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基督教講章《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
經文: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六節到三十八節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剛才我們所看的經文是西門彼得對主耶穌說:「主啊,你往哪裡去呢」,主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還不能跟我去,但是後來卻要跟我去」。彼得當時大或不解,認為我們的主對他太不了解了,太輕看他了。我對你這么忠心你怎麼這樣不理解我呢?所以彼得很委屈的對主說:「主啊,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你去呢,我願意我你捨命」。我們的主覺得彼得對自己的認識實在是太差了,高估了自己的信心高看了自己對主的忠心,便用反問的方式提示彼得說:「你願意為我捨命么?我實在的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主的這句話可以在我們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情景:『彼得你真的願意為我捨命嗎?我來是為你們眾人捨命的,你現在反為我捨命,你能有這樣的愛嗎?你能有這樣的愛我也不必來世界了。彼得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太不認識自己了,你不但不能為我捨命而且當我遇到危險的時候你就不認我這個師傅了,不是一次的不認我而是三次的不認我。你要知道你是軟弱的我是剛強的不是你為我捨命救我而是我為你捨命救你。』
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對自己的認識實在是太不夠了,高估了自己的信仰。認識自己真的是非常重要的,無任是大人物還是平民百姓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都會有很大的虧損。世界極的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名言就是『認識你自己』,中國的儒家思想也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說,孫子兵法中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贊美詩六十五首的副歌中也有『使我識主並自己』。這些都是叫我們學習認識自己;今天我就以『認識自己』為題從三個方面與弟兄姐妹共同分享。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一、從信仰上認識自己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我們很多的時候會覺得我們的信仰是那樣的好,對主是那樣的忠心,認為無任是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忠心侍奉主,就如同使徒彼得一樣願意為主捨命,可是到了主試驗我們信心的時候把我們放在危險的環境里的時候我們就離開主逃跑了,躲起來了。列王記上十九章告訴我們:當先知以利亞戰勝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的時候他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剛強,可就是亞洗別的一句『我要取他的性命』的時候,他便逃跑躲起來了,來到羅滕樹下求死。唯有我們的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在上帝試驗他的時候他得勝了;弟兄姐妹我們的信仰怎麼樣呢?有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信心嗎?肯定沒有吧?但是我們有彼得的信心嗎?我認為還是沒有的。他雖然三次不認主但是他仍然跟在主的身邊其他的使徒都跑了不敢跟著他,彼得當時能夠敢跟著主我認為他很了不起了。換著我們還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呢?所以我們要認識到我們信仰的不足、信仰的軟弱、信仰的愚昧。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二、從行為上認識自己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談到我們的行為,好多的弟兄姐妹會認為我們從不沾別人的便宜,都是吃虧在前,從不罵人打人從不吸煙酗酒,尊老愛幼感覺我們的行為應該是很不錯的,其實我們的行為與耶穌教導我們『愛人如己』差得太遠了,我們的行為還不如那些專門找耶穌把柄的法利賽人呢。路加福音十八章十到十四節告訴我們,法利賽人和稅吏到聖殿里去禱告的時候,法利賽人說:『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獻上十分之一』。我們中間又有多少人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呢?所得的獻上十分之一呢?馬可福音十章十七到二十二節告訴我們:一個財主問主耶酥怎麼行才能承受永生。主耶穌對他說:『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財主對主耶穌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主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弟兄姐妹主耶穌所說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我們能做到,但是『不可虧負人』我們中間有誰能說我一生沒有虧負過人呢?還有『當孝敬父母』在我們中間有誰能說我是孝敬父母的人呢?但是那個財主他都做到了,比我們好多了。但是既便如此我們的主沒有說你就可以承受永生了,主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才有財寶在天上。親愛的弟兄姐妹:主耶穌今天如果站在我們的面前叫我們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我們能做到嗎?我想我們是做不到的那我們有可誇的嗎?是沒有可誇的。所以我們要認識到我們在主面前的虧欠。要認識到我們的行為是那樣的污穢、那樣的不潔和那樣的自私。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三、從心靈上認識自己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有很多的時候我們只是看到別人的缺點,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這是我們沒有從心靈來認識自己所帶來的影響。不是看別人比自己強而是看自己比別人強。有時候別人指出我們的缺點,我們不但不能接受別人的提醒反而變本加厲地攻擊別人。約翰福音八章三到九節說的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在這里我倒是很羨慕這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我不是羨慕他們來找耶穌的把柄更不是羨慕他們找機會來為難耶穌;我是羨慕他們被耶穌點劃以後能夠認識自己不配去定別人的罪,自己同樣也是罪人。所以他們一個一個地都走了。聖經沒有告訴我們耶穌在地上畫的什麼字,但是不少的傳道人是說耶穌把那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所犯的罪都羅列在地上,讓他們看到自己也是一個該死的罪人,只不過不是犯同樣的罪罷了。耶穌直起腰來提示性的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奇妙的是那些來找耶穌把柄的人都一個一個地走了,為什麼走了呢?是因為主耶穌提示他們要認識自己,從心靈上來認識自己也是罪人,在他們認識到自己不配去定別人的罪的時候所以才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走了。我們怎麼樣呢?我感覺我們還不如這些人呢。有可誇的嗎?看看自己就知道了。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所以,我們要認識自己信仰的昏蒙才能認識到上帝的帶領和救贖。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我們要認識自己行為的虧欠才能認識到上帝的憐憫和慈愛。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我們要認識自己心靈的污穢才能認識到上帝的聖潔和全能。 r3i福音網-基督教綜合門戶網站
② 勞苦愁煩的經文基督徒要學會放下講章人為什麼勞苦愁煩
