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法国2015养老金改革

法国2015养老金改革

发布时间:2021-01-18 00:21:07

1. 马克龙刚开始力推养老金改革制度,为何就引起法国的轩然大波

因为养老金改革制度触动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让他们的养老待遇大幅下降,所以引发全国范围的反对。

养老金改革制度让他们工作时间延长,待遇下降。因为触动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引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发动大范围罢工活动,使得交通受阻,在现在全国性的游行示威预计将会继续进行下去。法国政府面对这种情况表示不论面对什么情况,都会将养老金改革制度进行到底。

在法国养老金赤字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养老金改革制度已经刻不容缓,但前景如何,尚未可知。

2. 法国退休改革法案为什么可以通过既然那么多人反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被通过

金融危机打击,政府救灾不力,威胁到法国金融家和资本家的利益,他们不支持政府,萨科奇只得改革,不惜损害人民利益

3. 法国的退休金改革为何引起公愤改革内容是啥

——析法国近期社会冲突的深层原因

22日,法国交通系统大罢工造成巴黎地铁站内人满为患。

22日,法国政府、交通部门和工会“三方会谈”首轮谈判宣告破裂!致使全国陷入混乱的交通大罢工由此进入第9天。除罢工外,接连两天法国均爆发了示威游行。医务人员、教育系统、公务员、警察、邮电、航空部门职工、烟草店老板、渔民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均“大街上见”。法国社会冲突因萨科齐总统推出的体制改革而进入高潮。

起因:退休金改革

这次社会冲突与1995年希拉克总统和朱佩总理推出同样改革而引发大罢工几乎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社会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法国国内和全球化高速发展中的国际大 环境两个领域。从理论上来说,从9天前开始的交通部门大罢工,首先是因退休体制改革而引发的。法国因各种工作性质的不同,规定了多种特殊的退休金制度。其中地铁和铁路职工因工作艰辛而享有国家规定的特殊养老金政策,即可以在支付37.5年的养老保险金后全额领取退休金而退休。这样,其他国家职工大多要干到65岁才能退休,而铁路和地铁职工可以提前退休。

问题在于37.5年所交纳的退休保险金,并不能支付提前离职职工的退休金,国家必须对亏空部分进行补贴。早在十几年前法国政府就酝酿着要取消这一特殊政策。一则国家已经负担不起这笔大约30亿欧元左右的支出,这占法国国家各种补贴的6%。二则铁路和地铁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早已与当年制定这一政策时大为改善,不再存在特殊艰苦的问题。法国有些制度确实制定于很久以前,如国家歌剧院职工所享有另外一种特殊退休的制度制定于1698年!而铁路职工养老金制度制定于1855年。1945年曾对旧制度做出了一定的修正。但总的来说,开煤烧的火车和今天按按电钮的高速列车的工作,两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萨科齐总统下决心要修改所有特殊规定,将交纳退休保险金的年限一律提高到40年,以填补国家赤字。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铁路与地铁特殊养老金涉及的人数并不多,但铁路和地铁职工并不准备放弃他们的这一“既得利益”;或说他们同意放弃,前提是国家进行另类补贴,但如果这样,对政府来说等于没有改革。因此双方谈判破裂,即在讨价还价中尚未找到一个平衡点。由于交通是一国经济命脉的“血管”,一旦堵塞,后果严重。9天来,法国每天因罢工而损失近4亿欧元。

目前工会组织决心要给政府点颜色看看——毕竟二十多年来在法国罢工者从未尝过败绩。而法国政府也一再强调,这一次“绝不再让步”。萨科齐指责工会以少数人利益拿全国公交乘客作为“人质”,是不可接受的。政府显然在动用一切力量,试图削弱罢工者的决心和意志。双方冲突肯定将会加剧。

斗争:劳方维护权益

但这次罢工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2.5年的退休金问题,而涉及更为深层的因素。

冷战结束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市场经济和民主体制为代表的西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全球主流。“历史终结”论被及时地提出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阶级斗争从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全球都将共享“和平红利”——一个富裕、和平、民主的世界将会甚至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然而全球化和对利润的追逐,却使资本主义的本质重新充分地表现出来。冷战时的“福利资本主义”现在看来并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而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存在的情况下的一种“让步政策”而已。当外部的压力消失后,这几年西方国家内部,特别是法国,追逐利润变得日益疯狂。事实上,就在法国政府以解决赤字为借口要取消铁路和地铁职工的“特殊退休制度”的同时,其他不公平的现象却在法国社会迅速发展。法国社会几十年来首次明确向资产者倾斜。

