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600字5篇
人生來就應該孝敬父母,我們不可以辜負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所以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學會孝敬父母 作文 6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600字1
父母的愛如一座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父母的愛如一壯撞撞高樓大廈,無比崇高。父母給予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那份單純的愛,還有那辛勤的付出,和不求回報的關愛。
父母為我們做了這么多,我們是不是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在他們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後,為他們揉揉肩;在他們外出回到家時,為他們送上一雙拖鞋;在他們在外奔波一天後,為他們端上一盆洗腳水。雖然這些遠遠比不上他們為我們做的那些,但只要我們做了,他們就會無比欣慰。
當我們在家過著安逸快樂的生活時,我們的父母在辛苦的工作,正是他們的辛苦才換來我們的快樂生活。因此,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不枉他們的含辛茹苦。在你想著上課要偷懶時,想想我們的父母,在你想要買一些沒必要的東西時,想想我們的父母。
孝順父母,是我們應當盡的義務。從前,我很是不懂事,動不動就和媽媽吵架,後來我漸漸明白了,他們為我們做的實在太多了,他們總是包容我的錯誤,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從那以後,我就不再那樣的不懂事,不再沖媽媽大吼,而是在我做錯的時候主動向她承認錯誤;在他們累的時候幫助他們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在他們傷心的時候安慰他們,我慢慢地學會了做飯、洗衣服,即使我做的不是很好,他們也都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的女兒長大了,不再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姑娘了。
孝順父母很簡單,它不像是做一張試卷需要動腦子,它只需你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善良的情。在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唯有好好學習才能不枉父母的辛苦勞作,唯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幫助他們減緩壓力。孝順父母,很簡單!
讓孝心,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600字2
對別人一萬個好,只要有一個不好,也不會在親密了。很多人都這么說。似乎是在進行 總結 ,可他們卻漏掉了自己最親近的人——父母。
縱使每一天闖下許多的禍事,只要輕輕的對他們說上一句「我愛你」就「雲淡風輕」了。父母對我們的愛無法描述,似乎隨隨便便看到一個小細節都會因為愛而沉重的無法拿起。父母愛孩子從來是不圖什麼代價的,而是真心實意的。可是問題就來了——我們做子女的是否是發自內心的孝順父母呢?
似乎每個人的表現都好像自己是多麼多麼的愛父母,多麼多麼的孝順,可真實情況是這樣嗎?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懷著滿腔的對學習的怒火無處可發,也就都給了父母。有些孩子則冷漠相對,與父母無話可說。有些人會說,不可過分的孝順,那是愚孝。可是連最基本的孝道都沒有做到,又何談「愚」呢?
孝順父母其實是很容易的,無需逃避。孝順同報答不同,並不是詩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是有些人把孝放的太遠了不可觸及,才往往不會孝順父母。孝順是什麼?拆開來看是孝敬父母,使父母順心。就這么兩件事兒,沒有誰做不到,因為父母永遠是那個忘記一萬個傷害只記得一個好的「傻瓜」,不讓他們傷心生氣難過,讓他們能夠見到你就是最好的孝,也是最珍貴的孝。
