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保險制度是旁氏騙局嗎

養老保險制度是旁氏騙局嗎

發布時間:2022-08-21 18:10:02

『壹』 社保是龐氏騙局嗎

是的。
但不是你說的那樣,而是養老保險的的制度和中國人口的結構註定養老保險必然會成為旁氏騙局。養老金怎麼來的表面上是各種投資的收益獲得的,本質上還不是正在工作的生產出來的,在工作總人口減少的情況下,養老金不論是總量還是收益都會減小,而養老金的支持老年人總量卻在增加,會發生什麼不用說也知道吧?最近半個世紀將是養老金最後的輝煌。也可以說是迴光返照。

『貳』 養老保險屬於旁氏騙局么

從中國實施強制一胎政策開始中國的養老保險必然會成為旁氏騙局。
你想啊,養老回保險的錢從哪兒答來?總不可能憑空掉出來吧?還不是正在工作的人產生的收入的一部分用來支付給退休的老人來養老。然而強制一胎政策後新生代人口持續斷崖式下跌,造成一個可怕的情況用來生產養老保險的人口基數也持續斷崖式下跌,那麼政府怎麼找到支付養老保險的資金?
政府不可能憑空變出錢來(如果亂印錢只會導致通膨)那麼養老保險自然也就成了旁氏騙局了。
有傻子還說什麼國家財政兜底難道他不明白國家財政收入還不是正在工作的人產生的嗎?
出生的人口就那麼多,正在工作的人就只有這么一點政府不可能無中生有的。

『叄』 養老金是不是最大的龐氏騙局

不要聽樓上瞎說,養老金和商業保險的本質都是以未來的支付能力為擔保,而在當下進版行透支消權費。

首先,不是龐氏騙局,龐氏騙局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未來的支付能力,先進入方的利益完全從後進入方的資金中抽取,所以一切,一切,涉及實業,有生產能力的金融產品,都不能說是龐氏騙局,只是有的產品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入不敷出,比如養老金。

養老金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人口結構是4-2-1型,換句話說是縮小式的,導致一個人交的養老金需要養兩個人。未來人口紅利消失,生產力不足,當然會有缺口啦。

更重要的是,如果養老金這一塊出現了問題,那絕對是國家層面上的經濟危機了,大廈將傾之下沒有完卵,而且縱觀世界上所有經濟危機,先出現違約支付的絕對是商業性質的公司,最後才輪到國家擔保。

如果你認為在國家都拿不出錢養老的情況下,商業保險拿得出來,那隨便你。

目前的方法就是希望國家通過延遲退休,鼓勵生育,引進外勞,增加生產力水平把缺口拉平,不然未來沒有年輕人幹活,老年人有再多錢也是白搭。養老金不是錢的問題,是幹活的人數小於退休人數的問題。

『肆』 養老保險是否屬於龐氏騙局

不願意繳納養老保險的原因:
1)個人稅前扣除的8%進入個人賬戶強制儲蓄(除退休,死亡,移民等特殊情況不得支取使用),其餘企業繳納的20%左右(各地不一)均被統籌收走,並不進入個人賬戶;
2)按照近期清華研究所某位要求延長至65歲領取養老金的研究員說法,目前中國平均壽命75歲,60歲開始領取就是給大家領取15年。而養老保險的領取前提條件就是至少累計繳納滿15年,實際很多人都將繳納30年以上。
3)未來能夠領取多少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領取人的生命長度、期間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等,均有很大不能確定部分;
4)與商業保險不同,養老保險的保額、保費和用戶條款是由國家相關部門隨時調整的。除了每年各地「統計」的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延長至65歲領取養老金等,國家未來還有進一步調整養老保險政策的空間和可能性,因此不確定因素太多。
5)一直以來養老保險空賬和龐氏騙局的說法在民間流傳造成的負面影響。
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繳納養老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伍』 養老金制度和龐氏騙局有什麼異同

最大的區別就是,有了抄社保,去醫院看病配葯可以報銷,這個是馬上就能用的錢。至於以後的養老金說不準,畢竟國家每年都在貼錢進去。
龐氏騙局則是本金利息都沒有,一切都是圍繞騙錢,高收益就是為了讓客戶多投錢進去。本質來說,養老金制度和龐氏騙局兩碼事。

