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老金可以投資股市嗎
國務院批復養老金投資股市
時間:2015年地點:北京
國務院批復養老金投資股市,發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辦法明確,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參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為目的。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⑵ 養老金入市會選擇什麼股票
養老金入市追求的什麼?
不難相見,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收益。
既然安全放在第一位,那麼,其入市的對象一定是企業經營較好,品牌效應不錯,市盈率不高,單價比較底的股票。從這個角度看,價格較低的大盤銀行股應該是其選擇的一種可能吧。
既然排在第二位的是收益。那麼,養老金的入市時機就很重要了,可以肯定其會躲開大盤高點,躲開群情激憤,躲開眾望所歸。從這個角度看,市場低迷的時候也許就是其入市的時機。
最後強調一點:股市中沒有絕對,投資要有自己的想法。
⑶ 養老金多少投股市合適
⊙天弘基金 劉佳章 個人養老金投資,為了增厚收益,宜以部分資產投資於高風險、高收益的股市,但投資多少合適呢? 因為股票屬於高風險投資品種,大盤的波動,會使得風險資產面臨較大波動,導致投資者承壓。各國的國家養老基金面對2008年的美歐金融風暴是個典型的例子。 譬如,韓國國民年金的2008年股市投資虧損率達到驚人的42.9%。但湊巧的是,2009年韓國股市就開始反彈,幾乎彌補了2008年的跌幅,國民年金的股市投資回報率也水漲船高般升到45.4%,2010年則為21.9%。 更有甚者,2008年荷蘭政府退休基金整體虧損率則高達20.2%,那是因為它對股市、房地產等風險較高的資產的投資比例超過50%。不過同樣幸運的是,隨著2009年全球股市反彈,荷蘭該基金的回報率也隨之修復。 不難想像,如此大的波動會令其國民多麼擔心。上例中,韓國國民年金不斷提高對韓國股市的投資規模,從2002年的7%上升到了2011年的18%,相比荷蘭仍顯保守。因此,韓國國民年金即便遭遇股票投資虧損42.9%的打擊,2008年的整體回報率僅為負0.18%。可見,養老金入市,能否把握適當的資產配置比例,尤為關鍵。 天弘基金認為,除了股市狀況外,以下幾個因素共同決定了高風險資產占養老資金投資的比率。 首先,您的年齡。根據生命周期理論,越年輕的養老金投資者,可以以更高比率投向高風險資產,因為足夠長的時間可以抹平高風險資產的價格波動。民間流行的「100-N」資產配置法則,就是生命周期理論的運用。N代表投資者的年齡,100-N則為投向高風險資產的百分比,比如30歲的投資者可以70%的資產比率投向高風險資產。 其次,您的家庭收入。年齡是風險承受能力的一個影響因素,家庭收入是家庭風險承受能力的另一個重要決定因素。一般認為,家庭收入越低的家庭,風險承受能力越差,投向股市的比率應更低。雖然民間有「窮人不怕賭、富人賭不怕、中產最穩健」的說法,但我們認為,中低收入階層的「開源」能力有限,家庭消費需求具有剛性,因此不宜參與不理性投機,投資宜以穩健為主;而高收入階層在保值基礎上,可以以略高比率投向股市。 再次,您的資金安排。和國家養老金投資不同,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期限難以精確確定。很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家庭不同用途的資金——養老金、子女教育金、醫療備用金——其實是混合一並投資的。實際投資時,隨意性較大,如果中途有應急需求,養老金可能會隨時挪作他用。天弘基金建議,不同用途的資金最好分門別類,即便混合投資,也最好心中有數。比如子女有出國打算的話,會拉短家庭資產的整體投資期限,對應更低的股票投資比率。 最後,您的風險偏好。前面幾個因素均為客觀因素,個人風險偏好則為主觀因素,可以成為養老金投股比率的「微調系數」。比如,風險承受能力偏低的投資者,可以較高比率投資於偏穩健類投資產品,譬如天弘安康養老基金。該基金最高股債配比為3:7,業績比較基準為5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稅後,目前為4.75%),可以成為穩健投資者的重倉品種,或激進投資者的低風險端搭配品種。 俗話說得好,能讓您安睡的組合就是好的組合。確定適合於自己的股票投資比率,定期審視和優化您的養老金投資組合,是必修功課,不可偷懶哦。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⑷ 養老金如果進入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當然是利好了,給長期投資吃定心丸
