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关于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申请

关于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申请

发布时间:2021-02-12 11:03:50

1. 关于农村养殖扶助的申请报告怎么写

近年来,养鹅业的发展比较迅速。我区把发展养鹅作为全区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先后通过无偿扶持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渠道与方式帮助农户发展养鹅,农民养鹅积极性高涨。全区现存栏鹅1 200余万只,鹅业产值4亿余元。通过几年努力,养鹅逐渐由家庭散养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对养鹅大户进行科学调查,发现懂科学、精技术的养殖户收效高,如渔沟镇蒋口村朱某,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掌握了精湛的养鹅技术,年养2 000只,纯收入2.4万余元;五里镇涧桥村徐某,种植黑麦草0.2公顷(3亩)地,科学饲养种鹅420只,年收入3万余元。现将他们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一、充足的牧草供应

鹅是草食动物,优质的牧草可提供鹅80%~90%的日粮营养,是鹅获取营养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养鹅规模的先决条件。养殖户可根据饲养规模种植适量的牧草。据调查测算,种1/15公顷(1亩)黑麦草,年割5~6次,产量达6 000千克左右,可养肉鹅200~250只。

二、加强选育选配

饲养种鹅应加强选育选配,通过选择优秀的个体做种用,使其优良的品质得以遗传,从而提高鹅群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否则,饲养数年后便有些鹅群会退化,生产性能下降,经济效益变差。

三、科学的饲养管理是规模养鹅获高效益的关键

1. 适度的饲养规模。专业户养鹅规模大小与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养鹅数量多、出栏数多、劳动效率高,收效也大。决定饲养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养殖户的劳力资金、草料资源等条件,以及市场销售情况来确定。如果条件尚不够完善,饲养技术跟不上,不必追求大规模,否则饲养管理不善,鹅群生产性能下降,患病死亡增多,反而得不偿失。一般农户饲养肉鹅500只左右,种鹅150只左右;专业大户可适当多养,肉鹅可为1 000~2 000只;种鹅可为500~1 000只。

2. 科学地规划修建鹅场(舍)。鹅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土质以透水性好的沙壤或土壤为宜。广大养殖户可利用废弃的旧房或搭建简易棚舍,周围用竹篱笆或粗网围护饲养;也可利用沟、河等流动水源将棚舍建在沟、河边围养。采用砖木结构的鹅舍要特别注意夏季通风散热问题,可在前后墙设置上下两排地窗,下排窗户的下缘以距地30厘米为宜,为防敌害可安装金属网。

3. 科学放牧。针对放牧鹅采食积极性主要在早晨和傍晚的特点,鹅群的放牧要早出晚归,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高温天气时要增加放水次数和延长放水时间。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要被农药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计划轮换放牧。

4. 做好雏鹅的护理和产蛋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一要做好保温防湿工作。在育雏期间要经常检查育雏温度,如发现雏鹅打堆时应及时哄散,并保持育雏舍通风,地面干燥,清洁。二要做好饲喂工作。开始可用浸泡的碎米和柔嫩的青菜饲喂,每天饲喂6次左右,10~15日龄后可配以全价饲料和青饲料(如黑麦草)饲喂。三要做好疫病防治和防御敌害工作。

产蛋鹅:一是采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相结合饲养方式。每天补饲3次,早、中、晚各1次,补饲的饲料总量控制在50~200克。二要做好配种工作。每天早晚分别让种鹅到清洁的水塘中交配,有条件的可采取人工授精,降低种公鹅的饲养量,从而降低饲养成本,并提高良种公鹅利用率,提高养鹅经济效益。三要防止窝外蛋。母鹅产蛋时间多数在下半夜至上午10:00左右,因此上午10:00以前不宜放牧,应在舍内补饲。母鹅有择窝产蛋的习惯,在产蛋鹅舍内应设置产蛋箱或窝。放牧时如发现母鹅有产蛋表现时应送回产蛋。四要控制抱性。母鹅在产蛋期间的抱性对产蛋性能造成影响较大,可采用及时隔离和关在光线充足的通风处,只给饮水不给料,2~3天后再给少量料,或用市场出售的“醒抱灵”等药物醒抱,恢复产蛋。

