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收支

養老金收支

發布時間:2020-11-28 05:51:20

『壹』 養老保險金收支平衡和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是一個意思嗎

實際是一個意思。

『貳』 養老金缺口是基金收支還是征繳收入和支出

「養老金缺口」指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征繳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失衡問題。

『叄』 如何分析養老保險收支運行情況

沈陽市企業養老保險運行情況分析沈陽市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沉重,養老保險基金從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隱性債務巨大,而且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和國家對養老金水平連續大幅調整,收支缺口驟增且已演變成體制性硬缺口,養老金支出形勢十分嚴峻。
2010年,市人社局全力以赴地加強徵收及擴面工作,力求達到應參盡參、應繳盡繳。今年1—6月份保費收入創歷史新高,達47.8億元,同比增加8.4億元,增長21.2%。現將今年1—6月份企業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參保在職情況
1.參保人員構成情況。截止6月末,參保人數為183.6萬人。其中,男性為108.3萬人,占參保總人數的59%;女性為75.3萬人,佔41%。男性多於女性33萬人、高於女性18個百分點。從下圖可以看出,男性年齡高峰段在46-50歲之間,人數高達19.3萬人,其次在51-55歲之間,為16.5萬人;女性年齡高峰段在46-50歲之間,人數為15.7萬人,其次在41-45歲之間,為13.8萬人。


從上圖看出,男性、女性峰值均為47歲。二、三年後,48歲—46歲的11.4萬女性將步入退休行列,退休人數猛增。
2.同比增長情況。截止6月末,參保人數為183.6萬人,同比增長5.2%。其中,企業為131萬人,增長6.9%;個體為52.6萬人,同比增長1%。
3.繳費情況。截止6月末,繳費人數為131.4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企業為87.7萬人,同比增長6.7%;個體為43.7萬人,與上年同期持平。

(二)離退休人員情況
1.離退休人員構成情況
截止6月末,離退休人數為87.4萬人。其中,男性為27.1萬人,占離退休總人數的31%;女性為60.3萬人,佔69%。由於女性退休早於男性10年(女幹部除外)以及女性預期壽命高的原因,使女性退休人數多於男性33.2萬人、高於男性38個百分點。因此,女性是我市退休人群的主流,由於女性預期壽命高,未來我市基金支付會越來越重。從下圖可以看出,女性年齡高峰段在50-59歲之間,人數高達29.7萬人,占女性總數的49%,比男性離退休總人數高出2.6萬人;其次在60-69歲之間,為12.5萬人;男性年齡高峰段在60-69歲之間,退休人數為10.8萬人,其次在70-79歲之間,為8.1萬人。


從下圖看出,女性年齡峰值在52歲、男性峰值在61歲。
參保在職與離退休人數合計為271萬人。其中男性為135.4萬人,女性為135.6萬人,女性多於男性0.2萬人。


2.離退休人數、死亡率、負擔系數及撫養比
(1)離退休人數及新增情況
離退休人數為87.4萬人,同比凈增4.1萬人,增長4.9%。今年1—6月新增退休人數為3.1萬人。其中,正常退休為2.5萬人,佔新增退休總人數的80.6%;病退0.1萬人,佔3.2%;特殊工種為0.5萬人,佔16.2%。可見,病退與特殊工種佔新增退休人數的一定比重,為19.4%。


