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養老問題」為何難解決專家對此是如何解讀的
專家指出了4個問題,第1個問題就是現在養兒防老的思想逐漸衰弱了,子女們在結婚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所以養老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第2個問題就是現在老人的身體毛病會比較多,看病的花費會很大,第3個問題就是有很多的子女不能在身邊盡孝,我父母都在農村,而自己的孩子都去了城裡面工作,第4個問題就是很多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
2. 農村養老為何難難在哪些方面如何解決養老困境
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當然是質的飛躍,不僅老百姓不愁吃喝,現在的農民也逐漸進入高消費時期。 不惜花錢是現代農民最現實的生活,可以享受生活。 當然,這些不僅與農民自身的努力有關,但有一個問題,年輕人可以賺錢享受生活,而一些老人可能很難做到。 這是因為,在農村生活的老人,幾乎都是依靠孩子度過晚年,過著自己的年齡。
據他調查,目前農民基本每年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而目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選擇最低等級繳費的人數占繳費總數的90%。 很多人認為鄉下老人沒有花錢的地方。 因為有土地。 而且也給孩子錢。 更不用說花錢的地方少的話,幾乎不花錢。 但是,現實中並非如此。 對於沒有任何經濟收入的老人來說,並不是坐享其成。 因為以前沒有什麼積蓄,他們平時沒錢也要花錢。
3. 農村老人的養老困境怎麼辦
關於農村老人的養老困境怎麼辦?我可以肯定的和農村的老農民說,我們農村老農民的養老問題得到解決就在明天。
人民日報是代麥的黨中央和國家的聲音,人民日報已經是明確的說:要正式開始探討農民退休的可行性實操方法,文章還明確指出,《農民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養老必須得到保障》。
讓農民和城市老人一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農民以前不需要退休,是因為農民到了老齡以後,就把土地交給了孩子來耕種,但是現在隨著 社會 的發展,農村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即變孩子沒有高學歷,也有多門技術,也都走出農村,走入城市,現在導致很多農民年齡大了,還要下地勞作,十分幸苦。
作為這次人民日報文章正式提出,讓農村六十五歲的農民退休,現在已經是正式開始正在探討的過程中,也就是說農村老農民的養老問題,得到解決就在明天,我們農村的老農民已經是有了希望。
作為這次人民日報文章正式提出,讓農村六十五歲的老農民退休,就是黨中央和國家對農村老農民的親切關心,並且還實事求是的對農村老農民的過去進行了總結,特別是對我們農村老農民過去對國家的貢獻付出得到了肯定。這就是我們農村老農民的養老問題的最好解決方案。所以農村老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問題得到解決就在明天。
30.40.50後老農民一輩子辛勞,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是任何人都沫殺不了的。現在他們老了干不動了,也沒有趕上國家的社保政策,所以老農民最有資格享有養老金。農民日報說出了老農民的心聲,相信國家和政府不會忘記那個年代的老農民。
農民也是中國人,理應和城鎮的工人一樣享受退休制,他們也有權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共同富裕,共同奔小康,農民養老問題不解決,這些說法都不成立,養老問題都不能解決,叫什麼共富裕。
誰告訴你老人不願意到城裡去?兒子城裡的房子都是老人買的,老人一輩子的心血給兒女買房,買車,給彩禮現在結婚了就不管老人了,這就是現在很多農民年輕人的做法,你們自己看看吧,農村人進城,座公交車,不讓座,說自己累,看看二三十年前,年輕人座公交車很多人是不座的,有老人上車,馬上就有幾個年輕人起來讓座,再看看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想養,不知道你們是吃什麼長大的根畜生差不多,
農村老人數量大,國家若有財政能力,應解決60代前出生的老人給予一定的養老金也是應該的。這代人在新中國成立後,為一窮二白的工農業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辛苦一生,為 社會 主義建議作出了極大們貢獻。
俗話說:養兒女防老,栽樹望蔭涼。無兒無女或兒女條件有限的就成了問題。國家支持各地辦的養老院、敬老院是有效切實的好辦法。
希望國家重視這點,不要推說現在國家能力有限這些話,因為農民是偉大的,不是低級的。只有農民感到幸福,這個國家才真正幸福。
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確實是一大難題,但是只要國家出政策,各地政府同心合力,適當為30、40、50、60年代的老農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不是很難!