似乎在日復一日的繁忙中忘記了愛。似乎一切都平淡朴實。可是每當看到父母露出欣喜的笑臉時,就會突然感到,愛,這種寶貴的情感從未離開過,而且此時此刻你的滿目淚光早已被微笑著的父母看到,他們已經當做了最好的孝順。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600字3
你們都知道 母親節 吧?這個節日是從美國傳來的。你們只要為媽媽做一點點事情,她都會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的。我告訴你們,今年,我怎麼讓媽媽過一個難忘的母親節的。
母親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就想: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我為媽媽做完雞蛋面吧!媽媽一定會高興的。
說干就干,我在家裡找了兩個雞蛋、一顆大蔥、兩個番茄和一把掛面。第一步:把雞蛋磕開,並倒入碗中,接著使勁地把雞蛋攪拌開;第二步:把番茄切成塊,把大蔥切碎;第三步:把雞蛋放在鍋里炒,快炒熟的時候,把番茄和大蔥一起放入鍋中一起翻炒,雞蛋和番茄快熟的時候放兩勺鹽,然後再放一勺雞精。
菜炒好了之後,接下來燒一鍋開水煮麵條,最後把煮好的面條放進炒好的菜里,用筷子一抄,一碗美味的面條就做好了。
媽媽回到家,一看我給她做的飯,高興得不得了。我把筷子遞給媽媽,媽媽一邊吃一邊贊不絕口:「好吃、好吃!」我也拿了一雙筷子嘗一口,也覺得好吃。
母親節這天,你即使不買貴重的禮物,媽媽也會高興的,只要你們做了哪怕一點點事情,媽媽都會開心滿足。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讓我們回報的太少太少。
從那一件事中我學會了孝敬父母,這個好品質,我一定要會保留下去的,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600字4
自己要孝順父母,自己供敬父母,自己去了學校,不要把自己的自己的情緒散在父母身上,古代選拔官員會把有孝心放在第一位,要包容父母的缺點,愛父母才是愛自己。不能愛父母自己又不會成長到哪裡去。我作為一個姐姐,如果自己的父母要給自己買衣服,自己首先要想自己的父母的姥姥有沒有衣服,要讓自己的父母孝敬她們的父母。自己的姐姐給父母做一些事情,自己也應該效仿,如果自己孝敬父母,自己就不會經歷搞對象的事情。
自己的查顏觀色如果不孝敬父母,就過得不是人的生活,而是畜生的生活。首先自己不要生病,要先給父母提供良好的幫助,自己不孝敬父母,百病生。父母是我們的遠航燈。現在有些女子,沒有果報,沒有孝心,自己說父母的不好,如果說了父母的不好,自己又有哪些內容去孝敬父母,自己的父母首先會幫助自己,不孝父母拜佛無益。自己不要讓父母給自己倒水,自己應該主動地孝順父母,更要孝順自己的父母的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就傷害父母,自己要記得父母的生日,如果自己不孝敬父母,自己也就不會得以讓父母得到永久的孝心。自己意淫了就更加註重孝順父母,如果自己維護父母,就會大病無事,小病沒有。
自己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了,現在也應該孝順父母,自己努力得到,就應該工作到底,自己宣傳孝順父母的知識也是在積一點德。父母日盼夜盼讓自己健康,自己一直在父母的車,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自己不應該頂撞父母,就算父母有不如意的事情自己也應該幫助父母,只有幫助父母自己才會有德行,懂得禮讓別人,不讓別父母操心。自己只有孝順父母才能做到一切事情的開端,如果父母不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就不要做了。
父母什麼事情都想在自己前面,所以自己應該多抽時間孝順父母。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600字5
今天,媽媽買了一小袋草莓回來。我和弟弟見了都饞得不得了,媽媽用她那粗糙的雙手把草莓洗凈了,端到了我們面前。
香甜誘人的草莓表面疙疙瘩瘩,附有著許多種子,像是芝麻一般。整顆草莓就像是一顆愛心,真是形美味甜啊!我聞了聞,一股清香饞得我快流口水了。我拿起了一顆,輕輕咬了一口,鮮紅的汁水流入我口中,又酸又甜。
