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秋季该如何养生
前几天已经立秋了,
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气节,
夏末秋初季节交替,暑热虽未消
但早晚还是能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所以要主要养生,特别是外出在饮食和穿衣方面要更注意!
1、注意保暖
虽然已立秋好几天,但白天还是暑气满满,很多妹纸外出会穿上小短裙或者性感的露脐装、露背装~但夜晚还是会降温,空调房也冷气十足,肚脐和后背都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的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可带一件小外套,避免寒气长驱直入,造成肠胃不适,引起肚子胀痛或者拉肚子等问题。
2、尽量避免生冷食物
马上就要七夕节,很多情侣的约会晚餐都会特别丰盛,外加一些冷饮,但是对于肠胃不是特别好的人就要注意了,如果晚餐吃的太过丰盛,又冷热交替,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反而会破坏美好的约会。
所以烛光晚餐尽量避免一些生冷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果居家约会,亲手为对方做一顿健康的爱心晚餐,也是很不错哦!
3、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
油腻辛辣的食物容易刺激肠胃,给肠胃造成较大的负担,同时也会引起胃胀气胃难受等问题,而且晚上饮食过于油腻还会影响睡眠质量。
HappyFlora目前有果蔬膏、果蔬饮和清肠胶囊三款温和的产品,可以减轻肠胃不适、便秘、肚子胀痛等情况,能够呵护你的肠胃,陪你安心过七夕,让你在立秋时节更舒适。
Ⅱ 秋季怎样养生
1、饮食调摄:秋季调养脏腑以养肺为要。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鸡、猪肺、豆浆、怡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初秋,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得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初秋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2、精神调摄:秋季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休的影响。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就是说,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心旷神怡;或静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在现实生活中,要求人们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争名在朝,争利于市”。
3、 运动调摄:经历了炎夏的闷热后,秋季的凉爽正是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选择在这个时节锻炼身体,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不过,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这个时候更需要注意健身的方法,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人体阴精阳气在秋天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所以健身也要顺应这一原则,运动切忌过度,要适可而止。人们宜参加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如:慢跑、登山、游泳等。这些运动讲求形动而心静,动而不乱,静而不躁,既不会因出汗多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以应秋收。且秋季气候渐趋干燥,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前后要多喝些水,通过补充体内的水分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并提高口鼻黏膜的防御机能。
Ⅲ 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房事养生: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编辑本段饮食调养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具体方案如下:
养肺为要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宜多吃粥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宜补充健身汤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
宜多吃鱼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带鱼: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鲤鱼: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
