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曹操一向鼓勵世人要孝順,他為何掘了別人的墓呢
三國時代,曹、孫、劉3方分別創建了魏、吳、蜀3個國家。不過客觀來說,曹操的才能完全碾壓孫權、劉備兩人。論文學才華,曹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而孫、劉基本與文學名人沒有半分錢關系;談軍事能力,曹操北平烏桓,南征北戰,而劉、孫根本不能比擬;說政治手腕,曹毫無壓力完爆劉、孫2人。
曹操曾經有幾次收編大軍的經歷。一次是收服了黃巾殘部的青州兵,再一次是收降了袁紹的北方殘軍,另一次是收編了荊州的幾十萬軍馬。荊州是糧食產地,北方也不差糧,但這些人畢竟數量龐大,所以曹老闆的這個舉動是為了軍費的無奈之舉,非常現實,又很無奈。
Ⅱ 明代,馬皇後去世葬入陵墓,她生前有何孝舉,陵墓定名為「孝陵」
因為馬皇後的謚號叫做孝慈,因此陵墓得名孝陵,而孝慈這個謚號則是因為她的丈夫朱元璋對她很是敬重,因此給她謚號孝慈。馬皇後這個人是一個溫和體恤、心存善念、愛民如子且聰慧過人的人。
朱元璋性格暴躁易怒,經常會為一些小事責罰下人,而這個時候經常是馬氏出面安撫,使朱元璋平息怒火。後來朱元璋稱帝,後宮嬪妃但凡有孕在身,她都悉心照料。朱元璋和眾皇子的飯食也都是由她親手掌控,不出一絲紕漏。在她病重之時,卻拒不吃葯,朱元璋很是焦急問她為什麼,馬氏回答,如果他們治不好我的病你又要殺了他們,怎麼能因為我一個人而使這么多人丟掉性命呢。後來,馬氏病重身亡,朱元璋悲痛欲絕,封謚號孝慈,且再沒立過皇後。
Ⅲ 曹操是盜墓界祖師爺,曾動員萬人挖開一座陵墓,究竟是誰的墳墓
曹操動員萬人挖開的是梁孝王劉武的墳墓,曹操從劉武墳墓中盜取的財富不僅養活了他的軍隊,也讓他的軍隊整整三年都不需要為軍餉發愁。
一、梁孝王劉武
曹操不願意攫取民脂民膏去充當軍餉,也不願意像劉備一樣大肆造錢,他為了籌集軍餉打起了盜墓的主意。他將目光盯在富有的梁孝王劉武的墳墓上,親自指揮士兵挖開劉武的墳墓,從墓中盜取了數萬斤的財寶,並且將這些財寶全部充沛軍需。
《三國志·魏書》記載: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
就這樣,曹操從梁孝王墳墓中盜取的財寶不僅解決了軍餉不夠的困境,也讓他有足夠的錢財招兵買馬,為他逐鹿中原稱霸一方提供了物質基礎。
Ⅳ 皇帝陵寢的命名規則 長陵、孝陵、景陵、裕陵、泰陵、乾陵、昭陵……等等的含義
在中國古代,皇帝將陵寢的建造祭祀視為頭等大事。自秦始皇開始,歷任皇帝均在生前就為自己建造陵墓。有的陵墓建造了幾十年,直到皇帝死了才匆忙收場。建造陵寢設有專門的機構和負責的大臣。當然陵寢也要有個名字,陵寢的名字叫做陵號,目前還沒有看到專門論述陵號的專著,無法論證陵號命名是否有傳統的規則。但從秦始皇以來的陵號命名規律來看,陵號或者取吉祥之意的文字,如明太祖朱元璋葬於孝陵,按謚法雲: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協時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朱元璋以此暗喻自己之德;或依陵寢所在地命名,如漢代陵號長陵、陽陵、杜陵、霸陵等等,均以陵墓所在地命名。從歷史上來看,陵號命名的情況以前者居多。這些蘊含吉祥之意的文字在中國古代的謚法中,一般都可以找到它們的含義。
另,二樓的朋友推薦的網路關於「陵寢」詞條的解釋是錯誤的。陵號是皇帝生前所定,依照常理陵號的命名還要經皇帝的批准才可使用;而不是「根據去世皇帝生前的功過和世系而命名」 。看來網路「陵寢」詞條的作者把陵號與謚號弄混了。謚號才是臣子在皇帝去世後根據該皇帝的功過生平以及謚法而定。從皇帝的謚號上可以看出這個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而從陵號上看不出哪個皇帝是昏君來。
用清朝的陵號舉例說明:
世祖順治孝陵。是清入關後的第一座皇帝陵寢。孝字在謚法中,處於較為重要的地位。古人所輯的謚法集解中,其意義有三十九種之多。尤以《正義謚法解》「協時肇享」的說法為最確切,與天子大孝相吻合。有開基肇業之意。
