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养老保险有档案和无档案有什么区别吗
1. 在您退休时,需要向拟在企业或档案托管部门提交书面退休申请书,并且劳动保障部门根据您档案记载核定工龄,所以档案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档案,符合退休条件也可以办理退休。
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为县以上 ( 含县 ) 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 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 ,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跨地区流动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3. 档案拆封等档案管理问题,可以咨询档案局。
❷ 养老保险的档案中有什么
这个不属于档案,有你历年来的缴费记录.你的档案另有.要么保存在单位,要么托管在人力中心.
❸ 领取养老保险需要档案吗 具体指的什么档案
领取?2010年开始不能领取了哦。
一直没有说要档案,现在有些人档案在哪里都不知道了。以前是说要户口本。
❹ 个人档案和养老保险是什么关系
养老保险和档案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讲,档案都是随着户口迁移的,没有户口就没有档案的落脚之地。因此,无论在何地上了养老保险,最终都要转回到档案中来,也就是在户口所在地领取养老金。
只有档案中记载了每个人的招工记录,也就是证明了合法参加工作的证明,同时就记录了每人的工龄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文件可以证明每人的一生劳动记录。所以档案丢失或与户口脱节,都会在计发养老金时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均以个人人事档案中的原始材料为依据(特别是参加工作时的招工政审表、单位职工登记表、体检表等),以此来确定是否可办理退休手续。
个人人事档案在办理退休时,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缴费人员来说,必须档案与缴费同步,应交由缴费所在地的人才中心(部门)保管。
(4)养老保险档案包含哪些扩展阅读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按照相关规定,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❺ 养老保险关系档案里面都有什么
您好,养老保险关系档案,一般单指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的劳动档案,如劳动合同、专招用人员登记属表、解除劳动合同报告书、离职报告等相关材料。
建议大家离职的时候,一定要跟单位提取该部分档案,以免影响以后退休的审批。
❻ 社保档案里是什么详细内容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明确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
一、社会保险管理类
(一)参保单位登记材料。包括参保单位办理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时填报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永久〕
(二)参保人员登记材料。包括缴费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家庭为单位或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城镇无业居民、农村居民、个体工商户、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参保、社会保险关系变动、基本信息变更等登记手续时,填报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0年〕
(三)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材料。包括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账、个人账户修改等相关材料〔100年〕
(四)社会保险登记证管理材料。包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参保单位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对已核发的社会保险登记证验证换证、对遗失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补证时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验材料〔10年〕
(五)社会保险卡(证、手册)管理材料。为参保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卡(证、手册)首发、补发、收回等管理的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六)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验证材料。包括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进行领取资格检查验证的相关审核材料〔50年〕
(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材料。包括对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进行信息采集、移交、日常管理服务的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八)异地安置登记材料。包括异地安置应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和长期派驻异地工作的参保人员,办理安置地或派驻地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所填报的核定表、备案表及相关材料〔50年〕
(九)服务协议管理材料。包括与基金收付款协议银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工伤协议医疗康复机构、工伤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网络通信运营商、附加保险承保单位等签订的协议书、考核材料、终止协议材料〔10年〕
二、社会保险费征缴类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核定材料。包括缴费基数核定以及工伤费率确定、中断缴费、恢复缴费、补缴费、预(补)缴费、退费、加收滞纳金、加收利息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0年〕
(二)收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三)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明细表和汇总表〔50年〕
(四)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年度汇总表〔永久〕
(五)催缴材料。包括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书、补缴协议〔10年〕
(六)缴费证明材料。包括为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出具的缴费证明及相关材料〔10年〕
三、养老保险待遇类
(一)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养老金领取人员死亡后供养直系亲属及其抚恤金待遇、养老金领取人员丧葬费、养老保险其他一次性待遇核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养老保险待遇更正、养老保险待遇补支付、养老保险待遇减支付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50年〕
(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50年〕
(三)劳动能力鉴定材料。包括参保人员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及相关文书和审核材料〔50年〕
(四)养老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五)养老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六)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年度汇总表〔永久〕
四、医疗保险待遇类
(一)门诊特殊病登记材料。包括门诊特殊病参保人员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二)就医登记材料。包括参保人员办理住院、家庭病床、转诊转院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三)医疗保险住院待遇核定材料。包括住院医疗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四)医疗保险门诊待遇核定材料。包括门诊医疗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五)医疗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六)医疗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七)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年度汇总表〔永久〕
五、失业保险待遇类
(一)失业备案材料。包括失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审查登记业务表单、失业人员名单及相关失业证明材料〔10年〕
(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材料。包括领取期限、待遇标准等相关材料〔10年〕
(三)失业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失业保险待遇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四)促进就业补贴核定材料。包括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五)失业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六)失业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七)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年度汇总表〔永久〕
六、工伤保险待遇类