草鱼: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Ⅳ 秋季为什么要养生秋季运动养生怎样做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意思是说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强大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季。
从气候特点来看,秋季‘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面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
秋天正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但“秋冻”不应只局限于秋凉少穿点衣服,更要加强运动锻炼等,想利用秋冻养生保健的人,切忌只想着“冻”而不“动”,应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增强“秋冻”的效果:
冷水浴: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的冷水洗澡,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醒;其次,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被称作“血管体操”;第三,冷水浴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便秘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进行冷水浴锻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渐低,洗浴时间由短渐长。冷水浴可分为脸头浴、足浴、擦身、冲洗、浸浴等,可练单项,也可按以上顺序,浴后用毛巾擦干、擦热。
慢跑:慢跑是一项理想的秋冬锻炼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对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享受“空气浴”。如果人们经常处于不运动的状态,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人,都应到户外多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
登山:登山具有耐寒锻炼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对人体生理机能有很大的益处。爬山时,山上温度一般较山下低,温度变化较快,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能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耐寒按摩:用手摩擦头面部及四肢的暴露部位,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直到皮肤发红发热为止,还可按摩风池穴和迎香穴,可预防感冒。
除了以上方式外,耐寒运动还可选择打太极拳、定量步行、越野跑、骑自行车、打网球、气功等。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Ⅳ 进入秋冬季怎样养生和运动健身才是科学的呢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Ⅵ 到了秋季,该如何进行养生呢
秋季干燥的气候,常使人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为了防止秋燥,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要多喝水。秋季养生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基本原则,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食物。秋季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猛。
Ⅶ 秋季的健身运动应如何安排
秋季6节气天高云淡,气候清爽,是进行健身运动的大好时节。在这个时节里除日常饮食起居调摄外,要顺应节气进行一些耐寒锻炼的健身运动,以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多变与气温逐渐降低的能力。
1.秋季6节气非常适合健身运动在秋季6节气置身于秋阳之下进行健身运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既祛病延年,义陶冶了情操。在这一年中进行健身运动的大好时节里,请抓住这个难得的健心身、益寿年的金色之秋吧。秋季时节天气凉爽、气候宜人,为户外进行健身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个时节里进行,特别是耐寒锻炼,可以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侯的能力。适量的健身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可使肺气充足,增强肺的“吐故纳新”能力,提高肺活量、兴奋交感神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呼吸道阻力,使呼吸肌活动增强,增加肺通气量和摄氧量,从而增强呼吸系统防病抗病的能力,减少秋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不仅对秋季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也为即将来临的冬季保健打下基础。
