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從佛教的角度評價一個人不孝順父母
凈空法師---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㈡ 聖嚴法師答: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聖嚴法師在回答有關佛教是否不孝順父母的問題時指出,確實有人基於僧尼出家的行為而批評佛教,認為這是大不孝。這種觀點源於偏狹的家族觀念和宗法思想,但事實上,佛教對孝順父母的教導在經典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佛陀明確表示父母的恩情極大,即使割肉養父母也難以報答。他強調,孝順父母與供佛的福分無異。在五分律中,佛陀甚至教導羅漢弟子畢陵伽婆蹉,即使已經出家,也應盡心盡力奉養父母。
中阿含鞞婆陵耆經中講述了一位貧苦工人難提波羅因奉行佛法而選擇不出家,以奉養雙目失明的老年父母。佛教雖提倡出家離欲,但並不強制,且在戒律中規定,若父母不允許,則不能出家;若父母貧窮無人奉養,出家者仍應盡心奉養。
尼陀那捲四中亦提到,即便出家,在父母處也應供給所需。這些教導明顯表明佛教並非反孝,而是極度崇孝的。
佛教的孝道觀念超越了俗世的「無後為大」的觀念,認為孝順不僅限於今生的父母,還應擴展到過去和未來的無數父母。佛教徒應首先孝養現生父母,然後才能去布施、放生和供養三寶。
在佛教觀點中,慶祝生日實際上是不正確的想法,因為這一天是母親的難日,應當用來特別懷念父母的養育之恩,而不是為自己慶生。若父母已故,則應通過布施、放生和供養三寶來紀念,以此功德迴向父母,不僅能植福延壽,還能避免造成生命的殺戮。
㈢ 如有一人不孝父母,導致父親自殺上吊而亡,請問大德高僧,這在佛教里應該有怎樣的果報
按照因果律來講,導致父母上吊的人有殺生罪。不孝父母,反而弒父弒母者,得五無間罪,當墮阿鼻地獄。如果在知道自己錯了以後,大力懺悔,並且一心向善,同時布施,念佛,放生,齋僧,以種種方式迴向父母,能讓他們免受輪回的苦報,同時自己也能命終往生極樂世界。
㈣ 佛教認為,不孝順的人沒福,那麼,愚孝的人會不會有福
愚蠢的孝順是很多行為組成的,不純粹,果報是有好有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