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國有企業養老金低嗎

國有企業養老金低嗎

發布時間:2022-09-04 09:57:54

❶ 事業單位和國企退休,在繳交金額相同的前提下,退休金有差別嗎

事業單位和國企退休,在繳費金額相同的前提下,退休金有差別嗎?我只能告訴你,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養老金的差別主要還是體現在2024年9月30日之前的退休中人,2024年以後辦理退休的人員,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上是完全沒有任何差別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始終認為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具有很大的差別,我們雖然承認這種差別,但這個差別是個體之間的差別,並不是制度層面的差別。其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國企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是完全一樣的,都是屬於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從繳費比例、繳費形式到養老金的計算都一樣,所不同的就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繳納職業年金,而國有企業很多都有企業年金,但企業年金不是強制性的,是根據國有企業的效益來決定的,如果加上企業年金,同一個人,按照同樣的標准繳納養老保險,同一年和在同一個地方辦理退休,其實養老金是沒有差別的。

根據你的描述,你現在是在事業單位上班,最近要調你到系統內的國有企業任財務負責人,我倒是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平台,事業單位一般工作人員的工資,說句老實話我是不敢恭維的,有的事業單位工資待遇比較高,也有的事業單位工資是不高的,甚至還要低於很多國有企業的職工。你到國有企業擔任財務負責人,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國有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是要進班子成員的,享受同級班子成員的副職待遇,應該是要拿年薪制的。

你到國有企業擔任財務負責人以後,由於拿的的是年薪制,按照現在的繳費基數來計算,對於拿年薪制的人員,一般繳費基數都是按照上年度本人的實際收入水平來作為繳費基數,如果本人的實際收入超過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的,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來作為繳費基數,這樣你在國有企業擔任財務負責人期間,你的社保繳費基數可能會達到按照300%繳費的標准,但是你在事業單位有可能只能達到100%或是200%,事業單位一般工作人員要達到300%的繳費標准這是很難的,除了那些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或是具有一定領導職務的人員以外,大部分人是不可能達到300%的繳費標準的。

按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等因素來綜合計算的。你到了國有企業以後,你的繳費基數大幅度提高,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大幅度增加,這些都決定了你今後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會大幅度高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即使你到了國有企業工作工資沒有增加,而是和事業單位一樣的工資待遇,那麼你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也不會因為是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身份而發生變化,也是可以拿到和事業單位工作時一樣的養老金待遇,如果國有企業繳納了企業年金,加上在以前的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同樣的養老金的待遇也不會減少。

綜上所述,由於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沒有實質上的區別,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你到了國有企業擔任財務負責人,由於享受的工資待遇標准不一樣,你今後的養老金水平應該高於你所在的事業單位。

樓主您好,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單位退休,再繳納金額相同的前提下,退休金還有差別嗎?嚴格來講肯定還會有一定的差別,因為任何兩個人哪怕是同一工作單位同意退休年齡的兩個人,多少都會有一定的差別。每個人和每個人之間他不可能保證完全相同的參保條件,所以說退休金待遇肯定是有一定的差別。如果是你個人從國有企業單位更換到事業單位,那麼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和你在原先的國有企業有沒有差別,主要還是取決於工作單位自己的原因。

因為我們計算養老金的條件,無外乎三大基本條件,第1個就是累計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當然如果說你沒有出現中斷的繳費年限,都是連續不斷的繳費年限,就能夠保證,我們最大化的累計繳費年限,這個條件是完全一致的,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另外一個條件就是,所在地區上一年度的 社會 平均工資。如果說你的工作所在的沒有更換城市,那麼基本上這個條件也不會發生任何的變化,如果你更換的城市比方說從三線城市轉移到了二線城市甚至是一線城市,那麼相對來說這個條件就會有所提高,反之就會有所降低。

其實影響最大的是第3個條件。也就是平均繳費指數這個平均繳費指數嚴格來說是要按照你本人的實際工資收入來進行社保的繳費基數,只要是你的工資收入在你所在地區 社會 平均工資的60~300%之內,那麼都應該嚴格的採取本人的實際收入來確定社保的繳費基數,在機關事業單位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企業單位如果說沒有嚴格的按照,自己本人的工資收入比方說選擇的最低標准60%來交費,那麼就會影響和降低你的退休金待遇,所以說要說出現問題的根源,應該這個條件是比較敏感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在繳費完全相同,企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金一樣嗎?回答如下,