只要举几个例子即可理解这一不公平现象的严重性质: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而盈利高达90亿欧元,但这一盈利却只对执股者分红,即资本的胜利。在要求铁路和地铁职工勒紧裤带的同时,政府却通过立法,将高达150亿欧元的税收还给法国最富有者(通过税收封顶政策)。当政府决心修改特殊退休金制度的同时,法国大老板的退休金或赔偿金却提高到历史空前的程度(理由是向美国看齐)。事实上有专家指出,改革特殊退休金制度给国库只能带来区区2亿欧元而已。但给富人减税一项就使国家多支出150亿欧元。这是无法说服穷人的。

但法国政府这样做也并不是没有理由。法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力越来越差,原因就是法国人工资太高。法国的出口越来越困难,贸易赤字不断增加。不对富人减税的话,就会有很多资金流向低税收的周边国家,特别是一些小国,如比利时、卢森堡等。因此,法国政府这次确实是下定决心要将改革推到底。

结局:最后一次罢工?

事实上,从欧洲的范围来说,这一改革与欧洲目前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英国早在十来年前就由撒切尔夫人强行改革而将自由经济推给英国人。人们对英国煤矿工人长达一年半的大罢工惨遭失败至今记忆犹新。德国也在默克尔上台后左右翼联手向工会“宣战”,迫使德国社会接受一系列痛苦的改革。法国目前可能是欧洲“最后的一个堡垒”。

社会学家们注意到的是,在英、德等真正推行了全面自由经济的国家,罢工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行为”。工人在严酷的社会背景面前,已经没有选择。法国如果这次罢工失败,政府下一步的改革措施必然是放宽解雇条件,随后即降低工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利润收入;也就是说,穷人将日趋贫困化……2006年当时的政府总理德维尔潘推出“首次青年雇佣法”就是一个先例。当时工会和学生的示威、罢工,在执政党内部因争夺总统大选起内哄的有利时机,获得了成功。但这一次,则不是那么容易取胜了。

对此,右翼政治家和左翼工会领导心里其实都很清楚。法国预算部国务秘书桑蒂尼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漏出了一句真话:“这次罢工很有可能是法国的最后一次……”言下之意非常明确:一旦罢工失败,从此工会力量将走向消亡。事实上法国公众对公务员罢工带来诸多不便也都心甘情愿地忍受,就是因为他们的罢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被雇佣者。在法国,私营企业职工几乎无法罢工。如果这次罢工失败,用不了多久,宪法规定的罢工权利,将会成为一种摆设。

法国选民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法国政治图谱这几天正在迅速地朝着两极分化。极左翼的“工人革命团”领袖贝尚什诺的民望因明确且全面支持罢工迅速上升,相反对罢工至今态度暧昧的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罗亚尔则直线下跌。两者在民意测验中已经持平。这非常说明问题,也证明法国社会危机正在加剧,而工人们也明白了这一点。在罢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出现了高速火车系统遭致人为破坏的现象。这是绝望中的工人的一种无望挣扎。对此,政府与工会都是一致的:破坏者将遭致司法的无情镇压…
法国改革养老金制度(综述)

新华社记者 ;郭京花

法国总理若斯潘21日宣布对法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进行改
革,虽然只是提出了改革方向,并没有具体措施,但仍在法国
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

二战后,法国建立起来的养老金体系实行的是分配制,即
用企业和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分摊金作为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退休金管理机构把在职人员的分摊金汇总后,按有关规定分配
给退休人员。这种分配方式打破了新老企业和盈利高低企业间
的差异,较好地解决了企业负担不匀的问题。退休人员欲拿到
全额退休金,在私营部门供职者要达到40年工龄,公立部门的
职员须达37年半工龄。法国的养老金制度十分繁杂,除了多行
业的基础系统外,还有各行业的增补系统。

近年来,法国养老金制度遇到了无法回避的难题。一是社
会面临人口老化,战后出生、被喻为“婴儿潮”的一代人从20
05年起将逐渐步入退休行列,老年人口比例将剧增,而就业人
口相对减少,每年进入劳动市场的人数将少于退休人员。二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更长了,预计到2040年,
法国人的平均寿命将比现在提高6岁,男性和女性将分别达到8
0岁和89岁。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对养老金需求的增加。

