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极易被误解:众多专家教你正确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正确理解如下:
含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的“阳”指的是生长之气,“阴”指的是收敛之气。这一原则是根据四季生化特点,将生长归于阳,收敛归于阴,并与不同内脏相联系而得出的。
整体性理解:这一原则并非只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是应综合理解其整体性。春夏之季,万物生长,应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食用有助于舒展阳气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补充阴液;秋冬之季,万物收藏,应以食物填补阴精,固护阳气,调整饮食,使阳气与阴液相平衡。
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四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冬季养阳,夏季养阴,不仅对当季健康重要,也为下一个季节的健康打下基础。例如,“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进行治疗。
中医“治未病”范畴:此原则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强调“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以达到健康状态。
实际应用:在平人状态下,应调和阴阳,适时适度地养阴或养阳。但在疾病状态下,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而非仅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原则在当前健康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自然界四季变化的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的理论,四时养生的基本法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四时饮食调养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春天饮食原则:是减酸宜甘、选用辛温之品。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酸涩和油腻生冷之物,适当多摄入黄、绿色菜蔬。
夏天饮食多具有酸味、辛香之品,少寒凉、节冷饮。选用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夏令进补”要温阳调阴。
秋天的饮食原则:是少辛增酸、防燥护阴。例如,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一点酸味果蔬。适当多食芝麻、核桃、蜂蜜、糯米、乳品等。
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保阴潜阳。适当摄入龟、鳖、藕、胡麻、木耳等。冬令进补要以养阴护阳为主。
夏季养生常用食物
1、绿豆
绿豆,又名青小豆,为豆科草本植物菜豆属绿豆的成熟种子,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因其营养丰富,可作绿豆粥、绿豆饭,或作糕,或发芽作菜,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豆类食物,故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
2、红豆
红豆性平、味甘酸,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古人有“多食令人瘦”的说法。红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补血生乳等多种功效,在治疗肠炎、痢疾、腹泻以及疮痈疖肿上都有良好的效果。
3、小米
小米又称粟米,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早晨食用好。同时,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而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在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3. 四季饮食养生原则 四季养生的根本原则
四季养生的根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具体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