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九九重陽節手抄報內容20字
九九重陽節手抄報內容20字:
重陽節祝福語
又是一年重陽時,憶往昔,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日子,多想再重聚首。登高之日,祝親人身體健康,朋友事業有成,孩子開心快樂!
秋風徐徐,重陽九九,一起遙望;菊糕軟軟,口感甜甜,一起品嘗;香醇菊酒,香氣飄飄,一起分享;問候暖暖,祝福連連,一起祝願重陽節快樂!
在艷陽高照的日子中,我們迎來了盼望已久的節日,與家人團聚,享受著快樂的洗禮,記得笑容多一點,重陽節快樂。
秋風習習重陽日,登高遠眺思念濃,共慶佳節好時光,舉杯共享幸福時,祝福祝願送不盡,願你快樂身體好,吉祥如意萬事順,幸福美滿笑開顏!
願像秋日的紅葉那樣美麗,願你心情像秋日的藍天那樣爽朗,願愛情像秋日的果實一樣豐碩,願老朋友重陽節開心快樂!
閱一卷書冊,品百味。泡一壺清茶,嘗一刻休閑。吃一口棗糕,享一種幸福;放一隻紙鷂,傳一絲想念;重陽時節寄相思,轉轉簡訊同祈福!祝好。
再美的節日,沒有朋友一起過,就是一種莫大的遺憾。重陽佳節又至,我們依舊分隔兩地,只能將濃濃的思念給予鴻雁傳遞。祝福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份濃濃的情誼,願你節日快樂,心情美麗。
Ⅱ 重陽節由來,20字謝謝!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時間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敬老節日。大概在魏晉時期,已經有在重陽節登高賞菊的習俗,到了明代。這個風俗已經被大眾接受,並一直流傳下來。
Ⅲ 重陽節的活動感言20字
思路:從重陽節的感恩敬老的日子作出感言。
正文:
1,正如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了主人公當時登高望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描述。每到重陽節就會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2,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將這美德傳承下去,讓每一天都成為「重陽節」,同時,祝願天下的老人都健康快樂,永遠年輕!
(3)重陽節20字左右擴展閱讀:
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政府將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將傳統與現代和諧地結合起來,使這一傳統佳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新式節日。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在傳承發展中,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設宴敬老、飲宴祈壽主題逐漸和中國傳統孝道倫理相融合,成為當今重陽節日活動重要主題之一。
Ⅳ 重陽節的傳說20字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沖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喝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Ⅳ 重陽節簡介50字
重陽節習俗50字簡介重陽節習俗簡介一: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習俗簡介二:
九月九重陽,時間處在秋季時期,季節即將進入冬季,這個季節適合秋遊,於是重陽節的習俗一般是登高山、寶塔;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等習俗流傳至今。而20世紀之後,我國將這天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Ⅵ 重陽節的簡介50字 重陽節的50字簡介
1、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2、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農歷九月九日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Ⅶ 重陽節來歷20字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內九」定為陽容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1][2][3][4]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