媽媽就靜靜地坐在旁邊,一聲不吭,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我才發現,我和弟弟就只想著自己吃了,都沒想到媽媽還在旁邊呢。我望著媽媽,媽媽笑了笑:」幹嘛,看著我干什麼,還不快點吃,不然弟弟要都給你吃完了!」我便轉過去,一小口一小口品嘗著,思考了一會兒。
「媽媽,這個草莓不好吃。」我皺起了眉頭對著媽媽說。「這怎麼可能?那你們還吃得這么香」媽媽一臉疑惑地望著我。我急忙挑了一個大的草莓,然後塞入媽媽嘴裡:「不信的話,你常常就知道了。」媽媽細細咀嚼著,還是一臉疑惑地望著我,「這不是挺好吃的嗎?」「嗯。那是您運氣好,再試試這一顆。」我又急著往媽媽嘴裡塞了一顆還算比較大的草莓。就這樣重復著,我硬是給媽媽餵了五六顆。
媽媽她似乎明白了些什麼,一把把我摟了過去,然後和我緊緊擁抱著,輕輕撫摸著我的小腦袋瓜子,似乎有些哽咽:「乖啊,我的好孩子,還真長大了!」
有一句俗話叫「百善孝為先」,心裡時時刻刻都要先想著多年辛辛苦苦培養我們的父母。
關於學會孝敬父母作文600字5篇相關 文章 :
★ 關於孝心作文600字5篇
★ 有關孝敬父母的作文600字
★ 孝敬父母的600字作文4篇
★ 初中優秀的《感恩父母》初中作文600字
★ 關於初中生感恩父母作文600字5篇
★ 孝順父母的作文600字4篇
★ 孝順父母心得體會600字5篇大全
★ 關於感恩父母的作文600字
★ 關於孝順父母的作文600字精選4篇
B. 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
自己經濟能承受的范圍內,贍養老人
以經濟相比較
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多和老人叨嘮版叨嘮,休息日權一起外出散布
時間不足,也可以為老人創造一個合適舒心的環境
幫老人組建個小小老人團隊,一個休息的空間,讓他能和周邊老人聚集一起,閑暇時候打打老人麻將,跳跳舞蹈
C. 學會孝順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學會孝順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9月1日,太太生病住院,9月8日出院。這幾天,我放學都會去太太家,吃好晚飯後才回來。
開始,我覺得還挺好的,因為她家比我家大,而且人多,太太的兒子、女兒……都會來,而我家冷冷清清的。但去了兩三天就煩了,在那兒寫作業不方便,比如聽寫本啦、課外書啦……都沒有,而且正當我在專心寫作業時,會有人從門外或走廊里進來,感覺受打擾了。平時我都是一個人在房間里做的,不會有噪音,而這兒的噪音老是會讓人覺得心煩。
有一天,我跟奶奶說:「在這兒不方便,回自己的家吃晚飯做作業好不好呀!」奶奶耐心地對我說:「因為太太的病剛好,總不能沒人管她吧!還有,如果不到這兒,誰管你呀?家裡又沒人。」我也說不過奶奶,只好在這兒吃飯,做作業。後來我慢慢地理解了,如果是我生病了,大人也不會不管我的。太太平時只有一個人在家,生病了,肯定需要有人去照顧。
這次,奶奶用她的行動告訴我:照顧、幫助太太就是孝。順著老人的意思去做,就是順。雖然我有點不方便,但是為了太太,稍微做出點犧牲也是應該的,我的心裡不能只有自己。
相信每個人對「作業」二字已經很熟悉了吧,但是,那一次的作業卻讓我沒齒難忘。它就像一顆閃亮的.珍珠,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海洋中。
那天,老師在上課時,現發給我們一張白紙,告訴我們說:"人生就如一張白紙,如果你仔細的圖畫,它將很美,如果你胡亂畫上一通,那麼,它也是醜陋無比。所以今天,你們將在這人生中畫上「孝順」吧!」於是,我也懂得了這與眾不同的作業——孝順。
這天,我見媽媽拖著疲倦的身軀走到家裡的沙發上,我便知道媽媽已經累得不行了,於是我讓媽媽在沙發上睡一覺,自己走進廚房做起飯來,不一會兒便好了。我叫醒媽媽,讓媽媽吃飯,我知道,媽媽還是故意把好吃的讓給了我,但我說:「媽媽,這個沒味道,一定是忘放鹽了!」媽媽好奇地嘗了嘗說:「沒有啊?」但又看了看我得意忘形的樣子便一下明白了,還一個勁地說:「真是一個小滑頭!」接著,我將燒好了的水放在盆中,用自己的腳實驗,還害了我一會兒把我的腳冰出盆,一會兒又把我的腳燙出一個個水泡。這是我才知道媽媽的苦了。終於,調好後,我讓媽媽把腳伸了進來,我輕輕的擦拭著,怕擦疼了媽媽。忽然感到頸部一陣涼,咦?原來是媽媽哭了,我的眼淚也不知怎麼了,直往下沖。
到了第二天,我出色地完成了這普通的白紙的第一種色彩——孝順。
是呀,媽媽為我們任勞任怨,難道我們不應該報答她嗎?