法国计划委员会去年向政府递交的一份报告指出,按现在
的养老金制度,法国的退休金金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
例将从目前的12%增加到2040年的15%左右,而1959年,这一
比例仅为5.4%。从在职与退休人员的比例看,目前10个在职
人员供养4个退休人员,40年后,这一比例将是10∶7。若要保
证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就业者,维护社会各方人士的利
益,改革养老金制度势在必行。

改革养老金制度是法国近年来历届政府面临的棘手难题,
因为它涉及到各个社会阶层和所有人的利益。若斯潘提出的改
革方向强调坚持退休金分配制这一基本原则,立足于通过刺激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数,来应对养老金制度
所面临的挑战。

面对退休人员即将大增而带来的压力,若斯潘决定进一步
加强去年设立的养老金储备基金,将其数额由今年的200亿法郎
增加到2020年的1万亿法郎,以渡难关。这笔钱从哪里来?若斯
潘说,来自国家在国营企业中所占有的股份,比如法国电信公
司。具体办法是拿出部分股份还是用股息作为储备基金,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

政府提出将逐步缩小公职人员与私营部门的职员在领取全
额退休金所需要达到的工龄方面的差异,但未提出具体措施。
若斯潘只是建议将公职人员的部分奖金纳入退休金计算。政府
对各种增补系统的改革不作硬性规定,但希望由劳资各方谈判
协商解决。

若斯潘还宣布在两个月内成立有关养老金制度的方向委员
会,由劳资代表、国民议会议员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任务是保证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就养老金制度各种
不同系统间的平衡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

法国舆论界普遍认为,若斯潘的改革计划谨慎,能在多大
程度上解决问题,尚需观察。

4. 法国的退休金改革为何引起公愤改革内容是啥

——析法国近期社会冲突的深层原因

22日,法国交通系统大罢工造成巴黎地铁站内人满为患。

22日,法国政府、交通部门和工会“三方会谈”首轮谈判宣告破裂!致使全国陷入混乱的交通大罢工由此进入第9天。除罢工外,接连两天法国均爆发了示威游行。医务人员、教育系统、公务员、警察、邮电、航空部门职工、烟草店老板、渔民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均“大街上见”。法国社会冲突因萨科齐总统推出的体制改革而进入高潮。

起因:退休金改革

这次社会冲突与1995年希拉克总统和朱佩总理推出同样改革而引发大罢工几乎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社会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法国国内和全球化高速发展中的国际大 环境两个领域。从理论上来说,从9天前开始的交通部门大罢工,首先是因退休体制改革而引发的。法国因各种工作性质的不同,规定了多种特殊的退休金制度。其中地铁和铁路职工因工作艰辛而享有国家规定的特殊养老金政策,即可以在支付37.5年的养老保险金后全额领取退休金而退休。这样,其他国家职工大多要干到65岁才能退休,而铁路和地铁职工可以提前退休。

问题在于37.5年所交纳的退休保险金,并不能支付提前离职职工的退休金,国家必须对亏空部分进行补贴。早在十几年前法国政府就酝酿着要取消这一特殊政策。一则国家已经负担不起这笔大约30亿欧元左右的支出,这占法国国家各种补贴的6%。二则铁路和地铁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早已与当年制定这一政策时大为改善,不再存在特殊艰苦的问题。法国有些制度确实制定于很久以前,如国家歌剧院职工所享有另外一种特殊退休的制度制定于1698年!而铁路职工养老金制度制定于1855年。1945年曾对旧制度做出了一定的修正。但总的来说,开煤烧的火车和今天按按电钮的高速列车的工作,两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萨科齐总统下决心要修改所有特殊规定,将交纳退休保险金的年限一律提高到40年,以填补国家赤字。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铁路与地铁特殊养老金涉及的人数并不多,但铁路和地铁职工并不准备放弃他们的这一“既得利益”;或说他们同意放弃,前提是国家进行另类补贴,但如果这样,对政府来说等于没有改革。因此双方谈判破裂,即在讨价还价中尚未找到一个平衡点。由于交通是一国经济命脉的“血管”,一旦堵塞,后果严重。9天来,法国每天因罢工而损失近4亿欧元。

