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养老金上调将逐步落地

养老金上调将逐步落地

发布时间:2021-01-29 00:29:41

1. 上海中人养老金调整方案落地了没有,是否有调整吗

2020年上海市调整本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办法中,并没有涉及“中人养老金调整方案”的,也就不存在“落地了没有”,人民政府下关机构出台的《关于2020年调整本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沪人社规〔2020〕4号)网页链接,已经实施几个月了,也不可能朝令夕改的有调整的。

《关于2020年调整本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第二条

2. 养老金改革今年6月能落地并轨吗

在2014年12月28日举行的就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接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询问时,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去年国务院成立了部际顶层设计研究小组,也专门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社保基金会测算了未来到底有多大缺口。
“不是一星半点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马凯称,养老金未来缺口测算由于情境不同,结果也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体制不改、机制不转、政策不调整,缺口是必然的。
马凯的上述判断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验证。当天,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研究报告《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显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达86.2万亿元。
作为《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向名义账户制转型》的分报告之一,这份名为《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
告的执笔人、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魏吉漳称,未来可能产生养老金缺口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待遇确定型(DB)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账户,其隐形债务在转制时没有被支付;二是应专款专用的缴费确定性(DC型)的个人账户基金被挪用形成空账。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统账结合”模式,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了的养老保险模式,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缴费,用于发放现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属于“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则是将个人缴费记账到自己账户中,等退休时按月领取,体现个人对未来养老的积累。这种模式,被称为“部分积累制”。
由于这种模式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并没有个人账户,其账户是“空”的;同时,很多地方单位缴费部分不足以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得不将收到的个人账户部分也暂时纳入到“现收现付”中混合使用,个人账户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钱。分析人士指出,这两种原因,使我国养老保险中不少个人账户形成“空账”。
为了解决“空账”的问题,将个人账户变成实实在在的资金账户,2001年开始,国家在辽宁开始试点“做实”个人账户,2008年扩大到了13个省份。然而,“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进行了十多年,效果并不理想。
知名评论员大道撰文表示,这一方面,做实后的个人账户资金保值增值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为养老基金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性,因此按规定只能存银行、购买国债,但平均收益只有2%多一点,跑输了物价,造成基金的实际贬值。虽然一些省份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了委托运营协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只是一种尝试。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当期缴费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资金压力非常大。这样就形成了“两难”:真金白银做实的个人账户在贬值,而当期养老金支付又“压力山大”,结果有试点省份不得不再次“借支”个人账户,相当于其“做实”已难以为继。
最近三年,至少有五家机构发布了关于养老金隐形债务的测算数据,包括中国银行(4.41, 0.26, 6.27%)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团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团队等,尽管数字不一,但是都显示养老金未来面临巨额资金缺口。
2012年6月,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的团队给出的测算结果是:2013年中国养老金隐形债务将高达18.3万亿元。
2012年12月,时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的马骏领导的研究小组所做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显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有缺口,如果假定财政补贴保持2011年的水平不变,其累计结余将于2022年消耗殆尽,此后便处于负债状态,2013到2050年的累计缺口应当为37万亿元。
2013年11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伟等人的测算结果是,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37年出现收支缺口,2048年养老保险基金将耗尽枯竭。
2013年12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的团队做出的资产负债表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城镇企业职工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收不抵支,2029年累计结余将耗尽,2050年累计缺口将达到80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91%。