『陸』 房地產"龐世騙局"具體指什麼

●說到房地產業的游戲規則本質其實就是個「龐氏騙局」,那何謂「龐氏騙局」呢?
龐氏騙局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是金字塔騙局的變體,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齊(Charles Ponzi)的投機商人「發明」的。龐氏騙局,在華人社會又稱為非法集資、「非法吸金」,在台灣的俗稱叫作老鼠會。是層壓式推銷方式的一種。參與者要先付一筆錢作為入會代價,而所賺的錢是來自其他新加入的參加者,而非公司本身透過業務所賺的錢。投資者通過吸引新的投資者加入付錢,以支付上線投資者,通常在短時間內獲得回報。但隨著更多人加入,資金流入不足,騙局泡沫爆破時,最下線的投資者便蒙受金錢損失。實例如: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暴露的「麥道夫詐騙案」及在中國沈陽爆發的趙x山代言廣告的「蟻力神詐騙案」等等。
●龐氏騙局的詳細故事是這樣的。

龐齊是生活在19至20世紀的義大利裔投機商,1903年移民到美國,1919年他欺騙投資者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計劃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3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後,龐齊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最初的一批「投資者」的確在規定時間內拿到了龐齊所承諾的回報。於是,後面的「投資者」大量跟進。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差不多有4萬名波士頓市民,傻子一樣變成龐齊賺錢計劃的投資者,人稱這種詐騙方式為「龐氏騙局」。
有關查爾斯·龐齊(Charles Ponzi)的計劃,你需要理解的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它並不是一個騙局(「龐氏騙局」指騙人向虛設的企業投資,以後加入的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者以誘使更多人上當),只是後來有點兒失去控制。不可否認,龐齊是個騙子。他丟掉了在美國時的第一份工作,因為他少給顧客找錢,在蒙特利爾因偽造支票被送進監獄。隨後不久,他又在美國再次入獄,這次是由於非法的移民詐騙。但是,他在1918年來到波士頓,娶了個漂亮的義大利女孩兒,試著改過自新。而那也是所有麻煩的開始。龐齊無意中發現,在西班牙只需要付一美分就能買到的郵政票據由於匯率原因拿到美國竟然可以兌換回六美分。於是意識到販賣通用郵券是個不錯的買賣。於是龐齊讓一個家鄉的朋友寄了一大批郵券給他,然後他就把它們賣掉賺錢。他用真正賺到的錢還清了第一筆債務。他很快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也引來了投資者。但隨後他計劃中的毛病就越來越明顯。郵券市場,更准確的說是流通中的郵券總數不夠大。到1920年7月,他每天能賺17.5萬英鎊。為了能讓所有的投資者盈利,必須要有1.6億張郵券處於流通中。而事實是僅有3萬張郵券在流通。
那龐齊怎麼辦呢?他一不做二不休成立了一家「證券交易公司」,正式推出了他的「龐氏計劃」,書面承諾在90天內給投資人帶來50%的回報,但口頭上他走得更遠,居然告訴很多人他可以在45天里完成50%的利息支付。這也就意味著投資人的錢在90天的時間里可以翻一倍。最初的投資人也的確獲得了這樣高額的回報,於是更多的投資人蜂擁而至。人們瘋狂了,資金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源源不斷涌來,最多的時候一周之內他竟然吸引了超過100萬美元的投資(別忘了這可是在1920年)。
到了1920年的夏天,龐齊過上了富豪般的生活。他住上了一個擁有20個房間的別墅,買了無數套昂貴的西服,擁有數十個鑲金的拐杖,還給夫人買了無數令人羨艷的貴重首飾。
可是好景不長,當年7月20日,《波士頓環球報》率先發難,對他的回報計劃提出質疑,當局隨即對他展開調查並要求他在結束調查之前停止接受投資人的新投資。與此同時,嗅覺靈敏的投資人開始排隊要求贖回他們的投資,就像當初排隊要求接受他們的投資一樣。隨著資金鏈脆斷,鬧劇嘎然而止,「龐氏計劃」徹底破產。8月13日,他被波士頓當局正式逮捕。
經過調查,當局發現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竟然有4萬人購買了超過150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4億美元)的「龐氏計劃」。這些資金可以用來購買1.8億份傳說中的郵政票據。當局用了8年的時間進行清算,最後沒有來得及撤逃的投資人在8年之後拿回了當初投資的37%左右的資金。由Ponzi導演的投資鬧劇正式落幕。
1920年8月,他因86項詐騙罪被起訴。當然,他進了監獄。但奇怪的是,他仍然擁有大量擁戴者,他們為其入獄而義憤填膺。後來他被驅逐到巴西。在義大利的移民社區中,在某種程度上,他仍然是一個英雄。由於龐齊的詐騙行為的范圍之廣、膽量之大,他的名字成了全世界聞名的詐騙的代名詞。