一是,克服懶惰、消極的情緒,積極主動繳納養老保險或者社保,為自己的養老買單。
二是,尊崇中國人「養兒防老」的優良傳統,應該由兒女們每月(季)給付贍養費。拒絕給付贍養費的,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他們,要求按月(季)給付。
三是,如果兒女們都已經死絕啦,可以去村委會申請孤寡老人的補助金或者殘疾人補助金。
農村老人的養老在國家的政策和法規沒有完善好的時候 ,農民老人還是靠自己養老,只要能動老人就想辦法也要活下去 。
4. 在農村養老現狀是如何的
一、農村養老現物耐則狀
(一)經濟負擔加重。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講究「多子多福」,子女多意味著老年人有較多的支持來源,但是現代社會獨生子女現象的出現使得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變得異乎尋常的困難。另一方面農村養老金補貼太低,無法給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子女無法提供經濟援助,他們的生活就要陷入困境。
(二)大批農村青年勞動力常年外出打工,無法照料家中老人。一些青年夫婦較重視子女的教育和成長問題,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都向獨子或獨女傾斜,產生了「重幼輕老現象」,子女常年不在身邊,家庭養老也就成了一種泡影。
(三)雖然現在生活和醫療水平的在不斷提高,但是在農村醫療水平還是有限,隨著年齡增長健康狀況開畝扮始惡化,醫療水平跟不上,患病、傷殘導致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嚴重一點的吃穿都有問題,親屬鄰里的幫助也是極有限的,有了病痛老年人只能自己扛。
(四)農村老人的傳統思想,不願去養老院,傳統的養老院,衣食得不到保障,護理員素質低下,醫療衛生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罩棚要,而且認為子女把父母送到養老院是不孝的行為,導致了老年人寧願在家養老,也不去養老院。
5. 作為農民,一直擔心以後的養老問題,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一、農村的老年人需要落實一代人管一代人,既然父母養兒女的小,兒女也就要為父母養老。父母從兒女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為兒女的第一任老師,從此以後父母需要一如既往以身作則,如果身為父母從始至終善待自己的父母,兒女就會把自己父母的孝心以及孝順的行為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未來兒女就會善待自己的父母,孝順自己的父母。
生兒育女為了防老雖然已經淡化了,但是依舊在養老的過程當中發揮相當大的比重。畢竟除了兒女會在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照顧父母,在父母需要伺候的時候伺候父母,別人充其量前來探望,幾乎可以說會不管不顧。即使對別人多麼好,別人也不會摻和養老事宜,不像兒女對父母的養老,兒女既是義不容辭又是兒女的法定的責任。
結語:農村解決養老問題更需要實事求是,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養老方式才能夠安享晚年。
免責聲明: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
6. 農村人口如何解決養老問題
第一,延遲退休以解決先收現付養老金的可持續問題。當然,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因此要把何時延遲退休的權利還給勞動者。國家可以規定一個年齡標准,例如63歲,採取早減晚增的策略攜御啟。
第二,變激勵為責任,讓年輕一代多交養老保險。按照真實的繳費基數來繳,不繳就罰。
第三,國家減少發放養老金或者進行財政補貼。這個也很難做到,中國現階段依然是發展中國家,各個方面都需要用錢,並且財政補貼已經有9000億元了,再往上加是很困難的。
企業是三辯如支柱養老體系中的第二支柱,起到一個補充的作用。現在面臨的狀況是第二支柱覆蓋過少,全國有90%的職工沒有企業年金。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思考如何給企業減負。
個人作為養拆游老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支柱,應該做到提前布局。
個人應該積極購買養老產品,例如養老保險,銀行理財產品或者基金等等。這三種產品其中風險最大的是基金,但收益也最為樂觀。普通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財務狀況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進行產品的調整。例如年齡小時,可以選擇購買基金,越長持有越好,且期間可以調整,到中老年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換成較為保守的理財產品或者保險。