國家從2014年10月,對機關事業單位實行養老保險改革,在2014年10月之前已經退休的,屬於老人,仍按原標准支付養老金,凡是在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之後退休的,都屬於中人,過渡期十年過後,完全按照和企業一樣的養老金計算辦法,沒有區別。

你現在是47歲,到滿60歲還有13年,如果你是女幹部,55歲退休,還有8年,所以你是在十年過渡期之後退休,到那個時候,完全和企業一樣計算養老金了。

如果你的繳費年限和事業單位一樣,繳費基數一樣,退休時間一樣,所在地區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一樣,無論你在事業單位退休還是在企業單位退休,所領取的基本養老金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事業單位是有職業年金的,你到了企業之後,有沒有企業年金?如果有,和事業單位是不是一樣的?這些你都要了解清楚。不要因為在這上面吃虧。

你的問題,據我了解的情況,解答到這里,希望對你有用。

事業單位和國企都是拿國家的錢來交(也人民的錢)。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准要統一,不能太高,給中小企業生存空間,解決大多數人就業,保證 社會 穩定。國家給予退休金不能差距過過大,必須縮小,因為它是保基本,屬於二次分配。至於能力大,貢獻大,可以體現在第一次分配上,如你能力強,賺錢多,自己拿錢購買商業保險,到退休時,仍有豐厚退休金。任何個人都不要在國家養老基金里做文章,打主意,為個人和小集團多分蛋糕。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這個問題無疑是很復雜的一個問題,他涉及的情況很多。 目前來看,全國養老保險並沒有聯網,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資金池,機關事業單位跟企業職工的資金池也是沒有打通的,也就是單獨核算。

這個意思就是說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他們退休以後的養老金要從各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賬戶支取;企業職工養老金從各地企業養老金資金池支取。

我們都知道,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除了繳納養老保險外,還有職業年金做補充,國企大部分也有企業年金,跟職業年金概念基本一致, 但有些經營不好的國企是沒有企業年金這個補充保險。

在諸多因素情況下,即使繳納的錢一樣,那麼最後的退休金也是有差別的。

具體因素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地域造成的差別。 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各個地區的養老金資金池都是獨立的,難免出現有些地方的資金池大,有些地方的資金池小。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 不同地方國企職工即使繳納的養老金一致,到最後領到手的錢也必然不一樣。

同理,在不同地方的國企職工和事業單位職工即使繳納的錢一樣,最後領到手的養老金也大概率不一致。

二是不同資金池造成的差別。 上面說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資金池跟企業職工的也是分立的,所以就算同一個行政區域,事業單位職工跟國企職工退休後的錢也基本不一樣。

這個資金池跟當地的財政狀況也息息相關。 比如現在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資金池一直都是單獨核算,不得被佔用、挪用。但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資金池很多地方都是掛賬運行,也就是說並沒有錢,只是在記賬,退休一個核算一個,我覺得這個情況要更復雜一些,而且有一定的風險。

三是人員類別造成的差別。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存在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區別,這個以2014年10月養老保險改革為臨界點,這里不做詳細介紹。

老人這里不談了,他們的養老金主要跟在職時的工資情況有關。中人比較復雜,中人在2014年10月以前有視同繳費系數,在之後都是個人負擔繳納五險一金,計算這之後就算跟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交的一樣,因為前面視同繳費的情況,到最後核算的時候也會不一致。

機關事業單位新人的繳費方式就跟企業職工完全一致了,但是因為資金池的原因,就跟上面第二個因素一樣了。

四是 社會 平均工資不同造成的差別。 我們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公式裡面有一個項目叫 社會 平均工資,簡稱社平工資。

這個社平工資指的是一個省的社平工資,不是全國的平均工資。所以我們都明白了,因為各省的社平工資不一樣,最後通過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必然也不一樣。

五是各地各單位的政策造成的差別。 這個主要指的是各地各單位的補充政策。比如有些國企經營比較好,錢比較多,這種情況下,為了讓曾經為企業付出的職工過上好日子,就會出台相應的補充養老補貼政策,比如每個月按照級別給退休人員一定的養老金。

同樣,很多地方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有這種政策。比如成都的公務員退休後也可以領到目標獎,參照在職時一定比例,大概拿七成,也就是5萬元左右。這種政策,事業單位也有,但是錢比較少,大概1.5萬元左右。

總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對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繳納的錢一樣多,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最後的養老金也很可能不同。

