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補交養老保險新政策
單位整體未參保的應從企業注冊成立之日起為職工全員參保,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在2009年12月底前主動補繳養老保險費的,可以按優惠政策補繳。但補繳的時間最早不早於1995年1月(鄉鎮企業最早從2003年1月起補繳),有視同繳費年限的,應按最早補繳時間補繳(即將企業和個人實行繳費制度後,應繳費的時間均補繳齊,其中,建立個人賬戶後連續繳費滿5年以上,才能計算視同繳費年限)。
整體未參保單位參保補繳,應全員參保補繳。單位全員補繳後,由原單位負擔養老保險費用的退休人員,從全部補繳資金到賬後的下月起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從納入統籌的次年起參加基本養老金調整。納入統籌時原單位負擔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按2007年底的實際發放額加2008年以後調待全省平均增加額核定。
補繳范圍:這次享受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優惠政策的,包括未參保企業和人員及中斷繳費的企業和人員。不包括按規定核定了繳費基數但有歷史欠費的企業和人員,對已核定過繳費基數的歷史欠費的滯納金,仍由地稅部門按規定確定和徵收。1、關於未參保單位和人員補繳實行個人繳費後,未核定過繳費基數、未繳費人員為未參保人員;單位一直未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參保登記,未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為未參保單位。
2、關於中斷繳費人員補繳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後,核定過繳費基數,也曾繳費,後因各種原因不再申報繳費基數,也不再繳費的,為中斷繳費企業和人員。
② 補繳養老保險新政策2022
以單位職工身份補繳的,由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在單位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補繳手續;申辦補繳時,一般應提供以下材料:補繳人身份證明(身份證或戶口本)和原始檔案、勞動合同、用工登記表、工資收入憑據等與補繳事由相對應的證明材料。
其中,一次性補繳超過三年的,大部分省市都需提供人民法院、審計部門、勞動監察或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等行政部門出具的法律文書。
國家有明文規定,不得採取一次性繳費的方式將超過退休年齡等不符合條件人員納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同時規定,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簡稱靈活就業人員)不得以事後追補繳費的方式增加繳費年限。因此,除因2020年階段性減免社保費造成的特殊情況外,靈活就業人員不能辦理一次性補繳。
所以能夠補繳社保的,一般是三種人:
原國有企業或者集體企業的固定工;
機關企事業單位正式招用的合同制工人;
勞動法實施以後工人在工作期間企業未給繳納保險,應交未交的勞動者。
③ 養老保險能補交嗎,原單位不存在了
法律分析:補交養老保險政策:
以個人身份補繳的參保人員,以補繳時所在市執行的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20%的比例,補繳歷年基本養老保險費。
補繳費用由個人負擔,一次性繳清。
補交養老保險的流程:
1、在辦理補交養老保險前,個人應填寫補繳承諾書和申辦單,同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後,向存檔機構提出補繳申請。
2、收集填寫補交養老保險所需的資料的,例如:單位或職工書面申請欠費補繳、欠費信息注銷的函;)填報《養老保險欠費補繳/信息注銷申報表》(一式三份,並寫上聯系人和聯系電話等。
3、經辦人員接收資料後,將當場對資料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即可當場辦理,如果不能當場辦理的出具《受理回執》,並在20個工作日內辦結。不符合條件的不予受理,並說明原因。
如果是單位補交的,用人單位可以向勞動保障部門提出書面補繳申請,並提交申請補繳期間與被保險人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以及工資收入憑證,經確認後,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從規定實行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之月起,補交養老保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六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④ 補繳養老保險新政策2022
養老保險補交新規
1、超過期限需補繳滯納金和利息社保斷繳超過一定的時間期限,是需要繳納滯納金和利息的,按照現行規定,公司欠繳的社會保險費,自欠繳之日起至用人單位申報補繳成功的前一日止,每天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滯納金計算公式:每月應繳社會保險費×欠繳天數×萬分之五=滯納金。當然,在實際執行中,滯納金一般都針對參保單位未按時繳費來收取的,個體參保的一般沒有徵收滯納金,但是,如果個人參保人跨年度欠費,那就必須補繳滯納金。
其實針對不同的交費人群,補交社保的方式是不大相同的,主要有兩類人:有工作單位的人和靈活就業的人,我們來逐一攻破:
(1)自行辦理:關於自由職業者,說的通俗點為「沒有工作單位的群體」,則可以用靈活就業的方式進行參保,需要到戶籍所在地的社保部門辦理社保登記手續。
