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2年12月養老金怎麼晚發了
所有退休人員應該已經拿到養老金了。如果現在還沒有拿到,就要考慮是不是這幾個原因的限制。第一個原因是今年才到達退休年齡,現在調整的是去年年底之前退休的人,如果是今年新增的退休者,目前還不能參與調整。第二個情況是沒有及時辦理退休手續,到達退休年齡之後,並不意味著自動獲得了領取的權利。在領取之前,個人還需要辦理相關證件。如果去年已經退休,但是退休的證件拖延到今年才進行辦理,那麼也算做今年新增的退休人口,不能參與最新一次調整。
第三個情況是沒有進行養老金認證,在之前出現過冒領養老金的現象。國家為了避免再一次出現這個問題,會要求老人每年都進行一次認證。在之前是工作人員上門,或者是老人到相關機構進行自行認證。現在不一樣了,老人可以藉助手機進行認證。如果在今年沒有完成認證,也就意味著失去了領取養老金的資格。第四個情況最容易被忽視,那就是沒有開通社保卡的金融功能。中國目前已經發放了13.4億張社保卡,當前這些社保卡的版本也很混亂。有些人持有的是二代卡,有些人已經更新到三代。在第三代卡片當中,不少人發現這些卡片印刷有「銀聯」二字。一旦出現如上字樣,這也意味著這張卡片有了類似於銀行卡的功能。如果持有這一種卡片,在領取養老金之前,一定要激活社保卡,這樣養老金才能及時到賬。
第四種情況是本地延遲到賬,因為每個省份的養老金儲備能力不同。有些地區養老金短缺嚴重,有些地區基金充足。受制於各個省份的狀態,大家的發放時間也有所不同。就在今年,山西省以及河北省就貼出了通知,表示部分地區會進行延遲發放。不過這種情況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這種情況頂多是延遲,個人的養老金依然可以進行上漲,並且不會出現折損。第五種情況是已經失去了領取的資格,有一種人是前面的情況都規避了,但是卻沒有領取的資格。這一類人就是正在服刑的人,在服刑期間,他們是不可以領取養老金的,也不能參與養老金的調整,家屬也不可以代替這些人進行領取。如果家屬在此期間進行冒領,會面臨很嚴重的懲罰
回答於 2022-12-15
贊同1
養老年金_交的少 領的多 2022年熱銷養老年金!
值得一看的養老年金相關信息推薦
養老年金_領取高,現價高,IRR高,年交2000元起,55歲開始領錢,可領錢到100歲!養老年金_助您實現品質養老生活,養老無憂不用靠子女,養老生活更自在!
本月38人已申請相關服務
咨詢
小雨傘保險經紀有限..廣告
保險_廠家直銷_價格優惠
值得一看的保險保險相關信息推薦
保險購買 商業保險 汽車商業險
¥200 元
保險購買 亞太保險 國有保險公司
¥2000 元
中華保險 汽車保險公司 中華保險公司
¥200 元
汽車商業險 安心保險 工程保險
¥69800 元
保險購買 中國保險公司 保險網
¥100 元
網路愛采購廣告
熱門養老年金保險怎麼算怎麼買?交5年領終身,利益測算!
【養老年金保險怎麼算】一張保單全家用,活越久,領錢越多;超值養老年金保險怎麼算產品推薦,全程專人一對一個性化服務,提供高性價比保險專屬方案
廣告
為什麼2021年12月退休,2022年1月領取養老金的不能參加2022年養老金調整?
2021年1月退休,今年不能漲養老金,而是要等到2022年才能夠參與上漲。退休後退休人員領取的待遇一般是養老金,不宜叫做工資,工資是在職人員領取待遇。不能參與2021年養老金上漲因為每年的養老金上漲,人員范圍都會把當年的退休人員排除在外。也就是說,預計2021年的養老金人員調整范圍,是不包括2021年的退休人員的,2021年1月份退休,自然是不能夠參與今年的養老金上漲。能夠參與養老金調整的人員范圍,一般是上一年底之前的退休人員。雖然現在養老金調整通知還沒有正式發布,但是參照往年的慣例,預計能夠參與2021年養老金上漲的退休人員,是界定在2020年12月31號之前的退休人員。比如,2020年的養老金調整,只有2019年12月31號之前的退休人員才能夠參與。只能從退休第二年開始上漲養老金你是2021年1月份退休,不能夠參與2021年的養老金上漲。什麼時候能漲養老金呢?那就要等到第二年,也就是2022年才能夠享受養老金的上漲。因為你是2021年退休,計算養老金最終還是要依據2020年的社會平均工資,你已經享受到了社會平均工資上漲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所以2020年的養老金上漲,就沒有你的份兒了。
無糖冰汽水Bw
1667瀏覽
更多專家
2022年12月養老金為什麼還沒到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為什麼2021年12月退休,2022年1月領取養老金的不能參加2022年養老金調整?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為什麼2021年12月退休,2022年1月領取養老金的不能參加2022年養老金調整?答:親親2021新退休的人肯定能參加2022年普調。只要是2021年一月一日至2021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間辦理了退休手續的退休人員,在2022年度的調資中都可以參加,都在調整養老金範圍之內。從2005年開始至2021年十七年期間退休人員每個人都增加了不同數額的養老金,期待2022年退休人員實現十八連漲養老金。【摘要】為什麼2021年12月退休,2022年1月領取養老金的不能參加2022年養老金調整?【提問】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為什麼2021年12月退休,2022年1月領取養老金的不能參加2022年養老金調整?答:親親2021新退休的人肯定能參加2022年普調。只要是2021年一月一日至2021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間辦理了退休手續的退休人員,在2022年度的調資中都可以參加,都在調整養老金範圍之內。從2005年開始至2021年十七年期間退休人員每個人都增加了不同數額的養老金,期待2022年退休人員實現十八連漲養老金。【回答】
職場主管小傑
128瀏覽1評論
養老年金方案_養多多養老年金險-可領養老錢至100歲!