證道經文:太11:28-30 m8V基督教阿們網
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里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m8V基督教阿們網
文字內容:m8V基督教阿們網
感謝主,今天是8月份第一個主日,也是聖餐主日。耶穌基督呼召我們來到他的面前得享安息,正如剛才我們的詩班獻唱的贊美詩《回家》。當一個人漂泊在 外,心裡不免有些不踏實,甚至有很多掛慮、憂愁和煩惱。當他結束旅程,回到家裡,內心是充實、喜樂、且滿足的。我們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有時也感覺自己像 一個客旅,是寄居的,總想找到回家的感覺。但是,找到家並不單單是進入一座房子,乃是見到你的父母親人。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也是如此,在屬靈的道路上,我們 需要時時回家,經歷神的恩典,看到神的榮耀。m8V基督教阿們網
今天我要藉著馬太福音11章來分享一段經文,就是耶穌基督向全人類所發出的呼喚:「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里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 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我們從三個方面一起 來思考耶穌的教導:(一)到主面前來得安息第(28節);(二)當負主的軛(29節);(三)當學主的樣式,這樣我們就必得享安息。m8V基督教阿們網
一、到主面前來得安息m8V基督教阿們網
神還在呼喚: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里來。勞苦擔重擔的人,不只是指非基督徒,也指已經信主多 年的基督徒。原文是指勞苦的和擔重擔的兩類人,即勞苦的人,擔重擔的人,都可以到主的面前來。m8V基督教阿們網
那麼,什麼樣的人需要到主面前得安息呢?——勞苦擔重擔的人。試問:你是否是勞苦擔重擔的人?你擔著什麼樣的重擔?在耶穌的時代,很多人擔的是律法 的重擔,有很多律法條文轄制著他們。文士、法利賽人將一些人的道理,人很難謹守的律法,條條框框,捆成捆放在一個人的肩頭上,使人喘不過氣來。這是律法之 下的重擔。m8V基督教阿們網
對於我們弟兄姊妹來說,這個重擔或許是指我們和罪惡作斗爭的重擔,正如保羅所說:「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7:18)「我 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7:24-25)希伯來書告訴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 前頭的路程」。(來12:1)在這里「各樣的重擔」,指出了我們所經驗的、歷世歷代眾聖徒所經驗的不同重擔,這個重擔不是工作帶來的重擔,而是犯罪帶來的 重擔。m8V基督教阿們網
在伊甸園當中,亞當夏娃犯罪之前,他們負責修理看守,做神所讓他們做的事情。他們是喜樂的、安息的。但是因為犯罪,耶和華神咒詛地,咒詛亞當,咒詛夏娃,咒詛蛇,以至於這樣的勞苦愁煩就臨到我們中間。唯有耶穌基督將我們從這樣的勞苦愁煩中拯救出來,除他以外,別無拯救。m8V基督教阿們網
弟兄姊妹,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重擔,學業、工作、婚姻、健康等方方面面。不同的年齡段,重擔也不同;未婚和已婚的,也有不同的重擔。我們常常被這些重 擔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要思考當如何求神使我們擺脫這樣的重擔。另外,我們經常會羨慕別人,這種羨慕、攀比,也成為一種無形的重擔。m8V基督教阿們網
耶穌基督所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這個「凡」字,沒有任何限制,不受時間、地點、事件的約束,都可以到耶穌基督面前。沒有一件事是耶穌基督承擔不 了的,因為他說了這樣的話,他的話語一出就帶有能力。相信在座的弟兄姊妹沒有一人敢模仿這句話,我也不敢模仿「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的家裡來」。我 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唯有神能解決。他呼召我們可以到他那裡去,他沒有推卸責任。凡勞苦擔重擔的,不管什麼重擔,都可以到他跟前來,這是一個永恆的呼喚。 由此可見,耶和華神的慈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m8V基督教阿們網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可以來到他的面前,他就可以使我們得享安息。因著耶穌基督偉大的呼喚,我們可以坦然無懼來到他面前。試想,如果這句話語出自任 何一個人的口,我們都會認為是個笑話,甚至是褻瀆,因為沒有一個人有足夠的膀臂遮擋更多人的憂傷,沒有一個人有足夠的胸懷接納眾多憂傷的靈魂。弟兄姊妹, 只有耶穌基督能使我們得安息。m8V基督教阿們網
「安息」的原文是個動詞,指「我就安息你了」。安息是我們內心的、生命的安息,他有能力使每一個來到他面前尋求他的人,肩負重擔和勞苦愁煩的人,都卸下重擔,得到、經驗到、享受到生命的安息。前提是我們必須到他面前來,在家裡干坐著、乾等著、期盼著都不行。m8V基督教阿們網
二、當負主的軛m8V基督教阿們網
我們到耶穌面前,一是要來,二是要負主的軛。軛是牛拉套用的,放在牛的頸項上,耶穌基督用軛比喻律法的軛、福音的軛、天國的軛等等,這些軛對你們來 說都太重了。你們當放下這個軛,負上我的軛,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耶穌的軛是怎樣的呢?他的軛就是被釘十字架,甘心順服。他接受了。耶 穌說他的軛是容易的,這里的「容易」在原文的意思是完全合適的。一個軛對一頭牛如果完全合適,那麼牛的負重就是輕省的。軛必須是量身定做的。這是耶穌基督 所講的關鍵。m8V基督教阿們網
在巴勒斯坦這個地方,牛的軛是用木頭做的。農夫把牛牽到木匠面前,讓木匠為牛量身定做,不合適的地方還可以修整,直到不磨牛的頸項為止。耶穌基督藉 著屬地的牛的軛形容人所肩負的各樣重擔。因為軛是量身定做,不是批量生產,所以神給我們每個人的軛也是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神知道我們的身高體重,知道 我們所能承受的。他所造的軛是最適合我們的,彼此也不能調換。m8V基督教阿們網
耶穌基督按照他給我們的度量加給我們。我們的工作、家庭、生活、兒女、父母等一切,都是他精心測量之後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應感覺到這樣的軛是合適的。其實,耶穌基督不是要減輕我們的重擔,乃是不斷地來調整我們的軛,直到與我們完全合適。m8V基督教阿們網
同樣的重擔,軛不同,結果就不同。同樣是一千斤的重擔,如果軛合適,走起路來,就不會很累;如果軛不合適,即使減一半的重量,也感到很沉重。m8V基督教阿們網
當我們來到耶穌基督面前,讓主把我們身上的軛調一下,我們再回到家裡時,重擔就沒那麼重了。因為主不會將難挑的擔子加給我們。他說:我的擔子是輕省 的,我的軛是容易的。我們不要忘記一件事:到耶穌面前來,要放下自己的軛,負上耶穌的軛。在耶穌基督裡面同樣有軛,但是主說他的軛是容易的。m8V基督教阿們網
如果你覺得自己肩負重擔的軛十分沉重,那就要檢查一下,這個軛是主耶穌給你的,還是你自己找的。主絕不會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你的肩上。十字架是重擔, 是苦難,是令人絕望的,是殘酷的,因著耶穌的緣故,它就成為祝福,成為恩典,成為輕省的。當我們心存感恩,樂意順服,甘心背上十字架跟從主,一切的擔子都 變得輕省了。m8V基督教阿們網
愛可以使最重的擔子變得輕省。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傳教士在偏僻鄉下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背著比他小兩歲的弟弟,弟弟腿上有紗布,可能是受了傷,哥哥滿頭大汗地走著。傳教士就問他:「你背著他不覺得累嗎?」「我一點都不累,因為他是我弟弟。」m8V基督教阿們網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心志,就不會覺得累。如果他背的不是他的親弟弟,可能就會覺得累。比如,養育孩子,很累吧?沒有一個人輕而易舉就把孩子養大了。但是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是在為主養育兒女,你就不會覺得累。m8V基督教阿們網
我曾經讀過一篇靈修文章: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我的孩子是神的兒女,每天陪著神的兒女一起玩、一起鬧,我就很喜樂。要把你的孩子看作神的孩子,看作你的朋友,你就不累。如果我們為主工作,就不會覺得艱辛。若是為自己工作,就會心力憔悴。如果是為神工作,就不會累。m8V基督教阿們網