经常进行健身运动的益处之一,是改善人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轻度乃至中度的情绪沮丧。研究证实,心情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大脑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而且能放松肌体,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增强自信心。
秋季6节气进行健身运动,有助于消除或减轻“秋思”的忧郁证候,使人精力充沛地进入冬季。
2.顺应秋季6节气的健身项目秋季6节气气候宜人,虽然是健身运动的大好时节,但却也不可恣意妄为,仍须选择与秋季6节气顺应的健身运动项目,才能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的目的。
(1)晨醒健身床操秋天的清晨,天气较凉。人初醒,机体仍处于惺松、疲软的状态。这时宜选做轻负荷的床上健身运动,有助于活血通络、清志提神,提高呼吸功能,锻炼肌肉、关节。
具体方法是:
闭目静卧20~30秒。
仰卧,伸臂举腿,左右翻滚身体1~2分钟。然后身体俯卧,双前臂、肘撑在床上,臀部慢慢高起,屈起双腿、膝,呈“猫耸”状,再伸直,配合呼吸(屈吸、伸呼),重复8~10次。有锻炼腰背肌伸展力和柔韧性,提高脊椎和肩、髋关节灵活性的作用。
再俯撑在床上.胸、腹部向上拱起,脚趾踮着床面,用力蹬起,状似“拱桥”,深吸气。再伸直,呼气,重复8~10次。以锻炼骨间肌腱和拇收肌肌力,提高呼吸系统机能。双前臂、肩乃至上身抬起,足、小腿乃至下肢向后抬起,腹部紧贴床上.呈“飞燕”状,深吸气。再放松,呼气,重复8~10次。以锻炼腹直肌、背肌、脊柱和呼吸功能。
然后,体右侧卧,左上、下肢前伸、外展、后伸,重复8~10次,再左侧卧,右侧肢体重复左侧肢体的动作。可配合甩手、踢腿等动作。以活动肩、髋关节及肢体的活动力。平卧,双足掌贴紧床面,摩擦收起双腿、屈膝,再伸膝,抬腿的同时,抬起头部.双眼平视双足,吸气,放松,呼气,重复8~1o次。以锻炼背阔肌、脊柱、颈肌和腹肌。
最后,向左右慢慢转动颈部,重复8~10次。以活动颈部肌肉、关节。然后用双手对掌搓热,搓面.静心,气沉下腹。
(2)倒行健身倒行健身术是秋季强身健体、防病祛疾.延年益寿的最佳健身方式之一。因倒行是一种反序运动,能刺激前行时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平衡能力。又因倒行是人体的一种不自然活动方式,迫使人们在锻炼时精神集中,以训练神经的自律性。对防治秋季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胃病以及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等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高龄多病和初学者可用双手分按腰部两侧,拇指向后,四指在前(或相反),身体平衡,向后倒走。对于较熟练的人,向后倒走,配合摆臂甩手,保持整体的协调、平衡。而对于训练有素者,还可以曲肘握拳,进行快速倒行或倒跑,或倒行、倒跑交替进行。
(3)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疗法之一。其动作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贯协调,配合呼吸、运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具有健身和医疗的双重价值。练习太极拳要求神意内守,气沉丹田,以静御动,形神兼备,内外合一,阴阳相贯。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练习太极拳还要求呼吸细、匀、长缓的腹式呼吸,通过肺、肾的协同作用,能增强或改善肺功能、补。肾益元气,进而使气血周流全身,营养脏腑、组织、皮毛、肌肉。因而秋季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秋养收气”、“秋养阴”、“养肺气”等养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见病防治、康复的一种有效手段。
(4)呵字功“呵字功”是六字诀中秋季的养生功法,呵字功是有效的养肺功法,主治胸膈烦满,痰涎上涌,外感发热,风寒咳嗽诸症。在全身松弛中进行吐纳,使自己能顺应阳气的收敛,符合秋季“养收”的要求。
呵字功:发音(xi),音“西”,读(西衣)
①姿势面朝西,着地而坐,两脚伸直,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上身微向前倾,两手置双腿两侧,张开手掌,按地面上,头正颈直,全身放松,两眼微开,平视前方。
②练功坐定放松,呼吸调顺后,缩身屈背,两肘后缩下沉,上身尽量俯下,同时吸气,俯至头离地面10厘米时,头微转向右侧,呼气吐浊,呼气时发出“呵”字音。呼气后上身缓缓上抬,两手随之上提,肘关节后屈,手心朝内,呈捧球状,抬至胸前后,两手心先向内,后向下,继而向上翻,随着上身挺起,两手尽力上举,自然分开,头随之向右上扬起,整个过程配以吸气。
待头举定,呼气吐浊,同时发“呵”字音,然后,两手回收,至胸前部,手心先向下,后向内翻,上身慢慢俯下,两手掌按地面,下俯时配合吸气。俯至头离地面10厘米时,头微转向左侧,呼气吐浊,同时发“呵”字音。呼气后,上身复缓缓抬起,两手上提,在胸前依前法翻动,向两边举起,头随之向左上扬起,配合吸气,待头举定,呼气吐浊,同时发“呵”字音。如此反复3遍,共发“呵”字音6次。然后两手改为握拳,捶击背部,自上而下,共36次。
③调息应坚持鼻纳口吐,平定情绪,息心静虑,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相互轻轻叩击36次,多则益佳。叩击过程中,口中津生,猛力咽下,以意念送至腹部丹田。发“呵”音调息的目的,在于补益体内正气,促进肺清肃收敛。