最後發表一下觀點,在農村工作的人,他們往往沒有社保,靠幾百塊的養老金在農村,身體健康的話,過生活還是問題不大的。而在城市工作的人也大多是外地務工者,其社保基數一般也較低,這些外地務工者也很多是農村出身,所以大部分人退休了選擇回農村是一條不錯的選擇。
7. 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六安金寨縣農村養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由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普遍“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結構模式,以及子女舉家外出務工帶來的'“空巢”現象,特別是生活方式的轉變,子女養老意識的淡薄,削弱家庭養老功能。
二是養老機構建設滯後。鄉鎮敬老院基礎設施老化,床位短缺,缺少專業專職人員管理和建設。
三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農村養老保險投保率低,投保周期長,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依然存在。
對於以上存在問題,該縣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增強家庭養老意識。定期舉辦講座,從學校到村組,大力宣傳孝敬老人的倫理道德,樹立身邊善待老人的典型人物,對於不贍養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行為給予嚴厲批評教育或移送司法機關。
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做好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全縣23個鄉鎮敬老院翻新重建工程基本完工,增加床位500多個,大大提高了集中供養能力。積極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現有社會化養老床位700多張,社區養老床位100張,適應了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在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有84位困難老人享受由政府購買的每人每月100元居家上門服務。
三是健全綜合服務體系。五保對象住院實行全額報銷救助。對85歲以上老人按月發放高齡津貼,老人免費體檢服務由去年的65歲以上擴大到今年的60歲以上。同時為近萬名60周歲以上“三無”老人繳納了參合參保金。
;8. 如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一、農民收入低的問題9. 農村老人養老怎麼解決
農村人養老難的問題如何解決?10. 農村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群眾思慮重,參保意願弱。一是部分年輕人剛從學校畢業,其職業身份未定,擔心此時參保,未來會面臨職業身份轉換或居住地變化而帶來的制度銜接問題。二是部分年輕人常年在外務工收入較高,對新農保政策認識不足,認為新農保養老金領取金額偏低,不足以支撐養老而不願意參保。三是大多數群眾注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而新農保實施時間短,收益周期長,部分群眾仍持觀望態度,認為村裡多數老人壽命低於60周歲難以享受養老待遇,要麼等到將近60周歲再一次性補繳所有參保金額參保領取基本待遇。
(二)投保檔次低,保障水平差。目前,右江區規定繳費標准為每人每年100元至1000元、1500元、2000元共12個檔次,政府對100元至800元繳費檔次分別按每人每年30元、40元、50元、55元、60元、65元、70元、75元進行補貼,900元以上統一按80元補貼計算,繳費越高政府補貼增幅越小,待遇領取與最低檔的差別並不明顯。以連續繳費15年繳費最高的2000元和最低的100元為例,最高的是最低的20倍,但養老金領取卻只有最低(90元)的3倍,比例嚴重不協調,導致大部分群眾投保最低檔,保障水平相對較低。
(三)參保程序繁,工作任務重。一是右江區新農保繳費長期依靠鄉、村幹部入戶動員,群眾主動到社保中心繳費參保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資源的浪費,也不能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繳費問題。二是右江區新農保參保第一年參保需參保人簽訂協議、提供銀行賬號,通過銀行扣款繳納參保金;續保繳費也需要通過銀行扣款,不支持現金參保,群眾習慣現金用於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給收繳新農保工作人員增加了難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