同樣,為主的緣故背負十字架,我們就不會抱怨。因為主的軛是容易的,主的擔子是輕省的。我們不要肩負那些沒必要、沒價值的重擔。猶太人用「軛」這個 字表示完全的順服。套在牛或驢身上的軛就是要來拉貨負重的。負主的軛意味著完全順服神的旨意,讓他掌管我們的生命。負主的軛表明我們要和耶穌基督一同負 軛,並且天天過與神同行的生活。負主的軛必須調整自己的腳步,與主同行,他走一步,我們走一步,走得快不行,走得慢就掉隊了,我們必須調整腳步,明確該怎 么走。主耶穌基督在天還未亮就出來禱告,所以我們要調整腳步;主耶穌基督在艱難之時向父神發出感恩和贊美,我們也需要調整。負主的軛,與主同行,不偏左、 不偏右,緊緊依靠在主的身旁,來承擔生命的重擔。m8V基督教阿們網
三、學主的樣式m8V基督教阿們網
我們要負主的軛,但是負上軛只是裝備了,還要學他的樣式,看主怎麼走,看主怎麼對待這軛,我們就怎麼效法。這就是學主的樣式。主的樣式是什麼呢?主 的樣式就是主耶穌基督對待軛的態度,他為著神的旨意甘願舍己直到捨命,耶穌基督工作受挫之時,反而獻上感恩,我們作為他的兒女應該效法他對待軛的態度。他 沒有拒絕軛,而是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這杯就是軛。m8V基督教阿們網
而我們遇到難處卻常常說:主啊,請你把它挪開,放一邊兒吧。耶穌基督要我們調整自己的軛,也教導我們:「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 5:48)人能完全像天父一樣嗎?靠著我們自己沒有可能。或許你會說我一大把年紀了,還要我完全,應該從小操練才對。可是耶和華神在亞伯蘭罕99歲的時候 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17:1)。這是耶和華神親口告訴亞伯拉罕的,你當作完全人。m8V基督教阿們網
弟兄姊妹,不管你信主的年限有多長,不管年齡有多大,你也要在神面前做完全人,學主的樣式。「完全」並不是我們信主之後自動變成完全,不是的,天國 是努力進入的,我們要靠著神的恩典去完成使命。保羅也告訴我們:「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 的。」(腓3:12)保羅在努力追求,我們也不能甘心落後,要靠著神的恩典,追求更加完全。只要我們憑著信心來到主面前,背起十字架跟從主,就是邁向完全 的開始,最終我們靠著恩典竭力達到完全的地步。其次我們要學習耶穌的樣式,他心裡柔和謙卑。腓利比書也告訴我們:「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 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 2:5-8)這是耶穌的心,耶穌基督為了我們,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我們當以耶穌基督為榜樣。m8V基督教阿們網
有些宗教引導相信人們經過修煉,可以成仙成佛。但是耶穌基督卻教導我們成為人的樣式,反差很大。成為眾人的僕人,這是耶穌的教導。他不但這樣教導, 也親自這樣做了,只有這樣成為人的樣式,才能拯救更多的人。我們要效法耶穌的樣式,他在逆境當中仍然有安息,禱告:「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太 11:25)在順利、得勝的時候感謝,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耶穌在四面楚歌、工作受挫、被人反對、譏笑、辱罵,被人不理解、不接受之時,還說「父啊,我 感謝你」,表明父神主宰一切,他甘心接受父神的工作安排,說:因為你的本意本是如此。m8V基督教阿們網
弟兄姊妹,我們在生活中,或許會遇到不想看到、不願接受的 事,但是這其中仍有神的美意。有個基督教的孤兒院,專門收養聾啞孩子。有一天來了一個訪問團,看到一百多個孩子長得挺漂亮,可都是聾啞人,聽不懂、說不 清。於是有人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神是全能的、慈愛的。為什麼你們生下來就是殘疾的?孩子們心裡都極其難過。或許他們從來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神既然是 慈愛的,為什麼他們生下來不像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呢?他們沉默了十分鍾,沒有人回答。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子,搬了個小凳子,踩在上面,在黑板 上寫下了幾個字:因為神的美意本是如此。來訪的人心靈受到了極大的觸動。m8V基督教阿們網
弟兄姊妹,「神的美意就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 11:27)既然一切都是神的美意,都是神加給我們的,那就是神的恩典,因為耶穌基督跟父神之間有著獨特的關系。在此也讓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得安息的秘訣就 是,凡事謝恩、完全順服。第28節告訴我們,我們人從罪惡中如何走出來進到主的面前得到安息,29-30節再次告訴我們,我們從一種不順服的自我的生活中 走到神的面前,換成主的軛,得享安息。希伯來書第4章說:「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來4:9)「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 安息」(來4:11)。我們要進入到那安息,那安息就是耶穌基督所應許的安息。務必進入那安息。有主的同在,每天都是安息日。我們不要等到周末放鬆一下, 不要等到度假時再卸去重擔,如果那樣就累死了,要在每一天隨時隨地來到主的面前卸下自己的重擔。耶穌基督說,只有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這種安息是屬 天的安息,是真安息,是內心的平靜和安穩。m8V基督教阿們網
在此我們也看到得安息與得享安息是兩個步驟,所有的罪人到主面前就得到安息,只有負主的軛,學主的樣式的人才能享受安息。得享安息,並非我們不負重 但,乃是放下自己的重擔,肩負主的擔子,照主的旨意、為主的緣故去工作、生活。但這決不是說可以放棄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與義務,我們乃是為主的緣故承擔社 會和家庭的擔子。好比從前我們自己是一家之主,今天我們到主的面前,耶穌是我們家的主人,我們只是忠心又良善的僕人,是一個管家而已,只要我們盡到忠心就 夠了。忠心照顧兒女,孝敬父母,對待妻子,因為主是我們的主。正如保羅說:「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 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14:7-8)m8V基督教阿們網
弟兄姊妹,請你今天就將主權交給耶穌基督,讓他作你家裡的主,主給你什麼,對你都是最合適的。不要再為那些不必要的事操心,不要再擔不必要的重擔, 到耶穌基督面前來才能夠得享安息。並非是到某個教會、某個牧師面前,也不是守著哪一個日子,絕非是用人的辦法,安息永遠是神的恩典。切記只有到主面前來的 人才能得安息,只有負主的軛、擔主的擔子的人才能得享安息。這個安息是給各個時代每位弟兄姊妹的,今天主也在呼召我們每位弟兄姊妹,主要將這樣的真理和恩 典賞賜給我們,因為主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可以到他面前來,他就使我們得安息,這個邀請就是現在。讓我們現在就來到主的面前,脫去重擔,得享安息。願神 憐憫我們。阿們!m8V基督教阿們網
③ 誰幫我寫一份基督教的講章,真好是提高信心的,30-35分鍾。謝謝
您好,我提供點講章大意如下:
以我們多年來的福音傳播工作經驗來看,單純的說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人們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生命的認同感---就是說: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大家都在經歷的事。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是撒旦的工作),使人們對神的存在、他的工作(愛)、以及他是完全可以與我們交流的這些事實,視而不見。作為傳道人,我們必須要把這些事闡述出來,徵求聽眾的意見,避免灌輸,相反卻要提倡大家提出不同意見,以證明我們絕沒有詭辯,而僅僅是把大家視而不見的東西,特別的提出來,是大家產生猛然醒悟的效果。我相信我們不能做什麼(我們無法說服任何人相信神),但是神卻會借著我們工作,加給我們智慧,引導人們認識神的真實,從而重新建立與神的關系。
1、神真的存在么?(假如我們無法確信神的存在,就絕對不能空談信心---因為我們打算去信什麼呢?難道是去信毫無依據的瞎扯么?下面請允許我請教大家一件小事好么?)
