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不足、保障能力弱。一是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不足。主要原因是起步晚,直至1985年才开始起步。二是基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国有企业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按一定比例扣缴,计为统筹基金专用帐户;个人缴费和非国有企业参保数为之甚少。在建国以后,虽然政务院于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等待遇作出了规定,但国家始终未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职工养老基金部分进行积累,因而这一块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洞。直到目前为止,这一缺限仍继续存在;三是基金收缴不到位。参统单位借口种种原因不按时、足额缴费,欠缴、拒缴现象严重,影响应缴基金的收缴率;四是覆盖面窄。目前的养老保险统筹主要是国有企业,1997年以后将县以上集体企业和外资、私营企业纳入统筹,但这部分参统单位基金收缴难度大,收缴率低。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参统率则更低,许多人尚游离于养老保险统筹之外;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由于无统一的制度规定和可操作方案,处于各行其事状态,一些单位搞而一些单位至今未搞。由于以上几种情况并存,因而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难,积累少。而养老金的发放则是一个纲性指标,不论收缴率怎样低,保证发放却没商量余地,因而就使积累不足的养老保险基金面对纲性发放捉襟见肘,苦苦支撑,面临收不抵支的危机,保障能力相当脆弱。据国家劳动保障部部长坦言,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共700亿,仅够支付离退休人员2个月生活费。
(二)参保单位缴费率太高,接近或超过企业承受能力极限。特别是老国有企业,由于老职工多,养老基数大,承受的压力也大。在一些企业中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已为1∶1甚至大于1;高缴费率无疑是加重了企业负担。据统计,不同行业企业用于社会保险的费用已占到企业人工成本的11.7%-21.9%不等。(注:《云南省企业人工成本的现状调查及指导意见》载于《云南劳动科技论文选》2000年1月。)企业真可谓是不堪重负。因此单纯靠提高缴费率增加基金的办法已走入了死胡同,行不通了;
(三)基金增殖效率低。目前基金增殖的方式主要是靠银行存款利息和购买国家公债实现基金增殖。这种办法虽然能保证基金运行安全,但增殖率极低。特别是近年国家一再下调存款利率,至使基金增殖率下降,收益下降。进行借贷投资吧,风险又大,危及基金运行安全。且目前尚不具备制度保证和成功的经验借鉴,不敢轻举妄动。盘活国有资产充实积累,在短期内可以看到基金增长,但这种方式只是一次性投资的短期行为,对基金持续增长起不到作用。况且国有资产变现大多记的是一笔空帐,真正变现进入基金的,那也不过是一潭“死水”,“死水”怎经得住“淌”?因此,探索能使基金积累快速持续增加的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基金管理制度有待加强。虽然党和国家多次重申养老基金是离退休职工的“活命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基金作他用,但现实中挪用基金之事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与此同时,离退休生活费异地开放,不可避免地出现“活人吃死人的钱,死人吃活人的钱”的漏洞,造成不必要的基金流失。
(五)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养老保险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在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由于在职职工与新的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双向选择,一部分职工被辞退,解除了劳动关系,一部分职工自愿买断劳动关系自谋职业,离开了原企业,一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享受改制优惠政策提前退休,进入退休职工队伍。以上几种人员分流方式,使原来职工队伍急剧减缩,相当大的一部分职工由在册变为不在册,直接产生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急剧下降的现实后果,其上缴养老保险的工资基数也就下降。从企业方面讲,企业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养老负担,求之不得。但从社会保障方面看,养老保险上缴的基数呈明显的萎缩趋势,直接冲击着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这一新情况是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解决有待于探索。
❷ 求“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急!!!
一、当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总地看,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相当部分的地级以上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探索,但规模和覆盖面都不大,操作办法也不规范统一,并遇到了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
截止1996年底,全国参加各地劳动或社会保险部门经办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职工分别为266万人和225万人,合计基金结余达20多亿元;参加各级工会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的职工人数达2184万人,职工互助保障组织8.8万个,仅全总和上海两家基金规模就达12亿元,其他因分散和部门利益保护而难以统计,但估计也有几十亿元的规模;商业人寿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基金积累36.5亿元,其中很大部分为团体业务,也可看作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
目前全国开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思想认识问题。表现为不重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片面认为开展这项工作会增加企业负担;认为只有先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负担,才能发展补充养老保险。
2、企业负担能力问题。目前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负担平均为23%(1997年全国发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企业缴费比例不得超过20%),加上住房公积金,以及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缴费总体费率负担在40%—50%之间,是比较重的。由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负担还不能马上降下来,大规模地开展补充养老保险,会使一些企业感到负担过重,特别是对那些老工业基地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不佳的企业,更是如此。甚至一些城市和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如沈阳市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拖欠的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户数的16.4%,吉林一汽公司拖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达3亿多。因此,当前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确实有一定难度,只能从各个企业的实际出发,逐步展开。
3、管理体制问题。在目前开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试点的各省、市中,补充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有的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的是工会,有的是商业保险公司,还有的是几家同时经办,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推动。
