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8 10:13:16

Ⅰ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和措施

影响:
1.社会负担加重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养老保障的负担之重,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压力之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难度之大,养老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远,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措施: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 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具体建议是:
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中国人口 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中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
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
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该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 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效用。具体建议是:
居家养老环境
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具体建议是:
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
国家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经济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机制,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发展。
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
要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发展老龄产业的资金,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在税费征收政策上,考虑扶持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主动提高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中国的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以及相应的其他的一些公民,在制度上已经是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大概覆盖的人数也达到大概3亿,中国我们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由于中国人人均寿命的提高,中国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10年11月的数据,中国的老龄化率已经达到了13.6%,褚福灵认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延长退休年龄就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他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应可选择的是弹性退休或者柔性退休,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有选择确认退休年龄的权利。“单位有用的意愿,个人也有继续工作的这种愿望,那么我们说他们达成共识或者达成一个什么协议,继续工作,继续缴纳养老金,继续交纳社会保险费,到这个年龄之后,再按规定领取养老金”。

Ⅱ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探讨

随着社会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负担将会加重,不仅需要支付更多的养老金,而且需要更多的医疗费用支出。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国家统计,65岁以后每人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费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倍增加(见表1)。因此,社会保障收入难以承受老龄化必然带来的不断增高的支出需求,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出现了支付危机。

老龄化造成了养老保险缴费与支出之间的不平衡。据有关专家对OECD20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分析和预测,除英国和爱尔兰以外,其他18个国家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和支出之间将长期存在较大的差额,特别是在2005—2035年期间,差额将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有15个国家预计在2035年养老保险支出占GDP比例将比养老保险缴费占GDP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对于亚欧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和福利主义政策指导下,已经实行了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而老龄化的到来大大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政府不得不以高赤字来支撑这样一个成本高昂的体系。

以德国为例,为了支付养老金,德国政府每年要拿出700多亿欧元来补贴。1965年,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9.8%用于福利支出,而今是17%。德国政府开支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福利和补贴。在2001年,德国政府的全部开支中,福利支出占51%,其中给老年人的福利补贴占全部开支的32.9%。高额的社会保障支出是德国赤字和国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970年德国国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6%,2002年超过61%。仅支付利息一项就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2002年此项开支占德国政府全部开支的11%,致使对教育和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断缩减,1970年时德国这方面开支的比例还占16%,而如今联邦、州和市镇三级的投资却仅为6.2%。

在美国,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也是影响美长期预算赤字的结构性因素。美国社会保险和医疗福利支出在2002年占美国GDP的7%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提高到12%,这些开支将在今后10年使联邦政府赤字达到1.5万亿美元。

Ⅲ 全国人口老龄化对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有影响吗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它就拥有大量的人口和强大的力量。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庞大的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于是,计划生育开始实施,出现了人口年龄差距。



这样才能减轻农村青年的经济压力,保持他们创业创新进步的活力。解放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否则,年轻人承受着经济压力,一切都是“以生存之名”混日子,社会很难继续发展下去。这是我们这个积极的国家所不能容忍的!总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相信农民养老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如今,有很多养老院,在农村也很受欢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农村老年人到养老院养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或不回家的老人来说,空巢老人是一个很好的赡养对象。老选择。老实说,事实上,我们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计划。

Ⅳ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带来的压力

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延缓退休年龄,还有就是商业保险作为辅助,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扩大和商业化,私人疗养中心的建立都可以做到很好的作用。

Ⅳ 简要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

21世纪我国进抄入了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政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尽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创新,因此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当前我国政府需要解决的一项重点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然后分析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采取的措施.

Ⅵ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带来的压力

2005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浮出水面。2006年1月1日,养老新政开始实施,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调整新的计发办法等方面提出了实质性举措。直面二十年养老保险改革难题,养老新政开始步入艰难的攻关战。

老人:新政影响不大

老章是名退休干部,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如今的他,每天遛鸟、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生活过得悠闲自在,而支撑他幸福晚年的经济支柱,则来自于他现在每个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而老章的大学同学老汪的晚年境遇则大不一样。老汪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他现在的退休金还不到1000元钱,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够用,为了下岗的孩子和自己的晚年着想,老汪在退休之后又去一家企业当起了会计。

对于中国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老汪的情形更代表了大多数普通老人的养老现状,日子过得拘谨而节制,和想像中的幸福生活还有一段距离。

“这次的养老金改革对老人的影响不大,就是说目前老人能拿到的养老金不会有任何变化,既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