●何謂「中國模式」

在全世界金融和經濟一片愁雲慘霧中,只有中國經濟似乎一枝獨秀。一些中國左派甚至在互聯網上發表文章,聲稱全球金融危機證明,西方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行不同,只有「中國模式」才是世界未來發展的模式。

前經濟學周刊雜志副總編,著名新聞人高瑜認為,所謂中國模式,不能持久。她說:「 中國模式是任何國家都無法仿效的,因為它用了毛澤東留下來的一個人口紅利。低人權,低工資,低福利,這樣的人口攢下的紅利,才使得中國經濟騰飛。而且這樣的紅利今後也沒有了。」
《福布斯》雜志也給彌漫在中國的一枝獨秀的過度樂觀情緒吹冷風。福布斯雜志的文章說,仔細分析,你可能得出的結論,今天的中國經濟和20年前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崩盤的日本非常相似。中國出現投機性借貸和投標熱潮,如果價格暴跌,將出現無法支付的地獄。

●「泡沫」是個美稱其實質就是個「龐氏騙局」

福布斯雜志援引美國西北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維克托.施的話說,中國經濟實際上是「一個龐氏騙局,主導的是中國的央行,而且它還可以印鈔票。」

就像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晚期出現的典型案例那樣,今天中國的許多投資者似乎已經不再把租金收益作為投資房地產考慮的因素。他們追求更大的不可理喻的價值。在北京的市中心,辦公樓的價格為每平方英尺400美元,盡管有大量寫字樓根本沒有租出去,但是,更多的寫字樓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其領先者是中國的國有企業,包括銀行和保險公司。

華爾街日報指出,2003年以來,關於中國房地產泡沫即將崩潰的言論就層出不窮,但房價一直扶搖直上,只是在2008年放慢了腳步,進入2009年再次直沖雲霄,部分城市房價已超過最火爆的2007年水平,許多擁有多套住房的人從窮人一躍成為富人,就像中國股市建立初期深圳流行的一個口號一樣,「不買股票,你就是深圳的最後一個窮人」目前是誰再不買房子,誰就可能淪為中國最後一個窮人。

還記得2007年滬指逼近6000點時,媒體包括央視鼓吹最甚的口號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個離我們國民多近的一個故事呀!當然最終的解釋不過就是個「資產泡沫」而已,實際上現在的主流媒體已經把「騙局」換了個稱謂,美化成「泡沫」而已。「騙局」需要有設計者,而「泡沫」可以是老百姓自己吹起來的,罪過的承載體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呀!