通過我了解的情況,在成都,其實很多國企人員退休工資很高,我認識一個成都建工集團的退休處級幹部,他現在每個月打卡退休金在1萬2左右,還有一些銀行退休的職工,他們很多也過萬的。普遍比同級別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要高。

這個主要是國企很早就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了,而且這些錢的利率比較好高,所以他們退休的時候養老金個人賬戶資金積累比較多,因此領的錢就多。

所以並不是外界傳的企業職工普遍比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低,主要還跟自己曾經交的錢多少有關系。

@輕輕鬆鬆談體制

我認為,在當前既定的政策環境條件下,撇開養老金以外的津貼、補貼差別不算,單純就退休基本養老金的核算與享受水平而言,事業單位和國營企業退休人員的待遇差別,肯定是客觀存在的,這是木板上釘釘子的事情。

在參保繳費數額相同的情況下,也就是在參保人員繳費工資基數水平相同的條件下,事業單位和國營企業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為什麼會有明顯差異與區別呢?原因何在呢?一句話說清楚,就在於養老並軌改革後在待遇計發辦法上存在的明顯差異上。

比如,在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辦法上,也就是在視同繳費年限養老金的計算辦法上,事業單位可以按照已經公布的視同繳費年限繳費指數表,正兒八經將參保人員的視同繳費指數,分解、細化為職務指數、級別指數和調節指數三大項,這三大指數值加總後,是必然大大高於國企的平均指數值為整數1的。

在職業年金實施核算過程中,由於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是強制實施到位的,職業年金資金由財政買單,財政繳大頭,個人出小頭,而國營企業的企業年金制度,由企業自主決定自願參加,落實落地的企業僅占國企單位總數的10%以下。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制度,事實上造成了各自退休待遇水平上的天然差異與差距。

總而言之,撇開目前事業單位和國營企業,在職工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上的較明顯差距不談,單純就退休待遇計發辦法上存在的明顯差別,就充分驗證並座實了,在當前情況下,事業單位和國營企業之間,在養老並軌改革後,在退休待遇計發辦法上,確實客觀存在著巨大的政策性差異,這必然導致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在退休待遇水平上的較大差異與差距。這是毋庸置疑的。

公務員死了家屬還能拿40個月工資補助。企業只有幾千元。怎麼比?

是這樣的,國企單位跟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即便是繳費金額相同,也需要看其他方面的條件才可以判斷養老金是否有差別,因為影響到養老交的因素還有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等等。比如說事業單位人員,如果是在2024年以前退休的話,會採取新老辦法來計發養老金,養老金計算方面就跟企業職工完全不一樣,這就會影響到最終的養老金待遇。

此外,事業單位人員在養老保險改革以後,還會有職業年金作為補充性養老金待遇,整體的養老金水平仍然是比較高的,這也是區別於企業退休職工。

像你提到的,自己47歲,本來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現在要調任國企單位任職財務負責人,擔心養老金會不如事業單位。這個其實不用擔心,如果是60歲退休的話,那麼你應該是在2033年退休,那時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計算完全是跟企業單位一樣,而且你任職國企財務負責人的話,整體的工資水平肯定會有所提升,對應的社保繳費基數也會增加,這有利於提高個人的養老金水平的,甚至要超過事業單位的養老金,這也是有可能的。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差別大哦,公務員和企業職工工岺一樣,公務員拿六至七仟多,企業職工只拿得到三仟多

親愛的提問題的人,你所提的問題不存在,可能在從事業單位實行繳費養老金後參加工作,和同時在國企參加工作,不考慮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等特殊津貼的情況下,應該是相等的,現在還不行,因為現在都存在有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的工資指數是不一樣的。比方說,你是國企員工,從1992年10月以前為視同繳費,你的工資指數可能是1.2。從1992年10月以後按實際繳費計算。事業單位從2014以前為視同繳費。2014年以後才按實際繳費計算,視同繳費時的工資指數不同,實際繳費的年限不同。退休後養老金肯定不會相等。

❷ 普通工人退休金達到7000元-8000元,算高的嗎

普通工人退休金是不可能達到7000-8000元的,如果達到了,那是相當的資深或者核心工人了。

現在普通一線工人,大概2013年初,就有開始拿退休金的了,從全國范圍來看,均集中在600塊到5500塊的范疇,而且,以600-4000為主要。

客觀講,達到或超過4000塊的退休普通工人退休金,就算是高的。

當然,這6年來,年年在上漲,尤其是針對最低收入,現在最少的,也能領個一千二三了。這是國家的好政策。

但就算加上上漲因素,普通工人退休金,或者整個人群退休金,能夠有7000-8000,也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不說退休金,就是現在月工資稅前,還不說到手,到手要減少一千四五。稅前7000-8000也算是高工資了,妥妥的前20%啊。