这是专家的看法。

实际上,这次养老新政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证离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据了解,为了离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近五年来,中央财政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补贴金额高达2093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各项缴费比例已高达40%,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为维系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转,不得不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形成了约7400亿元的空账,并且每年还在增长。

养老保险制度转轨中出现的最大难题,就是巨额“隐形债务”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亏空达8000亿元,且每年以1000多亿元的规模持续扩大。

中人:养老新政的受害者

“20年以后等我老了,能领到的退休金会因此变少吗?”在一家企业工作的马勇对自己的未来有些悲观。已过而立之年还在为事业打拼的他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但他对自己未来养老金是否会减少显得十分在意,“到那时候,社会上竞争压力肯定会更大,养老金要是少了,生活质量如何保证?”

“改革意味着政府将通过提高社会统筹的比例来筹集更多的资金,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专家的看法是,在基础养老金不变的情况下,个人账户规模的缩小,将使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缩水。

有人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名养老新政实施前参加工作且在新政实施后才退休的职工,如果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0年;再假设10年后本地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那么退休后,他在政策变化前后各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如果按养老新政之前的养老金政策看,这名职工在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是880元;如果将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即实施养老新政后,那么他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690元。

也就是说,在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后,这样的“中人”职工每月的养老金少拿了190元。对此,“新政”给出的应对办法是,国家将专门对中人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补偿,但发放标准和形式尚未有明确规定。

有关专家认为,“中人”在改革前并无个人积累,这意味着国家对这部分人负有“隐性债务”,“养老新政”实际上是通过牺牲在职一代的福利,来保障退休职工的福利。而且,再过30年,现在在职的一代人将到退休年龄,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顶峰。届时,在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养老金,如果政府仍然采取现行的政策,即进一步缩小个人账户比例,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将使未来工作的新一代个人账户养老金进一步减少,最终可能使养老金制度完全成为现收现付制。从养老金支付的自身规律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大国,没有积累的养老金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新人:养老不易

李楠可以说是一个新新人类,80后出生的他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3年,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自己用,谈到养老,他就一脸愁容,年轻时攒不下钱,老了以后怎么办呢?

刚参加工作的刘志坚最近一直在和同事讨论这样一件事情:自己结婚以后,如何来照顾双方的老人,虽然父母一再告诉他不用担心他们的养老问题,但刘志坚还是觉得父母加起来不到1000元的退休工资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不够用。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4%,到2030年,中国人口结构将从现在的15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变为3.3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使得养老成为一个大问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位学者认为,西方国家进入老龄时期一般都花费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而中国从控制生育到进入老龄化只用了18年时间。“我们这个社会‘未富先老’,所承担的养老责任越来越繁重。”

Ⅶ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的影响有劳动力减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加大、看病就医问题、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等。

1、劳动力减少

中国老龄化严重未来十年20-24岁年轻劳动力规模将减少30%,出生率下滑中国老龄化严重,中国老龄化严重是目前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中国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下降带来严重危害,未来十年年轻劳动力减少。

2、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加大

人口高龄化的加剧,有可能使未来老年人口中患病、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占比大幅上升,既会加重企业和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老人在医疗和照料方面的支出,从而要求增加更多的个人基本养老金及各种补充养老金收入。

3、看病就医问题

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尤为突出。

4、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 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照顾。

5、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但是现在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减弱,主要表现在家庭照料上,受时间、精力、金钱所限,照顾父母令相当一部分人群有心无力.。

Ⅷ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Ⅸ 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社会养老保险有何影响

造成养老保险支出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也就是现有退休的人比较多,需要支出的退休金也就相应的就会增加。

阅读全文

与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人脚软不疼是怎么回事 浏览:499
蚌埠市养老金计发办法 浏览:717
退休后上老年大学属于哪种社会化 浏览:340
老人家去睡觉了 浏览:61
长寿生活网 浏览:46
小熊养生壶怎么使用喷淋式 浏览:891
农村养老服务建设论文 浏览:268
养生汤吧是哪里的连店 浏览:96
昆山养老产业有哪些 浏览:535
长寿花七月份浇什么肥好 浏览:731
农村养老保险密码多少钱 浏览:430
上师大老年大学钢琴班报名电话 浏览:387
甘肃个体户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302
长寿区租车去成都要多少钱 浏览:934
农行什么时间扣城乡养老保险 浏览:382
上海仁德医院办体检报告多少钱 浏览:264
不经过父母同意的爱情怎么办 浏览:370
长寿且贫穷 浏览:922
屠夫长寿吗 浏览:992
重阳节为什么要洗脚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