⑸ 養老金入股市 利潤做何用
你弄錯了,不是養老金,而是社保基金。進入股市的盈利仍然充實社保基金。
⑹ 萬億元養老金入市 股市利好還是利空
養老金入市肯定是利好的。但是這個已經喊了好久了到現在還沒實施!大盤這個點位養老金入市之前肯定是要打壓一下為自己入市創造空間的,養老金入市的時候大盤點位低,這樣養老金入市這些資金收益就會高,你要知道養老金肯定是只能賺不能賠的,把人民交的養老金賠了誰來補,只能是賺,所以說羊毛出在羊身上,賺的還是股民的錢!養老金入市為什麼是利好呢?大盤的上漲就是資金的流入,養老金萬億資金(分批)流入肯定是沖擊大盤上漲的;再就像上面說的,養老金入市主要是現在存銀行利息低所以來股市賺錢的,如果進來國家讓大盤跌,這些損失從哪裡補呢?所以總體來說:養老金入市之前大盤是要跌的,為入市創造好的條件;即將入市(可能會提前埋伏一些入市)和入市之後就是利好了
⑺ 養老金入市對那些股票有影響,為什麼
養老金入市的影響:
1、大量資金入市,並且養老金是長期持有,不是短期套內利;可容以穩定整個股市,全股市都可獲益;
2、養老金的操作是長期持有藍籌成長股票,所以藍籌股得到有力加持;
3、養老金如果入市,其投資理念應該與社保基金一致,就是追求穩健、可持續的收益,因此買入藍籌股特別是銀行、保險、證券類股票的可能性較大。通常是市值較大、有國資背景、分紅率高的 股票容易受到社保基金青睞。
⑻ 養老金進入中國股市了嗎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既然證監會不鼓勵老百姓拿自己的養老錢炒股,社保金入股市又是怎樣的道理?「賠了算誰的」的疑問,註定永遠盤旋在上空,尤其是在養老金缺口不斷增大、延遲退休提上議程的當下,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的確,養老金和職業年金進入股市並非沒有先例,發達國家也會拿出巨額資金進行全球投資,而且收益不菲。然而,中國股市的風險似乎早已超越了股市的一般風險——暴漲暴跌、牛短熊長,不僅無法承擔經濟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往往背離基本面,更像是上市企業的提款機。當政策市、內幕交易橫行,如此高難度不虧已是萬幸,又如何敢寄望能夠增值?進一步說,如果為了實現增值而不惜利用內幕消息,大漲前買入、大跌前跑路,對那些普通散戶公平嗎?
由此可見,相比一般投資渠道,股市風險較大,中國股市尤其如此。審計署剛剛披露,南方電網原副總經理肖鵬的親屬涉嫌利用多家電力供應商的內幕信息炒股,連續8年無一虧損、年均收益率近50%。這也許只是冰山一角,這樣的害蟲不除,價值投資就是一句笑話,社保金又如何斗得過這些穩操勝算的莊家?
不過必須得說,即使如此也並非所有的機構都在賠錢。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5億元入股工商銀行,每股成本1.22港元;中國銀行則吸引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如今,這些外資機構無不在減持後賺得盆滿缽滿,笑納數倍的利潤。
⑼ 養老金投資股市是利好嗎
有很大影響,提振股市信心,使得廣大投資者能夠參與其中,對股市是一件非常好的利好消息,希望對你有幫助。
⑽ 養老金進入股市對哪些股會有影響
養老金進入股市會對股票價值一直在增長的股票有影響。
參保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1998年7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3年6月30日 前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3年7月1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應參加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998年7月1日以後辦理參保補繳手續,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按月領取: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