目前工会组织决心要给政府点颜色看看——毕竟二十多年来在法国罢工者从未尝过败绩。而法国政府也一再强调,这一次“绝不再让步”。萨科齐指责工会以少数人利益拿全国公交乘客作为“人质”,是不可接受的。政府显然在动用一切力量,试图削弱罢工者的决心和意志。双方冲突肯定将会加剧。

斗争:劳方维护权益

但这次罢工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2.5年的退休金问题,而涉及更为深层的因素。

冷战结束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市场经济和民主体制为代表的西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全球主流。“历史终结”论被及时地提出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阶级斗争从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全球都将共享“和平红利”——一个富裕、和平、民主的世界将会甚至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然而全球化和对利润的追逐,却使资本主义的本质重新充分地表现出来。冷战时的“福利资本主义”现在看来并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而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存在的情况下的一种“让步政策”而已。当外部的压力消失后,这几年西方国家内部,特别是法国,追逐利润变得日益疯狂。事实上,就在法国政府以解决赤字为借口要取消铁路和地铁职工的“特殊退休制度”的同时,其他不公平的现象却在法国社会迅速发展。法国社会几十年来首次明确向资产者倾斜。

只要举几个例子即可理解这一不公平现象的严重性质: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而盈利高达90亿欧元,但这一盈利却只对执股者分红,即资本的胜利。在要求铁路和地铁职工勒紧裤带的同时,政府却通过立法,将高达150亿欧元的税收还给法国最富有者(通过税收封顶政策)。当政府决心修改特殊退休金制度的同时,法国大老板的退休金或赔偿金却提高到历史空前的程度(理由是向美国看齐)。事实上有专家指出,改革特殊退休金制度给国库只能带来区区2亿欧元而已。但给富人减税一项就使国家多支出150亿欧元。这是无法说服穷人的。

但法国政府这样做也并不是没有理由。法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力越来越差,原因就是法国人工资太高。法国的出口越来越困难,贸易赤字不断增加。不对富人减税的话,就会有很多资金流向低税收的周边国家,特别是一些小国,如比利时、卢森堡等。因此,法国政府这次确实是下定决心要将改革推到底。

结局:最后一次罢工?

事实上,从欧洲的范围来说,这一改革与欧洲目前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英国早在十来年前就由撒切尔夫人强行改革而将自由经济推给英国人。人们对英国煤矿工人长达一年半的大罢工惨遭失败至今记忆犹新。德国也在默克尔上台后左右翼联手向工会“宣战”,迫使德国社会接受一系列痛苦的改革。法国目前可能是欧洲“最后的一个堡垒”。

社会学家们注意到的是,在英、德等真正推行了全面自由经济的国家,罢工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行为”。工人在严酷的社会背景面前,已经没有选择。法国如果这次罢工失败,政府下一步的改革措施必然是放宽解雇条件,随后即降低工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利润收入;也就是说,穷人将日趋贫困化……2006年当时的政府总理德维尔潘推出“首次青年雇佣法”就是一个先例。当时工会和学生的示威、罢工,在执政党内部因争夺总统大选起内哄的有利时机,获得了成功。但这一次,则不是那么容易取胜了。

对此,右翼政治家和左翼工会领导心里其实都很清楚。法国预算部国务秘书桑蒂尼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漏出了一句真话:“这次罢工很有可能是法国的最后一次……”言下之意非常明确:一旦罢工失败,从此工会力量将走向消亡。事实上法国公众对公务员罢工带来诸多不便也都心甘情愿地忍受,就是因为他们的罢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被雇佣者。在法国,私营企业职工几乎无法罢工。如果这次罢工失败,用不了多久,宪法规定的罢工权利,将会成为一种摆设。

法国选民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法国政治图谱这几天正在迅速地朝着两极分化。极左翼的“工人革命团”领袖贝尚什诺的民望因明确且全面支持罢工迅速上升,相反对罢工至今态度暧昧的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罗亚尔则直线下跌。两者在民意测验中已经持平。这非常说明问题,也证明法国社会危机正在加剧,而工人们也明白了这一点。在罢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出现了高速火车系统遭致人为破坏的现象。这是绝望中的工人的一种无望挣扎。对此,政府与工会都是一致的:破坏者将遭致司法的无情镇压……(

5. 想得到“理解和支持”是不可能的,马克龙的养老金政策究竟怎么了

养老金改革制度触犯了太多人的基本利益,动了太多人的奶酪,犯了众怒,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所以养老金改革制度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游行示威以及罢工,来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6. 马克龙执意要改革退休制度,这种退休制度在现行法国社会到底有何弊端