聖祖康熙景陵。景字在謚法中有十三解。以「耆意大圖曰景」,「德行可仰曰景」二條,與聖祖一生行事最為符合。「耆意大圖曰景」出於《唐會要》,《經世大典 君謚》劉熙註:耆,老也。少而有老成之謀,能大其功,故曰景。
世宗雍正爺泰陵。「泰」字,清《內閣鴻稱冊》有二義:循禮安舒曰泰;臨政無慢曰泰。世宗一生勤於政事,陵寢命名當取第二個意思。
高宗乾隆裕陵。 「裕」字,清《內閣鴻稱冊 列聖尊謚》有二義,「建中垂統曰裕」,「寬仁得眾曰裕」。王世貞《謚法考》「強學好問曰裕」。高宗好學不倦,建立乾隆盛世,國富民強,陵名為裕,也算恰如其分。
仁宗嘉慶爺昌陵。「昌」字謚法有其字而無解。但是在《辭源》一書中,「昌」字有善,美好壯盛,興盛等義,昌陵之意當取於此。
宣宗道光慕陵。慕陵是清陵中的特例,在謚法中沒有慕字,是宣宗自命的陵名。
文宗咸豐爺定陵。謚法中,「定」字有十九義。在清《內閣鴻稱冊 列聖尊謚》關於定字有三解:靜正無為曰定;大應慈仁曰定;義安中外曰定。咸豐年間內憂外患不斷,文宗在位期間殫心竭慮而未能平定,故在其死後,以「義安中外」之義命名,也算是寄託一種期望吧。
穆宗同治惠陵。「惠」字,在謚法中有二十八解。清《內閣鴻稱冊 列聖尊謚》中,「惠」字有二解:德威可懷曰惠;澤及萬世曰惠。穆宗廟謚為一個「毅」字。「毅」字,含有英明有執,強而能斷之意,這與「德威可懷曰惠」之含義正相對照,可為穆宗陵命名原因一解。
德宗光緒爺崇陵。「崇」字的謚義,只有清王世貞《謚法考》中有一種解釋,為「能修其官曰崇」。就是說能使官員各修其職叫做「崇」。
Ⅳ 梁孝王之墓為什麼引得曹操帶兵盜掘,帝王霸業藉此發跡
在河南省安陽縣成為了中國矚目的焦點,在這里發現了曹操的墓地,很少有人知道曹操這位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人物,在東漢末年,他當了一夥盜墓賊,200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曹操帶兵隱藏在了一個群山中,這里叢林掩映,
公元前169年,文帝的兒子梁國的國君突然墜馬身亡,這不得不讓文帝重新選擇一個梁國的國君,而重新選的這位就是竇太後的小兒子劉武。而他的陵墓就在茫盪山。這座陵墓是歷史最龐大的宮殿,超過西漢楚王墓的規模,稱得上是千年第一陵。
Ⅵ 古代帝王陵墓是如何命名的比如說「裕陵」、「孝陵」、「茂陵」等,這些字有什麼講究嗎
古代帝陵命名並沒有資料表明有嚴格規則,大致分為兩種:
一是按照尊號、版謚法等取權名;
如唐太宗昭陵中的「昭」字,就是一個褒義詞,也和唐太宗的尊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相吻合。據謚法解釋:「聖文周達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如高祖李淵獻陵、中宗李顯定陵、睿宗李旦橋陵、玄宗李隆基泰陵、德宗李適崇陵、穆宗李恆光陵等,其獻、定、橋、泰、崇等字都是與皇帝的尊號或謚號有關的褒義詞。
二是按照陵墓所在地取名;
如:西漢的長陵、安陵,因位於長安而得名;陽陵因位於弋陽縣而得名;平陵因位於平原鄉而得名:茂陵因位於茂鄉而得名;灞陵因灞水而得名等等。
Ⅶ 河南永城芒碭山漢梁孝王王後墓是怎麼被發現的
河南永城芒碭山漢梁孝王王後墓是1991年4月當地村民開山採石時發現的。因在其山頂的陪葬坑中出土一枚「梁後園」銅印璽和「孝園」瓦而斷定此墓應是梁孝王王後李氏之墓。
這座墓室的發現,為解決我國考古上許多重要學術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有價值的文物,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梁孝王王後墓所體現的文化思想、形制格局,既是一個強盛的諸候王國的歷史見證,也是漢王朝的文化、哲學、政治意識的縮影,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西漢時期遺存的最大的石崖陵墓。其發掘的墓道、甬道內的封石多達4000多塊,且每塊封石上刻有該石擺放的位置、編號、石工姓名、干支紀年等,對研究西漢的立法制度、書法藝術、古文字演變等,是不可多得的珍寶。