宋老師怎麼布置了一篇這樣的作文啊---《孝順的我》。我當時就犯難了:要說我也是個人人誇贊的懂事的孝順女,可是給父母削個蘋果,遞個拖鞋,就寫進作文里自我表揚,也太不好意思了。可我又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比如:家裡沒飯吃了,把僅有的糧食給父母吃;家裡買不起衣服了,把僅有的一塊兒布給父母做件新衣服穿;看著父母漸漸蒼老的面容,我一發奮就沖到全級第一名……
放學一到家,我就去「問孝」。我先問老媽:「媽媽,你說我孝順嗎?」「嗯,得讓我好好想想。」這不是委婉地說我不孝順嗎?我又跑過去問爸爸,爸爸說「當然了,你給我洗了蘋果,給我糖糕吃……」我大喜,沒想到老爸記得這么清楚,趕緊追著問:「啥時候啊」老爸半認真地說:「今天早上啊。」哎,我的老爸呀,你這不是誠心逗我開心嗎!沒辦法,只好打電話問我的姥姥:「姥姥呀,你說我孝順嗎?」姥姥真爽快,直接來了一句:「不孝!」完蛋了,這篇作文怎麼寫啊!
再沒別的辦法了,只好去問問《論語》,看看孔子怎麼說。「子曰:無違」。無語,我經常和爸爸頂嘴,我沒做到;「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又無語,媽媽為我的學習操碎心了,我還沒做到;「子曰:色難」。我不禁害怕起來,別說孝順,我都快成不孝之人了。
終於明白了宋老師讓寫這篇作文的用意了,孝,絕不是幫爸媽干點活兒就可以了,是我們終生要學習的最大最重要的事情。知道了自己的不孝,就要開始努力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我身邊發生的事情,逐漸地讓我學會了不少東西,如,跟著媽媽知道了怎麼去孝順長輩。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回姥姥家。回到姥姥家,看見姥姥無精打彩地在床上躺著,媽媽忙放下東西走到姥姥面前,關切地說:「媽,您這是怎麼啦?」姥姥有氣無力地說:「媽沒事,就是病了,吃一點葯就沒事了。」然後媽媽就開始忙進忙出地照顧著姥姥,經過媽媽一段時間的照顧,姥姥的身體逐漸地好了起來。我看著媽媽照顧姥姥那無私奉獻的精神。一下子讓我想到了,原來我長了這么大,從來就沒有這樣去照顧過媽媽。想到這里,我不由自主的流下了懊悔的眼淚,因為我突然想到就在去姥姥家的前不久,媽媽也生病在床,我卻沒有像媽媽照顧姥姥那樣去照顧媽媽一天。經過這件事以後,我漸漸地才知道了「孝順」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
通過上面這件事,我漸漸地明白了今後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孝敬媽媽。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能做到,像媽媽照顧姥姥那樣照顧媽媽,甚至做的比她還好。所以我從心裡給自己制定幾個要求,要想做到孝敬媽媽,就要理解她,不跟她頂嘴,在生活中,慢慢地學著替她分擔家務,照顧她。因為父母為了撫養我們成人,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孝敬他們,報答他們,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我已經是六年級的小學生了,什麼事都應該去學,去體會了。例如:去體會父母的辛苦,去體會父母的愛。
那天晚上我看了一個電視劇,有一個小女孩見媽媽白天那麼忙,晚上回來還要給她們一家做飯吃,還要收拾屋子,洗碗……那個小女孩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她就燒了一壺熱水,叮當……,門鈴聲響了,小女孩開心的去開門,媽媽進門,急忙進了屋子開始忙碌,出來的時候,一盆熱熱乎乎的洗腳水出現在她面前,小女孩端著那盆水,要給媽媽洗腳,媽媽默默無聞的洗著,一邊洗,一邊高興地說:「啊,真舒服呀!」而眼淚卻一滴一滴的往下掉。
於是,第二天晚上,我也是先燒點水,再往水裡放三瓢涼水,再放一瓢熱水,我把手伸進去,「啊!」我大叫起來,好涼啊!不行,這樣還不如用熱水呢!之後,我把這些水倒進了洗盆里,又燒了一盆水,燒好了,我在盆里放了兩瓢熱水,一瓢涼水,我又把手伸進水裡,好暖和呀!我把這盆水端給了坐在炕上的媽媽,我親手給媽媽洗腳,媽媽說:「我女兒懂事了!」我笑了笑,說:「如果你覺得舒服,以後我放假天天給你燒洗腳水!」
看到媽媽開心的表情,我就知道自己做的很少,媽媽的感動卻很多。孝順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表達,而洗腳,只是其中一個,我會堅持做!