马克龙要改革的这种退休制度弊端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就是退休太早。52岁正是能够继续奉献自己力量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退休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负担。其次退休工资太高。法国人在52退休之后按照退休前的六个月工资来给退休金,这个金额实在太高。最后现代人活得太久了。活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国家要出更多的养老金。


这种退休制度的弊端还是很多的,而从马克龙现有的决心来看,此次很可能会成功。毕竟马克龙属于软硬兼施,肯定可以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好方法。

7. 马克龙能否顺利完成法国养老金体制改革

现在因为疫情影响,使得法国的罢工没有办法继续进行,所以马克龙很有可能会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加紧自己的养老金制度改革计划。

8. 法国的养老金制度

22日,经过漫长的辩论,法国参议院通过了退休改革法案,法国人领退休金赋闲的年龄,将从目前的60岁推迟到62岁。

9. 为什么养老金体制改革是法国政治的“雷区”

因为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确实为法国的福利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产生的费用已经严重影响了法国政府的收入,已经让福利事业很难继续进行下去,

10. 欧洲还能继续“福利”下去吗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商业区,一女孩在街头举着“从此以后,欢乐不在”,用此来形容债务危机给国民带来的影响 养老金引发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上,如何处理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一直是一个难题。危机期间,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压缩开支要从政府部门做起 2009~2010 年,多数欧洲国家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的困局。各国为刺激经济推出的救市计划增加了政府预算的负担,欧洲福利国家公共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剧。可以说,福利国家制度对欧洲各国平稳渡过金融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说,福利国家改革的压力也明显加大。 以“高福利”著称的欧洲,还能继续“福利”下去吗? 裁员!失业! 危机期间,欧盟国家失业率迅速上升,平均失业率由 2008 年初的 7.3% 上升到 10% 。 2009~2010 年,欧洲国家失业率增幅最大的是爱尔兰,为 4.4% ,失业率高达 13.8% 。紧随其后的依次为斯洛伐克、丹麦、西班牙、捷克、匈牙利和希腊,失业年度增幅为 2.2%~4% 。 与失业率上升的抽象数字相比,充斥报端的裁员消息对欧洲民众造成更大的心理冲击。此次欧洲国家裁员潮的特点是,跨国公司、大企业和支柱产业成为裁员的重灾区。 2009 年 12 月,美国在线宣布在欧裁员 2500 人,员工可自愿离职,否则将强制裁员。 2010 年 6 月,米其林公司决定在法国裁员 1000 人,关闭里尔附近的一家工厂。据德国化工业经理人协会的预测, 2010 年德国化工业可能裁员 6200 人。 造成欧洲国家失业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很多,行业差别很大。金融业裁员是危机的直接后果,主要原因是业务量下滑和利润减少。大企业裁员则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概括而言,欧洲国家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则是经济不景气造成的需求和投资不足。 以重灾区希腊为例,该国 2009 年底失业率达到 10.3% ,预计 2010 年还将有 10 万人失业,失业率达到 12% 。希腊全国商业联合会对该国 1082 家企业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希腊每 10 家商业企业中就有 7 家企业预计 2010 年的销售额和收入将下降; 90% 的企业 2010 年不准备做任何投资; 30% 的企业将大幅裁员。 企业裁员直接损害了员工的利益,但由于裁员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结果,工会抗议与谈判的能力都受到制约。同时,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即使是在暂时没有受到失业威胁的企业,工会提高职工工资福利的努力也遇到很大困难。在推崇 “社会公正”的欧洲,这意味着劳资关系的天平进一步向资方倾斜。 不仅如此,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压力,欧洲各国政府先后动用公共开支救市。反危机造成的支出增加不仅加重欧洲国家公共开支的负担,而且对福利国家制度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这种做法受到欧洲左翼人士的猛烈批评。 欧洲不少国家都爆发了大规模社会抗议活动。以法国为例,围绕着萨科齐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养老金改革,就爆发了多次大规模的社会抗议活动。 2010 年 3 月 23 日 ,法国 180 个城市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养老金改革。 6 月 24 日 ,法国工会再次发动全国罢工,抗议政府延长退休年龄的计划以及修改国家退休制度。 欧洲社会正处“焦虑”状态 比社会抗议活动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欧洲社会心理的变化。用法国负责调解民众与公共管理机构关系的“共和国调解专员”德勒瓦的话说,欧洲社会目前正处于“焦虑”状态,民众普遍忧心忡忡,对未来信心不足。 