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跟着中药师学养生!94岁刘海龙总结4点独家长寿经验
天津中药界有一位94岁的长寿老人,他就是天津中新药业的退休干部、副主任中药师刘海龙。刘老现在虽有些耳背,但精神矍铄,精气神十足。他一生不吸烟,基本不喝酒,非常注意保健 养生 ,始终把身体 健康 摆在第一位,在多年的 养生 实践中总结了16字“真言”,即“饮食调节,药物防治,适当运动,心情舒畅”。
01
饮食调节
《黄帝内经》指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刘老注意饮食清淡、多样化,以五谷杂粮为主食,蔬菜水果为副食,肉、蛋为补充,并经常调整饮食结构,做到饮食平衡;多吃温热熟软食物,少吃烧烤油炸食物,防止消化不良,保护肠胃 健康 。
注意饮水 。每天清晨先喝一杯凉开水,以补充水分,清洗肠胃,稀释血液,润滑肠道,促进新陈代谢。此外,每天还要喝几杯绿茶,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三餐讲究 。早餐牛奶或豆浆250克(内放枸杞子30 40粒),熟鸡蛋1个,烧饼或馒头1个,冬季加鲜熟山药120克。午餐和晚餐做到米、面、菜、汤“三搭配”,即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按季节调整菜肴和口味,即“春月少酸宜食甘,冬季宜苦不宜咸,夏要增辛减苦,秋可少辛但加酸”。此外,“吃饭定时八分饱,饮酒限量在饭中(即不空腹也不饱后饮酒)”,并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及豆制品。
02
药物防治
刘老每年要做一次全身体检,特别注意血糖、血脂、血黏度、胆固醇等各项数据,以便有针对性地防治疾病。在季节交替时适量服药防病,如每年在立春前都服用连翘败毒丸(片)、清宁丸之类药物,以清理肠胃,减少疾病。
平时每隔一段时间根据自己的体质服用适当的药物,清除毒素,防止便秘。冬季加服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等滋补成药。
03
适当运动
刘老深谙“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坚持运动,有自己独特的“锻炼经”。形神兼练。讲究意识活动、呼吸活动和躯体运动三者密切结合,协调统一:意识专注,心无杂念;呼吸均匀而有节奏;形体的运动自然连贯,刚柔相济。如此则形神兼备,内外和谐,气血流通,身体灵活,祛病延年。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 健康 状况,采取喜欢的运动形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①每天起床后做扭腰、踢腿和头臂活动 :扭腰向前、后、左、右各50次,单腿独立踢腿各50次,头臂活动各30次; ②散步 :早餐前或早餐后2000米,晚餐后2000米,每天累计散步4000米; ③每天入睡前或早晨起床前按摩腹部 :按摩时以肚脐为中点,先将两手掌摩擦至热,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右手掌放在心窝处,先由左向右旋转按摩30次,然后在肚脐部、下腹部同样按摩30次,再从心窝处向下推至耻骨联合处30次。
在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和良好休息的基础上,这套运动长年坚持不懈。此外,他认为走步是最适合老年人运动的方式,“百练不如一走”,走步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减少腹内滞胀。而且走步不拘形式,从容缓缓步行,自由自在,达到所谓“行云、流水、闲步”的意境,可使心情恬静,悠然自得,减少郁闷、愤怒、忧思等不良情绪的危害,在动态中收到养神的效果。
04
心情舒畅
刘老认为,保持豁达、开朗、乐观的心情才益于长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看淡个人的胜负、得失、荣辱,胸怀宽广,与人为善,不多愁善感,生活充满乐趣。
他常说:“八十不称老,九十年尚小,人生满百岁,正是风光好。”每天看新闻节目,了解国内外大事,看书,看报,听舒缓音乐,并为天津市政协文史馆撰写回忆文章,活动大脑,同时适当做些家务劳动。这些年他一直独居,耄耋之年生活仍能自理,生活充实、满足,正是“夕阳无限好,幸福又长寿”。
本文作者:韩 晓
2. 如何让老人迟些耳背
如果是耳背,不太容易改善,但可以避免变得更糟。
1 看电视或听音响,音量不要开得太大。
2 听mp3 mp4 不要太长时间。
3 不要自己随便掏耳朵。
4 游泳防耳朵进水。
不吃高脂的食物,同时多吃芹菜、莴笋、苦瓜、洋葱等对降低血脂大有裨益,核桃、松子、榛子等食物对改善听力也有一定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平时多运动;当外耳道不适时,尽量不要用硬的东西掏耳朵,避免诱发感染。
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常吃下列一些食物,有助于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听力。
一 富含P-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