2010年6月與2009年6月新增退休人數對比情況表
單位:人
項目合計正常退休病退特殊工種
2010.063.12.50.10.5
2009.062.92.20.10.6
差額0.20.30.0-0.1
增長%6.913.60.0-16.7
(2)離退休人員死亡率
離退休人員死亡率1.1%,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
(3)負擔系數
按參保人數計算的負擔系數為0.48,按繳費人數計算的負擔系數為0.67。
(4)撫養比情況
按參保人數計算撫養比為2.10:1,按繳費人數計算撫養比為1.50:1。
(三)人均繳費基數、退休金、離休金水平
1.人均繳費基數
人均繳費基數為2,368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長18.0 %。其中,企業為2,385元,同比增加357元,增長17.6%;個體為2,334元,同比增加370元,增長18.8%。
2.人均退休金及離休金水平
人均退休金水平為1,192元,同比增加149元(其中,調待人均122元),增長14.3%;人均離休金水平為4,674元,同比增加530元,增長12.8%。
(四)基金收支及結余
1.保費收入完成情況
截止6月末,保費收入為47.8億元,同比增加8.4億元,增長21.2%。扣除「4050、4555」及公益性崗位補貼2.9億元,同比增加8.3億元,增長22.7%。
(1)按統籌與個賬劃分。統籌保費收入為32.8億元,同比增加5.8億元,增長21.1%;個人賬戶保費收入為15.0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增長21.5%。
(2)按企業和個體劃分。企業保費收入為34.1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增長23.5%;個體保費收入為13.7億元,同比增加1.9億元,增長16.1%。
(3)按徵收渠道劃分。地稅徵收33.2億元,扣除公益性崗位補貼0.2億元後,同比增加6.3億元,增長23.6%;區縣政府徵收的個體保費收入13.7億元,扣除「4050、4555」補貼2.7億元後,同比增加1.8億元,增長19.6%;其他(勞動稽查等)0.9億元,同比增加0.2億元,增長34.5%。

(4)按當期與補繳劃分。當期收入(繳當年)為42.7億元,同比增加7.4億元,增長21.0%;補繳收入(繳以前年度)為5.1億元,同比增加1.0億元,增長23.4%。
無論是按統籌與個賬、企業與個體、當期與補繳劃分,今年不同口徑下的保費收入均高於去年,同比均有所增長。其中,企業收入增幅最高,為23.5%。
2.基金支出情況
基金支出為65.6億元,同比增支10.9億元,增長19.9%。
(1)按統籌與個人賬戶劃分。統籌基金支出為64.4億元,同比增支10.6億元,增長19.7%;個人賬戶實賬支出為1.2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1.6%。
(2)按支出項目劃分。基本養老金支出為63.1億元,同比增支10.2億元,增長19.1%;喪葬費支出為1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7.8%;其他支出為0.2億元,同比增支0.1億元,增長515.9%。個人賬戶實賬支出為1.2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1.6%。
(3)增支因素分析。一是春節前為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待遇增支6.1億元;二是去年7月至今年6月共新增6.1萬人退休人員,增支4.7億元;三是喪葬費增支0.3億元;四是轉移等其他支出增支0.2億元;五是個人賬戶實賬增支0.3億元;六是死亡等減人減支0.7億元。
3.結余情況
(1)當年收支結余情況。當年收支逆差為17.2億元。其中,統籌逆差31.4億元,同比逆差加大4.9億元,增長18.4%;個人賬戶基金結余為14.2億元,同比結余增加2.6億元,增長22.5%。
退休人數的增多及養老金待遇調整是統籌基金逆差加大的主要原因。彌補缺口資金來源是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及個人賬戶借款。
(2)滾存結余情況。滾存結余為126.4億元,同比結余加大13.3億元,增長11.7%。其中,統籌為-11.3億元,同比結余減少17.1億元,下降296.9%;個人賬戶為137.7億元,同比結余加大30.4億元,增長28.3%。

二、問題及建議
(一)養老基金收支缺口巨大
截止2010年6月末,沈陽市離退休人數達到87.4萬人,離退休人數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之首。參保在職與離退休人員撫養比為2.10:1,撫養比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最低。為了確保養老金按時發放,近幾年出台了滯納金政策,實施了「百日行動」和「專項行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擴面征繳措施。全市參保人數由2005年的142.9萬人增至現在的183.6萬人,保費收入連創新高,由2005年45.8億元上升到2009年的85億元。但由於退休人數太多原因,調資帶來的巨額缺口仍難以通過擴面徵收消化。統籌基金收支缺口已由2005年的14.4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50.8億元,預計今年收支缺口將高達63.7億元。