也許有人憑借單純的信心,這被我主定命為:最有福的人。因為他們不需要理由就愛神,那麼我們相信神也會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愛他們;還有一些人有一些常人難以經歷的經歷,甚至直接接觸過神、或者他的使者。那麼這些人顯然已經被主的愛覆蓋了;不可否認,很多人還是需要一個理由,才會認識到神的存在。
我們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學過物理,初中必定學過能量守恆定律。那麼我們現在問大家一個「小」問題:一個人每天攝入的能量,足以支持一個人做出這么多的運動么?不僅僅是外部運動,人體內還在運動。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決不能相信,我們每天攝入這么少一點食物,就可以支撐我們人體所需要的所有能量。
其實,我們把我們一天攝入的食物總量乘以10,也僅僅能為之生命的全部運動能量大約不超過15分鍾!
那麼我們每天剩餘的大量時間,是依靠什麼能量度過的呢?為什麼能量守恆定律適用於所有物質界的規律,偏偏遇到生命現象,就立即失效了呢?
我們由此發現,生命實際上絕不是蛋白質的高級組成形式。這是絕對反科學的論調。因為假如這一論調成立,那麼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永動機的存在,甚至我們製造出的永動機,不但可以永遠動下去,它還肯定可以不斷輸出多餘的能量---這是人類的智能可以相信的事么?
故此我們知道,生命的確是一種能量,它必定來自一個源頭。顯然有一個總能量源,正是他在源源不斷的、絕沒有任何一丁點間隔的,向我們供應著生命!這顯然是事實(談到這里,可以和大家互動一下,看看有沒有人可以反駁。而事實上我們甚至盼望有人可以反駁。因為假如有人可以做得到,那麼人類就將因為這個人的存在,實現和平----說來說去人們不就是在爭取能量么?既然能量不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越用越多,那這個人絕對就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巨匠了!呵呵~)
目前最前沿的科學征地也承認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正確性:宇宙是從一個奇點爆炸而來的。奇點是什麼,就是一個幾何點---一個不存在的點。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從無到有...
我們要是無法否認以上依據,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只要我們還在呼吸,賜給我們生命的神就必定在看顧著我們!
④ 路加福音9章解經57-62節
《路加福音》九章57-62節解經:
這裡面有三個人,都說要跟從耶穌,是真的回嗎?
第一位說的答很堅決:「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耶穌對他說:狐狸尚且有個洞,飛鳥也有個窩,可是我連一個枕頭的地方都沒有,真是一貧如洗,你願意跟從我?
第二位說:「主,請容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肉體的思念是何等的大呀!豈能真正跟從主?
還有一位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家裡的人。」
這三人中,除了第一位不太明顯,卻在意料之中,第一位也是不會跟從耶穌的,因為太苦啦!
這三個人正是我們許多人的縮影,耶穌好信,道路難行啊!要想真正信耶穌,跟從耶穌,講條件是不行的,是跟不了耶穌的。現今的社會與教會,又有多少人是真正跟從耶穌的呢?
⑤ 母親節快到了,有誰可以提供有關基督教母親節的講道資料
經文:出20:12;太7:9-11
宣召:詩131
啟應:箴31:10-31
詩歌:188、189
引言:
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
在這溫馨的日子裡,祝敬老院的姊妹們及已經做母親的姊妹們——母親節快樂!