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鸡蛋、莴苣、西葫芦、鲜桔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能给内耳的感觉细胞和中耳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耳细胞活力。
二 富含锌元素的食物
如鱼、瘦肉、牛羊肉、奶制品、啤酒、酵母、芝麻、核桃、花生、大豆、糙米、全麦面等。锌能促进脂肪代谢,保护耳动脉血管。
三 富含镁元素的食物
如红枣、核桃、芝麻、香蕉、菠萝、芥菜、黄花菜、菠菜、海带、紫菜和杂粮等。耳动脉中如果镁元素缺乏会影响耳动脉功能,导致听力损害。
四 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
如骨头汤、脱脂奶、钙片等。维生素D和钙,既可保持鼓室内的小骨骼,增强耳骨,避免骨质疏松一样的耳硬化症,又可净化耳动脉,提高耳功能。
维生素A与神经性耳聋 实验证明:维生素A有促进内耳神经细胞再生的功能——实验动物用维生素A三天后即有听觉细胞再生,七天后听力明显回升。专家们由此奉劝神经性耳聋患者应常吃田螺、牡蛎、鸡肝、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凡对听力有害的药物都须尽量避免使用。常见的有损听力的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氯奎、速尿、阿司匹林等,对于这些能损害听力的药物,应本着不用或少用的原则,严禁长期使用,以免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不少人经常喜欢用皮蛋煮粥喝。但是皮蛋在制作中,多少都会含有一定量的铅。如果摄入过多的铅,将导致智力下降,损害神经系统的发育,引起听力异常。
改善听力食物:莲子、山药、荸荠、蒲菜、荠菜、芥菜、蜂蜜等,能增强或改善听力。
此外,生活和饮食的调节也可以有效改善耳聋症状。不吃高脂的食物,同时多吃芹菜、莴笋、苦瓜、洋葱等对降低血脂大有裨益,核桃、松子、榛子等食物对改善听力也有一定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平时多运动;当外耳道不适时,尽量不要用硬的东西掏耳朵,避免诱发感染。
人老了,别拿耳背不当病
多数人认为,老年耳聋是自然现象,既不去检查,更不求治疗,听其自然。实际上这种态度是不对的。我们应从老年与耳聋根源上找出些规律性的东西,探索如何推迟耳聋的发生,特别要明确哪些耳聋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听力如何随年龄变化
一般人大约50岁以后才开始感到听力减退。这是因为一方面,个人因年龄因素引起的生理变化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职业、工作性质的不同需要,对吸力的依赖程度也不一样。听讲机会少的人,发现自己听力减退的时间就较晚,而经常参加会议听报告的人,则能较早察觉自己听力不佳。
怎样简单测试听力
表声检测。在安静的室内听手表秒针的声响,堵塞一耳,检测另一耳,如能在距离80厘米处听到,视为正常;如果需要缩短距离才能听到,表示你的听力已经下降。
语声检测。在安静室内,检测者与被检测者相距6米,被检测者侧立,受检耳对着检测者,堵住另一耳,检测者用耳语发音(即用肺残余气发音),能听清为正常,需缩短距离才能听到,即为听力降低;也可相距离12米,用普通语声测试,若听不清即为听力障碍。
另外,如果在人声混杂环境中听不清对方的讲话,也是吸力下降的指标。这些都表示你应该去看医生,检查听力。
如何防治耳聋
慎用耳毒性药物。目前医学上发现的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六十多种。因此,人们不要随便用药。有的老年人离不开药,除抗生素外还多用阿司匹林、消炎痛、灭滴灵、苯巴比妥、维生素E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
远离噪声。噪声对吸力损害十分严重和普遍,但这经常被人们所忽略。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噪声超过70分贝的马路边下棋、闲坐、观景,自以为是件悠闲自得的好事。岂不知,这样既接受了路边严重空气污染的毒害,又遭受噪声污染的侵袭,听力就在这不知不觉过程中被损害。
保健养生。推迟老化人是一个整体,全身健康良好,可以推迟局部老化的速度。就以耳的许多病来说,如硬化病、突聋,就明显地与动脉硬化和血液循环病变有关;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最常发生耳鸣、耳聋;情绪剧烈变化也会使耳聋加重。所以,老年人要学会调节生活,调适情绪,改善营养,避免肥胖,拒绝烟酒,以减缓全身的老化速度。
及时处理影响听力的小病。渗出性中耳炎所致的听力障碍,或严重耵聍栓所致的听力障碍,在老年人是多见的。清除耵聍可改善听力,但方法一定要正确,避免损伤鼓膜或引发外耳道感染;防治感冒,避免咽鼓管阻塞可防止渗出性中耳炎;对以往患有中耳为鼓膜穿孔者,应注意复查,避免复发;还要及时治疗外耳道疖肿、湿疹及带状疱疹等。
及时治疗突聋。突发性耳聋一般认为与内耳、耳蜗的微循环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耳蜗内的血管可能有痉挛或血栓阻塞。突聋一定要早治,抢在神经变性之前。一般发病后2天内就诊者,有50%恢复听力,3周后就诊者约5%可恢复;2个月后才就诊者,多不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