2014年12月28日,马凯在答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问题时称,中国养老保险基金从总体上看保证当期支付是没有问题的,从未来看收支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不确定性很大,缺口到底多大也难以确定。
“如此庞大的隐形债务,并不会立即造成当期财务的严重赤字,但会逐渐反映在未来的财务账户上。”中国社科院的上述报告称,隐形债务将在未来的现金收支中逐步转为财务缺口,隐形债务越大,代表基金准备越不足,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困境将在未来年份中呈现。
企业和职工缴费压力加大
2014年12月28日,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向名义账户制转型》授权发布的2013年中国养老金运行数据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各项指标普遍下滑,基金运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当期结余比2012年减少了229.27亿元。
在12月28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上,马凯在答复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问题时称,从当期看,基本养老保险收支运行总体是平稳的,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尚有结余,从未来看,收支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不确定性很大,因为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的因素都是多样复杂的,缺口到底多大也难以确定。
马凯提醒,值得注意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养老基金地区不平衡问题,有的省份结余得多,有的省份结余得少,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贴之后才能够维持支付;二是最近几年基金收入增长的速度慢于支出增长的速度。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收支矛盾还在扩大。”马凯表示,扩大的结果就是当年能保持平衡,但结余也在逐步变小,到一定程度就要吃老本,吃完老本之后就会出现亏空。无论是用新标准还是用老标准衡量,我国都是未富先老。2013年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4.9%,到2050年要达到34.2%。
另外,2013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是,我国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的增长率为13.40%,总支出增长率为18.69%,后者比前者高5.29个百分点。
当期结余的速下降的同时,基金累计结余的增速也在下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已经达到了28269.18亿元,比2012年底增加了4327.87亿元,增长率为18.08%,增速比上一年下降了4.72个百分点。
面对庞大的隐形债务和日趋严峻的收支状况,各地拿出的措施除了增加社保缴费水平外似无其他对策。
近日,多地公布的2015年社保缴费基数显示,2015年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将增加。
天津市人社局近日公布的《2014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和2015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标准》显示,天津市2015年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基数的最低和最高标准分别为2812元和14058元。
公开资料显示,天津市上述五项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在2014年度时最低和最高标准分别为2530元和12780元。也就是说,天津市2015年城镇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将要上调282元,上限则要上调1278元。
除天津外,重庆、福建、江西等地2015年城镇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也于日前敲定。根据上述三省份人社局已公开的信息,2015年1月1日起,重庆市个人养老险缴费下限每月将增加68元。
福建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月缴交养老保险费将比以往增加60元,月缴交养老保险费基数按1600元执行。
江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2015年缴费基数最低为1550元、最高为11625元,较2014年分别增加了130元和975元。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地对社保缴费基数的调整,都是基于2014年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各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不断攀升,社保缴费基数也随之上涨。
有社保专家认为,社保缴费基数的连年上调,加大了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缴费负担,使企业职工的可支配收入。
除了每年持续上调的缴费基数外,我国企业职工的社保缴费率一直居高不下。以养老保险为例,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和8%,高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
对此,马凯表示,“现在的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企业觉得负担重”。
马凯表示,当前养老保险缴费面临两难矛盾。一方面,现在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企业负担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当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但另一方面,现在基金收入增长幅度慢于支出增长幅度,降低缴费水平又会影响当期的收入。如何解决这种两难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对缴费基数和费率的回应是,“目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方向已经确定,在具体方案的设计上,重点是统一确定缴费的基数和费率,归集中央统筹基金,增加和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面对庞大的隐形债务和日趋严峻的收支状况,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郑秉文建议,尽早面对、尽早改革,任何的拖延只能加大处理的难度。
财政部长楼继伟近日也公开表示,中国的社保改革“不能再等,要快”,财政部会对社保改革进行担当。