(5)五禽戏五禽戏由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创立,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来锻炼身体的一种体育锻炼方法。它通过模仿虎的凶猛扑动、鹿的伸展头颈、熊的沉稳走爬、猿的机灵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一系列动作,达到增强心肺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本套动作形象生动,简便易学,适合于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人选择锻炼。《庄子·刻意》中说:“……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锻炼时要求轻松自然、精神集中、气沉丹田、动作形象生动。对于患有高血压、青光眼、脑动脉硬化者不宜练“猿戏”中的倒悬式。急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忌练本法。
①虎戏第一,预备式:人体立正,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周身放松,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口微闭,舌尖轻抵上腭,行3~5次腹式深呼吸。
第二,两腿慢慢弯屈,成半蹲姿势,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稍离地抬起,靠在右脚内踝部位,左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握拳,缓慢提至腰部两侧,拳心向上,两眼平视左前方。
第三,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也随之跟进半步,两脚跟相距约33厘米,重心在右腿,成左虚步。同时两拳拳心向后,沿胸前缓缓向上提,提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与胸平,眼直左手。
第四,左脚向前垫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余同第二但方向相反。
第五与第三同但方向相反。
第六与第四同但方向相反。
第七与第三同。如此左右虎扑,反复进行,次数不限。
②鹿戏第一,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腿平视前方。
第二,右腿屈膝,上体后坐,左侧的腿前伸、膝稍弯、脚踏虚步、手前伸、臂微屈、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两掌心前后遥遥相对。
第三,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比右手大些,同时腰胯、尾闾部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逐步过渡到以腰胯、尾闾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如上所述运转若干次。
第四、五同第二、三但左右相反。两臂在身前旋转及腰胯、尾闾部的旋转均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运转若干次。
如此左右互换,次数不限。
③熊戏第一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做3~5次腹式深吸呼。
第二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左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稍向后舒展,右臂微屈上提。
第三左腿屈膝,身体稍向右转,同时左侧的肩向前下晃动、臂亦随之下沉,右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右臂微屈上提。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④猿戏第一,预备式:同虎戏预备式。
第二,两腿缓慢向下弯屈,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提至与口相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指撮拢成钩手,手腕随之自然下垂。
第三,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之跟进至右脚内踝处,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提至与口相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指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同时左手回收至左肋下,手指微屈,掌心向后下方。
第四,左脚向后稍退踏实,身体后坐,右腿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尖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提至与口相平之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指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同时右手回收至右肋下,手指微屈,掌心向手下方。
第五,同第二但左右方向相反。
第六,同第三但左右方向相反。第七同第四但左右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次数不限。
⑤鸟戏第一,预备式:两脚相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两眼平视前方。