祝賀問主,晚年生活有保障。有錢,就有保障。

普通工人的退休金大部分是2000塊錢左右,還有一部分人的工資在1500元左右,沒聽說哪個普通工人的退休金有達到7000塊錢的,退休金如果達到了3000塊錢在我們這就算是高工資了。

像題目所說的情況,也就是離休工人能夠拿到吧。離休是一種特殊的退休方式,對於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員的一種照顧方式,他們的待遇是按照在職職工待遇標准發放的。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由於從2014年開始實施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原先的退休待遇制度跟退休前的工資水平有一定掛鉤,所以個別職稱或者級別較高的人能拿到七八千元的工資。

新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了補充養老保險機制,職業年金,未來大約能占其退休收入的20%~30%。如果刨除職業年金的影響,機關事業單位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水平差不多在五六千元左右。

實施 社會 化養老的企業退休人員,目前按照國家統一的養老金計算模式計算基本養老金。目前,全國平均養老金水平也2800元到3000元之間。北京市是全國基本養老金最高的地區之一,企業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達到了4157元。

根據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部2018年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職工養老保險共有離退休人員11798萬人,2018年共支出養老保險基金4.46萬億元,人均待遇3153元每月。

企業退休人員中,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職工每月養老金待遇也能達到七八千元。主要原因是他們的平時工資就比較高,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也非常高,繳費年限也比較長,所以按照統一的養老金計算公式,計算的養老金也比較高。另外,也有一部分企業職工擁有企業年金補充養老金制度。所以,個別待遇較好的企業養老金是不低的。

總體來看,90%以上的職工養老金是達不到七八千元的水平的。如果想領取這樣高的養老金,可能還需要長時間的高基數繳費才能做到。畢竟養老金的基本原則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這個得分情況而言,要是和農村裡面六十歲以上的老百姓比起來,可以說是天文數字了,要是和北京一些效益好點的單位裡面的工人比,還是有點差距,不過這個數據總體來說,還是很高的,畢竟比現在好多人的工資都高呢

如果說普通工人退休金的待遇,能夠達到7000元到8000元的標准,那麼基本上是非常高的。因為通過企業單位退休下來的個人,他的累計繳費年限最長應該是不會超過45年,當然就算你擁有45年的累計繳費年限,初始獲得退休金待遇的能夠超過5000元的人群其實是寥寥無幾的。

因為本身在企業單位工作的人群,他們所參保的繳費指數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低的,往往都是按照最低的繳費標准60%來繳納自己基本養老保險的,所以說最終退休以後所獲得退休金的待遇並不是很高,那麼當你能夠拿到7000元到8000元的標准,一般情況下是不存在初始退休的人員,可能自己已經退休了很多年,十幾年甚至是20年這樣的時間,那麼會達到這樣的一個水平。

所以說這樣的一個水平是一個較高的水平,因為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我們國家平均養老金的標准大概是只有2780元,所以說七八千元的水平相比於平均退休金的標准,那麼幾乎是三倍於平均退休金的標准,所以說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

感謝閱讀,請教我的關注。

退休工人很少有超過五千的,即使有那也是以前的國企屬於事業編制的,我爸事業單位科級幹部退休一個月8000而且我們是沿海地區。

天天奔小康,真正的小康在中國十四億人有佔多少?絕對沒過半。沒錢看病被逼自殺又有多少?每月退休金七、八千這是胡說八道!

按照我國退休金的普遍水平,大部分人達不到這種水平,尤其是企業職工。而在事業單位你部分特殊行業如石化,聯通等行業,退休金較高,部分人可以達到。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兩種退休制度,企業與事業單位是分別實行不同的計算方式。近幾年國家正在逐步縮小企業退休與事業單位之間的差距,企業退休金實現十五連漲。相信國家會出台系列政策,使我們的退休制度更加趨於合理。

有沒有在國企紡織單位工作的,退休後能拿多少錢?八十年代工作到退休工資截止今年好像是2700元左右。

普通工人退休金每月七千至八千,還什麼算高的嗎?,白日作夢!自2004年開始企業退休職工已15連漲,也就是說連續不斷的漲了15年了,絕大多數企業退休工人從當初的五,六百元漲到現在的三千元左右!而七,八千元的退休金那就相當年薪十萬元,讓人太感動啦!感覺好溫馨,好刺激,好嚮往,但又感覺好遙遠,好無奈,好無助!