3. 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关于养老金问题解读:官方怎么说

【消息】
广东:3日,笔者从省人社厅获悉,按照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从2017年1月1日起,广东省再次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各地从7月起按新标准发放,1—6月调整提高的部分于7月底前补发完毕。
河北: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人社部、财政部要求各地对调待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进度、资金保障等作出周密安排,将调整方案报送人社部、财政部审批后组织实施。人社部、财政部将加强工作调度,指导地方尽快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金维刚分析,调整的时间从2017年1月1日算起,预计可在9月底之前发放到位。

河北省2017年养老金计算公式:
调整养老金计算公式:个人养老金数额=老年养老金+劳动退休金+个人储老金
月老年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年龄补贴率×(个人年龄-65)+劳动补贴率×个人累计缴费年限]
月劳动退休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劳动退休金百分率×个人累计缴费年限
月个人储老金=个人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的110%÷(76-个人实际退休年龄)÷12
【官方】
人社部:事业单位人员违纪养老金待遇会降低
日前,为从严管理干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处分工作,人社部日前发布通知,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明确。通知强调,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的,不再作出处分决定,但应当立案调查并按程序作出调查结论,并明确其应受处分的种类。
而此前的规定并未明确要对全部涉嫌违法违纪退休人员立案调查及其应降低的福利待遇。
通知中指出,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的,不再作出处分决定,但应当立案调查并按程序作出调查结论,明确其应受处分的种类。对于应当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的,其养老保险等相应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记者了解到,有关规定表明,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未重新明确执行退休待遇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从审查结论作出的次月起,按12%降低基本退休费,补贴按低一个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确定,今后调整退休费时,按原执行退休待遇职务层次(技术等级)低一个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标准执行;
重新明确执行退休待遇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按降低后的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确定基本退休费和补贴,今后调整退休费时,按降低后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标准执行。
对给予开除处分但未被判处刑罚的,从审查结论作出的次月起,按25%降低基本退休费,补贴按最低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确定。今后调整退休费时,按最低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标准执行
【探讨】
养老金改革争议趋明朗 个人账户不扩大
自从28年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尝试引入个人账户以后,关于个人账户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年来,个人账户“存”还是“废”、“做大”还是“做小”、“做实”还是“做空”的争议并未因中央文件的屡次拍板定案而消弭。相反,种种分歧仍或明或暗地存在于理论和实践层面中。
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改为“完善个人账户”后,业内在完善个人账户的路径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争议的核心是个人账户是否要转为名义账户以及是否需要扩大个人账户。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经过两年多的激烈争议之后,个人账户的改革路径逐步明朗:个人账户不再做实,将8%的个人账户作为个人权益记录的方向正在赢得更多共识。但业内人士预计,完善个人账户的方案要待十九大之后才能确定。
个人账户不扩大
“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是,由于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欠发达地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并且由于投资效率低下,沿海发达地区虽然可以做实,但是不愿意做实。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完善个人账户取代了以往的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争议也迎来了第四次高潮,此次争议的焦点是,是否实行名义账户、是否扩大个人账户比例。
这场争论从2014年末开始,时任财政部部长的楼继伟认为,做实个人账户已经无法持续,名义个人账户(NDC)是下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可选择的模式,他支持扩大个人账户的改革方案。
知情人士表示,财政部曾对28%、16%、8%的名义个人账户均做过测算,扩大个人账户的目的是提高养老保险制度激励机制,增加可持续性。
包括宋晓梧在内的一批社保界学者、官员则反对扩大个人账户,尤其是反对没有任何社会共济性的零统筹“全账户”。
宋晓梧认为,在我国一次分配差距已经过大的情况下,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公平、共济性的原则不能偏离,坚持缩小而非扩大初次分配差距的方向不能偏离。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在多层次制度体系中,公共养老金必须由政府参与并扮演信用担保人角色,切实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让人民始终对其充满信赖;所谓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因与公共养老金制度追求的社会公平存在价值冲突,应当淡化。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朱青认为,建立个人账户制度的初衷有两个,一是引入个人缴费,二是积累养老保险基金,提高储蓄率推动经济增长。
他表示,扩大个人账户的倡议者参考住房公积金是不合适的,因为住房公积金是短期可以受益的制度项目,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长期的制度,参保者至少要在35年后才能享受待遇,住房公积金和基本养老保险两者是具有不同属性的,不能简单借鉴,所以不建议扩大个人账户的缴费规模。
知情人士表示,中央高层采纳了坚持养老保险公平共济性的建议,“多缴多得”最近这一两年间也淡出了中央文件。
虽然扩大个人账户不是未来的改革方向,但名义账户却成为解决当前个人账户空账的一剂良药。
名义账户制度的学名为“名义缴费确定型”,其本质有两点:在融资方式上实行现收现付制,在给付方式上采取缴费确定型。简而言之,就是以后个人账户中没有真实资金,而是对个人缴费进行记账,把缴费和收益都计入账户,作为未来发放的依据。
宋晓梧表示,目前优选方案仍是保持现有统账结合制度不变,但基于做实个人账户现实困难,把现在职工缴纳的8%个人账户改为名义账户将达到平稳过渡的效果,并保证制度的社会共济性。
名义账户意味着,未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不再做实而只是作为个人参保缴费的权益记录,养老保险基金名副其实地回归现收现付制。
个人账户走向名义账户是一个向现实妥协的结果。名义账户虽然可以将空账合法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负担,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个人账户私有性质与社会统筹共济性之间的矛盾。
宋晓梧表示,他一直反对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入个人账户,多年来在个人账户改革实践中坚持做实做小的原则,此次建议对8%个人账户实行名义账户制度,是考虑到维护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所做的妥协。他说,如果个人账户能够缩小到5%,那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共济性的效果会更好。

