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养老金入股市 利润做何用
你弄错了,不是养老金,而是社保基金。进入股市的盈利仍然充实社保基金。
㈡ 养老金入市对那些股票有影响,为什么
养老金入市的影响:
1、大量资金入市,并且养老金是长期持有,不是短期套内利;可容以稳定整个股市,全股市都可获益;
2、养老金的操作是长期持有蓝筹成长股票,所以蓝筹股得到有力加持;
3、养老金如果入市,其投资理念应该与社保基金一致,就是追求稳健、可持续的收益,因此买入蓝筹股特别是银行、保险、证券类股票的可能性较大。通常是市值较大、有国资背景、分红率高的 股票容易受到社保基金青睐。
㈢ 现在养老金入股市进程怎么样了,是怎么入市的,入市资金是谁操作的,是基金公司还是啥,养老金是谁管理的
截止到18年9月底已经有4166.5亿元的养老金到账并且开始投资了。虽然这点钱对于股市来说算不了什内么,养老金入市这件容事情说明现在的股市处于历史性低位,投资比较安全,适合长线资金进场。不过大家也不能激动,就算四千多亿的养老金入市A股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沸腾了。养老金持股的情况其实并不是那么乐观,有不少股票表现得非常差。养老金对于一些技术变化较快的行业一般很少介入,主要还是持仓一些不怎么依靠技术的企业。
一般情况下养老金都是会选择长期投资,主要就是靠上市公司的分红和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养老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分为两方面,从长期影响来看,可以给A股市场带来大量的长线资金,因为养老金的投资过程基本都是比较平缓的,所以不会对资本市场造成短期的大涨大跌,不过还是会降低股市的波动率,对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环境也有很大的帮助。
㈣ 养老金投资股市是利好吗
有很大影响,提振股市信心,使得广大投资者能够参与其中,对股市是一件非常好的利好消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㈤ 养老金提高了进入股市的比例,对股市有多大的好处呢
提高养老金进入股市的比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到股市中,进入股市的资金量越大,我国的股市就更加具有活力,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股市的发展,这个是很多股民所希望看到的。
在养老基金更多投资股票的同时,进入我国股市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这些资金大都是会长期持有股票的,长期持有股票的资金越多,能够更加有效加强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为我国的股市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以前我国的股市投资者大多数是追求短期的投资,通过频繁的交易来获取更加的收益,这种投资股票的方式不好,很难获得投资收益,而通过长期持有股票,虽然股价在短期内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从长远看,投资者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个在努力奋斗的金融民工,请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财经问题!
㈥ 养老金可以投资股市吗
国务院批复养老金投资股市
时间:2015年地点:北京
国务院批复养老金投资股市,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办法明确,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㈦ 养老金上市对股市有何影响
养老金投资运营突破了原来社保基金只存国有银行和买国债的限制,为养老保险基内金的保值增容值实实在在打开了通道。而对于A股市场而言,机构普遍认为,此次养老金入市带来的增量资金并不大,影响有限。
广发证券预计,养老金累计结余中可交给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营的资金约2万亿,根据规定,养老金投资股票(或股票型)产品的比例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养老金入市不会直接达到上限,参照社保基金(入市比例12%左右)和险资(上限30%,入市比例14%左右)的历史数据,估计本次养老金入市的比例在12%左右,规模接近2500亿元,仅占A股总市值的0.45%,整体影响不大。
但从中长期来看,养老金入市对于A股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历史经验表明,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将能够有效改善投资者结构。银河证券认为,由于养老金对资金回报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养老金在股票市场将会瞄准低估值高股息标的进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市场投资产生影响。
㈧ 养老金入市,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1、养抄老金入市可以增加股市资金供给,表面看、短期看都应该是利好。2、但实质上养老金入市的目的是为了谋取收益(也可以理解为填补账户空缺、保值增值等),股市是一个零和游戏市场,养老金赚钱就有人(主要是散户)亏钱。所以,今后股市将逐步过渡到机构主导、价值投资主导的市场,散户将越来越被边缘化,直到自我消失为止。
㈨ 听说养老金要入股市,很多退休人员很担心!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既然证监会不鼓励老百姓拿自己的养老钱炒股,社保金入股市又是怎样的道理?“赔了算谁的”的疑问,注定永远盘旋在上空,尤其是在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延迟退休提上议程的当下,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的确,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进入股市并非没有先例,发达国家也会拿出巨额资金进行全球投资,而且收益不菲。然而,中国股市的风险似乎早已超越了股市的一般风险——暴涨暴跌、牛短熊长,不仅无法承担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往往背离基本面,更像是上市企业的提款机。当政策市、内幕交易横行,如此高难度不亏已是万幸,又如何敢寄望能够增值?进一步说,如果为了实现增值而不惜利用内幕消息,大涨前买入、大跌前跑路,对那些普通散户公平吗?
由此可见,相比一般投资渠道,股市风险较大,中国股市尤其如此。审计署刚刚披露,南方电网原副总经理肖鹏的亲属涉嫌利用多家电力供应商的内幕信息炒股,连续8年无一亏损、年均收益率近50%。这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害虫不除,价值投资就是一句笑话,社保金又如何斗得过这些稳操胜算的庄家?
不过必须得说,即使如此也并非所有的机构都在赔钱。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元入股工商银行,每股成本1.22港元;中国银行则吸引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价格1.22元。如今,这些外资机构无不在减持后赚得盆满钵满,笑纳数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