(一)工伤备案材料。包括工伤事故备案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二)工伤认定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及相关文书和审核材料〔50年〕
(三)工伤人员登记变动材料。包括工伤职工登记、工伤保险信息变动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四)工伤保险伤残工亡待遇核定材料。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工亡人员丧葬补助金、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及其抚恤金等工伤保险待遇申报核定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五)工伤保险医疗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工伤人员因工伤发生的医疗、康复、配置辅助器具、劳动能力鉴定等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六)工伤预防费用核定材料。包括参保单位工伤预防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七)工伤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八)工伤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九)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年度汇总表〔永久〕
七、生育保险待遇类
(一)妊娠登记材料。包括女职工办理妊娠登记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二)并发症登记材料。包括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三)生育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参保人员因生育、计划生育、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医疗费用及生育津贴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等相关审核材料〔10年〕
(四)生育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五)生育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六)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年度汇总表〔永久〕
(6)养老保险档案包含哪些扩展阅读: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料和重要历史凭证。
做好社保档案工作的意义:
一是从广大参保人员来说,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做好社保档案是实现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
二是对各级经办机构而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贯穿于社会保险登记、征缴、统计、待遇核发、稽核和社会化服务等经办业务的全程,与社会保险各项经办业务既紧密关联又相辅相成,是正确处理各项具体经办业务、支持经办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社保工作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其实质就是推进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因此,依法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既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面提升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是从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角度看。实现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既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同时也需要不断打牢确保制度健康运行的各项基础工作。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就是支撑社会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
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各地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档案资料,但在《规定》颁布之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档案业务管理规定。法律的缺位使各地在业务档案管理无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规定》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保险
业务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实现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
❼ 养老保险的档案里都有什么
这个就是你的人事档案,包含自高中开始的毕业登记表、入学登记表、历学期的鉴定,历年学习成绩、工作时的入职登记、入团入党申请、实习期鉴定、劳动合同等资料。其实大部分都是自己以往填写的登记表类
❽ 养老保险和档案有什么关系吗
要是到领取的时候是不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领取,(我不在家乡工作,但是同是一个省份的,不是同一个市的) 答案: 正常情况下,社保局办理企业职工参保是需要核对个人档案的,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须提供人事档案托管证明。档案应尽快托管,保险也应尽早办理,这是关系您个人利益影响退休保障的重要因素。您应找原单位索要工作期间经上级劳动局备案的劳动合同原件,补办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一并送交档案代理机构存档,这是计算工龄的重要依据。我的建议: 1、如果您现在没有合适的接收单位,请将档案送交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托管,人才将为您个人提供补办保险的业务。 2、如果您已找到合适工作,请将档案送交单位人事部门或根据单位规定送交至该企业职工档案代理机构,以便单位为您办理参保。保险关系可以转移,一般随档案走。举个例子:假设您现在无业,档案托管到户口地人才,您持档案托管证明在户口地社保局以个人身份办理养老保险参保,等将来您在外地找到工作,新单位可以开具调档函将您档案转到单位所在地,同时新单位所属社保局可以出具保险关系接收函将您的保险关系一并转移到单位所在地社保。目前,全国各省份已基本实现社会保险联网,您说的异地情况都有协调的办法,具体业务请咨询社保局。 (谨记:您手中的档案切勿自行拆封,否则人事代理机构不会接收。)
❾ 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如包括保险档案外还包括什么
养老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保证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它适用于各类企业于职工,标准基本统一,费用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
社会统筹于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每个职工都有一个终身不变的养老保险账户,将个人缴费部分和用人单位缴纳退休统筹费的一部分,一并计入个人账户,不管职工到哪里工作,只要个人和单位缴了费,都计入个人账户,到退休时,按个人账户的累计储额计发放养老金
个人账户包括:
1、个人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
2、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按被保险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
3、个人账户存储额的利息
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存储方式和使用范围?
1、购买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特种定向债券
2、存入银行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个人账户存储额只能用于养老,不得要求提前支取,用于购房、医疗或子女教育等。
什么是缴费工资
缴费工资是指单位及个人按规定比例计算的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是个人计算养老水平的重要依据。
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标准
1、个人: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缴费比例为8%;
2、单位按全部被保险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19%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自2003年起调整为20%)
个人账户中企业划入比例如何确定?
1998年7月《规定》要求:为被保险人按其缴费工资基数的11%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企业缴费划入比例为3%
哪些人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5年以上;
1988年7月日《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人员,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0年以上。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2、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本人账户储存额的1/120;
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❿ 养老保险档案是什么
哪个省的?各地政策不一定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