本月38人已申請相關服務
咨詢
小雨傘保險經紀有限..廣告
養老年金怎麼計算的_復利增值3.5%,讓錢跑起來!
北京廣發保險經紀有..廣告
全部
2
㈡ 2022年1月起,養老金保險全國統籌,會產生哪些影響
2022年1月起,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將會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職工養老金的繳納等產生影響。
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一、養老金足額發放有保障
養老金實現全國統籌後,最大的影響就是對於那些養老金入不敷出的省份養老金的發放將得到了保障,從而不會造成有些省份因為養老金發不出來而提高當地的養老金繳納水平的事情了。
二、減少地域差距
養老金全國統籌,最終全國的繳納標准都將會一致,這有利於縮小地區差距,而且全國統籌後,所有的養老信息將聯網,提高了安全性,異地辦理養老保險等方面的業務也會更加方便。
三、企業養老金繳納低
全國養老金統籌後,企業的養老金繳納費率也將會降低,這有利於給企業松綁,降低人力成本,促進企業的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㈢ 2022年養老金調整政策
第一,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目前職工養老保險是省級統籌,但養老保險基金省際差異大,每年還需要中央調度養老保險基金,才能確保基金收不抵支的省市,按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想要一步到位解決養老金支付問題,必須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
今年陝西省擬定於11月中下旬啟動全國統籌業務中台切換工作;山西定於2021年12月20日至12月31日,全省企業養老保險數據向國家統籌系統遷移。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正在不斷推進,有望於2022年全面實施。
養老保險基金實現全國統籌後,基金共濟能力和支付能力增強,監管力度更高,可以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保障養老金持續上調;對於在職職工來說,社保轉移手續簡化,方便了人員在全國范圍內流動,有利於為城市經濟建設增添活力和創造力。
第二,基本養老金上調
11月24日,中國經濟時報發文稱:2022年養老金大概率迎來「18連漲」!養老金調整與否是有規律可循的,人社部在未來五年的規劃中提及,要綜合考慮物價變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財狀況等因素,完善職工養老金調整機制。
比照2021年的各項數據和指標: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4917元,增長10.6%;CMF預計全年經濟增長8.1%,經濟快速發展,國家將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社會保障事業。
再來看養老保險基金承受能力,今年1-9月,基金總收入4.78萬億元,總支出4.57萬億元,累計結餘6.53萬億元,今年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向好,國家還在積極推進延遲退休,逐步延長最低繳費年限,增強基金自身造血能力等等方式增加基金的支付能力。這四個關鍵指標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職工基本養老金上調更有保障。也就是說,明年退休人員到手的工資要增加了。
第三,資格認證更便捷
為了防止養老金被盜領和冒領,每年退休人員要進行待遇資格認證,為減輕退休人員的認證負擔,近年來待遇認證方式不斷簡化,由最開始去社保機構線下認證,到現在通過社保官方app自助在線認證,目前多數省市在推廣大數據認證的方式,只要退休人員在認證期限內參加過實名制的活動,比如乘坐飛機、高鐵、住院等等記錄,就可以毫無察覺地完成認證,真正實現了實現「數據多跑路,讓人少跑腿」。
目前認證方式還在不斷優化。日前人社部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進電子社保卡同步申領。只需要在支付寶首頁搜索「電子社保卡」,按提示領取社保卡後就可以完成養老待遇領取認證業務,簡化了下載社保APP這一環節,資格認證將更加方便。
第四,養老金領取方式改變
2022年1月1日起,湖南省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將統一通過社保卡發放,社保卡持卡率高,更能保障資金安全;使用方式更加靈活;部分城市還推出了社保卡特約商戶活動;社保卡還能享受小額賬戶管理,免收跨行取錢手續費,簡訊通知費等等優待。使用社保卡領取養老金能享受諸多福利,但提醒退休人員一定要在12月31日前辦理切換手續,否則從明年1月份,養老金待遇或將停發。提醒退休人員在設置金融賬戶名密碼時,要避免跟醫保賬戶雷同,防止養老金被盜刷。
㈣ 養老金最低的省份
全國養老金最低的地方是吉林省,2021年的平均養老金為2740元,仍然達不到3000元,與全國平均水平3380元相比,相差了640元,這個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全國還有10個省級行政單位2021年平均養老金還達不到3000元。
退休後的養老金每月能達到3000元,接近全國養老金的平均水平,應該是滿足大部分人對退休金的要求。
目前西藏的平均養老金是最高的,2021年平均養老金達到了5084元,這是我國平均養老金水平唯一超過5000元的地區,當然西藏的情況比較特殊,屬於邊遠艱苦地區,國家會有補貼和扶植,養老金比較高也是正常的。
2021年上海則以人均4668元的養老金水平屈居第二名。上海市是國際金融中心。排在第二名無可厚非。排在第三的是北京,2021年人均養老金4561元,和上海差了一百元多一點。青海的平均養老金2021年達到了4264元,也是我國平均養老金超過4000元以上第四個地方。
㈤ 陝西省2022年養老金調整政策
2022年養老保險政策的新變化:
一是社會保障救濟政策,到2022年底,企業需要全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二是統籌實施省級養老保險,最後為全國統籌做好准備。省統籌是指全省養老保險政策相同,包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養老金計算方法、養老金發放時間等都是統一標准。
三是清理重復參保、重復參保,即多個養老保險要異地同時繳納。
四是養老金不再支持一次性補繳,主要針對職工養老保險。現行規定是:45歲以下、60歲以下未繳納社保的居民,不再允許一次性繳納15年的養老保險費。
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鄉村振興部門認定的返貧致貧人口等困難群體,由政府每人每年按100元標准代繳基本養老保險費;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按200元標准代繳養老保險費。
