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险依据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社险在计算养老金時,依据平均寿命是多少
如果社保局对妇女平均寿命没有限度,那么如果活到90岁社保局不就赔了?
B. 为什么男的平均寿命比女的短,拿养老保险的年龄却比女的晚
什么时候男女平等了?这不是男卑女尊的时代吗?
C. 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3岁,交几十年的社保拿8年退休金。值得吗
你的理解偏差太大太过分,自寻烦恼。平均寿命数据仅是计算养老金时在个人账户养老版金中使用的一个数权据,并不是你想象就领取8年养老金。
计算养老金有一道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男139(月)、女195=个人账户养老金。
得出的数就是养老金其中一块叫:个人账户养老金。男性分139个月把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拿完,拿完后你仍然健在,这块钱仍然发放,此时你的个人账户没钱,拿的是社保基金的钱了,因此退休金领取是终身的事,只要你有足够寿限,当然寿命太短不要说八年,一天也享受不到的都有的是。
D. 中国人平均寿命与退休年龄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版部权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E. 社险依据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社险在计算养老金时,依据平均寿命是多少
如何计算人的平均寿命
我们经常看到报纸上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多少。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严正指出我国人均寿命远没达到75岁,原因是计算的方法不对。但他没有告诉我们正确的计算方法,以及他计算出的结果。
所谓人均75岁,即平均每个人的预期寿命为75岁。我们以75岁为基数,凡是寿命低于75岁的,其岁数差额总和必须与寿命大于75岁人的岁数差额总和相等。假如寿命低于75岁的人数是总人口的X1,他们平均寿命与75岁的差额为Y1,而寿命大于75的人数为总人口的X2,他们的平均寿命与75岁的差额为Y2,则X1Y1=X2Y2。一般来说,X1与X2的和就是总人口的数量。当X1=X2=50%时,则Y2=Y1。设Y1=10岁,则寿命大于75岁的人平均寿命与75岁的差额Y2也应该为10岁,就是说现在应该看到大约有一半的人的寿命大于75岁,且平均寿命在85岁左右,超过85岁,乃到100多岁的人应该比比皆是。显然,这与事实相差太远。
那么如何估算某个瞬间人的平均寿命,才能尽可能与事实相符呢?这的确是个很困难的事。因为不断有人出生,有人死亡,活着的还能活多久?都难以估算。
下面,我试着给出几种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固定人群平均寿命的计算
即将这固定人群的所有人的寿命总和除以这批人总人数,就得这批人的平均寿命。
例:某张姓家族(自一对夫妻开始繁衍),自1908年到2007年,100年间全部死亡人数(包括嫁出的张姓姑娘,不包括娶进张家的外姓媳妇)为100人,这些亡人的寿命总和为5873岁,则可得出该张姓家族100年来的家族平均寿命:
S=5873÷100=58.73(岁)
其中S为平均寿命,下同。
诸位读者也不妨用此法对自己的家族计算一下本家族的平均寿命,时间跨度越大,计算出的数字越准确。大家可以将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汇集到本文楼下,就可以从侧面看出我国过去一段时期的人均寿命了。
二、对固定时间段出生的人群平均寿命的计算
即将这固定时间段里出生的所有人的最终寿命加在一起,除以全体人数,就得出这期间人的平均寿命。这其实也是对固定人群平均寿命计算的一种特例。
例:小李村在1920到1935年期间共出生107人,这些人在2007年前全部死亡(必须是本村户籍,不论是何种原因,是否死于本村地界内),这些亡人的寿命总和6532岁,则小李村在这7年间的人均寿命为:
S=6532÷107=61.05(岁)
三、对固定区域人群的平均寿命的计算
将这固定区域在某个时间段内所有死亡人数的实际寿命的总和除以这些人的总人数,确定为这个区域当年的人均寿命。这实际也是对固定时间段人群平均寿命计算的一种特例。
例:周山化工厂2007年共死亡123人(必须是本厂正式职工,不论何种原因死亡,死在何处),这些亡人的寿命总和为7069岁,则周山化工厂在2007年的人均寿命为:
S=7069÷123=57.47(岁)
四、对某特定人群当前预期寿命的估算
前面几种都是对已经亡故的人群的寿命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来的,这些数字是事实存在的,是准确的。但它们不能表示出活着人的平均寿命有多少。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预期平均寿命应该是针对活人而言的。为此我也给出一种估算方法如下:
