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晒背要穿宽松的衣服还是紧身的衣服好-晒背什么衣服好
晒背是夏季比较受欢迎的一个保健养生方式,它是有一定讲究的,一般可以穿衣服晒,也可以光着晒,都可以起到保健效果。晒背一般建议穿宽松一点薄一点的衣服,这样比较透气,也不会影响血液循环。
晒背要穿宽松的衣服还是紧身的衣服好
晒背时应该穿着宽大的衣服,不要紧身,否则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
从补阳气的角度来说,晒背的时候光着身子,让太阳光直射在后背处起到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因为紫外线对皮肤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光着身体晒背需要在紫外线强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进行。
如果紫外线强度很大,环境温度很高的话,还是建议最好还是穿着衣服进行晒背,以免暴晒之后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脱皮等被晒伤的情况。
三伏天晒背的最佳方法
1.在天气炎热的夏季,若是不注意及时晒背,容易使背部肌肉得病,如:腰痛、脖子疼、肩周炎、颈椎病等,还容易导致多种疾病,比如:心脏病突发。
2.我们可自己在家做晒背运动,晒背的方法很简单,首先将背部完全露在外面,将背上的衣服脱掉。将衣服展开,可铺张,也可铺平,将背上的衣服从头到尾拉平。
3.将背面向上,衣服袖子左右互换,拉开衣服,将衣服拉直,让阳光彻底透漏到背上来。一般选择有树荫的地方,或者门前的空地都可以。
4.身体微微弯曲,将腰背往下垂,只露出两肩,然后将衣服拉到最长,腰部以下全贴在椅子里,双手扶着椅背,背部一定要完全露在外面,让阳光直接照射在背部。
5.晒背也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说,通过拍打后背,能够疏通经气,调畅经络,让背部的肌肉更加松弛,预防疾病,也能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同时对促进睡眠也很有效果。
6.若是通过空调来晒背,最好要盖上空调或者空调外挂,以防着凉。
7.将衣服拉开,露在外面的皮肤最好不要有汗,晒背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8-10点之间,尽量从清晨起床开始,晒背的力度以稍力有度,不要时间过长。
三伏天晒背的宜忌人群
晒太阳的常见好处是,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形成和保持健康状态。此外,还有助于促进人体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以及性腺素分泌,帮助改善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中医角度看,晒背还有利于补阳,排寒祛湿。因此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肢体困倦、精神不振,以及经常便溏腹泻的人群适合尝试。
但是也有人不适合晒背,例如,紫外线过敏者、阳盛体质或气阴两虚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人群,以及饮酒后人群等。
老人晒背时应有家属陪同。孕期身体情况特殊,不能随意扰动气血,要听从专业医师指导。
此外,服食或接触过藜菜(灰菜)或其它有光感性的植物,服用过易发生光毒反应的药物后,应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短时间内不建议晒背。
② 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精神调养:
饮食调整:
作息与衣着:
防暑措施:
适当锻炼:
预防“空调病”:
利用夏季治疗冬季疾病:
③ 夏至节气中医养生要点
夏至节气中医养生要点
6月21日就是夏至节气了,过了夏至,紧接着就到了一年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伏天,因此夏至的养生保健尤为关键。那么夏至如何养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夏至养生要点,欢迎阅读。
1、饮食清淡,多吃蔬果杂粮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气血外浮,内里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薄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促进消化;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上火;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滋腻碍胃,酿湿生热,激发疮疡等皮肤病。
2、冬至饺子夏至面
民间习俗在夏至这一天吃面(冬至吃饺子)。这有什么讲究呢?饺子是把馅料(能量、精华)用面包裹起来,这就符合了“冬主闭藏”自然气象。而夏至节气则相反,要把阳气释放出来。面块切成面条后,就意味着把内里的能量有节制地疏散出来了。另外,吃面要学会喝面汤,申大夫老家有民谚:“吃面喝甜汤,不用大夫开药方”。
3、居处清凉
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的牛仔服饰,并不适合夏季。衣服颜色尽量选择吸热少的浅色为主。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吸汗及透气的棉质及亚麻。早晚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4、忌夜食生冷
夏季昼长夜短,夜生活丰富,年龄大者、体质脆弱者,要顾护脾胃阳气,晚间最好不要吃生菜、瓜类、冰镇寒凉之物,也要注意少吃肉、面、肥厚粘腻之物,否则容易出现腹胀、吐泻等病症。
5、晚睡早起睡午觉
夏季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一定要睡午觉。“夏至一阴生”,午觉是以阳养阴的保健手段,只要能闭上眼睛安静躺一会,也能起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6、及时喝水,避免缺水
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在夏至时节,不少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晕脑胀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等组织器官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不适症状。还有就是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会影响人体的血压调节机制,从而发生头晕脑胀等不舒服。
7、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夏季炎热,最应调息静心,“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8、温水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9、忌夜卧贪凉
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制冷,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极其严重的。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10、绿豆胜冰消暑烦
绿豆汤实在是夏季的一剂消暑好方。绿豆味甘性寒,入心经和胃经。夏天有内热小便黄赤的时候喝,效果最好。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久服会把体内的虚寒坐实,这样以后就更不容易调理了。
11、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12、外出采取防晒措施
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可随身备有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另外,从服装的颜色上讲,最好穿红色的衣服,因为红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进而保护皮肤,预防皮肤老化甚至癌变。
13、节气针灸
“冬病夏治”并非只有各大医院开展的“三伏贴”一种疗法,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可以借助天地自然界的温热之气,祛散体内盘踞的寒湿病邪之气。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