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遇到不贍養老人,又不想跟親戚撕破臉怎麼辦
這個主要看就是這個親戚跟你是什麼關系了。如果是親兄妹或者親姐妹關系,那麼她不贍養老人,你就得由你替他付出更多,那麼這個事情就是不想撕破臉也不行了,就一定要嚴正的告訴她,讓她也要贍養老人,甚至可以跟他鬧翻。
如果並不是親兄妹或者親姐妹的關系,而僅僅是在遠一些的親戚的話,那你不要管就行了。有些事情是清官難斷家務事。
你管你也管不了,人家也不會聽你的,反而弄到你們兩個之間的關系很僵,真的就沒必要,而且她不贍養老人,對你來說也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就不要管就行了。
回答問題不容易,請給一個採納,謝謝你!
❷ 對於親戚指責你不回家就是不孝你要怎麼辦呢
「百善孝為先」,如果是我的話能回家陪父母就盡量回家陪父母,如果是出版於逼不得已的原因,權而親戚不明原委就指責我,我會耐心的跟他們解釋清楚,也會謙虛的接受他們的批評,不會覺得自己受委屈而去頂撞親戚。但前提是「人貴在自知」,你要是平時就是不怎麼管父母的,對父母不聞不問也不回家的,這就是你的不對,你就活該被指責。
❸ 如果你30多歲還沒結婚,所有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就罵你是不孝子,你該怎麼辦
中國有句俗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意思就是不結婚生子是最大的不孝。
這句話可以說害慘了很多單身男女,尤其是30歲+的人,在老一輩的思想體系裡面,或者說老舊的思維意識中,不結婚生子就是一件無法容忍的事情,越是落後的地方,這種觀念越是普及。
如果換做是我,我會對他們分兩種態度來應付:
對於真正關心我的人,希望我找到另一半,生活更加幸福的一類人
這類人屬於真正關心我的人,所以我的態度就是讓他們不關心我,不讓他們擔心,和他們講道理,說理由,這道理和理由無非是現在不打算結婚、沒遇到合適的對象、正在積極的尋找、結婚是我自己的事情,希望別人不要操心,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定奪等等。
即使採取強勢和敷衍的態度,表明自己的立場,目的讓他們別擔心自己,自己也在慢慢思考或者尋找對象中,這樣也能讓自己清凈一點。
對於舉著孝順的道德旗幟來教訓我的人
這類人自己是不屑的,所以我的態度是強硬的,但內心一定要強大,因為這類人非常多,親朋好友都有這類人存在,如果有人當面對我說因為不結婚而不孝順,我會對他們說:
我結婚和你有半毛錢的關系?
孝不孝順是我父母說了算,你是誰?
之類的話語直接懟回去,這類人就是沒事找事,所以,痛快的懟回去。
總的來說,三十歲不結婚在當下這個時代,很正常,結婚其實和年齡關系不大,關鍵在於緣分和自己,他人的言語不必太較真,
❹ 如何勸解不太孝順的家人
我自己也為人父母,我能體會母親的十月懷胎不易,再把我們從襁褓養育到成內家立業的辛難容,從父輩的覺悟,和周圍許多有了媳婦忘了娘,既然沒給女婿遺產,也不必苛求孝順,等我老了,一定要存好養老金,如果有能力就留套房給自己住,要不盡完責任,住養老院,不給兒女添負擔,也不看兒女顏色,老也要老的有尊嚴。
❺ 不尊重母親的人的後果嫌棄養母怎麼辦
不尊重母親的人的後果 不尊重母親的人的後果,孝敬和回報是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做子女還是做人都必須懂得的道理,但難免就是有一些人,性格比較怪異,不懂得尊重長輩,那麼不尊重母親的人的後果呢 不尊重母親的人的後果1 一、不尊重母親的人的後果 俗話說得好,父母就是在世佛,不孝敬父母就是對佛的不敬,這樣的後果,不僅遭受親戚朋友的嘲笑,而且這種教育方式也會折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將來有可能孩子也會效仿自己的做法,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不孝敬父母的人,在工作中,會被很多同事鄙視,遇到任何困難,很少有朋友能夠伸出援助之手,因為這種人的性格很狹隘,自己的父母就不孝敬,難道會對朋友好嗎? 所以說人要學會感恩,更要懂得孝敬父母 二、教育孩子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 溫和而堅定。 堅定非常重要。大多數家長把堅定和強硬混為一談。強硬容易導致沖突的發生,而堅定不會。強硬是要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意志來行事。而堅定只是家長管控自己,而不是要求孩子非要做出改變。如果我們強迫孩子,雙方之間很容易就會起沖突。如果我們只是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就會避免沖突的發生。