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類人員平均養老金如何計算
估計就是以自己的上年養老金為基數而已,為了避免企退人員質疑不公而造的新概念。
㈡ 同類人員平均養老金怎麼算
何謂同類人員?只有國家公布的全國企業平均退休金約:2200元。
㈢ 2021年重慶退休養老金計算
法律分析:(一)定額調整
2019年12月31日及以前退休並領取基本養老金或領取養老待遇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2元。
(二)掛鉤調整
1.企業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下同)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3元。其中本人繳費年限低於15年的,統一按15年進行調整。
2.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同類人員2019年12月平均養老金為基數,每人每月增加3%。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㈣ 社保退休工資計算公式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㈤ 養老金怎麼算
養老金領取計算方法: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若是退休人員死亡的,其法定繼承人可以繼承個人賬戶養老金,但不得繼承基礎養老金。
養老金怎麼算(附上計算公式)
1、個人社會養老保險計算公式: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注釋】參加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人員,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實際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以上的,按月計發基本養老金。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方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2、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注釋】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㈥ 同類人員平均養老金是什麼意思
貌似說的是這次上海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按照規定每人每月先回統一增加80元,再按答照同類人員平均養老金增加4.5%。
這個「同類人員」一般指的是同種崗位、或者同種工作內容、同一職務級別之類,不過最終的解釋權還是在上海市人社局,說到底也就是有點模模糊糊的糊弄人之嫌。
㈦ 按照同類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4%增加養老金怎麼計算
2016年退休人員增加養老保險金的方案是:基數為70元,每一年工齡加2.50元,不滿一年的算一年,年滿70歲的另加25元,年滿80的另加35元。
㈧ 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把握哪些要點人人都會計算自己的養老金呢
所說個人社保,是社保總稱。個人社保稱之為廣義上社保和狹義個人社保2個種類。廣義上社保包含了養老保險金、社會醫療保險、失業險、生育險,工傷險等,都屬於個人社保的重要環節。從大類去分析,我們國家的個人社保分成城鎮職工社保,城鄉居民社保兩個類,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構成了我國社保的這一家族。
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方法
例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7000元,平均繳費指數為60%,均值指數化繳費工資便是7000元乘於60%,得出來的均值指數化繳費工資為每個月4200元,二者結合後除於2後得出來的均值便是5600元,依照1%計發便是56元,也都是按照60%交費,每交費一年的養老退休金便是56元,假如交費30年,每個月的養老退休金便是1680元。
個人帳戶養老金的計算方法
個人帳戶養老保險金是依據本人總金額除於相對應計發月數,這一比較合適測算,例如個人帳戶是10萬,60歲養老,個人帳戶養老保險金便是10萬余元除於139,每個月個人帳戶養老保險金為719.42元;假如是55歲離休便是10萬余元除於170,每個月個人帳戶養老保險金為588.24元;假如是50歲離休便是10萬余元除於195,每月個人帳戶養老保險金為512.82元。相對應計發月數是依據法定退休年齡進行計算的。
過渡養老金的計算方法
較為復雜一點的是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是依據退休時上一年度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自己指數化均值繳費工資之和的均值做為計發數量,依照個人帳戶創建以前的繳費年限進行計算,每交費一年依照1.3%來計發。例如依照上邊的事例,二者的均值為5600元,依照1.3%佔比計發,個人帳戶創建以前的每交費一年的過渡性養老金為72.8元,假如個人帳戶創建前繳費年限為5年,那樣每個月的過渡性養老金364元,假如個人帳戶創建前繳費年限為10年,那樣每個月的過渡性養老金為720元。
㈨ 計算養老金時個人平均交費指數如何汁算
計算養老金時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如何計算?我認為,計算養老金時的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它是歷年個人繳費指數的算術平均值。因此,應先行計算出參保人員整個職業生涯的歷年繳費指數來,這是計算與核定平均繳費指數的第一步。
計算公式是:
年度繳費指數=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
在計算出參保人員歷年繳費指數的基礎上,再計算出參保人員的平均繳費指數。
計算公式是:
平均繳費指數=參保人員歷年繳費指數之和/參保人員全部繳費年限;
總之,在退休養老金計算過程中,參保人員的平均繳費指數,是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作為反映並體現參保人員繳費工資基數高低多少,以及作為衡量繳費質量的平均繳費指數,與其它影響並決定養老金領取水平的重要參數,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個人養老金帳戶累計儲存額,以及 社會 平均工資等,是上述諸多因素及參數疊加共振,綜合作用的結果。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養老金繳費指數是指個人月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與當地在崗職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之比計算出來的,比如:上年在崗月平均工資為1000,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為600,那麼你當年的繳費指數是0.6,假設你繳費基數是3000,你當年繳費指數即為3.0。個人月平均繳費指數是將你參保N年來的繳費指數相加再除以N得出的值。然後將其代入養老金計算公式,它的大小直接影響待遇的高低。一句話,平均繳費指數的多少是由繳費的高低決定的,一般最低為0.5或0.6,最高為3.0,全國各地基本相同。一般參保人員是無法掌握自己平均繳費指數的,除非你是從事這項工作的有心人,社保部門的資料庫里有每一位參保人員的詳細資料,在查詢平台上卻不顯示該數據。
個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建立個人賬戶當年至職工退休上年度本人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