「媽媽,您辛勞了!」
敬重母親、弘揚母愛的母親 節,至今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國際性節日。母親節起源於美國。在母親節許多人將康乃馨贈給母親,這是源於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 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系起來,康乃馨便成 了象徵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康乃馨與母親節便聯系在一起了。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託於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珍 貴禮品。
今天是母親節,是我們心中最難以忘卻的日子。這個節日是在提醒我們要時刻記住:感恩我們的母親。
母親給予我們生命的體驗,我們感激;
母親使我們茁壯成長,我們感激;
母親給予我們的教育和開導,使我們獲取知識和力量,我們感激;
在我們的生命里,總會有困難和曲折,是母親給予我們關懷和幫助,我們更應感激。
一、聖經中的母親
聖經記載女性不多,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每個人的成功都是與母親分不開的。
1、摩西的母親約基別
暗蘭娶了他父親的妹妹約基別為妻,她給他生了亞倫和摩西;暗蘭一生的歲數是一百三十七歲。(出6:20)
暗蘭的妻,名叫約基別,是利未女子,生在埃及。她給暗蘭生了亞倫、摩西,並他們的姐姐米利暗。(民26:59)
2、 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得1:16-18)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 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 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她了。
3、撒母耳的母親哈拿(撒上1:26-28)
婦人說:「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從前在你這里,站著祈求耶和華的那婦人,就是我。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
3、 西庇太的妻子,雅各約翰的母親(太20:20-21)
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里,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5、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路2:48-51)
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復思想。(路2:19)
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路2:51)
6、提摩太的母親友尼基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
7、我的母親
為我擀麵條。
二、母愛是世界上最大的愛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你願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
母親,一個最偉大的名字;
母親,一個最無私的名字;
母親,給了我旺盛的生命;
母親,教導我茁壯的成長;
母親,肩負了家庭的重任。
1、寇世遠的女兒們對母親的愛
她說:「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 神起誓,我沒有餅,壇內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作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 王上17:12)
2、每個人的母親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故事:《孩子和大樹》
在《於丹〈論語〉感悟》中的《孝敬之道》講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十分感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枝繁葉茂的蘋果樹。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喜歡天天繞樹玩耍。他淘氣的爬上樹梢,餓了就摘蘋果吃,累了,便在涼爽的樹陰下睡一覺。日久生情,男孩越來越愛這棵樹,樹也覺得同他在一起是最大的快樂。
花開花落,歲月飛逝,小男孩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許多。他不願意和樹玩了。
一次,男孩回到樹旁,一副 悶悶不樂的樣子。「過來跟我玩,好嗎?」樹問到。「我已不是啥也不懂的孩子,我不想總呆在你身邊。」男孩說,「我需要玩具,可是我沒有錢買。」「對不起孩 子,我也沒錢……但你別愁,你把我的果子摘下來,拿到市場上賣掉,不就有錢了嗎?」男孩聽了,欣喜若狂。他一口氣將樹的蘋果摘光,迫不及待的運往市場。從 此,男孩再也沒回來過,樹備感凄涼。
一天,男孩突然出現在樹的 面前,樹高興的直流眼淚。「早就盼你來陪我坐一會。」男孩說:「我沒有時間陪你,我要工作,要養家糊口。我得找房子住,你能幫我嗎?」「對不起,我沒有房 子。不過,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去蓋房。」男孩聽罷,毫不猶豫的舉起斧頭,砍掉了樹的所有樹枝。他很快住進了一座寬敞明亮的房子里。
看到男孩眉飛色舞,樹的煩惱頓時煙消雲散。誰知,男孩又是一去不復返,一連數年杳無音訊。寂寞,悲傷伴著樹度過一天又一天。
一個炎炎夏日,男孩竟奇跡 般地回來了。樹喜不自勝,像做夢似的。「你能和我說會話嗎?」樹試探著說。「我心情不好,年紀又大了,我想去航海,放鬆一下疲憊的身體,你能給我一條船 嗎?」「用我的樹干造船吧,你會在遙遠的異地他鄉幸福安康。」於是,男孩當即伐倒樹干,製成一條蠻不錯的船。他揚帆起程,又是很長時間不見蹤影。
終於,在外漂泊十幾年後,當年的男孩再次回到樹的身邊。
「真對不起,我的孩子。我的確不能送你任何東西了,你知道,我無法結果了……」樹十分愧疚的說。
男孩答到:「我的牙全掉了,有蘋果也吃不得了。」
「我沒樹干讓你爬。」
「我已經老的爬不動了。」
「我真的一無所有……就剩下朝不保夕的樹根。」樹一邊說一邊抹眼淚。
「我現在沒啥要求,只盼著找一個休息的地方。這些年整天在外東奔西忙,我實在太累了。」男孩對樹說。
「太好了,哪兒也不如我的根舒服,它一定會叫你逍遙自在!快來在這兒歇一歇吧。」
這是我們大家都會經歷的一 個故事。那棵樹就是甘願把心掏給我們的嚴父慈母 。我們小的時候,總是和爸爸玩,跟媽媽耍。我們長大後,一個個離開父母的懷抱遠走高飛。只有當我們有求與他們或者當我們處在困境束手無策的時候,才去見他 們一面。每次,都理直氣壯地向他們索取,再索取。
無論何時何地,父母總在等著我們。你也許認為,男孩對待樹好殘酷,但我們正是那樣對待我們的父母。你可能覺得,樹太慷慨,而我們的父母正是這樣呵護自己的孩子。
3、耶穌用母愛描述神的愛
(1)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
(2)古時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
(3)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9-11)
三、當孝敬父母:十誡第五誡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2-3)
1、雖然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不求回報的,但兒女總應有愛的回報吧。
2、我們要做一個順命的女兒,在言語上不要頂撞母親,順著她的心意。
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西3:20)
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23:22)
孝與敬是兩個層面:不但要孝還要尊重他,不要傷害她的自尊心。並不是為父母買許多好吃的就是孝順,乃是一個笑臉,一個安慰的話就知足了。願意在老三家裡,喝水都是甜的,否則吃肉也不行。
父母是你的寶。
田村安姊妹的故爺為她查字典
3、不要和不孝之子交友,
兒媳給婆婆用大碗萬萬盛飯。
反過來父母也固執,怕兒女花錢。
太平路鄭姊妹和女兒,難就難在對付自己!
4、趁母親還在世孝敬他(姑姑的四個兒子
⑥ 在基督里父與子關系講章
基督講章:深沉的父愛
引言:在一個地震後的廢墟里有一個人引起了援救人員的注意,他不顧援救人員的勸阻,堅持不懈地在廢墟裡面挖掘、尋找。這本是一個學校,但是由於突然發生的地震而使整個地區面目全非。援救人員已經在這里失去了希望,因為毀壞得這么徹底學校,應該不會有什麼學生存活了。可是這個男人堅持認為自己的兒子還活著,等著他去救他。可能是他的摯意,感動了很多人參與到當中來,他們的努力不但微乎其微,而且似乎根本沒有希望,但是就在大家覺得失望的時候,在一個應該是學校地下室的廢墟上面,他們聽到了地下有人的說話聲音,這位父親興奮的喊叫起來:「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他還活著」。很快,這里就清理出一個通路,從一個小孔裡面可以看到地下室里有四五個學生,其中一個學生正在努力的向其他學生說鼓勵的話:「堅持住,我爸爸一定會來救我們的,相信我,我爸爸從來沒有叫我失望過」。「兒子,」正在這時,激動萬分的爸爸從所挖掘出來的唯一的通孔對著兒子喊話,兒子則同樣興奮的望著說:「爸爸,你來了,我就知道你一定會來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出現在語文課本裡面的一篇文章,可以使我們今天所探討的主題更清晰的體現。因為今天是父親節,是為了紀念父親的愛所設立的節日,在這樣的一個節日里,讓我們來思想父愛深遠的意義,是一件美好並有價值的事情。
一、父愛無聲
1、應允中體現的愛
在中國的道德理念中,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雖然這不能成為真理,但是從上帝所頒布的十誡來說,孝敬父母也是唯一帶有應許的誡命。可見孝敬父母不但在神看來是重要的,在人看來亦是如此。通常中國人稱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不是人」,或者「不懂做人」。而在猶太的律法中,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產業,長子可以得到雙倍的產業,在父親還活著的時候,這些產業不是兒子的,還是父親的,但是若父親去世了,可以將產業按著去世時父親所擁有產業的光景分給兒子們。可是,這里我們看到這個小兒子,還沒有等到父親死,就已經不耐煩,要現在就分割財產,彷彿父親就要死了。或者根本不管父親的死活,總之那些就是我的。這種想法不但很可怕,而且很讓人寒心。因為財產不過是物質的東西,人才是活的。人可以賺取財產,也可以失去財產,之所以人死了以後分割財產,一方面是給後代一個生活上的幫助,另一方面也是一個作為人的延續的含義,有紀念意義。但是如果在人還活著的時候,就將財產拿掉,並且以為那就是自己的,其實那就說明在小兒子的心裡根本就沒有父親存在。他不當父親是個人。可是我們看到這個父親不在乎這一切。他能夠明白兒子所需要的,能夠體諒自己的年輕魯莽,也能夠容讓兒子的作為,所以他沒有說什麼,就把財產給了兒子。其實這個給的裡面充滿了父親的理解、愛、期望、等候……
沒有人知道這個兒子一去會不會再回來,這些財產會不會就此失去,可是父親沒有在意這些,他知道這個執拗的兒子既然已經這樣要了,就沒有說什麼,就給了。我相信換成是任何一個有點性格的父親也不會這樣做,必然會與這個兒子爭一下。但是這個父親卻沒有。若不是因為深深的愛這個兒子,這個父親何以如此呢?