4、国家统一的指导意见和政策优惠问题。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关于开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统一的、规范性的意见和文件,各地的实践探索形式多样,也很不规范,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关于政策优惠,有的省、市为了鼓励开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根据劳动部1995年12月印发的《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规定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在工资总额5%以内的部分,可以进入企业成本,税前列支。但就全国来说,由于国务院有关部门之间还存在意见分歧,因此尚未出台这样的优惠政策。
二、开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1、国家政策指导、扶持与企业自愿参加的原则。国家对开展补充养老保险进行宏观指导,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规范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行为;企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补充养老保险办法。
2、效率优先的原则。企业职工补充养老金的高低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劳动贡献直接挂钩。企业效益好的,补充养老保险的规模可以大一些,效益不好的补充养老保险的规模可以搞小一些或不搞。对职工个人,要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职工之间,允许补充养老金待遇有一定差别。
3、商业保险和市场化原则。补充养老保险按照商业保险的原则开展,基金可以进入市场进行营运管理,参与市场竞争。
4、个人所有的原则。不管是企业缴费还是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归个人所有。
三、当前推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措施
1、出台全国统一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的文件。这对于规范各地的改革试点探索,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2、制定对开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在缴费方面,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内(如5%)时,可以进入成本,税前列支:个人缴费的在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内时(如10%),可以从个人所得税税基中扣除。在基金投资回报方面,实行免税。在养老金领取方面,执行个人所得税法,不享受免税优惠。
对企业开展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近期看,给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的确意味着从国家财政切出一块,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但从长远看,如果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得以充分发展,必然会大大减轻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和负担,使国家真正对养老保险负有限责任。况且,国家容许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费计入成本、税前列支,也是以企业能消化此成本为前提条件的,并非无条件让利。因此,国家对企业开展补充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是一种立足长远、算大账之计。
3、进一步研究探索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金营运管理。要鼓励各地进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管理的制度创新,利用现有的商业保险公司、基金会等金融组织,遵循市场化和竞争原则,进行基金的营运管理,并逐步放宽基金投资渠道,有控制比例地投向非国债债券、股票,确保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4、积极开展规范试点。建议选择一些条件适宜的行业和城市,开展规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❸ 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是社保的一种.
公司是应当给你买专保险的,而且是属买社保.
养老保险至少交15年
只要你够18岁就行.
交多少要看你当地基数,
养老保险:单位:基数*20%,个人:基数*8%。
失业保险:单位:基数*1.5%,个人:基数*0.5%。
工伤保险:单位:基数*根据行业不同个单位不同%。
生育保险:单位:基数*0.8%。
医疗保险:单位:基数*10%,个人:基数*2%
如果你的工资大于这个基数,则应当用你的工资乘以比例.
以后的反还要看你交了多少年啊交了多少钱啊什么的说实话现在想这个还有点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❹ 个人买商业养老保险好吗,如何买
首先明确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力补充,国家也大力提倡合适地选择商业保险,保证自己的未来的生活品质不被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所影响。商业保险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比较常见的有医疗,重大疾病,子女教育,养老规划,以及财富管理,原则上以上备类保障按顺序体现其重要性,建议家庭购买保险保障按照以上顺序优先配置,并尽量保证“先大人买,后小孩买”,“先经济支柱,后家庭成员购买”。
明确了保险的分类,以及购买的顺序后,我们可以知道在保障了家庭的医疗重疾的充分保障后,我们成年人是需要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的,养老保险的原理其实就是未来创造和生命等长的现金流,活多久就给你多久的养老金,或一次性给予一定额度的养老补贴,未来需要多少养老金,全在于你现在为将来准备了多少?你现在存得多,未来就得到的多,我们很多人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保险一定要赚钱,其实保险的目的是资金的安全与保值,通过保险的复利,通过保险的分红,我们的资金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保证资金的购买力尽量不打折,养老保险提供了一个规则,让我们现在学会积少成多,学会量入为出,学会只进不出,学会长远规划,学会开源节流,学会定时定量,而这些,很多其它的理财方式和渠道是很难实现的,不是钱太容易花掉,就是钱太容易赔掉,很多时候一个人未来生活得好不好,不在于年轻的时候会不会赚钱,而在于为未来存了多少钱。所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准备一些商业养老保险,相当于为自己的养老生活锦上添花吧!
至于说购买渠道,那就有很多了,一般情况下,可以寻找当地相对专业的保险代理人进行咨询,不过大多数代理人因为隶属于某一个保险公司,所以在推荐的过程难免会更倾向于自己公司的产品,现在有很多有想法的客户会选择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咨询保险经纪,它可以提供更多不同公司的产品进行比较和优选,相对公正一点,当然如果可能,你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寻专业的保险工作室、保险经纪、保险咨询公司等等,当然,最好是有企业资质,口牌良好的公司,想想,一份保险一交就是一二十年,保障最长到终身,交费每年少则千把,多则几万几十万,一旦性价比不高,利益不能最大化,如果选错保险,我要医疗,却给我大病的保险,最后不但保费白交,保障利益更是损失惨重。
❺ 如何买商业养老保险
1、养老险49岁,可以规划的产品和公司有很多,现在是15年,市场固定利率的版养老保险产品的收益率权为4.025以上,分红类产品还要高一些。但是考虑到
年纪越大费率越高的问题,也就是说价格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长,所以购买时建议首选固定利率的产品,会节约保费开支。
2、规划未来二十年的养老金将会大致在什么范围是满足自己要求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一样,所以给自己规划的养老金领取的额度是不一样的,同样影响了现在的缴费情况,做一个假设,如果现在3000元一个月能满足日常的养老需要,那么在20年之后,货币会随着通货膨胀贬值,那么5000元左右是可以满足养老需要的月领取金额,那么规划的时候,就规划到月龄5000再看现在需要月交多少。
3、
有些人对自己的月龄金额要求高,高的有1万以上的,有的比较低。
确定了这个之后,再取寻找产品,确定公司,那么找到满意的产品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