任何的沖突都需要雙方的參與,如果我們不參與進去扮棚,那麼沖突就可以避免。 比如媽媽開車,帶兩個孩子回家。 兩個孩子在車里不停的打鬧。已經影響到媽媽的正常駕駛。這個時候媽媽並不一定非要大吼大叫,強迫兩個孩子老實守規矩。媽媽只需要把車停在安全的區域,然後靜靜的看著孩子告訴他們,他們什麼時候安靜下來,媽媽什麼時候繼續開車。這是在讓孩子為他們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按時回到家裡,那是因為他們兩個在路上,不停搗亂的結果。他們要為整件事負責。這個時候孩子通常會很快安靜下來,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迫。 還有一個例子。媽媽特意做了土豆燉牛肉作為晚飯。而小明放學後說他不想吃土豆燉牛肉,他想吃西紅柿炒雞蛋。而土豆燉牛肉是全家人都喜歡的一道菜。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有權利不吃土豆燉牛肉。但是母親忙了一個下午,她也有權利坐下來好好享用這頓晚餐,而不是再到廚房裡接著忙活。母親也已經累了,他需要休息。這個時候小明的媽媽就可以告訴小明,他可以自己去做西紅柿炒雞蛋,要不就少吃一些土豆燉牛肉。 媽媽在整個過程當中並沒有指責抱怨和強迫。小明也感受到自己被被媽媽尊重。這樣媽媽既尊重了自己,又尊重了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無節制的要求父母為自己付出。 當父母們開始學會尊重自己的時候,孩子才會尊重你。重要的是這種尊重會影響孩子踏入社會之後的人際關系。這是在告訴孩子,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不只是他們自己。 不尊重母親的人的後果2 一位阿姨今天給我發了一篇文章,看後感慨頗深。回想自己走過的路,確實是這樣的。 我們看看現在的人,命運多舛,生命無常,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有的人會忽然大富大貴,有的人忽然變成貧賤,甚至陷入牢獄;有時候萬人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就走上了斷頭台。看我們這個世界,看我們歷史種種的故事都告訴我們,要警惕,出了問題廳返則,有了變化,種種問題都在對德不明,對孝不清,沒有把孝德真正落實下去,沒有把孝和德作為我們必須要遵守,行持的指導,深深的埋在我們心裡,落實在我們日常的種種事情裡面,所以我們就會出現起起伏伏,高高低低。那麼在生活中常見的 現象如下: 一、頂撞父母: 現在的孩子經常對父母是一言九頂,好像這樣會顯得很平等,可是,這正是工作不順,婚姻不幸,事業不佳的原因。一個家庭就好比一棵樹,父母生我養我世核育我是這棵樹的根,我們則是樹根滋養下的枝葉,我們頂撞父母,就是在隔斷自己的根,根斷了,樹葉也就慢慢枯萎了。 二、讓父母幫自己幹活: 大家知道增長福報最快的方式是什麼嗎?就是孝敬父母,父母是世界第一福田。你的福報若是沒有了,就趕緊買點好吃的好穿的送給父母,給父母洗洗腳,端杯茶,慢慢的'你就發現你的福報立即升起來了,這是最好的積攢人品的方式。若是翻過來,讓父母哪怕給我們端上一小杯水,也是極損福報的。 結合自己的過去想一想,確實如此。小時候,家境不好,從小我們姐弟就很懂事,爸媽在外面干苦力掙錢,而我們就把家裡的大大小小的活全部幹完,為了不讓爸媽餓肚子,我們經常把做好的飯菜打包好給爸媽送去。那時候,學習並不突出的我,每到重要的考試的時候,成績總能進步很多名。直到上大學,慢慢脫離了父母,幫父母的時候也是屈指可數,那時候就感覺自己再怎麼努力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直到現在,每每給同事說起,媽媽把飯菜做好等著我回家吃飯呢,就感覺特別幸福。其實翻過來想想,我們把飯菜做好等著爸爸媽媽回來吃飯,爸爸媽媽會不會也會覺得很幸福呢! 所以,父母要為自己做什麼的時候,腦海里趕緊浮現出四個字我受不起。 不尊重母親的人的後果3 不懂得感恩父母,是一個人變壞的開始 《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儒家思想認為「一個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在上位的人,這種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這種人是不會有的。君子行事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產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 不懂感恩的人真的挺會算賬的。