●房地產業「龐氏騙局」火爆運行中……

形形色色的「龐氏計劃」的翻版陸續出現在世界各地。在中國,類似的騙局也屢見不鮮,很多媒體都有報道。但很少人會想到,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參與過這種「龐氏騙局」的游戲。而這個游戲,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還在火爆進行。
中國房地產投資色彩濃厚,一方面中國人沉迷於「獲得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沒有人認為自己會成為「擊鼓傳花」游戲的最後接棒者。「財產性收入」包括兩種,一種是財產帶來的現金流收入,如租金;還有一種就是資產增值帶來的溢價收入。對於現時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追逐資產溢價才是主要目的。因為以租金和房價比來看,投資住房顯然不如買股票或債券合算。
房產增值過程,其實質就是前邊投資者的收益,要由後邊購買者支付,如果這個過程持續進行,那麼最後一個接棒者,就會為前邊的所有參與人買單。當然,如果這個游戲持續進行,無窮無盡,那麼每個參加者都會受益。遺憾的是,房價不可能只漲不跌,最後一個買房者,將成為一輪游戲的最後買單人。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房地產的「龐氏騙局」。
南開大學經濟學教授鍾茂初教授認為,現代經濟活動帶有「龐氏騙局」特點,可稱之為「龐氏經濟活動」。其特點是設計一個宣稱能夠獲得高收益的投資活動,吸引大批投資者參與其中,用後期投資者的資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高收益,循環往復,直至後續資金難以為繼,或是投資者信心不再之時,整個系統迅速崩潰。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可以讓所謂的「投資者」通過炒作來抬高或壓低價格,從而讓所有人都感受到財富的變化。
如此看來,如果政策制定者、銀行、房地產開發商和買房人,一起構造出一個只漲不跌、預期回報高的市場景象,那麼就會形成後邊投資者不斷為前邊賣房人買單的「龐氏騙局」。
由於土地稀缺,住房可融資,很容易讓房地產成為高預期投資活動,再加上政府可以從中抽頭(稅收和土地拍賣),這會促使政府積極推動房價上漲。中國房地產市場顯然更適合這種「龐氏經濟活動」,而參與者更容易成為「龐氏騙局」的受害者。
中國的人口構成結構,由於歷史的原因決定了,50、60後由於得到了國家提供的非商品性質住宅,70後基本上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商品住宅。80、90後由於都是獨生子女且處於婚配年齡,父母輩居住過的老式住宅普遍不能滿足其要求,因此決定了將是「龐氏騙局」的主要參與者(即所謂的住房硬性需求)。並且基於子女購房的需求,其父母輩也被拉入到這個「購房游戲」中來。結果就產生了房地產住房需求「金字塔」的基礎。
因此,未來房價走向更多取決於貨幣供給,間接影響房地產住宅需求。從經驗看,政府往往不會主動捅破資產泡沫,但市場不可能永遠支持價格持續上漲。這意味著房價的「龐氏騙局」早晚要結束,而時間由貨幣供應量來決定。當貨幣緊縮時,游戲往往就要結束了。
●「龐氏騙局」在中國的衍生品

實際上中國現有的養老保險體制模式本身就是個「龐氏騙局」模式,由後來者支付前者。養老保險資金黑洞早在2003年中國股權分置改革時代,即國有股股權減持收益補充養老保險金的政策時就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了。
經濟學中就直接有Ponzi-game-condition,實際上一般政府發債就是一種龐氏騙局,只要把債務放在無限遠期,債務就變成了凈利潤了。數學上可以寫成limit_{s rightarrow infinite} exp{-R(s)} K(s) <= 0,其中s是時期,K(s)是s時刻的資本存量。所以說經濟學都是鬼扯的事情。
《華爾街日報》援引耶魯大學著名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席勒的話說,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似乎缺乏一個像美國大蕭條一樣的壞「故事」。無論是普通購房人、投機者、房地產商和各級政府都沉迷於好故事的情節里,美國、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地區房地產泡沫的破裂都不足以構成警示。中國房地產市場需要壞故事的警醒,否則非理性繁榮持續得越久其破壞力就會越大。專家認為,是泡沫終究會破滅,但它往往比你預想得堅持更久。所以破不破從來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時候破。
● 要深刻理解「房子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住的;商品房是賣給銀行的,不是賣給老百姓的」這句現時追流行的話的深刻內涵。

