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补交的养老保险金怎么做账务处理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等费用(公司承担部分),其他应收款(个人承担部分)
贷:应付职职工薪酬-社会保险
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养老金补交需要个人的年龄要在劳动年龄限制内,男性是60周岁,女性是55周岁。如果是公司的原因导致断交,公司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补缴申请。
(1)养老保险财务处理扩展阅读:
交养老保险金注意事项:
1、参保人员必须达到退休年龄且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以上,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如果不中断缴费,当然可以维持。
2、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联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劳动者的职期间积极劳动,提高效率。
3、养老保险最低交纳年限为180个月即15年,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以申请享受养老金待遇。
4、在收入比较稳定或比较富裕的地区和人群采用这种方式。如富裕地区的农民可按半年或按年缴费,其缴费额既可以按收入的比例,也可按一定的数额缴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养老保险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保补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账务处理
❷ 养老保险金的账务如何处理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养老保险费的账务处理:
(1)按规定计提单位应负担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借:生产成本——社会保险费
制造费用——社会保险费
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
销售费用——社会保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单位部分)
(2)代扣职工个人应负担养老保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个人部分)
(3)按期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单位部分)
——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
现举例说明:
【例】A有限公司,有职工300名;其中:一线生产人员为200名,一线辅管人员为20名,总部管理人员为50名,销售人员为30名。该公司与劳动者原订立了全员劳动合同,未发生人员变动。2010年6月,假定该公司按当地人均薪金基数1100元计算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按现行相关政策规定,假定应缴比例为28%,其中:单位缴费20%(17%划入统筹金,3%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费8%,其计算及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缴费的计算
(1)月度缴费基数:1100×300=330000.00(元)
(2)月度应缴金额:330000×28%=92400.00(元)
其中:单位缴费共计:330000×20%=66000.00(元)
个人缴费共计 :330000×8%=26400.00(元)
由单位承担的月度缴费总额66000.00元当中,
①划入个人账户共计:330000×3%=9900.00(元)
②划入统筹账户共计:330000×17%=56100.00(元)
2.个人账户清单
(1)月度缴费基数:1100.00(元)
(2)月度应缴金额:1100×28%=308.00(元)
其中:单位缴费:1100×20%=220.00(元)
个人缴费:1100×8%=88.00(元)
由单位承担的月度缴费220.00元当中,
①划入个人账户:1100×3%=33.00(元)
②划入统筹账户:1100×17%=187.00(元)
3.账务处理
(1)按规定计提单位应负担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借:生产成本——社会保险费 44000
制造费用——社会保险费 4400
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 11000
销售费用——社会保险费 6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单位部分)66000
(2)代扣职工个人应负担养老保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6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个人部分)26400
(3)按期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单位部分)66000
——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个人部分)26400
贷:银行存款92400
❸ 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个人部分等怎么账务处理
扣个人负担部分养老保险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时;
借:其他应付款-代扣养老保险
借:管理费用-社保费(企业负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
❹ 新会计准则下的养老金会计处理
公司负抄担部分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个人负担部分,在支付工资时计提
借:应付工资薪酬-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注:代扣代缴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贷:其他应付款-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上交社保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借:其他应付款-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贷:银行存款
❺ 单位缴纳养老保险怎么做会计分录
企业缴纳社保相关分录:
1、企业分配工资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企业部分)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3、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4、上交杜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个人部分)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5、上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养老保险财务处理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❻ 养老保险金会计处理
作为参考吧,以前的收藏资料
对于养老金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对经办机构经办的社会保险基金,还是对企业负担的养老金等社会保障费用,基本上没有形成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和框架。只是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9年6月联合发布了《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制度》,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会计处理作出了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两个制度的特点是:以基金为会计核算的主体;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设置较为特殊的基金账户;适用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三项基金。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企业养老金费用等社会保障支出的会计处理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如养老金费用怎样确认、遵循什么核算原则、如何披露等,造成实务中存在多种会计处理并存的局面,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极不规范。目前我国企业对支付的养老金费用等社会保障支出存在以下几种会计处理方式(在此仅以养老金为例,下同):
一是将养老金支出记入“福利费”,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计提养老保险基金时,
借:应付福利费
贷:其他应交款———养老保险
支付养老保险基金时,
借:其他应交款———养老保险
贷:银行存款
二是将养老金支出记入“管理费用”但不记入“应付工资”,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计提养老保险基金时,
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交款———养老保险
支付养老保险基金时,
借:其他应交款———养老保险
贷:银行存款
三是将养老金支出记入“管理费用”和“应付工资”,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计提养老保险基金时,
借:应付工资———养老保险
贷:其他应交款———养老保险
支付养老保险基金时,
借:其他应交款———养老保险
贷:银行存款
分配应付工资时,
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社会保障费
贷:应付工资———养老保险
从上述三种处理方式看第一种会计处理方式是不妥的,福利费是企业对本单位员工的责任,而养老金支出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换句话说是对所有被雇佣者的责任,因为企业交纳的养老金由国家组成养老保障基金,被所有雇佣者享有,所以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性质的业务。而且,养老金费用属于企业业主的责任,记入福利费岂不是要职工来承担业主的责任?第二种会计处理方式是合适的,养老金费用是企业的一种费用支出,其会计处理也应和一般费用的处理是一样的。第三种会计处理方式也是不妥的,主要是混淆了企业负担的养老金支出和职工个人负担的养老金支出,不知道这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业务。职工个人负担的养老金支出是将工资的一部分作为个人一种支出行为,是职工个人对自己工资的使用,只不过是委托企业来办理而已,这部分支出已经记入“应付工资”借方,自然会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企业负担的可以不通过应付工资科目,不存在分配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第三种方法的分录是适合职工个人负担的养老金支出这种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