D. 如何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人人都知道,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用他們無私的奉獻,把我們撫養成人,讓我們學知識、學本領、學做人,所以,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就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每天,我都會堅持做家務,為媽媽減輕負擔;晚上,我都會為他們准備好洗腳水,讓工作了一天的父母舒舒服服的泡個腳,並和他們談談心;每當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每當父母給我吃好東西時,我都會給他們留一點;每當他們下班回到家,疲倦地躺在沙發上時,我都會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讓他們放鬆一下;每當爸爸媽媽為我們操勞過度而病倒時,我都會端一杯熱水,給他們服葯。並陪爸媽聊聊天、給他們講笑話。我想:只要送上最真摯、最溫暖的祝福,爸爸媽媽一定會感受到的。為了不讓父母操心我的學習,在學校時,我專心聽課;在家,我會自覺完成作業,到考試時,取得好成績,讓父母感到欣慰,為我驕傲、自豪。
在我腦海里,也儲存著我孝順父母的記憶珍珠:那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天空布滿陰霾,紛紛揚揚下起了小雪,潔白的雪花伴隨著呼呼的北風在空中漫無目的地飛舞著,組成了一首別具一格的「冬天交響曲」。我剛放學踏進家門,看到了正在洗衣服的媽媽,再走近一看,注意到了媽媽的手,原來,媽媽為了讓我穿上暖和、干凈的棉衣,不辭辛苦地為我洗衣服,可媽媽的手卻凍得像紅蘿卜似的,通紅通紅的,我心中很是心疼。於是,從那天起,每當媽媽給我零花錢時,我都省著花,為的就是能在婦女節那天送給媽媽一副橡膠手套,不讓媽媽受到半點冷。那一天,終於來到了,當我把那副橡膠手套送給媽媽時,媽媽感動地流下了熱淚,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嘴唇緊貼著我的額頭,情不自禁地對我說:「謝謝你,媽媽的好寶貝!」我心裡頓時湧起一股暖流,雖然這只是一副普普通通的橡膠手套,但卻飽含了我對媽媽深深的愛和濃濃的情。
還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發著高燒,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我非常心疼,突然,腦海里閃現出了在我生病時媽媽照顧我的情景。我便急忙拿一塊浸了涼水的毛巾小心翼翼地放在媽媽的額頭上,然後,到廚房煮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端到房間里,一手端著碗,一手拿著筷子,挑起面條,輕輕吹一口氣,一口一口地喂媽媽,有時,會感到手很酸,腳很麻,可一想到媽媽關心我、呵護我的情景,我心裡就湧起一股暖流,渾身都充滿了愛的力量。過了一會,燒漸漸退了,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媽媽看到我陪在她身旁,非常感動,抱著我,在我的耳旁說道:「我的寶貝終於長大了!」。聽著媽媽那溫暖的話語,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從古到今,有著很多孝順父母的事例。在古代,已有二十四孝為我們做典範,在現代,孝順父母的事例更是數不勝數:偉大的革命家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不顧勞累、晝夜兼程,回到家時,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痛哭,悲痛之中寫下著名的《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全國人民愛戴的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墳前,飲泣不已,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父母,就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吧。
E. 如何讓孩子學會孝順
百善孝為先,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孝順,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讓孩子學會孝順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
「合理的長幼有別」與封建家長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謂「合理」,是指全體家庭成員(包括子女)之間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尤其是在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時,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盡可能按他們合理的意願辦事。同時,家庭又是一個整體,不能各自為政,總要有人當家長,來「領導」家庭,管理指導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應當在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學習。現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陽」,家長卻變成圍著孩子轉的月亮、侍從,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談不上培養孝敬父母的好習慣了。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強胡鬧。