2、擁抱中體現的父愛
在中文中將這個小兒子稱為「浪子」,表示回頭的人,因為他以前是一個不好的人,浪費父親的財產不說,也根本不把父親放在眼裡。可是現在他知道回頭了,中文裡面有一句話:「浪子回頭金不換」,意思是,一個不好的孩子回頭重新做人是一件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甚至用金子都很難換來。可是如果我們仔細看這個孩子,你會發現這個孩子真的算不上什麼浪子。因為他的回頭實在是迫不得已,他不得不回頭。聖經記載「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飢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路15:14-15)也就是說,正是在這樣的光景下,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想到了父親。倘若最開始他離開父親是為了自己能夠過得舒服一點,沒有把父親放在眼裡,如今想起父親,也不是因為別的,也是為了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因為聖經說:「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家裡有多少的僱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里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作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路15:17-19)
關於心理的研究發現,窮困可以控制人的各種特徵,甚至包括理想、道德。當一個人窮困的時候,吃飯就是比皇帝老子還重要的事情,就像這個兒子,他曾經傲慢的要求父親把「他應得的財產」(父親還沒有死,他哪裡有什麼應得的財產,他只有配得到懲罰)給他,他曾經放盪無度,可是如今,他卻因為窮困,可以投靠一個陌生人,做奴隸一樣的生活,想要與豬搶吃的。他的性格變化如此之大,其實就是因為窮困。而他選擇回家,不是因為想起了父親的愛,乃是因為窮困,他知道父親至少是比這個目前的主人更好的主人,他不過是想換一個主人罷了。所以他不是要認回父親,他乃是要找到吃的。所謂「有奶便是娘」,他現在就是這個狀態。
這位父親,這位愛兒子至深的父親,本來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教訓兒子一下,讓兒子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愛他,可是他沒有,因為他深深地知道兒子如今身心俱疲,深深的知道兒子的靈魂已經被飲食消磨得不剩什麼了。所以他沒有等兒子自貶身價,就擁抱這個兒子,將兒子預備好的要自貶身價的話語都藏了起來。他要栽植在兒子心中的不是等價交換,而是愛。
3、產業中存在的愛
小兒子是這樣遲鈍和不懂得父親的愛,大兒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小兒子回來的時候,大兒子作為哥哥不但不高興,不但沒有作為哥哥憐憫的心腸,反而因為爸爸款待弟弟而生氣,這是多麼讓人傷心的事情呢。只是,在這個時候,父親所做的更是讓人心裡由衷地感佩。因為這位父親走出來,離開自己的座位,親自來到大兒子面前,「勸」他。這個「勸」字寫盡了父親的愛,父親完全放下身份的愛,父親完全逶迤求全的愛。他沒有以父親的身份命令大兒子,反而去「勸」,這是很讓人感動的。並且這位父親說了一句話「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這是父親產業中就存在的愛,並且這愛裡面不但含有財產,還含有繼承的含義。因為「我所有的都是你的」,父親沒有覺得自己的產業不屬於自己的兒子,沒有覺得兒子的委屈反常,乃是勸慰這個兒子,將自己的心都掏出來給兒子看。讓兒子明白,自己實際上不但愛他,而且可以完完全全的把自己交付在他裡面,大兒子以為自己什麼都沒有,其實父親似乎沒有作為的動作就是什麼都包括了。這就是父親獨特的愛,是寫在父親的產業裡面的。
二、父愛無價
1、對小兒子的愛
從人看來,小兒子是一個機靈聰明的人,因為他懂得父親的心,也利用父親的心。雖然他的眼睛裡面所看到的都是財產、快樂、食物、存活,但是他也看到一點,是他不曾意識到的,就是他深深地知道父親與別人不一樣。他的確說道自己「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只是,他是為了「口糧有餘」的父親回來的,並且他只是想做一個「僱工」,只是想自己和那些僱工一樣有吃就好。他根本沒有進一步去理解這個父親,可能是不敢,可能是犯罪悔改,我們都無從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一點,對於父親來說,兒子回來就是最好的事情。這位父親用「失而復得,死而復活」來形容這個兒子。可以想見這個父親對於這個兒子的要求是多麼的低。他沒有要求這個兒子一定要帶什麼德行回來,也沒有要求這個兒子一定要懂得什麼道理,只是「回來」就好。因為當小兒子離開他的時候,已經好像是「失去的」和「死了的」,所以當他看到小兒子回頭的時候,他什麼都沒有問,什麼都不必他說,他只是將盛大的款待場面待遇給這個小兒子。因在他眼中,這「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小兒子勝過了一切。
天父豈不是就是這樣愛我們嗎?在路加福音15章的開頭,講到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就不高興,因為耶穌接待罪人。耶穌就開始講比喻,一個迷失的羊的比喻,一個丟了錢的比喻,緊接著就是這個浪子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面,我們可以驚奇的發現這個小兒子的經濟頭腦和稅吏有十分相像的地方,因為他們都很會計算,懂得什麼對自己最有利,懂得什麼時候承認自己的軟弱,什麼時候接受同情,懂得挑選不同的主人。是的,耶穌是否所說的這個小兒子就是指稅吏這樣的人,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一點,就是耶穌知道萬人的心。人心裡所存的,沒有能逃過耶穌的心的。只是耶穌並不直接給我們指出來,因為若指出來,沒有人能存活。即便是今天到教會裡面來的人,也是如此,有幾個人是真的想要尋求真理來的呢?豈不都是因為上帝無限的愛將我們從罪惡中帶領出來的嗎?當我們還無知的時候,豈不也像這個小兒子一樣要利用上帝嗎?豈不也像這個小兒子一樣以自己假意的謙卑和臣服來換取安息嗎?只是上帝並沒有因此計較我們,並沒有因此就揭穿我們,乃是要我們在他裡面看,在他裡面享受,在他裡面思想,直到聖靈光照我們,使我們完全的脫離罪,成為一個新人。
2、對大兒子的愛
如果說小兒子的可惡是因為他的奸詐、狡猾,大兒子的問題就是出於他對於公正的盼望。他知道什麼是公正,因此他渴望執行公正,甚至於他想要變成法官,要審判不公正的事情。這就是大兒子的問題。他顯然對於父親最開始的決定就不滿意,覺得父親過於寵愛小兒子,使得小兒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而當弟弟回來的時候,本來可以擁有第二次教育的機會,可是父親再一次失去了,竟然就這樣的任由弟弟計謀得逞,還能承受快樂。是的,作為旁觀者,我也覺得大兒子很委屈,只是思想大兒子的思想範式,才發現,原來大兒子的身位不但搞錯了,而且很矛盾。一方面,他覺得父親做得不對,既然覺得父親做得不對,並且生氣了,就說明他是父親的角色,是審判者的角色,是主人的角色。既然是主人的角色,為什麼又要埋怨父親沒有給他什麼呢?因為既然他是主人,那麼所有的就都是他的,怎麼又需要別人給呢?乃是應該自己給別人才對,哪裡需要別人給呢?可見,這個大兒子心中矛盾的地方,也是他從來沒有發現的地方。父親的話本來已經提醒了他,但是他似乎沒有發覺。「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15:14-15)「我們」所指的不是單單「父親」一個人。父親沒有怪責他批評弟弟有錯,乃是提到他既然是主人的身份,就應該像個主人的樣子,哪有一個主人見到「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事情不歡喜快樂的呢?況且這個「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是他的弟弟,是他的手足,所謂「手足之情」,豈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嗎?