當你真正明白了溫州炒房團的目的,並不是簡單地為了追求房子的差價後。理解了中國各大銀行那麼迫切的融資慾望的時候,你就知道了上面的話絕不是聳人聽聞的虛言。

●上市公司的融資與再融資有"龐氏騙局"的影子在晃動。

隨著中行、工行、建行三大行相繼披露了2009年年報,合計實現凈利約3215億元,派發紅利合計約1395億元。 胡蘿卜之後緊跟著大棒。各銀行再融資計劃相繼浮出水面,三大行資本補充路徑分別為:中行A股不超過400億可轉債 H股不超過總面值20%的配售,若按目前市值下的H股配售上限(下同),融資規模最高可達850億元;交行A H股配售不超過420億,其中A股採用代銷方式,H股採用包銷方式;工行A股發行不超過250億元可轉債+H配發不超過H股股本20%的股份,最大規模近1100億元。四大行此輪再融資上限將在3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加上被列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規模近2000億元的農行IPO,五大行最高融資規模將達5000億元。3月29日,建行表示,由於市場反應大決定放棄融資計劃,希望今冬明春再融資。
再加上上市公司注資在證券市場獲得十倍以上的溢價,共有約18000億元人民幣,全部相加,共吸金27000億元左右。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如果沒有融資、再融資加以稀釋,中國證券市場的結果與房地產市場不會有任何區別,價格會漲到天上去,股指升到4000點以上。
當公司吸納的資金無法應付前次的融資成本時,上市公司的冰山就會倒塌,我們會稱之為「龐氏騙局」。
剛剛離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樊綱,倒是對資產價格泡沫給予了格外的重視。他日前表示:「此次金融危機是由資產泡沫導致的,我們回想一下過去30年世界上主要的危機不是因為通貨膨脹,而是因為資產膨脹。」所以,對於中國來講,當前著重要考慮的是如何拯救中國股市與房市的「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帶給我們的警示

中國的黑社會不是很發達,卻有比較發達的江湖社會。江湖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騙錢招數,幾百年來,這些騙術萬變不離其宗地出現,改頭換面,換湯不換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現實條件,屢屢使人上當。而納斯達克的前主席伯納德-莫道夫也採取了同樣的辦法,將古老的騙術用現代金融手段再包裝後,使其重新煥發生機。這類騙術每次出現,即使最後被拆穿,也會造成小額「投資人」的損失,比方說「萬里大造林」,「投資者」想挽回全部損失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此問題上,現代銀行與「龐氏騙局」的差別在於,國家政府會保證儲蓄者的利益。

由於「龐氏騙局」並不高明,受騙的大都是社會底層民眾,涉及的范圍會比較大。雖然莫道夫已被FBI逮捕,但是,這種事情並不會絕跡。在中國如此,在美國,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如此。所謂防範,只有靠人們自己的警惕,而關鍵在於,不要貪心,不要以為天上會掉餡餅。不要相信那些輕易就能賺大錢的鬼話。但是,現代社會在金錢慾望的引導下,越是違背常理的賺錢大話,越是容易使人相信。在「龐氏騙局」的原始正宗版里,也只有少數「投資者」挽回了一部分損失。這也常常使人無奈。對於某些人來說,吃虧上當也不會吃一塹長一智,前車之鑒也沒有任何作用。我們還能怎麼辦呢?

『柒』 中國的養老保險是龐氏騙局嗎

大家說不是騙局,國家不會支持騙局的,那麼俺想問個問題?中國的體育彩票是不是騙局,如果不是為啥連公證人員都參與詐騙?居然被十幾個人騙了1460億,查出來了為啥錢沒了下落?!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制度是旁氏騙局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想開車出去玩如何跟父母說 瀏覽:600
重慶超齡養老保險 瀏覽:418
一個男孩什麼都聽父母 瀏覽:343
絕經早的人容易老年痴呆嗎 瀏覽:944
金瓜長壽酒50度多少錢一瓶 瀏覽:259
與父母產生隔閡你會怎麼辦 瀏覽:554
眉山市年審駕照在哪裡體檢 瀏覽:81
退休後還能讓公司補繳社保嗎 瀏覽:538
農村死亡人員後養老保險 瀏覽:293
少先隊敬老院做好事 瀏覽:342
上海駕駛證年審體檢在哪裡 瀏覽:645
江西養老機構有多少所 瀏覽:240
養老院安全用電的管理制度 瀏覽:467
桐城市多少歲老人免交醫療保險 瀏覽:888
巴馬長壽村水怎麼樣 瀏覽:352
陝西90歲老奶奶 瀏覽:450
農村女性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395
老人健康碼如何辦 瀏覽:203
老人包到哪裡買 瀏覽:543
老年痴呆家人該怎麼辦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