(7)漢孝順皇帝墓擴展閱讀:
梁孝王王後墓的建築特點:
梁孝王王後墓長2l0米,其墓道與梁孝王墓相對,有兩個墓道,長約80米,南北寬5.5米;34個側室及迴廊,墓室內平面面積1.6萬平方米,容積約為6500立方米,規模之宏偉,形制之復雜,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
墓室頂部有大型彩色壁畫——《四神雲氣圖》:中部一條7米長巨龍飛騰,東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獸、靈芝及雲氣紋圖案裝飾。壁畫從主墓室頂部的西端起,向東延伸有丈余,總面積達30平方米,填補了我國西漢時期壁畫的空白。這幅壁畫為「歷史最悠久、篇幅最宏大、保存最完整、藝術價值最高」的稀世珍寶,比敦煌壁畫要早600多年,被稱為「敦煌之前的敦煌」。
梁孝王王後墓有東西兩個墓道。東墓道位於山峰的東坡,是在岩石上露天開鑿的,總長37.7米。東墓道的西端連接前庭,前庭北壁有兩個側室。因為在側室門口發現刻有「東車」、「西車」字樣,室內又出土有馬骨和銅馬銜,所以估計這兩個側室應是車馬室。
東墓道西端有門和甬道相連。甬道南北兩側各鑿有兩個側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墓的前室西部有一斜坡甬道與迴廊和後室即主室相連通。後室是李王後墓的主體建築部分,周圍有迴廊環繞。後室西半部鑿有一長方形凹槽,後室北壁鑿有棺床室、側室和過道。
過道西壁有兩個小側室,南側室為浴室,北側室為廁所。廁所內有便池及扶手等,當為我國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態。在南迴廊的東段南側有一仿樓閣式側室,被稱為儲冰室,據說這是我國最早的「冰箱」。
Ⅷ 漢代梁孝王陵墓怎樣發現的
梁孝王墓復一直以來都很有名的。歷制史記載也明確,所以基本都被盜空。不需要別人發現了。
梁孝王墓位於永城市芒碭山南脈保安山東側山腰,距山頂約15米。梁孝王名劉武,漢文帝次子,初封代王,後封淮陽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改封為梁王,史稱梁孝王,死後葬此。其墓斬山為槨,穿石而藏,墓門向東,墓長56.62米。
Ⅸ 哪一個陵墓600年無人敢盜,為何洪秀全在墓前自稱不孝子
這個傳奇的陵墓就是朱元璋的明孝陵,600年來無人敢盜,至今仍舊完好無損。洪秀全在朱元璋的墓前痛哭自稱是不孝子,沒有早一點奪回漢人的江山。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合葬陵,歷時38年修建完成,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也是至今為止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帝王陵墓之一。
孫中山去祭拜明孝陵其實跟洪秀全是一個目的,他是想以朱元璋為榜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因為朱元璋是驅除韃虜、結束異族元朝統治的領袖,所以他被很多人所推崇。
Ⅹ 孝東陵的墓主人簡紹
順治十一年(1654)五月入宮,冊為妃,六月立為為皇後,順治帝死時專,她年僅21歲。孝屬惠章皇後在康熙一朝備受尊崇。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卒,終年77歲,五十七年(1718)入葬。
七位妃為恭靖妃、淑惠妃、端順妃、寧愨妃、恪妃、貞妃、悼妃。
此外,孝東陵內還葬有十七個格格、四個福晉,這些格格和福晉都是福臨的嬪御。由於清初宮闈草創,典制未備,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稱格格、福晉。到了清朝中期,後妃制度日臻完善,後妃等級、名號、稱謂上的混亂現象才得以杜絕。
孝東陵首開為皇後單獨建陵之制,其規制是後世皇後陵效法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