從你這發問的口吻看,你對底層普通工人的經濟狀況太不了解,而且能看出你的收入得在七,八千前面再加上個1吧!感覺七,八千就算低收入了,呈不想這對底層普通工人來講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這在機關事業單位的普通退休工人(鍋爐工,維修工,門衛等等)中,確實是低收入,看來這就是永遠無法拉平的差距吧!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和願望拉平的話,這些退了休的底層普通勞動者會非常感謝您的!謝謝!

❸ 57年年齡段國企職工社保工資為什麼這么低

摘要 現在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為什麼低。我認為個人賬戶余額低是主要原因。我覺得最不合理的就是個人賬戶,30年前每月工資才168元,個人賬戶每月才10元錢,但退休卻按照總和除以月數。卻不考慮這些年的通脹,30年前的10元能和現在比嗎?

❹ 國企退休和私企退休,養老金有什麼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關於退休金的討論一直是老年人所比較關注的問題,但是在我國退休金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國企退休金,一種是私人企業退休金。這兩種退休金主要是由於個人此前的工作單位不同而造成的不同,那麼私企退休金與國企退休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其實無論是在國有企業工作還是在私營企業工作,養老金都是要按照規定進行繳納,也就是說只要進行養老保險繳納,在退休後都有養老金可以拿。

❺ 企業人員退休金,為什麼一般只有2000多塊錢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城鎮職工平均退休金為3300元左右。

全國只有西藏城鎮職工平均退休金超過4500元。

全國有四個省份城鎮職工平均退休金超過4000元。

而企業人員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主要是女性職工,畢竟女性職工基本上退休年齡是50歲(特殊情況除外),而男性職工基本上退休年齡是60歲(特殊情況除外)。相差10年。

有些繳費年限女性職工或者男性職工滿足最低繳費年限15年的,繳費檔次60%的,退休金只有1000——1500元左右。

同等工作年限的企業職工和事業編制單位員工退休金退休金差額最少在500元以上。

同等工作年限的一般國有企業職工和國家壟斷行業——電力、石油、煙草公司等企業的職工,退休金也相差300元以上。

這種差別是由不同所有制,不同企業性質、不同行業性質,不同體制單位形成的固有現象。

70年代進入不同行業、不同體制單位的員工,除了科研單位、教育系統、醫療等單位的員工以外,都不是由學歷高低決定的。

這種差別是當時就業形式決定的。

那時,很多人不願意進入街道辦事處、政府部門。因為國有企業工資比這些部門工資高!

因為那時的口號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

隨著時代的變遷,原先不願意去的單位——事業編制單位,工資水平大於國有企業職工水平,各項待遇提高很快,退休金也比一般國企高!

這就叫做「風水輪流轉,此一時彼一時」!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七十年代進入事業編制也不是容易進的,只是說,當時,工資收入來講,國有企業有績效獎金,工資比事業編制單位工資高一些!

所以,企業人員退休金低,一般只有2000多,主要是女性職工。也和企業歸類、企業效益、工作年限有關。

我的母親,今年八十二歲,十幾歲參加工作,工齡比較長,退休前是一家快倒閉的化工廠工人,她的退休工資經過這么多年增加,現在有三千左右。比起老師公務員少多了。但她還是很滿足。也許制定政策的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企業退休工人退休工資較少。

樓主你好,從企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待遇,為什麼一般每個月只有2000多塊錢呢?其實這是從企業單位退休的一種普遍現象,但絕對不是說所有的人都只有2000多塊錢的養老金。養老金待遇拿的高的群體是存在的,但為什麼企業單位平均養老金偏低,一方面是跟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較早所造成的,另外一方面是企業單位,給職工所繳納社保的基數水平,相對是比較偏低,都是有直接原因的。