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對老兩口把兒子兒媳告上法庭,不過不是贍養費的問題,而是索要「帶孫費」。 案子很簡單,就是小兩口生了孩子,讓父母撫養,但基本不出錢,所以父母出錢又出力。不知道是確實沒能力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就狀告兒子索要費用。 這件事讓網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覺得合理,老人沒義務帶孫輩,兒女就應該出錢,還有一部分覺得,一家人打官司沒意思。也有一部分人把問題歸結在老人身上:「帶孫子確實為非法定義務,你可以選擇不帶!但一家人經過法院判決了以後怎麼相處?要了每個月那2千多塊錢,自己以後老了生病需要兒女陪護時,怎麼算?一家人何必斤斤計較呢?」 言下之意,現在因為帶孫斤斤計較,那就別指望養老。什麼時候贍養父母和幫不幫自己帶孩子掛鉤了?如果非要算,養育自己的那筆怎麼算呢?父母養育了你,真的沒有義務幫你養孩子。他們幫你帶孩子,願意出錢又出力,真的是因為愛你,想為你減輕負擔,但這真不是你不出錢的理由,更不是贍養他們的交換條件。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比狼還可怕。 連父母的付出都不感恩,又怎會真的感謝別人的幫助。這樣的人走向社會,會覺得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很難看到自己的問題。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一個人只有學會了感恩,才能對別人的幫助,心懷感激,才能發自內心地去關愛別人,才會有真正的美德。我們的人生是從父母那裡開始的,感激他們的付出和給予我們的愛,是美德的起點,當然感恩父母不意味著絕對地順從,和盲目地服從。真正的愛你和真誠地為你好,你是可以感覺到的。 弗萊徹說,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一個人,如果在家裡看不到父母的付出,不能對父母感恩,很難到社會上做個好人。所以說,一個人變壞,是從不懂得感恩父母開始。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別人,註定不會有大作為和成就!
❻ 奶奶很難伺候,總是造成我們家庭矛盾,壓力好大,我就快挺不住了,該怎麼辦啊
孝敬老人是我們每個作子女後代的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至於老人由於生活的經歷不同,加上老年後難免糊塗,與子女們的矛盾沖實也是常有的。與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常常被其它的親屬指責,被老人埋怨也是常有的事。我也有同感。但我們不能因此就不管老人了對吧?
孝還是要盡的,對老人還是要多寬容一些,對她的某些話或是事,不妨也來個「陽奉陰違」就是表面只管應允,哄得老人高興。然後分清事非,該聽的聽,不對的,自己還按自己想做就好。不要正面沖實。老人和孩子一樣,極為脆弱和敏感,一點小的不如意,她就會傷心嘮叼好長時間。
最難的是親屬的指責。古人雲「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偶爾見一面,都親的不了得,天天在一起,凡而難作好人。但真正孝順的,就是能和老人一塊住的人!
最好的辦法,如果有可能的話,讓老人到其它子女家住一段時間。一人家至少一個月。讓大家都體驗一下老人的習慣和思想。然後,由老人自己選擇和誰住在一塊,同時,所有子女都一塊商量一下,討論一下,增加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尤其要支持和涼解和老人住在一塊的人。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因為家是講情而不是講理的。但如果親屬中有人真的太指責你們的話,那就誰指責就讓誰管一年,作個榜樣我們來學吧。
給你說點我經歷的一件事吧:我有個親屬,出嫁後和婆婆住在一家。她心直口快,心地善良,他大嫂精明刁鑽,居不一年,多次指責我親屬不孝。甚至對簿公堂。她婆婆也人雲亦雲,彷彿受災受難模樣,最後不得已,經法庭調解,我親屬夫妻傾其所有,給錢給糧,要什麼給什麼,老人隨大嫂居住。結果,東西交接完畢後十餘天,婆婆被大嫂掃地出門,只給一套輔蓋卷,還扔在當街。老人至死,仍由我妹及妹夫照料。只是別人再無閑話。孝敬老人不能講價錢,但她經此一劫,受些苦難,雖然想來心痛,也有他自己的因素,有時也是不得已的事。那些在嘴上大講孝道,對別人橫加指責的人,不妨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