第二,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右脚尖点地;同时两臂缓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至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作深吸气。
第三,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同时深吸气。然后缓缓起立,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
第四同第二但左右相反。
第五同第三但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次数不限。
(6)易筋经易筋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运动健身方法。它通过仿效古代劳动人民舂米、载运、进仓、收囤和珍惜谷物等多种姿势演化而成十二式运动动作,具有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意力统一(即以意念指挥肌肉的紧张用力)的特点。能起到灵活四肢关节、流畅周身血脉、调节和加强全身的营养吸收、改善内脏功能、增强肌肉力量等作用。秋季锻炼不仅有助于慢性疾病的恢复,对秋季养生保健也有益处。
锻炼时要求身体端正,全身松紧自然,意念宁静集中,气沉守丹田,呼吸自然,意力统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作协调,并配合腹式呼吸。对于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应选择锻炼,严重者不宜。
第一式:捣杵舂粮第一,预备势:两腿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手自然下垂,腰背正直,两眼向前平视,舌抵上腭,唇齿微合,呼吸自然,意守丹田。
第二,两臂缓缓抬起至前平举位,立掌,掌心向前,手臂伸直。
第三,两肘内屈,两臂缓缓收至胸前一拳处,掌心相对(相距7~10厘米),指尖向上,屈腕合掌,两手如拱形;然后呼吸8~20次,每吸气时,用掌根暗劲内挤,指向外翘,每呼气时,前臂放松,两手如拱形。
第二式:扁担挑粮两手经胸前徐徐外展至侧平举姿势,立掌,掌心向外。呼吸8~20次。每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以足趾抓地,每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脚跟微微提起离地。注意意念集中在掌心和足趾。
第三式:扬风净粮两手从左右方缓缓上举,臂肘挺直,两手托天,舌抵上颚,牙关紧咬,全身伸展,两脚跟稍提起离地。以此姿势呼吸8~20次,吸气时用鼻或口鼻徐徐吸入,两掌用暗劲竭力上托。呼气时,气由口或口鼻缓缓呼出,两掌向前下翻,手臂肌肉慢慢放松。再吸气时,掌再用暗劲向上托,如此反复进行。注意呼吸细长,意念集中在两手。
以上三式锻炼时应连贯进行,各式只做l遍。
第四式:换肩扛粮第一,两臂从左右方缓缓下落至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两腿开立,与肩同宽。第二,右手缓缓上举伸直,掌心向下,五指并拢,指尖向内,头往右斜,两眼凝视右手心。左臂同时缓缓放下,屈肘于背后以手背贴于腰部。以此姿势呼吸5~10次;每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身体放松。
第三,两手交换,即左手高举,右手后屈,动作要领同第二,再呼吸5~10次。注意两眼望上举的手时,意念集中在另一手。手背放在腰部,吸气时以手背轻压腰部,呼气时放松,呼吸均匀细缓。第二、第三动作可重复练习3~5遍。
第五式:推袋垛粮第一,右脚向左脚并拢,脚尖向前,两手缓缓收回,两臂屈肘于胸旁。立掌,掌心向前。
第二,两脚并立,两掌缓缓向前推出,两臂前平伸,掌心向前,全身挺直,凝视前方。以此姿势呼吸9~20次。每吸气时,两掌用力前推,指向后扳,呼气时,臂掌放松。注意推掌向前时,用力由轻渐重。此式动作可反复做3~5遍。
第六式:牵牛拉粮第一,右脚向前跨一步,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臂屈肘,右手握拳前举,高出肩,左手握拳,斜垂于身后。以此姿势呼吸4~10次,每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贴返右肩,左拳斜垂背后,呼气时,两拳放松,右拳恢复前举。
第二,身体向后转,成左弓步,左手握拳前举,右拳斜垂背后,再呼吸5~10次,动作要领同第一。注意意念集中的手部,两臂用力,呼吸时小腹自然放松。可反复练习3~5遍。
第七式:背牵运粮第一,右脚向前跨进一大步,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左手由腋下向后屈,手背紧贴胸椎,指尖尽量向上;右手由右肩后伸,如拉牵绳一样去拉左手手指;足趾扒地,身体前倾。以此姿势呼吸5~10次,每当吸气时两手紧拉,呼气时放松。
第二,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动作要领同第一,再呼吸5~10次。共做3~5遍。
第八式:盘箩卸粮第一,左脚向左迈一大步,两脚开立,比肩宽,同时两手收回,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上。
第二,屈臂下压成马步,上体挺直,两肘屈曲,两前臂向前外方水平伸出,掌心向上,如捧重物。以此姿势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虎口向前,如搬放重物,然后两腿慢慢伸直,左脚再收回并拢。做时配合呼吸,捧物时尽量吸气,放物时呼气。注意动作缓慢,沉稳有力,整个过程舌应抵住上颚,微闭口,睁大眼。可做3~5遍。