第二,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F. 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我們總說家是避風的港灣,總談論父母對我們的無微不至,總說父母為我們做了什麼什麼,總說母愛的偉大,父愛的偉大。但是但接受這些的同時,我們又曾給予過父母什麼?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美德,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尊重長輩都做不到,那麼道德品質會好嗎?在社會上又能有多大作為呢
家長在不斷給予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孝心,教孩子怎樣為人處世。讓孩子做一個善良正直,自信自強,有孝心的人。
1、以身作則,帶孩子一起孝順老人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你對老人不尊重,長時間不去看望老人,當孩子面還說老人壞,那麼以後,孩子對你的態度可能也會是這樣。
家長要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在孝敬老人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在與老人相處時一定要用心的去體貼照顧老人,耳濡目染,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孝順。
2、從生活細節開始培養孩子的孝心
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孝順的小故事,然後讓孩子去評判故事中的人物誰做得對。久而久之,孩子對孝順就有了一定的認識。
和孩子分享食物,很多人在孩子分享食物時會說:我不吃,你吃吧!這種時候不要去拒絕,次數久了,會讓孩子養成吃獨食的習慣。和孩子一起分享,讓孩子學會謙讓,幫助孩子養成尊重長輩的習慣。
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下班回來,告訴孩子自己很累,能不能幫媽媽倒杯水,過後對孩子說聲謝謝;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每次玩完玩具自己收拾好;多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這些簡單的事情不僅能鍛煉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懂得分擔。
3、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讓孩子生活在自己的童話世界中。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在給予的同時要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下自己的工作情況,及家庭的收入支出,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易,家長的辛苦。可以帶孩子做一些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自然而然,孩子會更加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加深對父母的愛,會更加感激、孝順自己的父母
4、表揚鼓勵孩子的孝心行為,
很多父母是孩子做錯了就批評,做對了卻很少表揚。其實這樣做是不好的,在孩子做對的時候,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知道這種行為是正確的,孩子會繼續這種正確的行為
在孩子向你表達孝心的時候,不要拒絕,孩子做的對,一定要及時對孩子提出表揚,你的鼓勵和表揚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孩子會很樂意繼續去做這種事情。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無私的,深沉而不求回報,但是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讓孩子擁有「孝順」的美好品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是一個人的道德之根,根深蒂固才有枝繁葉茂,花果飄香。
G. 如何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在如今這個浮燥的社會,一個個物質社會的洗禮下變得利慾熏心,然人活於世,就真的只為了這些嗎?這個就要看各自的悟性了!在這里要只想告訴各位,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各自的選擇,但即然已經做了人,你就沒得選,你就必須懂得何為孝順?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足以見得孝才是做事這基,為人之本。別以為你在外面混的風生水起,大小也說得上是個人物,但倘若你不是個孝順之人,在我眼裡,在天下人眼裡連屁都算不上。
我要說,年關到了,你不回家過年(別找借口),你就是不孝!回了家,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的(回家,不是做客,既然回了家,就做好各自該做的),你就是不孝!對長輩不敬(別以為你說你心是好的,就可以不敬尊長),就是不孝!別以為你給長輩買了禮物(請記住,這些都是你應盡的義務),就是孝順!