因為我們都知道女性,是50周歲或者是55周歲退休,相對於男性的60周歲提前了5年到10年左右的時間,那麼也就意味著最終女性的累計繳費年限,會減少5年到10年左右,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他們退休以後初始養老金的待遇,普遍來講是比較偏低的,所以說直接拉低了企業單位平均養老金的待遇,僅僅不到3000塊錢,所以說大部分人確實只有2000多塊錢。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企業單位在建立社保繳費基數上面,往往都會選擇最低標准60%來建立社保繳費基數。這種情況下,就直接會影響到今後企業單位退休職工的平均繳費指數,因為60%是一個最低水平,所以,將來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有些職工如果說嚴格的按照本人的工資標准,來建立社保的繳費基數,同時在繳納社保年限方面也比較長,他一定會獲得更高養老金的收入,所以說自己的養老金,完全取決於你的參保條件來決定。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1、大多數企業給員工上保險時,都上最低檔。

2、導致很多企業員工,努力工作幾十年,退休金很少。

3、企業退休金,基數少,漲的就慢。

4、很多人到手的退休金,吃飽飯都費勁,更別說看病了。

5、這就導致,大多數人,退休以後,沒法安度晚年,還要去打工賺錢。

6、企業員工退休金,只有工資的60%不到。很多人上班時賺的多,都是加班費。

7、反觀體制內的公務員和事業編,退休金都在5000以上。

8、超大城市的體制內退休金,都在8000上下,有職務的更多。

9、這種差距,讓兩類老人,生活狀態天壤之別。

10、不但如此,企業退休,醫保報銷55%,公務員85%。

11、雖然,現在養老金並軌,但體制內外,差距依然明顯。

12、而且,企業人員,很可能提前退休或者換工作,保險繳納年限少,這也造成了退休金不多。

13、這些年,畢業生考公務員熱,也就不難理解了。

14、為什麼企業招工難?退休金少也是原因之一。

15、畢竟,誰也不傻,都想活的舒服點。

16、如果,這種差距不減小,沒人願意進工廠。

17、老了,退休金高低,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和家庭關系。

18、金錢,才是安全感和選擇權,其他都是瞎扯。

企業退休2千多,在中國很正常,因為根據社保法政策,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企業工人,特別是下崗失業工人,無錢交納高額的社保只有繳納6o%,造成二千多,但企業也分差和好,象煙草,石油,電網這些壟斷企業,多是按高額交社保,加上企業年金,退休工資高達到上萬,七八千。

企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一般只有2000多元,主要原因還是 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低 的問題,在加上由於 養老保險成立年限 本身的一些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是國企老職工,工作年限能有40多年,養老金怎麼也能領到三四千元。因為,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這樣算的:基本養老金,主要包括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三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 ,領取的是一定比例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現在也一般也稱為 當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 )。平均繳費指數類似於平均繳費檔次,但是不一定絕對等於。比如說始終按照100%基數繳費,一般繳費指數都是1左右,具體原因是因為養老金計發基數比社平繳費基數會高一些,這樣平均繳費指數就會低。

如果平均繳費指數是0.6(大多數人都是按照60%基數繳費),這樣40年可以領取32%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你山東省2020年6573元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為例,僅僅養老金就會超過21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一般來說,個人賬戶的余額跟本人的繳費基數有關。相應的個人賬戶余額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每月記入個人賬戶的,每年還會計算利息。大多數人按照60%基數繳費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也就5~7萬元,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39個月,每月也就領取360~500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不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建立的時間一般是1992~1997年,在之前的年限由於沒有建立個人賬戶,因此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 ,跟社平工資相掛鉤,跟平均繳費指數相掛鉤,跟建立個人賬戶之前的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相掛鉤。這也是一份沒有養老金個人賬戶待遇的一種補充。

如果說有十幾年這樣的繳費年限,養老金也能領取10%以上的社平工資,也是每月五六百元的養老金。

不過,由於很多職工工作並不穩定,可能會出現失業下崗等情況,個人也沒有通過靈活就業參加養老保險,因此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低,造成了養老金待遇低。

一般來說,繳費年限30年左右,沒有多少過渡性養老金,當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水平不高,退休領取的養老金待遇也就在2000元上下。

如果是繳費15年的最低基數,養老金也就1000元上下的。

是因為大多數企業為員工交最低檔的養老金基數造成的。很多企業員工的月工資本來就不高,按每月60%的繳費基數繳費,進入個人賬戶的錢很少,女員工50歲退休,工齡又相對有限,到退休時能拿到的養老金就低。拿的少的都是企業員工,公務員呀,行業員工都不少。

企業退休人員也是分層次的,不同層次的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也是大為迥異。比如之前在國企工作時候的一位領導,退休之後非常瀟灑,生活質量挺高,財務上也比較從容,時不時外出旅 旅遊 。

