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內容都要,字要能看清楚。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歷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貳』 看圖寫話關於重陽節的古詩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內知兄弟登高容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重陽日至峽道》
唐代:張籍
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家。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3、《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叄』 關於重陽節的圖畫
『肆』 誰有關於重陽節的圖片(漫畫版的)
這兩個是否符合要求呢?
『伍』 有否重陽節敬老圖片加文字說明的
有啊,很多的哦,下面 有個我找一個網站,快去看看吧 http://pic.people.com.cn/GB/31655/6405173.html
『陸』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圖畫)
1、登高來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源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