其實這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上願意擁有財務,但不願意擁有責任;願意擁有快樂,但不願意分享快樂。人由於墮落,所以人由主人的身位墮落成為奴隸。人習慣了做奴隸,所以若是沒有悔改,你會發現,人常常找一些主人來管理自己,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妻子、國家的元首,就是找一些偶像,找一些邪神,人不能回歸自己主人的身位。當人要享受的時候,人願意做一個主人,但是當主人需要分享與人的時候,人很難做到。這就是人無法跨越的障礙。法利賽人和文士就是這樣的狀態。本來他們擁有的知識是要他們成為長子,帶領更多人來分享神的愛,可是當他們擁有了神的知識以後,他就以此自居,一方面覺得自己是神奧秘的繼承人,因此很願意教導人,但是另一方面,當上帝要分享愛的時候,他們又將自己演變成了僕人,不願意分享自己所得到的,反倒嫉妒上帝賜予別人的。施洗約翰完全與他們分別開來,當施洗約翰的門徒對施洗約翰說,你先前所見證的那一位,如今施洗,比你更多,施洗約翰說:「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29-30)侍奉上帝的人只有擁有像施洗約翰這樣的胸懷,才能配稱為神的兒子。
這位父親非常明白大兒子的心理,故此也明白大兒子的難處,正像上帝明白理解人的軟弱一樣。若是上帝不明白人的難處,不體會人的軟弱,上帝何必拆遷自己的愛子耶穌來拯救人。因為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若是沒有耶穌親自成為人的樣式來拯救人,若是沒有耶穌成為人的樣式來成全救恩,人沒有希望,因為不明白分享的道理,也不懂得理解天父的旨意,每天都會在自義的裡面徘徊,無法從中解脫,在矛盾中自我掙扎,不能釋放。可以天父的愛正是用這個父親的動作表明得一覽無余,他不但從心理明白大兒子的軟弱,也承認大兒子所做的功,所承受的勞苦,故此,他委意求全的勸這個大兒子。這難道不是父愛的深切體現嗎?因為在父親心中,小兒子比財產珍貴,大兒子比自己的身份珍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在父親的眼中,大小兒子的回歸才是真正的恩典。
三、父愛無息
1、栽種的愛;
在教育上有品德教育,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等等,都可以關乎人的思想、行為,但是無論哪一種教育,其實最終所教育的都是外表,不是內心。在這個浪子的比喻中,這個父親所用的不是這些教育中的任何一種,雖然我們可以深信這些教育一定已經進行結束了。因為從大兒子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來,大兒子之所以生氣,正是因為大兒子懂得這一系列的規矩,而小兒子之所以能夠提前索要自己的財產,應該也是因為懂得這一系列的規條,故此可以約略肯定說,前面所說的教育課題應該都是已經進行過的。只是並沒有見效。而這個父親所進行的似乎是與教育無關的縱容,其實乃是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就是栽種。
這位父親沒有用語言講述愛,沒有用強權來完成愛,僅僅是用行動來「栽種」愛。愛需要被栽種,這是最深奧的道理,但是也是耶穌不斷的表達出來的道理。因為新約時代以前的律法時代,可以說有無數的代表人物興起,帶領人們歸回上帝,認識上帝,但是都最終失敗了,不能長久。因為人都有失敗的行為,律法總因為無法體現完全而成為表面的規條,無法進入人的內心,僅僅在表面上遵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以我們看到在新約當中,耶穌做了一個最明顯的榜樣,就是愛,就是去做,因他要將真愛栽種在門徒的心中。因此他稱自己是生命的種子。「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就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能結出很多籽粒來。」(約12:24)
耶穌正是要栽種這生命的種子在門徒的心中。故此,雖然他深深的知道,十字架臨到的時候,所有的門徒都要跌倒,但他並不因此傷心,因為他知道,並為他們禱告,他知道他們這些跌倒都是暫時的,最終他們都將站立起來。正像種子的成長需要時間一樣。他不怕等候,他不怕時間,因為他知道他是真種子,天賦是栽培的人,所以他不擔心這種子不發芽,也不擔心這種子不結果,因為天父會負責修剪,好結果子更多。(參看約15:1-2)
這比喻中的父親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栽種愛,他知道孩子們也許暫時不明白他的美意,但是到他離開以後,他知道真愛的種子一定會發芽、開花、結果的。中國有一句話叫作:「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正是因為養育了兒子,自己做了父親,才知道父親的愛,才理解父親的愛,其實也就是說,到了那個時候,這愛的種子就開始發芽了。因此真愛不怕等待。因他是生命。
2、傳承的愛
這比喻當中父親的愛似乎是沒有希望的,是沒有繼承人的,可是不但耶穌講解這個比喻在傳承愛,而且比喻中的父親其實也是在傳承愛。
很多的時候,人因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切,無法看到背後的真理,故此,任以為繼承了父親的財產就是父親的繼承人。而實際上,真正能夠成為父親的繼承的含義,就是能夠將父親的精神繼續下去,發揚起來。所以,真正繼承父親的是那真正理解父親,並將父親無聲的愛傳揚的人。無論是小兒子,還是大兒子,只要他是能夠體驗到這種栽種的愛,並從生命中流露出來,他就是爸爸的長子,就能傳承父親,能成為父親的繼承人。
財產是可以消失的,家業不會永久的,但是愛可以永無止息,愛不但可以傳承,也可以成為真正的代表,代表父親成為一個代言人。正像耶穌吩咐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就因此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由此可見,愛是傳承的表徵,活的愛是生命的傳承的表徵。
當兒子們繼承了父親的產業的時候,真正的產業其實就是父親的這份愛,因為它沒有止息.