4. 养老金上调多少

继7月职工工资密集调整之后,居民社保待遇也进入年度集中调整期。《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各地人社部门了解到,日前河南、广东、内蒙古三地相继确定2018年基本养老金上调方案,加上6月和7月地方政策密集落地,目前已有北京、吉林、山西、上海、江苏等28省份确定基本养老金上调方案。

根据今年3月下发的《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我国从2018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5%左右。进入6月,北京、上海、河北等地率先确定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7月,吉林、山西、浙江等大部分地区紧随其后密集发布调整方案,加上8月新增的三地,基本养老金调整地区已经扩围至28省份。

“2018年职工养老金比2017年上调5%左右,各地普遍执行这一调整比例,在较好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同时使退休职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此外,养老保险并轨后待遇调整的普惠范围进一步扩大,落实“长缴多得”和“多缴多得”原则,体现了政策的缴费激励导向,重点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体现了社保互助共济功能。

注意到,有14省份明确在7月底前将年初以来的养老金补发到位,湖北等地将于8月底前补发到位。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金调整后,各地发放到位的具体时间可能不尽相同,但对退休人员而言,无论各地在何时开始组织发放,都要从调整当年1月1日算起并足额补发。这也意味着,7月和8月的社保待遇收入将出现较大变化。

除了养老金上调之外,不少地方还对职工医疗保险政策、失业保险金标准、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生育保险待遇等其他“四险”进行调整。住房公积金也于7月进入集中调整期,一线城市中,北京、深圳、广州的最高缴存基数分别达到25401元、25044元和24654元。

专家表示,职工工资增长和核定最低、最高缴费基数调整,带来职工公积金缴存数量增长,提高了对职工购房、租房等改善居住需求的支持能力。“住房公积金是以个人工资作为基数的,个人工资高或工资水平上涨,单位和个人缴纳到住房公积金账户的钱就多,账户积累规模就大,如果已经买过房或者买房不支取,未来住房公积金还可以成为一笔价值不菲的养老资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社保领域改革全面提速,先后施行《企业年金办法》,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等。

“改革推进力度很大,不少都是重磅政策。”张盈华评价称,比如,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养老金第三支柱历经10年探索终于落地。建立实施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全国统筹迈出第一步。国家医保局挂牌,首次将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与医疗保险基金实施统一管理,“三医联动”改革将协同推进。

下半年社保领域改革仍有多项政策红利值得期待。“养老领域方面,首要的是加快推进基金省级统筹,切实推行中央调剂制度。”张盈华说。

7月下旬,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人社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央调剂基金上解下拨具体实施办法,将于近期出台实施,确保三季度启动资金缴拨工作。还将按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研究提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在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不断完善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强调,各地要认真建立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制定推进省级统筹的时间表路线图,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