目前職工養老保險是省級統籌,但養老保險基金省際差異大,每年還需要中央調度養老保險基金,才能確保基金收不抵支的省市,按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想要一步到位解決養老金支付問題,必須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
今年陝西省擬定於11月中下旬啟動全國統籌業務中台切換工作;山西定於2021年12月20日至12月31日,全省企業養老保險數據向國家統籌系統遷移。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正在不斷推進,有望於2022年全面實施。
養老保險基金實現全國統籌後,基金共濟能力和支付能力增強,監管力度更高,可以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保障養老金持續上調;對於在職職工來說,社保轉移手續簡化,方便了人員在全國范圍內流動,有利於為城市經濟建設增添活力和創造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㈥ 哪24省補發養老金有哪幾個省
北京、廣東、山東、天津、河北、遼寧、陝西、廣西、江西、青海、寧夏、海南、湖南、甘肅。養老金計發基數上調,所以這也就導致按照新基數核定的正式養老金待遇會變高。按繳費年限補發養老金是第一種調整方式,也是充分體現了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原則,更是鼓勵廣大朋友積極繳納保費的舉措。其中繳費年限每滿1年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養老金;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元養老金;繳費不滿15年的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2.5元養老金。按絕對額補發養老金是第二種調整方式,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養老金上調方式。
月養老金低於3050元的,每人每月增加160元;月養老金在3050元及其以上低於3550元的,每人每月增加140元;月養老金在3550元及其以上低於4550元的,每人每月增加120元;月養老金在4550元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辦理退休手續,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女工人退休年齡可以實行彈性退休年齡制度,即符合退休條件的女職工,身體健康,工作需要,按照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的相應操作辦法,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一個月之前,經本人申請,企業同意,勞動保障部門備案,其退休年齡可以適當延遲,延遲的年限最短不得少於一年,並應按整年操作,但最長不得超過55周歲。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㈦ 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有保障!全國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
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財政部給出「定心丸」。
在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財政改革與發展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在哪個省,在哪個市縣,都能確保及時足額發放,都有保障。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資金在全國范圍內互濟餘缺,有利於發揮基金的規模效應,這項工作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財政部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測算資金調撥規模,合理調劑地區間基金餘缺,加強對地方實施工作的跟蹤指導,及時調整完善政策舉措。
什麼是全國統籌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在2月22日人社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上世紀90年代建立以來,從縣級統籌起步,逐步提高統籌層次。2018年7月,建立實施了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適度均衡了省際之間養老保險基金負擔,邁出了全國統籌的第一步。2020年底,各省份都實現了基金省級統籌統支,解決了省內地區間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2018-2021年,中央調劑制度實施四年間,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其中2021年跨省調劑的規模達到21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困難省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1月開始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應該說開啟了一個過渡期。
他指出,全國統籌工作的終極目標主要有三個標志,第一是參保人的繳費基數上限和下限全國統一,第二全國所有參保人退休金的計算公式中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也應該是全國統一的,第三個標志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全國大一統,以及中央政府統收統支。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全國統籌,確保全國特別是老工業基地養老金發放,對於全國勞動力統一市場的發展也有幫助。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仍然分散在各省,全國的資金池還沒有完全構建起來,由地方政府掌管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還不能形成投資管理的規模效應。將來實現了全國統籌,由中央政府統收統支,整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就會形成一個全國的大水池進行統籌管理,發揮應有的規模效應,來提高養老金的管理效率,降低養老金的管理成本。」董登新說。
