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兒子想孝順父母,父母已不在了」的成語是什麼
「兒子想孝順父母,父母已不在了」的成語是 子欲養而親不待。
Ⅱ 這是大實話,子欲孝,而親不在。子欲孝,而親仍在,才是自己最大的悲哀。請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子欲孝,而親不在,意思是指,子女想到要孝順父母的時候,然而父母已經離世了,不能接受子女的供養了。
子欲孝,而親仍在,指的是,親人還在,你卻只是欲孝,而不是盡孝,也就是,你只有這個想法,但是卻沒有實際行動,一切都是空談,也只是掛個欲孝的道德頭銜罷了。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謝謝
Ⅲ 「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復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制。故事我也不知道,查到了這句話的出處給你看下吧。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以上的嘆息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大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因為這緣故,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Ⅳ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意思:樹要靜下來,可是風卻不停地刮;兒女想要表達孝順但是雙親已經不在人世。
欲:想要。
止:不停息,不停止。
孝:孝順。
在:存在,這里比喻離世、去世。
引用:時不我待,多陪伴,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請不要用借口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鄭爽
例句:人生最大的哀痛,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子」!人生最大的悲劇,是家未富而人先亡,人生最大的可憐,是彌留之際才明白自己是應該做什麼的!
近義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讀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意思: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
寓意: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引用:唐·白居易《柳公綽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
翻譯:古人說: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假如)之前沒有彰顯、褒獎、獎勵(財物)這一類的事情,那麼將用什麼來表彰前代大臣的功德,並慰問他們後代子嗣的人心呢?
Ⅳ 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意思是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經離世,無法享受到子女的孝順。
Ⅵ 子欲孝而親不待,意思是不是想要孝順但親人不接受
是這個意思的。原句是子欲孝而親不在。意思是指子女想孝順,而親人卻不在了。
Ⅶ 「子欲養而親不在」,全詩內容是什麼
並不是出自古語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