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怎么算出来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养老金和退休金的区别在于
一、概念不同
1、退休金是国家按照社会保险制度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支付给货币形式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资金渠道不同
1、退休金一般都是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列支,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的退休待遇简称退休金或退休生活费。
2、养老金是由社会保险资金列支的,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统称为养老金。
三、缴费方式不同
1、退休金由单体或企业提供,不需要受益人缴费即可享受。
2、社会养老保险费用一般由参保人员的单位代扣代缴,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存入个人账户。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往往遵循统一的缴费准则。
四、领取方式不同
1、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职工退休后一次支付退休金,企业支付退休金后对职工退休退职无任何给付义务,后者指在职工退休后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2、社会养老保险金由政府部门机构统一发放,养老金的领取问题方面,对每个社会成员有统一的养老金领取规则,以重庆地区1996年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为例,其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为社会统筹,即单位缴18%那部分汇入社会养老金的大池子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个人缴8%的那部分的累积。它所提供的养老金往往是最为基础性的保障,只能解决最为基本的温饱问题。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综合上面所说的,退休金对于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退休金的标准是要结合着很多种因素来进行计算的,而且各个地方的退休金差异不同,可能退休金的标准也是会不一样的,所以,退休金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计算,而且退休金还可分为一 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两种。
㈡ 2025后退休的事业编退休工资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十年过渡期在2024年结束。结束前的过渡期采取的是新老办法一起计算。㈢ 事业单位提前退休工资标准是什么
事业单位提前退休工资标准具体如下:
当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达到20年时,按照本人标准工资的75%发放;
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则按照本人标准工资的70%发放;
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15年,则按照本人标准工资的60%发放。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工资计发方式基于其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如下:
工作年限达到35年,则退休工资按90%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在30年到35年之间,退休工资按85%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在20年到30年之间,则退休工资按80%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在10年到20年之间,则退休工资按70%比例计发。
若为独生子女,则退休工资增加5%。对于工作年限达到35年的人员,退休工资按95%比例计发,且职务补贴、生活补贴、保留补贴不予扣除。同时,医疗保险等费用不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