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子女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我們作子女的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 ②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理應得到愛的回報,受到我們的孝敬。 ③青少年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④孝敬父母還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 孝敬父母」的內容包括什麼?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樣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價,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② 我們為什麼講道德要善良孝敬父母有什麼好處嗎
孝順父母是兒女復的應盡的義務,制尊道順德,與人為善是做人的根本,前造因後得果,肯定有好處了,道在安排。
禪院文集 智慧篇
對父母的小孝、中孝和大孝之別
雪峰
孝順父母是天下兒女天經地義的職責,但是孝順有小孝順、中孝順、大孝順之分。
小孝順:整天圍著父母轉,給父母端飯洗腳,父母一發話,就誠惶誠恐地執行父母的意志。
中孝順:自己先解決好自己的一系列問題,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
大孝順:事業有成,讓父母為你而自豪和驕傲。
超級孝順:積累功德,然後把自己的功德轉讓一部分給父母,讓父母從此脫離輪回之苦,永享人生和生命樂趣。
2011-12-13
③ 孝的好處
你懂的了 子欲養而親不在 的痛苦後 就知道孝的好處了。我們談孝 不能帶有功利的想法。父母辛苦養了我們一輩子。我們不讓老人們操心 就算孝順了。
④ 聖賢教育 關於孝順父母的好處
心情舒暢,身體陽氣足。
⑤ 以利益為重的父母會把孝順的兒女引向何處
以利益為重的父母會把孝順的兒女引向兩個極端。
第一個極端是兒女非常孝順版,非常順從,也會跟他們一樣權變成利益為重的人,圓潤家庭的教育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所以如果子女非常順從的話,他們完全是父母的復製版本
另一個極端是子女通過後天的教育發現了父母的缺陷,然後非常叛逆,那麼子女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會變成仇視利益的人,在他們以後成長之後,擇偶方面可能會寧可選擇那種比較貧窮的對象,因為他們覺得金錢是不光彩的,不體面的
無論是哪種階段,其實都是不好的,所以以利益為重的父母對子女的身心會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⑥ 孝順父母,應該怎樣做,在我身邊就有孝順父母是為了索取父母的利益,都是不幹活就討好父母過日子的
老實人往往嘴巴不甜,干實事。只是做的多了別人就不感激了,還會認為理所當然,有一天你回不做了他們還怪你答,所以就老實人經常被欺負。我覺得孝敬老人適當就行,做好自己的本分,你能承受的范圍即可。有些事情該別的子女一起承擔的就要叫上一起,不管他們有沒有錢,這是他們的義務,雖說能者多勞,除非其他子女沒有勞動能力,否則你就不需要替他們盡孝道。
⑦ 有孝心、行孝道的孩子,會對他的未來人生有什麼利益
這樣的孩子都是比較善良的人,任他走到哪,他的善良都會讓他有好的回報的,因為大家都會善待他的。
⑧ 有孝心、行孝道的孩子,會對他的未來人生有什麼利益
中國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大孝感天、聞雷泣墓、親嘗湯葯、丁蘭刻木、鹿乳奉親、江革背母、百里負米、賣身葬父、卧冰求鯉、以身喂蚊。
1、大孝感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聞雷泣墓
王裒是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3、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漢文帝劉恆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4、丁蘭刻木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沁陽一帶)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5、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獵人看到了他以為是麋鹿,想射殺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免除了 被誤殺的危險。
6、江革背母
江革,東漢時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7、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種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8、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博興縣)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以身喂蚊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10、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⑨ 為長輩盡孝心有什麼好處
應盡的義務
⑩ 百善孝為先有什麼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積極作用:使老有所養,使幼有所育;孝道使人類社會以家庭為核心緊密團結在一起。沒有孝道,社會大眾養育孩子培養下一代的熱情就會受到影響,整個社會的生存將受到挑戰;孝道使老人幼兒都有安全感,是每個成年人壯年人都有使命感,也有穩定的歸宿預期;從整體來看,能很好的解決國家和社會不能照顧到的邊窮老少地區,使社會沒有養老缺陷和漏洞,自覺承擔家庭責任的同時,也解決了社會負擔。從社會管理方面講,一個重視孝道的社會,就會有很少的人去作姦犯科、違法亂紀,而且反過來,會盡忠職守敬業樂群,重視名譽,講道德;所以古代為政者都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既樹立了榜樣,又促進了和諧,一舉兩得。
消極作用:其實,任何東西都有兩面。孝道的消極作用,跟它的積極作用是相伴而生的。從二十四孝中,我們看到,大舜被排在二十四孝之首,一是因為他是上古著名的帝王,更重要的是大舜的大孝是建立在父母不慈、兄弟不友的基礎上,不講任何條件、不附帶任何恩怨,只講自己是兒子,就該孝順。這看起來讓人很難理解;當然還有一些比較血淋淋的故事,令人發指,不好接受;但要想到,這些人都做到了孝,是榜樣,不一定要每個人都無條件去做。
我們要看到24孝中大舜貴為帝王至尊,沒有讓自己的父親像劉邦的爸爸一樣見到兒子還要行倒退之禮,不敢受兒子的朝拜;而且上面也提到他的孝並不以父母慈愛為條件,所以是至孝;老萊子貴為三公,綵衣娛親,是老齡人對父母的孝的榜樣,不像某些人以老為借口以看孫子為借口,不管更老的父母;黃香作為小孩,沒有勞動能力,但通過給爸爸溫席,表達了同樣讓人尊重的孝心;緹縈作為少女,在足不出戶的時代,替父告御狀伸冤,是女子的孝------
再比較一下現代二十四孝,形式多於內容;最終不了了之。
一個沒有榜樣的社會是沒有凝聚力的,一個沒有孝道的社會是冷漠的,既冷漠又鬆散,結果還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