5. 肉鹅的短期肥育。仔鹅到60日龄时可转为舍饲,关养在光线较暗的舍内,限制光照和运动,喂以玉米为主的高能量日粮,每天喂料3~4次,促使体内脂肪迅速沉积,同时给以充足饮水,促进消化,经15天左右即可出售。

四、防治疾病

规模养鹅效益高低看管理,成败与否看防疫。规模养鹅要保持鹅舍干净,地面干燥,栏舍通风并经常打扫;定期或不定期用药物消毒场地及用具;发现疫情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对病死鹅做深埋处理;定期防疫驱虫,对鹅群按免疫程序注射小鹅瘟疫苗、禽流感疫苗、蛋子瘟菌苗等,并定期请兽医上门查虫驱虫。

2. 农村敬老院如何申请设立医务室,需要什么手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促进敬老院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敬老院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敬老院以乡镇办为主,五保对象较多的村也可以兴办。提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兴办和资助敬老院。
第三条 敬老院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群众,民主管理,文明办院,敬老养老的办院方针。
第四条 敬老院所需经费实行乡镇统筹,并通过发展院办经济和社会捐赠逐步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
村办敬老院所需经费由村公益金解决。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敬老院工作的领导,把敬老院事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 民政部门是敬老院事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敬老院工作的业务指导。
敬老院的创办、撤销须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
第二章 供养对象
第七条 敬老院以供养五保对象为主。在没有光荣院的地方可优先接收孤老优抚对象入院供养。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吸收社会老人自费代养。精神病患者、传染病人不得接收入院。
第八条 五保对象入敬老院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办敬老院经村民委员会)批准,并由本人和敬老院双方签定入院协议。
符合规定条件的对象,入院自愿,出院自由。
第九条 敬老院供养的各类人员(以下统称供养人员)应当遵守院内的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团结互助。
第三章 院务管理
第十条 敬老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组织制定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敬老院发展规划;
(三)组织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自身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四)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维护供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十一条 敬老院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办院方针、原则,审议院内重要事宜,检查、监督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管理委员会成员经敬老院全体人员民主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成员中供养人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第十二条 敬老院的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设。搞好环境绿化,保持美观清洁的院容院貌。
第十三条 供养人员的饮食应当讲究营养、卫生,每周有食谱。
第十四条 供养人员生病,院方应及时负责治疗。有条件的敬老院应当设立医务室,建立供养人员健康档案。供养人员去世后院方要负责从简料理后事。
第十五条 适当组织供养人员进行学习,因地制宜开展适合供养人员特点的文体和康复活动。
第四章 财产管理
第十六条 敬老院的土地、房屋、设备和其他财产依法归敬老院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物资、伙食、生产经营账目要定期公布,接受供养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财会人员离职时,必须清查账目,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第十八条 五保对象入院,其财产交集体代管,生活用具可带入敬老院使用。五保对象去世后,其遗产按入院协议处理。
第五章 生产经营
第十九条 敬老院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兴办经济实体,生产经营收入归敬老院集体所有,用于院内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条 鼓励供养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并根据生产和经营效益给予适当报酬。
第二十一条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敬老院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按有关规定给予优先和优惠。
第六章 工作人员
第二十二条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办敬老院由村民委员会)根据敬老院需要和规模进行配备。
第二十三条 敬老院院长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办敬老院由村民委员会)选派。敬老院其他工作人员采取合同制,实行公开招聘。其基本条件是:热爱敬老养老工作,有一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吃苦耐劳。从事财会、医疗等专业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第二十四条 敬老院院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比照乡、镇、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和职工的待遇确定。
第二十五条 敬老院应当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六条 敬老院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为供养人员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奖励;对工作不称职的可以辞退;对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认真处理或报请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八日起施行。

3. 开办居家养老服务需办什么手续

开办居家养老服务需办理营业执照,在当地所属的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即可。回
一、申请个答体工商户开业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开业登记申请书(填写个体户申请开业登记表);
(2)从业人员证明(本市人员经营的须提交户籍证明,含户口簿和身份证,以及离退休等各类无业人员的有关证明;外省市人员经营的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在本地暂住证、育龄妇女还须提交计划生育证明;相片一张。
(3)经营场地证明;
(4)家庭经营的家庭人员的关系证明;
(5)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6) 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应提交的有关专项证明。
二、如经营农药、食品、危险化学品、餐饮、特种养殖、卷烟等前置项目,就要先注册名 称后办理这些前置许可证,再凭前置许可证复印件(需要查验原件)才能办理营业执照; 规模较大的经营场所,如商场、酒店还应提交消防意见书;县(区)外人员还应提交流动 人口计生证。
注:由于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具体规定以当地的规定为准。