經分析,造成這種巨額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可分為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1.直接原因
一是沈陽市歷史隱性債務巨大。僅1986年實行養老統籌時,就已有33萬離退休和在職職工105萬人。到2009年末,全市累計支付由於隱性債務形成的養老金高達536.2億元。因此可以說,隱性債務是造成沈陽市收支矛盾突出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隱性債務,截止去年末,將會有527億元的統籌基金滾存結余(536.2億元-9.2億元);二是做實個人賬戶補助政策未延續。2001年7月—2009年末,沈陽市共收繳並上解個人賬戶保費113.5億元,按75%(上解額÷8%×5%×75%)的補助政策計算,國家應補助53.2億元,而實際補助21.3億元,少補31.9億元;三是人口老齡化、高齡化進程加快。目前,沈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達11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7 %;80歲以上高齡老人14萬,占人口總數的2%,佔60歲以上老人的11.8%,標志著沈陽市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年凈增加退休人數也由2005年的不足2.8萬人提高到2009年的4萬人,預計2010年增人增支額將達到8.4億元,占總支出的6.3 %。
2.間接原因
一是企業和個體養老保險政策不平衡。國家規定從2006年7月1日起個體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18%上調至20%,即統籌繳費比例由10%上升到12%。企業承載社會統籌繳費義務與自由職業者僅差8個百分點,顯然自由職業者負擔過重。另外,自由職業者繳費基數由原來社平工資調整為在崗社平工資。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雙提高加重了個體人員繳費負擔。這種制度設計無形中挫傷了自由職業者參保和繳費的積極性,沒有考慮個體人員實際收入情況;二是養老金計發辦法的設計上還有兩項關鍵問題沒有本質性突破。主要表現在最低繳費年限設定為15年太短、退休年齡還應該延長,尤其是女性退休年齡明顯偏低;三是制度設計本身沒有明確政府剛性責任。一般而言,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點是撫養比為3:1,理論上講,只要撫養比低於此比例,那麼就存在缺口。因養老金支出是剛性的,以支定收應該是籌資原則,解決缺口途徑無非是提高繳費比例和加大財政補貼額度。養老基金按照收支平衡點的要求留足積累後,加大財政投入。但實際上養老保險政策制定上並沒有明確這一點;四是養老金調整機制混淆於養老制度之中。養老基金平衡點是在保證正常養老金支出的情況下計算出來,它是制度本身內在要求。而養老金水平調整與養老制度本身不存在內在聯系,它所需要的資金與養老基金不發生任何關系,而是應該按照國民收入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則從各級財政中單獨列支。由於目前養老金調整機制混淆於養老制度之中,這就勢必造成了用養老基金結余支付調待資金的局面。
(二)解決巨額缺口的途徑
1.爭取國家對隱性債務給予適當補助。目前沈陽市隱性債務支出占當年總支出的比重接近50%,是造成沈陽市巨額缺口的直接原因。建議國家對沈陽市已支付和還需支付的隱性債務按適當比例予以補助。
2.建議適當提高對老工業基地調整待遇的補貼比例。
3.調整做實個人賬戶政策。一是建議適當降低做實比例。從2001年7月份做實個人賬戶以後,沈陽市可用於發放的資金出現了「斷層」,收支缺口驟然加大。近幾年來養老金待遇連續調整及老齡化進程加快,更加劇了這種負擔。建議適當降低做實比例。即個人繳費比例8%不變,可按5%比例將收繳的保費上解省國庫,餘款由地方政府留用;二是建議延續做實個人賬戶補助政策。為緩解地方政府因做實基金全部上解而帶來的收支缺口驟然加大問題,國家曾經制定75%的補助政策(上解額÷8%×5%×75%)。這項補助政策不但能夠緩解地方政府壓力,而且對100%賬戶做實起到推動作用。但該項政策卻沒能始終如一的貫徹執行,75%的補助政策變成了定額補助政策。每年對沈陽市的定額補助為2.5億元;三是建議按適當比例上解做實基金。即將收繳的個人賬戶保費按適當比例上解,剩餘部分作為統籌基金地方政府留用。
4.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一是適當降低個體從業人員的繳費比例或繳費基數;二是養老金計發辦法實現質的突破,延長最低繳費年限、提高女性退休職工的年齡;三是明確政府剛性責任;四是養老金調整機制與養老金的內在機制分離。

『肆』 什麼情況下會產生財政對基本養老金收支缺口的補助

交養老金參保所需來資料:身份證復印件源兩張(驗原件);近期一寸彩色免冠照片一張;城鎮居民戶口本原件;《檔案委託管理卡》。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比例及金額:
(1)繳費基數:個人所在省份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2)繳納比例:按照當年相關規定執行(3)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納比例×12四、繳費方式及時限:
持《檔案委託管理卡》到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以現金方式繳納。參保人員應一次性繳納全年養老保險金,並於每年6月20日前辦理,逾期加收利息,但最遲不得超過12月20日。繳費時間是當年基數出來後每月1—20日。