為何要全國統籌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盡管長期來說,隨著老齡化比例的增加,養老金缺口或會逐漸增加,但短期來說全國范圍並不存在養老金缺口。
「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養老金區域間的不平衡,但這和城市化進程中勞動力的跨地區流動有關。」鍾輝勇說。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首席分析師葉凡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國的中度老齡時代即將來臨,社會化養老已是大勢所趨。未來十年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持續加速,2030年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或將達到25%左右,2055-206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現階段生育政策調整短期作用有限,「未富先老」和地區的不均衡性加大了應對老齡化的難度。
葉凡表示,通過對比美國、日本、荷蘭的養老金制度及資金運作經驗,可以發現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存在結構、統籌、賬戶管理等問題。同時,養老金投資范圍過窄,資金高額沉澱,整體投資收益率偏低等也無法很好實現養老金的增值訴求。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近日發布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盡快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前不久,江蘇省人社廳印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創新規定了推遲退休政策,其中提到,經本人申請、用人單位同意,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參保人員可推遲退休,推遲退休的時間最短不少於一年。此辦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國社科院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在過去幾十年裡,有些發達國家在對養老金制度進行改革或建立改革委員會時常常使用「拯救社會保障制度」的口號,而且在這些國家的改革政策組合中,使用最普遍的一個做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齡。
他表示,我國男女平均法定退休年齡原本已經很低,只有55歲左右,但由於種種原因,包括道德風險在內,每年男女平均實際退休年齡僅為54歲左右。
「退休年齡太低對參保人本人不是很有利,它將降低養老金的金額或說降低替代率,例如,如果男女平均退休年齡提高到62.5歲,增加的8.5年繳費可提高每月統籌養老金好幾百元(各地平均水平不一樣,提高額度也不盡相同),賬戶養老金也有很大提高,二者合計每年可增加好幾千元。」鄭秉文說,另一方面,退休年齡太低對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也很不利,並且退休年齡越低,對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的影響越大。
楊志勇也表示,要適當延長退休年齡,進一步增加全國社保儲備基金。
鄭秉文指出,實施延遲退休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延遲退休是縮小赤字缺口乃至未來維持收支精算平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改革措施。
提高養老金管理效率
除了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提高養老金的管理效率也很重要。
董登新指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現在已經步入市場化管理的階段,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三大基金,都已經步入市場進行入市投資。一方面,希望通過進入資本市場來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將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長期資金來源,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葉凡表示,2022年,養老金制度改革將著重調整三大支柱比例,提高二、三支柱佔比,從制度建設、金融產品供給、養老金賬戶管理、人員建設四個方面綜合推進。
「我國養老金融產品主要包括保險機構養老金融產品、公募基金養老金融產品、銀行養老金融產品以及信託養老金融產品。目前存在發展經驗尚不足、供給較為有限,產品較為同質化等問題。全球比較來看,未來國內養老金融產品需要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完善稅收激勵機制、科技賦能開發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養老金融產品以及提供綜合性養老金融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打造不同金融機構的養老金融產品互聯互通的平台。」葉凡說。
鄭秉文提出,要發揮精準預測的科學性,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到21世紀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收支壓力必將逐年加大,這就需要盡快建立精算報告制度。
此外,他還表示,改革路徑選擇要具有前瞻性。「延遲退休年齡是世界各國在養老金制度下『人為創造人口紅利』的手段,但是退休年齡的延遲終究是有生理極限的,畢竟受制於一定社會環境的約束。長遠看,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的百年之慮,從2050年到21世紀末,建立起一個資產型養老保險體系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百年大計,應盡快將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扎扎實實落實中央提出的『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預期下,『投資紅利』和『資本紅利』將是最佳的替代性改革方案。」鄭秉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