第九式:围芙囤粮第一,左脚收回成立正姿势,左手收回握拳于腰间,右手向左前方伸出,五指捏成钩手,上体左转;然后身体前弯,同时右手在腰带动下向右划平圆,似做围粮荧的动作,连做5~10次。手划近胸部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划到前方时上体前弯,同时呼气。
第二,右手收回握拳于腰问,左手向右前方伸出,五指捏成钩手,上体右转,然后身体前弯,同时左手在腰带动下向右划平圆,连做5~10次。动作要领同第二。注意左右手收回伸出同时进行,协调一致。
第十式:扑地护粮第一,两手收回,自然下垂,成立正姿势。
第二,右脚前跨一大步,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上体前倾,两手五指按地,成俯撑姿势,头稍抬起,眼看前下方,呼吸9~20次。每吸气时,两臂伸直,上体高抬;呼气时,两肘弯屈,胸部下落,一吸一呼,两臂一伸一屈,上体一起一伏。如此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似在寻捉侵蚀粮食的害虫。注意腰部放松,脊柱应保持凹平,最好能以五指指尖点地。如指力不够,也可改用掌心贴地。对于体力较弱者,按地动作也可改为按膝。
本式动作不作重复。
第十一式:屈体拣粮第一,立正,两臂自然下垂。
第二,左脚向左跨出一步,两腿分立同肩宽,两手用力抱头后部,手指贴枕后,以两肘用力张开,手指敲小脑后部片刻,然后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起,呼气时,俯身弯腰,头垂至膝间作躬身状,两膝维持挺直,如此反复进行9~20次。
第三,缓缓伸腰站起,两手自然下垂。注意弯腰垂头的幅度应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对患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者不宜。
本式动作,初练者做1~2遍,逐步增加到3~5遍。
第十二式:弓身收粮第一,两腿开立,保持挺直,上体前屈,两臂伸直,用力向上推去,手心向上,手背触地面,昂头注目,意为捧起落在地上的粮食。下弯时脚跟提起,起立时脚跟又着地。如此屈体起伏20多次。
第二,伸腰起立,两手同时上提,两臂左右侧展,屈伸7次,掌心斜向上。
第三,两手缓缓收回,两臂自然下垂,全套练习结束。
(7)冷水浴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度之间的冷水洗澡,是健身的运动方法。
①洗冷水浴的益处洗冷水浴对人体有什么益处?首先,它可加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因为肌肤遇到冷水时,寒冷的刺激使大脑立刻调动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加强活动,对冷的侵袭进行抵抗,全身组织和系统也因此得到锻炼。所以,洗浴后一般会觉精神焕发,头脑特别清醒。
其次,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当受到冷水刺激后,皮肤血管很快收缩,将大量血液驱人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内脏血管也随之扩张,稍停一会皮肤血管再扩张,大量血液又从内脏血管流向体表,这样一张一缩,反复循环,提高了血管的承受能力,使血管弹性增强,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有人把冷水浴称为“血管体操”。
第三,冷水浴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使人食欲旺盛,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冷水浴健身,贵在持之以恒。只有一年四季都坚持冷水浴,才能收到最佳健身效果。初练冷水浴的开始时间以秋季为最好,这不仅因为秋高气爽,自然水质清纯,更因为冷水浴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可逐渐适应,以至于到了数九寒天,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的循序渐进还应包括洗浴部位的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渐低,以及洗浴时间的由短渐长。
②洗冷水浴的步骤进行冷水浴运动要循序渐进,应按以下阶段步骤进行。
第一洗浴。这是冷水锻炼的初期阶段。与水接触的体位由敏感度较高的脸部和脚部开始。水则由微温逐渐降低,由25~35℃降至15~25℃,再降至自来水水温。冷水洗前,先揉搓脸、耳、颈及脚部至踝部,再用冷水洗脸并摩擦面部至红,后抹去水分。冷水洗脚宜将脚浸泡于冷水l~2分钟,同时用两手或双脚互搓擦,再用毛巾擦红。脚部冷浴后可再用热水泡脚至红、热,此时上床不怕冷被窝(不用电热毯),这种冷热的交替是在做脚部“血管操”(冷中血管收缩,热中血管舒张),利于防治脚病,又因脚部有全身代表性穴位,故又可健身强体。
第二擦浴。冷水洗浴后,多次用湿毛巾从上肢开始,轻轻顺沿肩、背、胸、腹和腿部擦洗。为保持冷度,毛巾要不断地在冷水中浸泡。擦洗肢体要顺着向心方向操作,这样有助手静脉血回流于心脏。擦的力宜循序渐进,湿擦时间不超过2分钟,随后用柔软毛巾用力擦干至皮肤发红,可促进体温恢复,也有“血管操”效应。
第三冷水淋浴。习惯冷水擦浴后,可开始冷水淋浴,浴前需做暖身活动,不要带着寒意接受冷水淋浴。浴初,可用喷水器给全身喷少量水,先四肢,再躯干,水温可自调,以可容忍的冷度为宜,以后再逐渐降低至自来水水温,喷水量也宜逐渐增多。冲洗时,同时用毛巾强力擦身,促进皮下血管迅速扩张而生热(也有“血管操”效应),动作要敏捷,同样用干毛巾把皮肤擦红。