几个假设:
1、这是一个有足够大的区域,比如中国。只有这样它才有足够的人口基数。
2、这个区域当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死亡人口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这两项死亡人口总和不要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一,因为每千分之一,大约影响人口平均寿命0.05-0.1岁)。
3、这个区域足够时间段内(应大于平均寿命周期)没有实行特殊的人口政策,人为控制人口的出生。
4、这个区域每年出生的人口总数是基本相等的,也就是这个区哉的各个年龄段的人数是基本相等的。(这一条是理想状态,如果考虑这一条,就永远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好在我们估算的是当前的预期寿命,只需使用当前的人口总量来估算即可。因此此条也可不作为假设条件考虑)。
5、设这个区域上年末人口总数为∑A,人均年龄为Y,当年死亡人口数为R,当年出生当年死亡的人口数为r。
则:
S=∑A÷(R-r)+Y(岁)
其中:
S:为这个区域上年度人口的平均寿命,即用上年人口现有平均年龄加上上年人口比当年死亡人数得出的商。
(R-r):表示上年人口在当年实际死亡人数;
例:C国2007年末总人口为13亿人,平均年龄为35.10岁,2008年共死37562489人,其中新生儿当年死亡人数为517896人,则:
S=1300000000÷(37562489-517896)+35.10=70.19(岁)。
这个公式有几个特点:
1、区域范围越小,人口总量越少,估算结果偏差越大。反过来区域范围越大,或人口基数越大,估算结果就越准确。
2、人口年龄段越不均匀,估算结果偏差越大。反过来,人口年龄段越均匀,估算结果就越准确。
3、人口年龄段越年轻,估算结果偏差越偏大,而且是越大于实际情况。反过来,人口年龄段越大,估算结果就越准确。
希望有人用实际数据验证此公式,并将验证结果告诉我,便于我修正该公式。
有心的人可以偿试着用各种办法对人类的平均寿命进行估算,从不同侧面帮助国家统计部门为社会提供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参与社会管理,人人有责嘛。这就是我写本文的宗旨所在。
估算人的平均寿命,是反映社会进步的一种方法。总的来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也表明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和珍惜生命,这是人类的进步。这是我辈的幸甚,人类的幸甚。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F. 社保的缴费年限长短和退休之后的养老金有什么关系吗
养老保险缴费时间越长,退休金领取的就会越多。
养老金能领取多少,主要看个人缴费年限长短、个人缴费基数高低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养老金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
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拓展资料: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G. 养老保险交15年和交30年有什么区别
养老保险交15年和交30年退休工资的区别是:
交30年到了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比交15年的领取的多。因为缴费年限越长,缴纳的工资越高,到退休时,领取的就越多。
同样的交40的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比交40年的领取的多。
养老保险缴纳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7)平均寿命与养老保险扩展阅读
养老保险
一、参保范围和缴费
1、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按退休金给付的确定方式
1、退休办法按职工是否参与提取退休基金分为共同提取退休金办法和非共同提取退休金办法。
2、共同提取退休金办法是企业与职工共同提取退休基金,交给独立的信托机构保管运用,双方提取的比例不一定相同。
3、职工如果提前离职,可将其自身提取的本金及利息收回,而能否分享企业提取的基金则视退休办法的规定而定。我国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共同提取退休基金。
4、非共同提取退休金办法是退休基金全部由企业提拔,职工不参与提拔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