職工本人當年繳費工資指數,為本人當年繳費工資與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比值。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於每年7月1日執行。
《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辦法》甘政辦發[2006]87號
第二十五條凡建立個人賬戶後參加工作(含1986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原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地方統籌單位的勞動合同制工人)、2006年1月1日以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其月基本養老金構成如下:
月基本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月個人賬戶養老金。
月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全部繳費年限 1%。
其中:
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系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與本人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乘積。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建立個人賬戶當年至職工退休上年度本人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
職工本人當年繳費工資指數,為本人當年繳費工資與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比值。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於每年7月1日執行。
全部繳費年限,即職工本人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月。
月個人賬戶養老金=職工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 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45歲退休計發月數為216月,50歲---195月,55歲---170月,60歲---139月。alsjs)
《四川省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辦法》川勞社發〔2006〕17號
四、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從2006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金按以下辦法計發:
(一)1996年1月1日及以後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
累計滿15年及以上的職工,基本養老金按以下辦法計發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累計繳費年限 1%
其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從1996年1月1日及以後至退休當年,歷年繳費中的當年本人繳費工資與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值的平均數確定(2005年及以前年度的繳費工資指數仍按原規定計算並封定)。計算公式為:
n平均指數=(X1/C1+X2/C2+…+Xn/Cn) N
X--當年本人繳費工資;
C?2005年及以前為當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
2006年起為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N--本人繳費年限(1996年1月1日及以後至退休時的實際參保繳費年限)。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 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國發[2005]38號附表)alsjs
個人工資指數如何算?是這樣:若某年個人繳費工資3000,社平工資2000,工資指數就是1.5。再一年個人3200,同年社平工資4000.工資指數就是0.8。。。繳費N年,把N個指數相加之和除於N,就是平均工資指數。
一是按照新的計發辦法,基礎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改為以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參保員工每多繳1年,繳費比例增發1個百分點;
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再統一將個人賬戶積累額除以120,而是根據退休人員預期壽命延長的實際情況,除以一個適當的計發月數,該計發月數由國家進行統計測算並在全國范圍內公布。
其實繳費指數計算,每年繳費%比計算就行了,如每年按上年度社評工資繳費100%,繳費指數就是1,以此類推。退休人員也清楚,知道每年交多少,最後計算也明白。好多地方也是這樣計算的,不知陝西和個別地方為什麼要用當年繳費與當年社評工資計算繳費指數。結果是繳費100%,繳費指數達不到1,退休時,造成很多退休人員誤解。因為在繳費時,都會問你,按百分之幾繳,回答100%、或60%繳,結果退休計算指數時,按陝西省的計算,就會出現誤差。還有國家給出退休工資計算公式應該是統一的,因繳費指數計算時,依據不一樣,結果會出現兩種計算結果。還有退休工資計算按上年度社評工資計算,繳費指數計算卻按當年繳費與當年社評工資計算,視乎也不公平。這些都關乎到退休工資的高低,相差也不算少,望有關部門關注一下。
我2022年5月退休,工齡41年零10個月,社保沒斷過,不知退休能拿多少錢?
㈩ 社保的養老金怎麼計算公式
個人帳戶:退休時個人帳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調節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項待遇之和(簡稱養老金基數)分檔設立,即從養老金基數不滿250元起,待遇每提高一檔(50元),調節金應減發10%(5元)直至滿600元及其以上不增發調節金。增發調節金後的養老金達到本檔最高額及其以上的,按本檔最高額發給。
最終待遇:(新計發辦法-原計發方法)×2006年退休的人員30﹪、2007年退休的人員50﹪、2008年退休的人員70﹪、2009年退休的人員80﹪、2010年退休的人員90﹪+原計發辦法。
社保養老金怎樣交才劃算,交夠15年後要不要再叫交,社保退休工資計算公式
社保是國家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國家對公民在年老.疾病.生育或因工傷時,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從而起到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等作用的一項基本制度。
社保的養老金是按月領取的:1)基礎養老金:以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比,月平均繳費工資金的平均值為基數(基數X繳費年限X1%);2)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積累/規定的月數;3)調節金為300元;4)過渡性調節金,2007年退休的為250元/月,其後每晚一年退休減50%。
自費個體工商戶退休後你的養老金會很低的,若今年的社平工資是2528元,假如僅僅交到養老保險規定最低繳費年限15年,自今年到退休年齡,只能領退休金約900元。就是一直交到退休,你也領不到社平工資數。
所以15年後要不要交,那就看你經濟情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