一個月只拿2000多元的退休金,這是大部分企業退休人員待遇。因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與之前工作時候繳納年限與繳納基數息息相關。

企業養老金制度,是從1986年開始改革的,最早都是單位繳納,個人不要繳納。到1995年又做了新的調整,開始建立個人賬戶,也就是在單位繳納之外,個人也開始繳納。

現行企業養老金制度,就是在1995年改革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與改進。目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組成。大部分退休人員,只享受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繳費年限 1%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 計發月數。

退休金的差異就在這兒: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不同企業,工作時候繳納的養老金是大為不同的,一般企業員工,享受的都是最低基數的養老金繳納,比如每個月個人繳納200元,企業代繳600元左右。如果繳納時間不長,比如只有15年,20年這樣,退休之後基本上只能領取2000元左右的退休金。

但如果工作時候繳納基數比較高,而且繳納年限比較長,那麼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就比較多,每個月發放的養老金也比較多。簡單地說就是多繳多得。

是這樣的,目前全國的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了3300元左右,但是大多數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也就是一兩千塊錢,很難超過3000元,這是有原因的:

一是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一般不高,很多人在按照較低的繳費基數來繳費的,養老保險繳費指數也就是0.6左右;

二是企業退休人員的累計繳費年限一般也不是很長,由於工作上的不穩定性,不少企業退休人員中斷過社保,導致累計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並不長。

目前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還是根據個人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和繳費年限等因素來計算的,如果按照較低的標准來繳納養老保險,最終拿到的養老金也不會很高。此外,企業退休人員,沒有像年金這樣的補充性的養老金待遇,退休後整體的收入也就有限了。

分享幾位網友的養老金情況:我是2019年退休,31年工齡,養老金1828元,經過兩年的上漲,現在的養老金2103元,坐標廣東;我的工齡28年8個月,去年9月退休的,養老金是2354元,今年養老金上漲後,現在拿到手的是2515元,坐標重慶;我是17年退休,工齡31.3年,當時的養老金2000元,現在2600元,坐標山東青島……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養老金計算辦法是全國統一的,退休待遇不一樣,只能是因為在職時繳費和繳費年限長短不一樣導致的,在職期間繳費低,時間短,退休時候自然就出現差異了

❻ 國營企業職工和集體企業職工退休待遇是否一致有什麼依據

按常規來說,退休養老金是按實際繳費年限.上年度社平工資基數.視同繳費年限和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分部計算出來的。所以,二者退休待遇沒有差別。

從現實來說,國有企業職工工資待遇相對要高於集體企業職工工資待遇。工資待遇高,繳納養老保險基數就高,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就多。所以,國有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就高於集體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

再加上在參保養老保險的過程中,不同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也會影響自己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基本上兩個人對比自己退休金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不確定的條件,那麼這么多不確定的條件也是沒有任何對比的意義,所以說,自己想讓自己養老金獲得一個更高的待遇就要自己的一些基本條件達到很高的一個水平,比如說你的平均繳費指數也好,還是你的累計繳費年限也好,都能獲得一個較高的水平,那麼你自己就能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

❼ 國企和私企退休後待遇一樣嗎

交了養老保險國企和私企退休後待遇是否一樣,還要看是否繳納的為同一個檔次,國企一般都是按照高檔繳納養老保險的,而大多數私企都是按照低擋繳納養老保險,只有部分私企按照高檔繳納養老保險。
因為計算退休金的條件,他並不取決於自己是否是屬於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這樣的情形,而主要是取決於自身的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這樣的主體條件來決定。也就是說自己擁有足夠長的累計繳費年限,那麼將來才會獲得足夠高養老金的待遇。
有的人他的參保年限可能只有15年,那麼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普遍都會是比較偏低的,但是有的人參保年限可以達到40年以上,那麼基本上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都是比較高的,但是無論你參加的是國有企業單位也好,還是私營企業單位也好,你所交納的養老保險都是屬於職工養老保險的范疇,所以說在計算養老金的方式上,計算養老金的過程都是完全一致的,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的區別。
因為計算退休金的條件,他並不取決於自己是否是屬於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這樣的情形,而主要是取決於自身的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這樣的主體條件來決定。也就是說自己擁有足夠長的累計繳費年限,那麼將來才會獲得足夠高養老金的待遇。
有的人他的參保年限可能只有15年,那麼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普遍都會是比較偏低的,但是有的人參保年限可以達到40年以上,那麼基本上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都是比較高的,但是無論你參加的是國有企業單位也好,還是私營企業單位也好,你所交納的養老保險都是屬於職工養老保險的范疇,所以說在計算養老金的方式上,計算養老金的過程都是完全一致的,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的區別。
么這樣一來,自己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是跟自己的實際收入相掛鉤,當然有些人他即便是在私營企業工作,但是自己的實際收入其實並不低,所以所交納的社保待遇也相對應的還是比較高的,那麼將來也可以獲得一個更高養老金的待遇。反之,自己即便是在國有企業工作,但由於自己的繳費指數繳費基數,包括繳費標准相對是比較偏低的,那麼依然也是獲得不了更高的養老金的繳費水平,所以說這個實際的收入水平跟自己的繳費標准,是相掛鉤的一個狀態。那麼我們在選擇工作單位的過程中,盡量還是選擇這種工資收入水平比較高的單位,對自己將來的社保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❽ 國企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一樣嗎