(2)單位交納:單位職工2019年補繳社保怎麼補呢,其實完全可以參考2019年職工補繳社保新政策,也就是說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後,以個人身份繼續參加參保即可。
⑤ 補交養老保險新政策
在2019年有些新規定:以個人名義參保的,如果醫保社保補繳不進行,只有由單位原因造成的漏繳才能夠進行補繳,並且補繳五險。如果單位沒有做申報(沒有給開戶)的只能補繳養老。繳納一段時間後,中斷想補繳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補繳。
繳費單位(不含個體、自由職業者)漏繳職工養老保險費的,應帶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費個案補繳:
1、職工檔案和養老保險手冊;
2、《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申請表》;
3、勞動合同、工資發放明細表等;
4、其他相關材料。
⑥ 補交養老保險新政策
【法律分析】:定額調整: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2元。掛鉤調整:企業退休人員、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本人2020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增加1.3%的基礎上,再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15年及以下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0.7元,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部分每滿1年增加1.8元。適當傾斜:對高齡退休人員按照「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滿80周歲不滿90周歲、滿90周歲及以上」三個高齡段分別增加35元、65元、105元;對艱苦邊遠地區企業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一類至六類地區每人每月分別傾斜增加10元、20元、30元、40元、60元、80元。2021年6月28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召開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視頻會議,全面部署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要求各市(州)確保7月1日前把調整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
【法律依據】:《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第三條 調整辦法。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並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辦法統一。定額調整要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要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可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繼續確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基本養老金不低於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要進一步強化激勵,適當加大掛鉤調整所佔比重。
⑦ 補交養老保險新政策
補繳養老保險新政策有,達到法定退休的年齡但是繳納的年限不夠十五年,那麼是可以利用一次性的方式繳足滿十五年;只要夠滿十五年的話,那麼就可以按每月的方式領取養老保險
法律分析: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社保補繳需要准備材料
1、用人單位填報《社會保險人員補繳申報表》,一式兩份加蓋鮮章;
2、用人單位申請繳納社會保險欠費的書面申請(需註明申請理由、承諾提供資料真實有效並已知曉補繳期間不享受醫療、工傷和生育待遇),收1份並加蓋鮮章;
3、職工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收復印件1份;
4、經相關部門核定的需提供以下資料,核驗原件,收復印件1份:
(1)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書;
(2)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生效的仲裁裁決、決定、調解書;
(3)審計部門的審計結論;
(4)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限期改正、行政處理或者處罰決定;
(5)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稽核書面處理決定。
5、因投訴、信.訪及用人單位主動整改的,還需提供以下資料:
(1)職工勞動合同,核驗原件,收1份復印件並加蓋用人單位公章;
(2)職工工資發放明細表,核驗原件,收1份復印件並加蓋用人單位公章;
(3)裝訂成冊含有職工工資表的原始會計憑證、人事檔案、職工工資卡銀行賬戶明細清單等其他證明材料,核驗原件,收1份復印件並加蓋用人單位公章。
綜合上面所說的,養老保險是必須要繳足滿十五年才可以進行領取,而對於不夠的,那麼就可以在退休年齡之前繳納齊全,但在處理的時候還是要咨詢一下社保局,一般不同的地區所存在的政策就會有所不一樣,如果材料不齊全,那也是不會受理自己的請求。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⑧ 補交養老保險新政策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