好了,別的就不多說了,看到這里,就知道該如何去做個孝順的人了吧,要還是不懂,就再去好好研讀下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篇。
H. 讓孩子學會孝順父母的4個方法,家長照著做,孩子越來越孝順
孝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他又怎麼會愛朋友、愛同學、愛老師,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呢?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學處事。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誠實正直的人,做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
支招一:父母要做孝敬長輩的榜樣
爺爺老了,行動不便,吃飯時手總發抖,有一次不小心把吃飯的碗給打碎了,兒媳破口大罵:「老東西,以後給你做一個木碗吃飯算了。」
過了幾天,夫婦二人發現兒子拿著刀子在搗鼓一塊木頭,於是不解地問:「兒子,你在干什麼呀?」
兒子一本正經地回答:「爸爸媽媽,我在給你們做木碗啊,等你們老了就用它吃飯,免得把碗打碎。」
這對夫婦聽完之後猛然醒悟,趕到十分羞愧,於是請父親請回來一起吃飯,從那以後,夫妻倆開始孝敬老人。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模仿父母。父母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也會變得孝順。因此,要培養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因為「身教重於言傳」。
支招二:從生活細節開始培養孩子的孝心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黃香,黃香九歲的時候喪母,他非常孝敬父親,夏天每當睡覺前,小黃香就坐在父親的床上把蚊子驅走,把蚊帳掛好,再用扇子把席子扇涼;而每當冬夜,他就先睡進父親的被窩,把自己的體溫捂熱,再請父親睡下。
要把孝心變成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經常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只有在孩子切身體驗時,才能體會父母付出的辛苦,從而知道體諒父母,盡自己的能力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解愁。
支招三: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周末父親騎車待曉蕾去公園玩,看完各種動物的表演後,曉蕾特別興奮。回家的路上行人非常少,父親問他想不想試試騎自行車,曉蕾高興地表示同意。於是父親騎坐到後車架上,雙手扶住自行車,曉蕾跨上自行車騎了起來。
可他畢竟還小,騎了七八百米就有些體力不支了,額頭上也滲出了小汗珠。最後她喘著粗氣停了下來,好奇地問:「爸爸,你每天這樣送我上學,是不是也這么費力?」 父親說:「盡管我力氣大些,但是每天也是挺累地,尤其是上坡路上比較費力氣。」
星期一父親照常騎車送女兒上學時,騎到一個上坡處時,坐在後面的曉蕾突然跳下來,用一雙小手推著車,父親感到很欣慰,真誠地說了一句:「女兒,你長大了,知道關心人了,爸爸特別高興。」
現在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時怎麼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認為父母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是理所應當的。為此,父母應該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孩子自然就會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之情。
I. 我怎樣學會孝順孝敬自己的長輩
1.常回家看看長輩。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因為生活所迫出去打工,或者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小家,有時候幾個月甚至距離遠的估計一年多也見不到面,其實老人家的日子過得越單調,閑的時候就很無聊很孤獨,特別是獨居或者沒有老伴的老人約會感到孤獨寂寞,所以常回家跟老人家團聚團聚,就像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詞一樣,唱出來很多渴望給子女團聚的老人心聲。
2.去消除代溝。 一代代下來,老年人跟年輕人在觀念上還是有很多分歧,想法看法都不同,對於老年人的想法大多數年輕人會覺得是古板,思想陳舊,認死理的死腦筋,這樣子在相互溝通的時候會覺得不在一個頻道上面,所以我們最好要尊重長輩的意見同時還要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溝通,進行新舊觀念的磨合來提高相互的溝通思維,我們不把舊觀念的優秀思想拋棄,長輩多學習了解新事物,這樣兩代人的頻道才能達到一致。
J.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做孝順的人就是要經常和爸爸媽媽一起聊天,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讓他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過,安享晚年。也不是盲目的孝順與聽話,遇到父母做錯事的時候還是要說出來的。這就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