法律分析:企業單位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的區別有5點。一般來說,如果在國有企業等工資較高、繳費基數較高的工作崗位,跟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是差不多的。同等級的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更好。

1、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就有四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企業的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

2、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納採取掛賬繳納方式,退休時由財政一次劃撥記實,繳納基數為檔案工資和離退休費之和。企業養老保險繳納採取實額繳納方式,中間不得間斷,最少連續繳納15年,繳納基數為實發工資或者社會平均工資。

3、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納基礎上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4%,作為養老保險補充,使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退休後待遇不降低。而企業繳納職業年金的寥寥無幾。

4、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由本人繳費年限、退休、退職前崗位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企業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5、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相對於企業更完善,更人性化,退休金比企業更高。但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養老金繳納方式和發放與企業是一樣的,不同於全額事業單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六十四條 社會保險基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社會保險險種分別建賬,分賬核算,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挪用。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具體時間、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❾ 國企有退休工資嗎

一、國企有退休工資嗎
1、國企擁有退休金,無論國企還是私企,只要是勞動者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並足額交納了保險金,到退休時都會拿到退休金。所不同的是現在一部分國企實行了年金制度,參保者在退休時可以得到這一筆補償金。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二、國企退休工資與職稱有關系嗎
企業職工退休後,退休工資與職稱沒有關系。
與退休金有關的因素有:
1、繳費年限長短繳費15年還是繳費30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滿15年只是享受養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
2、繳費水平高低繳費水平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到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待遇;
3、.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注意,社會平均工資指的是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
4、受退休年齡影響你是55歲退休還是60歲退休,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後,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❿ 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偏低,這是為什麼

企業工作的人群退休之後的養老金,反正並不如事業單位以及國企央企裡面的員工退休金高啊,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在發揮作用。因為其實一個單位裡面工作的人群工作時間不穩定,繳納年限不夠長繳納的的總額不夠高,本身總部所處的這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這些都會影響。

還有一方面因素也是國企央企裡面事業單位裡面的人員基本都比較穩定,只要不是員工主動離職,基本上這企業不會主動去辭退這個員工,除非他犯了什麼原則性的錯誤,所以社保的繳納是比較連續的,就算是因為疫情待在家裡,那社保該交的也會交,因為它是國企和央企呀。私企就不講這個呀,在這乾的不順心了可能就跳槽了,跳槽可能半年之後才找到工作,這自然也會影響到繳納社保的總時間。

閱讀全文

與國有企業養老金低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春節送什麼衣服 瀏覽:832
農民轉城鎮養老保險 瀏覽:907
她50歲英語 瀏覽:759
孝敬父母7人情景劇劇本 瀏覽:420
老年養生中葯材有哪些 瀏覽:191
星級養老機構評定怎麼寫 瀏覽:995
老年保健協會健康普查活動 瀏覽:890
老年人志願者服務隊活動文章 瀏覽:281
建築公司瓦工退休年齡 瀏覽:31
周末養生模式怎麼開啟 瀏覽:499
鄭達到了退休年齡嗎 瀏覽:340
養老金保險哪個劃算 瀏覽:316
夢見女方父母勸妻子離婚什麼預兆 瀏覽:367
父母為什麼要孩子學習 瀏覽:152
七言絕句寓意重陽節的 瀏覽:508
機構養老外界環境 瀏覽:208
水純養生靈怎麼樣 瀏覽:166
表示父母對子女慈愛的成語有哪些 瀏覽:422
職工未到退休年齡死亡養老保險 瀏覽:399
老年人每天該補ve多少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