客观而言,危机并未对多数欧洲民众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但是,媒体所渲染的债务危机、大量失业和削减福利的消息,还是加剧了欧洲社会心理中的焦虑情绪。 这种情绪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面。其一,由于担心欧洲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经济前景暗淡,部分欧洲公众反全球化的情绪上升。这方面最明显的迹象是各国极右翼势力都有抬头的趋势。在 2009 年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英国、丹麦、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荷兰的极右翼党派均获得了席位。这些政党的纲领都具有反全球化的内容,如强调民族主义,主张驱逐外来移民以及阻止土耳其加入欧盟等。 其二,对政府的救市和改革措施产生怨气,甚至由此对政府失去信任。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各国政府都面临着来自民众的强大压力,支持率持续下滑。 2010 年 5 月底德国民调显示,只有 20% 的民众对现政府表示满意, 58% 的被访者认为前政府要好于现政府。默克尔本人的支持率也降到了 48% ,为 4 年来的最低点。 2010 年 4 月,法国民调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 65% 的受访民众不希望萨科齐参加 2012 年的法国总统大选。 其三,社会各阶层之间分裂加剧,相互之间的不满情绪上升。金融危机使欧洲的金融机构饱受指责,很多人反对政府动用公共资源挽救这些企业。同时,作为福利国家制度最大受益者的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也受到很多批评,要求降低其福利待遇的呼声很高。在意大利等国,民众已根据自身的利益分为两派:一派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防止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另一派则反对作出牺牲,准备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紧缩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左翼人士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论点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 2009 年底英国广播公司( BBC )公布的对欧盟 27 国民众的调查表明,仅有 11% 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而有 23% 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存在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 希腊:被激烈争议的退休年龄 各国政府救市开支造成的公共财政赤字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财政困难,其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变得尤其突出。其中,资金最多、牵涉面最广的是养老金问题。 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困境由来已久,其基本特点是人口老龄化日益抬高养老金支出,公共财政不堪重负。由于出生率下降和人均寿命提高,欧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据欧盟委员会估计,从 2015 年起,欧盟整体将迎来人口负增长。 2008 年,欧盟 15~64 岁劳动者与 65 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 4:1 ,而到 2060 年,这一比例将下降为 2:1 。 危机期间,欧盟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因减税等原因普遍减少,同时须以巨资拯救金融机构和刺激经济增长。为防止出现债务危机,欧盟各国纷纷紧缩财政,对庞大的养老金支出显得尤其难以承受。金融危机还使欧盟各国的养老金基金损失惨重。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仅 2008 年一年,欧洲的私人养老金基金就缩水 20% 。在负担加重和财源萎缩的夹击下,不少欧盟国家不得不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顶住抗议的压力,对养老制度实施改革。 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希腊和法国。希腊养老金改革的关键问题是退休年龄。在原有体制中,希腊人工作满 37 年就能获得全额养老金。根据规定,某些女公务员甚至 40 多岁就可以申请退休。这种制度加大了希腊养老金的开支,减少了税源,造成公共开支的沉重负担。 2010 年 6 月,希腊政府提出法案,将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工作年限增加到 40 年;同时规定,如果在 65 岁以前退休,退休金将每年减少 6% ;除非因健康原因,不允许在 60 岁之前退休。该法案在希腊引起轩然大波,民调显示, 29.6% 的民众认为政府应立即收回养老金改革法案, 19% 的民众认为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35.2% 的民众认为改革有必要,但欠公平。 但是,由于主张改革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希腊议会 7 月初还是通过了法案。总理帕潘德里欧称,“ 议会通过养老金改革法案是基于对希腊社会和下一代负责任的行为”,养老金改革是挽救希腊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金体系免于崩溃的唯一途径。 法国:就养老金缴费年限进行了马拉松式谈判 法国养老金改革的过程则更复杂。法国延长私有部门退休金缴费年限(从 37.5 年延长到 40 年)的“社保总制度”改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取得了成功,但要将其扩展到主要涵盖公务员、铁路职工等公共部门的 “专门养老金计划”中的过程则举步维艰。 