『伍』 養老金收支平衡壓力下為什麼將養老保險繳費率從20%下調到16%

凡事都是相對的,養老金壓力太大是事實,但今年的企業情況也是不樂觀的,為了減輕企業負擔,國家實行減稅降費政策是為了企業可以生存下去,這是前提,至於後面養老金怎麼平衡,國家會採取一系列措施的。

『陸』 怎樣才能維持養老金收支平衡

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的目標替代率確定為回58.5%. 替代率較低,退答休職工的生活水準低,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容易維持;替代率較高,退休職工的生活水準就高,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較難維持,可能出現缺口。所謂缺口,是指當養老保險基金入不敷出時出現的收支之差。

『柒』 養老金為什麼會出現收支赤字問題

「十二五」時期,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年均增長18.6%,收入年均增長12%;支出回比收入增幅高答出6.6個百分點;全國職工醫保基金和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增幅比收入增幅分別高出2.5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雖然從此次決算報告來看,收入仍大於支出,但由於養老金收入主要由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財政補貼和利息收入等構成,所以在剔除財政補貼等收入後,實際2014年職工養老保險當期結余已出現收不抵支現象。

『捌』 什麼是養老保險的收支模式

中國實行以現收現付為主兼具基金積累制的統賬結合模式。即工資的8%放到個人賬戶上,企業繳納的20%用來現收現付,即用來統一支付給退休一代養老。但在實際操作中,因制度轉型等原因,個人賬戶是空賬,這部分錢用來支付給退休的一代了,因此,目前的養老制度實際上是現收現付制的,不是嚴格的「部分積累制」。養老模式大致分為兩種:現收現付制與基金積累制,簡單來說,前者是在職的人養退休的人,後者是自己養自己。現收現付制是以勞動者在職期間的繳費加上同期用人單位或僱主繳費和政府補貼組成的養老保險基金來支付退休者養老金,實行年度收支平衡預算;基金積累制是勞動者在職期間通過自己和僱主的繳費建立並逐年積累個人養老賬戶基金,退休後再以積累的養老基金和投資收益來給付自己的養老金,實行基金儲備制。前者具有互助共濟、無保值增值壓力等特點;後者管理復雜、有保值增值壓力,但可減輕政府負擔。現收現付制體現的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本質,我國選擇統賬結合模式,則是想通過個人賬戶的設置來調解代際負擔的公平性。

