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黄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查询系统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黄石社保查询个人账户办法:
1、拨打黄内石社保查询电话容12333,获取个人账户余额信息。
2、持本人身份证明、社保卡到黄石社保经办机构查询账户明细。
3、登录“黄石社保局”获取更多社保资讯。
网址:
② 农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查询
查询途径如下:
1、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号直接到各市社保中心养老保险处查询;
2、当地社保中心统一咨询电话12333;
3、当地劳动保障网如开通查询功能,查找点击“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查询”一栏,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查询”的方框中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密码(或社保号),然后点击“查询”按钮即可。
这种方式是养老保险查询的最优方式,不仅避免了去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周折,而且还节省了时间。但是切记您的密码一定要记好,防止查询带来不便。
4、每年社会养老保险中心将参保个人帐户对帐单发到每一个参保人员手中,通过个人账户对账单查看缴费和帐户记录情况。
5、可以通过其他保险公司的个人养老保险查询工具进行查询,但注意判断其是否具有权威性。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查询系统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各不相同,按照筹资机制和待遇水平,其养老金制度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
1、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传统型”。这一类型坚持“选择性”的保障原则,即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适用不同的保障标准,保障费用由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待遇保障的给付标准同劳动者的收入和交纳社会保险税(费)相挂钩,强调劳动者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2、“福利型”,主要实行于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这一类型制度坚持“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保障的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保障待遇水平较高,国家负担过重。
3、“国家型”,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都曾实行这类制度。它坚持“国家统包”的保障原则,保障费用由国家和用人单位负担,职工个人不必缴纳保障费用,保障的范围包括了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这种制度的弊病主要是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
4、“储蓄型”,主要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采纳。这类保障制度实行“个人帐户积累”的原则,保障费用由劳资双方按比例交纳,以职工个人名义存入个人帐户,在职工退休时,将该费用连本带息以一定形式发给职工个人。
这种制度有利于树立职工自我保障的意识,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兼顾社会公平的缺陷。
③ 泰安市居民养老保险查询系统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山东省泰安市个人养老保险怎样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统一的法规政策强制建立和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企业和职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并办理退休手续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退休职工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也称“退休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
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层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单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应选择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经办。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有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三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企业内部一般都设有由劳资双方组成的董事会,负责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事宜。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账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凭个人账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职工跨地区流动,个人账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人账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
④ 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查询系统
一般进入12333社保查询网;选择安徽及所在的城市,点击“查询”;
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网上查询系统:
点击进入查询>>
说明:打开查询页面后,输入个人身份证号码、查询密码方可查询,能够查询到(建立个人帐户日期、个人缴费状态、中断或终止缴费原因、个人缴费基数、本月个人应缴金额、个人身份参保职工本月应缴费统筹金额、本月单位缴费应划入个人帐户金额、本月个人实际缴费金额、本月单位缴费实际划入个人帐户金额、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个人帐户中单位划入部分累计本息累计缴费月数)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⑤ 湖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查询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查询湖北省社会养老保险版方法:
一、权湖北省社保网上查询
登录湖北省社保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个人信息查询。
说明:
1、本系统现仅提供湖北省省直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查询;
2、初始密码为6位出生年月(如197801),首次登陆时请您修改密码;
3、注:出生年月为原单位申报的档案出生年月,若有不符,请联系单位核实。
二、湖北省社保电话查询
湖北省社保局社会保险统一查询电话:(027-12333),内容包括:
社会养老保险金缴费基数、比例查询,社保卡余额、明细查询等。
三、湖北省社保窗口查询
3、请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及社保卡号至湖北省社保局办公大厅窗口查询。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786华银大厦18楼
邮编:430071
⑥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怎么查询
具体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查询途径如下:
1、拨打社保电话:12333。
2、登陆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找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查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查询系统”等等栏目,以陕西省为例: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和验证码,即可。
注:网上查询仅提供有限的数据,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前往当地的社保局,在窗口办理个人社保查询业务。
(1)请输入15位或者18位身份证号码、个人姓名以及验证码后登陆,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为字母“X”时,请输入大写字母。
(2)如果您核对输入的相关信息无误,仍无法登陆,请及时与单位社保经办人了解,确认个人信息是否正确。
3、携带个人身份证等材料,前往当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的业务咨询。
(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查询系统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
1、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2、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3、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4、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网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怎么查询 附居民养老保险网上查询系统
具体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查询途径如下:
1、拨打社保电话:12333。
2、登陆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找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查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查询系统”等等栏目,以陕西省为例: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和验证码,即可。
注:网上查询仅提供有限的数据,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前往当地的社保局,在窗口办理个人社保查询业务。
(1)请输入15位或者18位身份证号码、个人姓名以及验证码后登陆,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为字母“X”时,请输入大写字母。
(2)如果您核对输入的相关信息无误,仍无法登陆,请及时与单位社保经办人了解,确认个人信息是否正确。
3、携带个人身份证等材料,前往当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的业务咨询。
(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查询系统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
1、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2、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3、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4、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