結論:人間愛有千千萬萬種,真愛均無聲,不以自己為目的,為要建立、栽植。今天的父親也曾經是父親的兒子,也曾經感受到難以理解的父愛,是的,昨天的體驗是今天付出的前提,而我們基督徒因為飽嘗了天父的慈愛,更當如此這般的向世人付出愛,付出從神所領會,所接受,所熔化的愛。只有這愛能表徵我們是基督的門徒,因為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弟兄姊妹們,愛是需要付出的,愛不是一種沖動的情感,也不是一種無意義的宣洩,愛是不斷的擺上,願我們這些領受神愛的兒女們,像天父一樣,付出愛,擺上我們自己為祭,阿門!
講章來源:基督福音網http://www.dyjdj.com/fuyinjiangzhan/zhuri/2011-05-14/8992.html
⑦ 基督教講章基督徒的言語與行為
基督徒的言語和抄行為必須以耶穌基督為榜樣。
1、言為心聲,言語和行為都是內心的表達。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
2、上帝的希望是要他的男女工人都在基督里茁壯成長。基督徒的言語行為,就是活的見證,向世人證明:基督教在跟從基督的人身上起什麼作用。「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徒4:13)
3、基督徒的言語必須溫和而慎重,因為他那聖潔的信仰命令他將基督的精神表現出來。凡居住在基督里的人都必顯示那作他生平特徵的仁慈寬恕的禮貌。他們的作為必定是敬虔、公平和清潔的作為。他們都必具有智慧的溫柔,也都要實踐耶穌所給予的恩賜。
4、他們的言語和行為必結出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
5、至於淫亂並一切污穢,或是貪婪,在你們中間連提都不可,方合聖徒的體統。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都不相宜,總要說感謝的話。(弗5:4 )
⑧ 找基督教凡事都要榮耀神講章
真理真道使看見的人得益處
⑨ 基督教六位成功的父親講章
《創》里記載了神創造了人,第一個人亞當是人類的父親,但他是失敗的,把人帶到罪中,以後有許多父親,但最成功的父親莫過於信心的偉人亞伯拉罕。今天,我們一同靠著神的恩典來看聖經中的六位好父親。
壹、亞伯拉罕
一.響應神的呼召離開
1.神呼召亞伯蘭:創12:1-3
2.亞伯蘭信心的行動:創12:4-5;來11:8-10
迦勒底的吾珥是亞伯蘭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亞伯蘭響應神的呼召,立即行動,就帶著他一切的財物與人口離開了,去到神指示的遙遠的迦南地。
二.亞伯拉罕——多國之父
1.神給亞伯蘭改名:創17:3-5
2.亞伯拉罕——多國之父:創17:6-8
加3:7所以你們要知道,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從靈里說,亞伯拉罕是一切以信為本人之父。
三.信心之父
1.信神應許:創15:5-6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2.奉獻以撒;創22:9-10來11:17-19
亞伯拉罕奉獻獨生子以撒,是他信心的頂峰,神如何吩咐,他就如何去行,從不問為什麼。因此使神的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就賜大福給他,也讓「萬國都必因你得福。」
四.後世的榜樣
1.基督被稱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太1:1加3:16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神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
創22:18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亞伯拉罕的後裔就是單指基督一人。
2.信心的偉人:來11:8-12;17-19。
你說,最成功的父親不是亞伯拉罕是誰呢?
貳、以諾(創5:21-24)
創5:21-24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22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上帝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23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24以諾與上帝同行,上帝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1、與神同行300年:以諾與神同行,照常生兒育女,過著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神賜他敬虔的後裔(瑪2:15)。雖然上帝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
2、為家人留下與神同行的好榜樣,義人挪亞是他的曾孫。
3、是第一個活著被提的人: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比起當時人活900多歲是個短壽的人,但他活著就被神取去了,不嘗死味。來11:5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上帝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上帝喜悅他的明證。
叄、挪亞(創6:9-16,22,7:6--7)
1、生活在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創6:11世界在上帝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12上帝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路17:26-27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27那時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就來,把他們全都滅了。吃喝嫁娶是神賦予人的權利,但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就是罪。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里,挪亞卻過的是敬虔分別為聖的生活。
2、帶領全家人按神旨意造方舟(創6:9-16,22)。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上帝同行。10挪亞生了三個兒子,就是閃、含、雅弗。……13上帝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並毀滅。14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里外抹上松香。15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16方舟上邊要留透光處,高一肘。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
3、帶領全家人按神旨意進方舟(創7:6-7)。當洪水泛濫在地上的時候,挪亞整六百歲。7挪亞就同他的妻和兒子、兒婦,都進入方舟,躲避洪水。
4、因信稱義:來11:7挪亞因著信,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肆、約書亞
約書亞是帶領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傑出的軍事家、政zh i家。
1、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成了以色列人的傑出領袖。
2、堅定全家人的信仰立場(書24:14-15)。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侍奉他,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侍奉的神除掉,去侍奉耶和華。15若是你們以侍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侍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侍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
伍、西庇太
西庇太是使徒雅各與約翰的父親。
1、帶領兒子作正經事業——打魚(多3:8)。這話是可信的。我也願你把這些事切切實實地講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作正經事業(或作「留心行善」)。這都是美事,並且與人有益。西庇太與兩個兒子雅各與約翰都是加利利地的漁民,靠打漁為生。
2、支持兒子獻身作傳道(太4:21-22)。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22他們立刻舍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陸、哥尼流
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濟百姓,常常禱告神。
1、帶領全家人敬畏真神(徒10:1-4)。在凱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濟百姓,常常禱告神。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什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周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2、經常禱告和周濟窮人(徒10:4)。哥尼流有善行,是個敬神愛人的人。行善是神向我們所定的旨意。
3、請彼得來家中講道(徒10:5)。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
4、請親屬密友來聽道(徒10:24)。又次日,他們進入凱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哥尼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5、所有聽道的人都接受水靈重生(徒10:44-48)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45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46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贊上帝為大。47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48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