4. 社区如何申请居家养老报告

到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大唐城市广场a座4楼报名即可,那里是咱们西北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领头军——颐圣乐园,兰州的老年人乐园

5. 怎样申请办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政府购买服务申请程序:

一、由需求老人提出书面申请,领取并填写申请表;回

二、由社区居委会进行评估;答

三、社区居委会对申请对象进行初审、公示;

四、街道办事处抽查;

五、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申请补贴对象审核;

六、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进行审批;

七、申请人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签定协议;

八、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派养护员入户服务。

本答案来源于:
http://www.66good.com/commerceQA/forum_detail.aspx?id=10350

6. 农村三无人员居家养老怎样申请

  1. 办理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的条件: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未婚(无儿无女)、无捡拾报养子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2. 申办材料:(1)本人申请(写明本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是否结婚、是否有配偶、是否生育子女、是否捡拾报养孩子、是否抚养再婚子女,若孤儿需提供父母所死亡的依据等);(2)村上证明;(3)填写《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调查审批表》(一式三份);(4)扶养人与五保户申报人的协议(包括吃、穿、住、医、葬等事宜);(5)村、社讨论记录,社员同意签字盖手印达90%以上;(6)村社、扶养人、五保户申报人的责任书签订(一式三份);(7)申请人提供户口页(总页、增减页、分页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8)部分人提供病残依据(区级以上医院有病的诊断证明,残疾证);(9)财产登记;(10)2寸彩照2张。

  3. 申办程序:(1)凭以上材料交村评议公示5天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干部交镇政府;(2)镇民政办将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条件者,再报民政局审批。

  4. 办理时间:农村五保每年申办一次,城市三无每季度申办一次。

7. 居家养老拨款申请报告怎么写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拨款申请报告如何写?

8. 如何申请农村老年服务中心

申请书
申请人:XXX,男或女,汉族,XXX地方人,住XXXXXXXXX身份证:XXXXX
申请事项:请求给予生活补助。
事实及理由:
申请人家庭情况(写如何如何的困难),依据XXXXXXXXXXXX规定,特向XXXXXXXX提出领取生活补助,恳予准许为感。

9. 关于申请建立农村文化站的申请报告

写申请建立农村文化站的报告有两层意思:

一,建立农村文化站,需要政府文化部门审批。
二,最近中央下拨了一批农村文化站建站资金,各地都在积极申报,争取项目资金。
三,他们写这个报告无论告不告诉您目的。毫无疑问于此有关!

春节快乐!

范文格式:

抬头:关于筹建***农村文化站的申请报告。

***县或市文化局:

我们***乡为响应中央号召,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在*********建立***个农村文化站,我们象已经在人员配备,文化站内容准备,活动开展等方面做好规划******希望给与审批,由于乡里在文化建设方面资金有限,一并特此申请农村文化站建站资金补贴。经核算每个文化站需启动资金***元,具体有房屋建设****站内基本物资*****等。共计需要补贴资金*****元。望上级有关部门考察后给与审批为盼。

***乡政府或党委申报

年月日

阅读全文

与关于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申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泉旗舰店的轮椅质量怎么样 浏览:114
形容爱人孝顺语句 浏览:251
和老年人合唱 浏览:543
在老年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浏览:66
领到退休工资后的心情 浏览:847
退役老兵70岁待遇最新政策 浏览:160
养老驿站服务七个承诺是什么 浏览:804
长寿花盆里的蘑菇怎么养 浏览:948
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毕业设计 浏览:687
50岁中年人怎样购买保险 浏览:879
大同城镇养老金什么时候缴纳 浏览:225
今年养老金可领3770元 浏览:551
怎么鼓励老人有年轻的心态 浏览:693
养女如何解除养父母的关系 浏览:12
外企退休工资能拿多少钱 浏览:55
部队养老保险能转社保吗 浏览:647
翻译在重阳节看望老人 浏览:617
丝瓜的养生作用有哪些 浏览:16
疫情期间怎么孝敬父母 浏览:474
南京养老保险退休规定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