老问题,但刘志坚还是觉得父母加起来不到1000元的退休工资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不够用。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4%,到2030年,中国人口结构将从现在的15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变为3.3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使得养老成为一个大问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位学者认为,西方国家进入老龄时期一般都花费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而中国从控制生育到进入老龄化只用了18年时间。“我们这个社会‘未富先老’,所承担的养老责任越来越繁重。”

4. 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体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1)老龄化必将引起瞻养比升、负担率高。老龄化带来赡养比率将迅速提升,据了解,1987年赡养比为13.5%;2010年将达到18.08%;2030年为34.79%;2040年为37.9%。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离退休费逐步攀升:1978年总费用17.3亿元,1984年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199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2001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从而使在业人员的负担变得沉重起来,导致社会保险费居高不下。
(2)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养老金自身无法平衡运行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公共财政。这时政府的公共财政就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金负担,公共财政终将不堪重负。我国现在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费率比较稳定且比较低。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制模式,中国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
基金筹集模式,把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负担压在了一下代职工的身上,必将影响下一代人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也严生时影响社会稳定。
(3)老龄化同样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带来巨大压力。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是全面的,而不仅仅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同样要经受巨大的压力。据国内外的有关资料显示,人均医疗费用和年龄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医疗费用的3一5倍。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关于《中国健康模式转轨和服务需求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报告提出,即便是按1998年的医疗实际费用支出计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量负担到2025年将增加47%,如果考虑到各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按GDP年增长率同比增长,我国医疗需求量费用到2025年将达到6万亿元以上,占当年GDP的12%左右。人口老龄化还直接带来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失业保险。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必然要求劳动力的产业和技术结构相应进行调整,而老年职工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以及优扶安置等等社会保障项目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都是对整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此外,老龄化必将造成在业人员创新、革新的和适应新技术的平均能力降低,从而使社会保险的筹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5. 人口老龄化怎样促使养老保险全面覆盖人口老龄化怎样加快养老保险发展进度

主要问题是将复公平正义放在什制么位子上。公务员养老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双轨制已经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须痛下决心破除养老保险待遇的双重标准,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和统一,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才是民众的诉求,但是人保部正事不办,却忙于转移视听,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方案。实行这一方案必定是穷人越穷富人越富,而且是创造财富的越穷,不创造财富的越富。这些官员和公务员等既得利益者它们不能代表人民,然而,它们却拿手里的权去与百姓争利。一些反@动文人出于既得利益也在推波助澜。再者,这个社会缺了谁地球都照转,少了与民众争利的贪官这个社会将更和谐。这些是建设和谐社会绕不过去的问题。现在要 多出好几亿的农民工纳金(200%),每年还有1000万农民变工人。社保基金怎么就紧张了,钱都用到哪去了,查查!不能让人口老龄化作为不明不白的挡箭牌。

6. 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社会养老保险有何影响

造成养老保险支出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也就是现有退休的人比较多,需要支出的退休金也就相应的就会增加。

7.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探讨

随着社会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负担将会加重,不仅需要支付更多的养老金,而且需要更多的医疗费用支出。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国家统计,65岁以后每人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费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倍增加(见表1)。因此,社会保障收入难以承受老龄化必然带来的不断增高的支出需求,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出现了支付危机。

老龄化造成了养老保险缴费与支出之间的不平衡。据有关专家对OECD20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分析和预测,除英国和爱尔兰以外,其他18个国家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和支出之间将长期存在较大的差额,特别是在2005—2035年期间,差额将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有15个国家预计在2035年养老保险支出占GDP比例将比养老保险缴费占GDP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对于亚欧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和福利主义政策指导下,已经实行了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而老龄化的到来大大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政府不得不以高赤字来支撑这样一个成本高昂的体系。

以德国为例,为了支付养老金,德国政府每年要拿出700多亿欧元来补贴。1965年,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9.8%用于福利支出,而今是17%。德国政府开支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福利和补贴。在2001年,德国政府的全部开支中,福利支出占51%,其中给老年人的福利补贴占全部开支的32.9%。高额的社会保障支出是德国赤字和国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970年德国国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6%,2002年超过61%。仅支付利息一项就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2002年此项开支占德国政府全部开支的11%,致使对教育和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断缩减,1970年时德国这方面开支的比例还占16%,而如今联邦、州和市镇三级的投资却仅为6.2%。

在美国,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也是影响美长期预算赤字的结构性因素。美国社会保险和医疗福利支出在2002年占美国GDP的7%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提高到12%,这些开支将在今后10年使联邦政府赤字达到1.5万亿美元。

8. 全国人口老龄化对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有影响吗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它就拥有大量的人口和强大的力量。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庞大的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于是,计划生育开始实施,出现了人口年龄差距。



这样才能减轻农村青年的经济压力,保持他们创业创新进步的活力。解放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否则,年轻人承受着经济压力,一切都是“以生存之名”混日子,社会很难继续发展下去。这是我们这个积极的国家所不能容忍的!总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相信农民养老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如今,有很多养老院,在农村也很受欢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农村老年人到养老院养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或不回家的老人来说,空巢老人是一个很好的赡养对象。老选择。老实说,事实上,我们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计划。

阅读全文

与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退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黄山老年公寓叫啥小区 浏览:200
乙肝能长寿多少年 浏览:96
虚寒性胃痛可以吃什么养生中药 浏览:229
肖家湾有多少老人 浏览:142
养老金统筹比例 浏览:191
60岁当选政协主席 浏览:849
邮政40年退休工资多少 浏览:80
大三阳体检项目有哪些 浏览:591
在外地上社保老家退休金吗 浏览:395
重阳节要吃什么膏 浏览:373
养老保险单位变个人怎么交 浏览:771
养老机构名称该取哪些字 浏览:494
老人不能去哪里玩 浏览:925
伊川哪个老年公寓好 浏览:740
仙女父母为什么不准仙女嫁给可乐 浏览:346
如何避免控制型父母 浏览:861
公夯员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浏览:597
沈阳长寿村健康床垫多少钱 浏览:641
山东德州养老保险查询个人账户 浏览:893
残疾人在养老院怎么申请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