8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指出,从今年8月起,要把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推广至全国范围。

医疗保险方面,国务院印发医疗卫生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规定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予以缴费补助。着重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的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

来源人民网

5. 2020退休人员养老金什么时间上调

按照国家的要求,2020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可以发放。各省地市应该目前正在逐步发放当中,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的养老保险服务中心。

6. 对于19省份2019年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落地的评价

现在正值年末,全国各行各业都正在为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而拼博。版对于2O19年上调养老金权的问题尚未触及到,国家也没有正式的官方消息公布,调不调,调多少都还是个未知数。北京具体调多少也要在国家正式公布框架方案后才会据以制定实施细则进行操作。根据近几年的贯例,国家正式公布方案也要到明年三四月份两会以后了,发到手最早也要到五六月份啦!按照目前情况国民经济在增长,物价在上扬,企业退休人员尤其是企业退休早的老人的养老金水平太低,和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又差距过大,2O19年北京市乃至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已大势所趋。只是调多少的问题了。耐心等待着吧!

7. 多地养老金调整落地,1.14亿人受益,个人养老金多少与哪些因素相关

个人养老金的增加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老年人的养老金每年增加多少取决于你的缴费年限。老年人缴纳保险费的时间越长,他们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例如,青海省规定,如果缴费年限少于15年,养老金每月将增加45元;如果缴费年限超过15年,在增加45元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年,养老金每月增加3元。

最后,退休工资的增加也应与当地平均工资收入挂钩。各地每年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物价总水平对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综合评估。因此,明年养老金的增加额取决于该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一、二级城市的平均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费用较高,因此养老金的增长可能略大,而三、四级城市的平均社会工资较低,生活费用不高,因此退休金额的增长略慢。

8. 想了解我是2020年1月领取退休金的,请问能享受今年的养老金上调吗

不能。

按照人社部、财政部4月17日发布的《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今年养老金上涨5%,调整范围是2019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上海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也遵循了这一规定。也就是说,2020年刚退休的人员不能享受今年养老金调整。

不过,广东省今年享受养老金调整人员的范围有所扩大,不仅包括2019年12月31日前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还包括了2020年1月至6月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

(8)养老金上调将逐步落地扩展阅读:

养老金具体怎么涨:

今年养老金上涨5%,很多人以为是在自己的养老金水平上直接增加5%,但并非如此。5%这一增幅为平均增幅,不是简单地对每个退休人员都按照5%调整。

今年养老金的具体调整办法继续统一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

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基本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9.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将逐步上调吗

当前月人均125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望逐步上调。近日,人社部与回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答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截至2017年12月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255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15598万人,月人均待遇125元,其中基础养老金113元。《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月人均125元的居民养老待遇将逐步上调。同时,缴费的补贴也将逐步上调。

阅读全文

与养老金上调将逐步落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帮扶记录怎么写 浏览:412
海南住哪里养生最好 浏览:45
拘留前体检费用怎么算 浏览:518
老人醉酒呕吐怎么办 浏览:445
提高80岁以上人员生活补贴 浏览:390
养老院管护人员是什么工作 浏览:159
南京2018年退休金核算 浏览:539
老年人泡温泉注意事项 浏览:39
孝顺父母的做饭照片 浏览:332
南京怎么查养老金 浏览:512
追回冒领养老金怎么办 浏览:901
和父母什么交流 浏览:568
和父母最佳的相处时间是多少小时 浏览:532
80岁老人不想吃饭瘦 浏览:463
舜孝顺吗 浏览:120
什么类型的白酒好喝不上头还养生 浏览:918
80岁老大爷抽烟 浏览:514
梦到去陌生老人家玩 浏览:228
养老保险柜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浏览:613
运动小标兵父母怎么感言 浏览: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