第四浸泡。这是冷水锻炼的高级阶段。水温应随气温和个体差异而定,初期可用温水,以后逐渐递减水温。全身浸入冷水时,两手作周身擦摩以促进皮下血管扩张和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浸浴时间不宜过长,身体出现寒颤之前就结束。这种浸浴的典型方式可按照当初流行的马寅初的“血管操”。他当时作为北大校长,在家中预备了两个大桶,一桶盛凉水,一桶盛热水,他先入凉水中浸浴,然后立即入热水,并再次人凉水。血管于凉水中收缩,热水中舒张,再于凉水中收缩,这种缩——舒——缩犹如血管在做操。目前热水器已很普及,不用盆桶,可通过调节淋浴水温作冷热水淋浴,与上述冷水淋浴的不同处是:因为它是代替浸浴,故要多淋一会。水温与淋的时间可参照浸浴。
(8)冷空气浴美国一医生说:治疗神经衰弱等病的积极办法,是让他多“喝”高营养的空气。什么是“高营养的空气”?一是含氧量高的,尤其是含负离子高的空气,即清新空气;另一是指有一定冷度的空气。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空气便是秋季早晨的(日出后)空气了。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日:“悲哉,秋之为气也。”他只知道秋气之可贵,但并未说明何以可贵,大有“何处秋风至”之叹。其实,秋季既然到来,应是“秋风处处”了,问题还在于你有没有发现和利用它。那么怎么发现和利用它呢?你睡懒觉吗?那么,明天,你就比平时早起床l小时吧,此时晨曦初露,朝阳刚照,你就到阳台,最好到附近的空旷处。你会发觉这是一个清新凉爽之晨——这正是秋晨的特色,碧蓝的天空,晴空万里,也许会有一层层薄雾,从远处散漫卷来,令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新凉爽之感。在这里,你可找到秋之踪迹,拂面的微风,沁人心脾,此时给你吸到的便是高营养的空气了,吸入的“冷”也是一种耐寒锻炼。
冷空气运动还可以有意识地安排每天一定时间少穿衣服,或穿着较少衣服,甚至短衣短裤到户外锻炼,这也是一种“冷空气浴”。开始时,户外时间可少些,然后逐渐增加。试验证明:在12~14℃环境中,每天2小时,每周6天。1个月后,耐寒力便有明显提高。冷冻锻炼,不论男女老幼,健康与否都是必需的基本功。过分保暖将导致耐寒力丧失,但要因人因时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体弱者少练,大风大雾天不练(雨、雪天应坚持练),实在不能外出便在晒台或窗旁练。要“自找苦吃”。晨跑、暮跑、散步、打拳等若在冷处进行,也是一种耐寒锻炼,还可结合空气浴做深呼吸运动。寒冷使血管收缩,运动发热又使其舒张,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并延年益寿。运动至身体出微汗即可,此时不要脱衣摘帽,以免寒风中感冒。可在运动前穿着略薄一些,这样可避免运动时出大汗。
(9)秋登秋之颜显现于山林、风霜高洁,山巅间披红排绿,景色十分宜人。在这大好秋色时光,结伴登山畅游,既可尽舒胸怀,又增体质与雅兴,尽情地饱览名峰秀水,秋山红叶,领略大自然的绮丽景色,无疑其乐无穷。
“秋登”是秋天最正宗的健身运动了。
早在古代,秋季登山的习俗就十分盛行。诗仙李白常常在秋季“攀崖历万重”,留下许多歌颂山景的诗句。诗圣杜甫于重阳节独自登高望远眺尽好景,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雄伟的《登高》诗篇。当他登临泰山之巅,尽展胸意,咏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千古绝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可见秋登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最初的秋登运动可能与上古时“射礼”有关。人们为了安排好冬季生活,秋收之后还要上山狩猎或采些野生食物或药材。后来逐渐形成了九月九日上山聚会的民俗。
秋登的确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秋登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秋登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登高还有助于防病治病。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秋登运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飘尘与污染物比平地少,而且负离子含量高,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显然是有利于健康的。秋登运动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当
Ⅷ 秋季怎样养生
1、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在此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3、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
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在此时节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4、衣装适宜,谨防着凉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在此季节只要不是过于寒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于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5、秋燥伤肺少吃辛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6、肺燥伤肝要吃酸
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7、秋瓜坏肚少吃寒
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