1996 年朱佩政府的改革便以失败告终,直到 2003 年,拉法兰政府才延长了公务员养老金的缴费年限。 2007 年,萨科齐上台后延长了剩下的国铁公司、巴黎独立运输公司和法国电气燃气公司等三项养老金制度的缴费 年限。但到目前为止,法国工人的退休年龄是 60 岁,德国则是 65 岁,而且计划在 2010~2029 年之间将退休年龄延长到 67 岁。 对法国而言,养老金开支已经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预计 2010 年的养老金赤字将达到 107 亿欧元, 2015 年达到 400 亿欧元。 2009 年底,萨科齐宣布在 2010 年将延长法国的退休年龄,在 2018 年以前逐步延长到 62 岁。此举在法国引起了广泛抗议。 民调显示,虽然 80% 的人认为有必要改革养老金体系,但 60% 的人认为提高退休年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约有 36% 的人支持将退休年龄提高。 法国政府与各主要工会就改革的细节问题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谈判,但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法国发生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仍然多数都与养老金改革有关。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萨科齐表示将坚定地推动改革,因为在改革问题上必须“保持连续性和持久性,现在停下来就等于摧毁我们之前的成绩。危机不能让我们停止改革,它反而催促我们更快地建立一套新的发展模式”。 2010 年 10 月,法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养老金改革法案, 11 月正式生效。 欧洲人目前只有两个选项:要么晚退休,要么少拿养老金 事实上,在欧盟范围内,养老金改革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改革的难点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减少特殊群体的特殊待遇,其二是延长退休年龄。前者在各国的情况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后者则是欧盟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因为,延长退休年龄是养老金增收节支最直接的方法。 目前,欧盟正就此广泛征求意见。虽然,欧盟关于退休年龄的决议对成员国在制度上没有强制力,但还是在欧盟范围内引起普遍不满。事实上,正如欧盟委员会负责社会事务的委员翁多尔拉斯洛所言,在养老金问题上,目前欧洲人面前只有两个选项:要么晚退休,要么少拿养老金。现行制度已经难以为继。对成员国而言,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推出养老金改革方案也许是出于无奈,难免遭遇政治压力。 从表面上看,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的主要是财政可持续性问题,通过开源节流就可以得到缓解。但更深层的问题是,欧洲的福利国家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是按照工业化时代的社会需求建立起来的。在后工业化时代,欧洲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通过改革,使欧洲的福利国家制度适应这些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此外,如何处理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一直是一个难题。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压缩开支要从政府部门做起。 2010 年 5 月,英国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立即推出一系列削减公共开支的计划。财政大臣奥斯本决定率先削减大约 25% 的财政部员工,在未来 4 年中将财政部的工作人员从现在的 1350 人减少到 1000 人。由于这项裁减措施主要通过人事冻结和遇缺不补的方式来达到,所以并未引起强烈的抗议。英国工会人士预计,未来五年内政府削减开支的幅度若达到 40% ,可能会有 100 万公职人员失业。 公共部门裁员,目前已经成为欧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出现较大幅度裁减公务人员和公共机构的情况。 从理论上说,这种态势与福利国家的转型有直接关系。原来,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共性之一是“大国家”的行政主导模式,造成公共部门和雇员数量不断增加的局面,给公共开支造成沉重的负担。福利国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调整这种模式,在缩小公共部门的同时,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方法提供公共服务。 如此来看,危机期间庞大的财政赤字,也许恰恰可以减少人们接受改革的压力。从这种意义上说,本次危机也是欧洲国家养老金改革的一个契机。

阅读全文

与法国2015养老金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痴呆性冲动 浏览:679
温州机构养老品牌有哪些 浏览:131
止痛药能预防老年痴呆 浏览:322
哪个医院都有体检么 浏览:733
2014年我国老年人 浏览:254
长寿到阿依河有多远 浏览:851
重阳节给父母的句子 浏览:876
女干部60岁退休山东 浏览:842
南通老年大学课程安排 浏览:770
北京养老院转让信息 浏览:452
余姚市养老保险查询 浏览:810
养老保险公平吗 浏览:366
老年大学开展党建工作的宣传 浏览:913
武进养老保险查询个人账户 浏览:533
养老机构的税收优惠 浏览:835
父母亲打工如何填写工作 浏览:722
事业编体检后没去会怎么样 浏览:941
聊城包装厂招50岁普工有 浏览:379
老年人做刮宫 浏览:198
九十岁老人的脚发紫怎么回事 浏览: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