『玖』 您好,請問哪裡可以找到中國近幾年養老金收支情況和養老金缺口數據

養老金空賬2萬億,隱形債務18.3萬億

『拾』 我國養老保險收支數據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按照統籌推進、重點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其中,要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出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
老有所養,是重大民生工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對經濟發展又會產生什麼影響?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保險能否兜得住?
並軌擴面
養老改革啃下硬骨頭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關系著每個人年老後的生活,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社會保障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支柱性制度安排,肩負著維系國家長治久安與人民世代福祉的重大責任。而養老保險又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支柱性制度安排。養老保險改革無疑是全面深化改革中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項目。」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認為。
把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放在「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的重要位置,如何理解?
鄭功成表示,養老保險制度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牽引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化解養老後顧之憂,維護老年人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公正與文明進步。二是優化制度結構與功能,均衡並適度降低法定勞工成本,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三是平滑個人收入,提振居民消費,持續助力經濟增長。「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利於惠民生、促公正、穩預期、助發展,既是穩中求進的重要基石,又是穩中求優的重要方面。」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全面深化改革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3年來,養老保險領域多項改革措施出台,啃下了不少硬骨頭。
——由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共同構成的法定養老保險體系正式形成。
——養老保險覆蓋面取得新飛躍。2014年,啟動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截至2016年9月底,領取養老金人數達到2.4億人。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機制明確。
「最近,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把『社會保障傑出成就獎』授予中國政府,是對近年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的肯定。」鄭功成說。
改革提速
堅持統賬結合不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加快出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這引發不少人暢想:養老保險改革舉措推出不少,還會有哪些改革?
「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是形成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方案,促使養老保險制度從單項突破向總體優化轉變,最終使養老保險制度走向成熟定型。」鄭功成表示。
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應該圍繞什麼?鄭功成說,基本內容至少應包括5個部分。一是明確發展目標,即養老保險要追求制度統一、均衡責任負擔、保障適度水平、完善多層結構、維護公平公正。二是確定多層次架構及其功能定位。即以基本養老保險為根本,輔之以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積極發展商業保險,建立起多層次的保障體系。三是均衡責任主體的負擔,即政府、用人單位與參保者個人的負擔相對均衡,同時逐步降低用人單位繳費費率。四是盡快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以更高層次社會統籌充分體現社會公平。五是設計合理過渡方案,為實現頂層設計目標提供操作依據。
基本養老保險是整個養老保險制度的主體和根基。一段時間以來,基本養老保險採取什麼樣的制度、是否要在此輪改革中調整,一直存有爭議。「穩中求進是當前經濟工作總基調,也應當是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基調。我國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一點不會變。那種主張大賬戶或全賬戶制的觀點,不符合法定養老保險制度常識與規律,只會導致制度異化。」鄭功成說。
據了解,我國養老保險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在基金籌集上採取傳統的國家、單位、個人共同負擔模式,實行社會共濟,在養老金計發上強調個人賬戶養老金激勵因素。經過20多年發展,這項制度運行平穩有序,效果總體良好。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進一步完善個人賬戶制度,但堅持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個前提沒有變。
迎接挑戰
通過改革實現全國統籌
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1.77億人,已佔總人口13.26%。公眾對於養老保險高度關注,格外擔心可能出現的風險。特別是近兩年,「養老保險不保險、一半省份靠財政補貼」「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擴大」等說法時時冒出來,更讓參保者緊張。
養老保險制度是否可靠?改革將如何增強養老保險可持續性?
「老齡化的確給養老保險制度帶來巨大挑戰,但並非不可應對。」鄭功成解釋,養老保險制度是否可靠,不取決於一時一地之基金多寡,而取決於責任分擔機制是否合理、取決於能否根據人口結構等變化對制度進行合理微調。我國5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餘5.9萬億元,其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節余約4萬億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還管理著約2萬億元戰略儲備基金。這些數據表明,養老保險基金狀況良好。此外,我國還有2億多青壯年勞動者應納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平均退休年齡54歲左右,第二、三層次養老保險發展空間巨大。這些因素對於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都非常有利。
鄭功成認為,對養老保險制度有必要澄清3個認識誤區。
——財政是否應當補貼養老金支出?「回答無疑是肯定的。這不僅是國際慣例,更是確保老年人合理分享國家發展成果的正常途徑。我們可以探討財政補貼方式,但不能否定政府財政對養老金制度應當承擔的法定補貼義務。」
——眼下局部地區出現收支缺口是否必然導致全局性風險?答案是否定的。這只是現行養老保險制度採取地區分割統籌導致的結果,未來應通過改革實現全國統籌。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會不可持續嗎?「這種悲觀看法沒有根據。包括德國在內許多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採取現收現付制,都在穩步持續發展。我國有數以萬億元計的戰略儲備基金與滾存結余基金,還有巨大政策調控空間。只要加快改革步伐,構建起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一定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鄭功成認為,我國養老保險值得信賴,是可靠的制度安排。隨著改革推進,養老保險制度不僅能為全體人民提供晚年生活穩定安全預期,也將為整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收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農村老人過世要花多少錢 瀏覽:9
端午節跟父母說什麼 瀏覽:183
老年人焦慮症的治療該如何進行 瀏覽:284
重陽節的人物及來歷 瀏覽:107
重慶長壽區元祖 瀏覽:526
長壽花水泡不生根怎麼辦 瀏覽:179
女兵體檢怎麼體檢 瀏覽:275
體檢表的職務怎麼填 瀏覽:128
退休了還扣社保 瀏覽:95
長壽草有嗎 瀏覽:966
河南省養老機構執行什麼電價 瀏覽:719
二o一八年養老金 瀏覽:885
衡陽新生兒體檢在哪裡 瀏覽:568
三個月體檢一般在什麼地方做 瀏覽:752
九州通人壽養老院屬於哪個社區 瀏覽:450
養老金直接補 瀏覽:470
應城農村養老金如何交 瀏覽:799
讀經典詩文傳承孝敬文化 瀏覽:881
50歲賀詞大全 瀏覽:496
國外多少歲領養老金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