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滿倉娘讀後感
電視劇《娘》觀後感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山東的某村莊一個農戶家裡,爹是陳國賢,他帶大女兒穀雨在隊伍上和日本鬼子戰斗,電視劇《娘》觀後感。家裡有娘和二女兒歲、大兒子滿倉和小兒子新四。地主家裡金斗的娘,是宋春麗扮演的。她有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兒,叫靈芝。村裡的土地都是她家的,村民們租種他家的地,交租子。靈芝和滿倉一塊兒長大,靈芝雖然出身在地主家,但是她很善良,她喜歡滿倉。她娘卻百般刁難滿倉,瞧不起滿倉家,嫌他家裡窮。想要要攀高枝。滿倉為人很正直,脾氣倔強,他對娘很孝順。滿倉爹自從離開家後,就一直奮戰在戰場上,家中的一切都是有娘操勞著,辛苦著。金斗是漢奸,干盡了壞事。一天,他娘讓靈芝去金斗那取點麥子,卻不料靈芝被漢奸維持會長姦汙。在那個封建的舊社會,對於一個未婚的女孩來說,這無異於毀了她的一輩子。靈芝痴了,她獃獃的坐著,不吃不喝,不言語,兩眼直勾勾的。娘氣憤的罵著兒子金斗,說他就連親妹子也不放過。罵金斗,就是個畜牲。娘一刻不離的守著靈芝,陪她說話,勸她就是為了娘,也要活下去。靈芝娘原來最反對她和滿倉好。可是,如今攤上了這個事,娘夜夜不睡守著靈芝。娘還給滿倉納鞋底,做好了一雙鞋。她站在家門口,盼著滿倉從她家門前過她找到了滿倉的娘,把實情悄悄告知。求滿倉娘允許讓滿倉娶靈芝回家。在婚禮上,靈芝不懂得是妊娠反應,當眾嘔吐起來了。引得前來捧場的鄉親們,說三道四的,議論紛紛啊婚禮結束後,在滿倉家裡備受本族尊重的二爺爺,將滿倉娘訓斥一番說:「滿倉他娘,你們瞞著我靈芝有身孕之事,還讓我主持這個婚禮。鄉親們說三道四的,滿倉做下這等醜事,你要好好管教他。給咱村人臉上抹黑呀?往後誰家的女子還敢嫁進咱村啊?你們是想讓咱村的小子們,都打光棍不成?」靈芝開始墜胎。她先吞下了巴豆,導致大出血。可這個男孩還是出生了,婆婆和滿倉堅持要把這個無辜的男孩留下。靈芝想把嬰兒丟棄,她抱著嬰兒來到了一片樹林。她放下孩子,可是身後傳來了嬰兒哇哇的大哭聲,丟下,再抱起來母子連心啊,孩子是無辜的。靈芝沖著村口說:「娘、滿倉,請你們原諒俺,俺要和孩子到一個誰也不認識他的地方去,」靈芝走了,她娘孤苦伶仃的守在大院子里,苦苦的思念著她們母子二人滿倉到部隊上了,也想去找到靈芝。滿倉娘收養了端午這個孤兒,像待親閨女一樣,把端午養大,後來和新四結婚了。快土改了,金斗逃回家了。雖然金斗做了許多壞事,但是他娘起初還是想幫兒子逃命去哪。她背著一袋麥子,去給金斗換錢。情急之下,她幾乎動手去搶人家的手溜子和銀簪子。但是最終,她還是和兒子同歸於盡,葬身於自己點燃的一場家火之中了娘的大女兒穀雨在戰場上犧牲了,女婿也犧牲了。娘收留了栓子他娘,並把歲許配給了栓子,結婚三天後栓子就到部隊上打鬼子去了。後來,歲,還給栓子他娘生了一個大孫子。大奎是穀雨的戰友,誤認為敵人是被栓子給引來的。他堅決要穀雨攆走栓子,他才肯留下,指揮戰斗。因為要立刻投入戰斗,穀雨攆走了栓子。半路上栓子遇上了國民黨的一個當大官的,他讓栓子上車,跟他走。栓子說:「你們的隊伍,打鬼子嗎?」「打鬼子,上車吧。」栓子,就上錯車了。進錯了隊伍了。就這樣栓子稀里糊塗的入了國民黨的隊伍了。日本鬼子終於被打敗了,投降了。栓子坐著小車回家,看他娘來了。滿倉騎著高頭大馬,回家看娘來了。他們的觀點各異,立場分明。時間不長,國民黨跑到村子裡來老百姓去當兵,打共產黨的隊伍。敵人把栓子娘和滿倉娘都出來評理,結果都被抓進了國軍的偵緝處。栓子娘被鎖在一個屋子裡,敵人讓滿倉娘寫一個聲明書:「和師長丈夫,脫離夫妻關系。」敵人要給滿倉娘拍照,並且要發表在敵人的報紙上。滿倉娘一怒之下,撞破了頭,鮮血直流。栓子回來了,發現兩個娘都他們的人給抓來了。他很氣憤,開槍打死了偵緝處的一個帝處長。軍座看在栓子和他多年的情面上,答應放了他的兩位娘。部下勸說軍座:「眼下,正是黨國用人之際,情軍座命令栓子去前線打仗,讓他戴罪立功。」這時,滿倉已升為團長,正在前線指揮戰斗,與他交手的敵軍旅長正是他的姐夫栓子。滿倉告訴他的戰友們:「一定要活捉敵人的這個旅長。」栓子被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活捉後,滿倉勸他繳誡投降,不要與人民為敵。栓子決不投降,乘機傷害了滿倉後,他逃跑了。最後,他再狡猾,也沒有逃脫人民的法網。被逮撲進監獄勞動改造。這些事,大栓的媳婦歲,一點信息都不知道。可她還是帶著兒子,孝心著婆婆,不知栓子在哪裡?因為栓子的歷史問題,無辜的歲,還被判去勞改農場,勞動改造多年,觀後感《電視劇《娘》觀後感》。在這里她才得知栓子也在這里勞改。勞改後,栓子自覺沒臉再回到岳母家去了,就跑到南方謀生。大奎是農場的廠長,他娘很喜歡歲。可是歲還是沒答應,又是好多年過去了,歲也有50多歲了,她陪著她娘去廣州看望一直通信的程教員。這才知道程教員已經去世了。是那位好心的郵遞員幫助,程教員郵寄那些她生前已寫好的明信片。程教員在她遺留的最後一張明信片上寫著這樣的一段話:「大姐,您是一位無私的好人。您的為人和您博大的愛,深深的,深深的感動我。我多想再和您見上一面?可惜,我已經沒這個能力了。我要對您說『謝謝!可是這兩個字,真是太輕太輕了!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想對您說,我願來生和您能成為相親相愛的,親親的姐妹。」我被她們的這種真摯無私的愛,感動著。她們原本可以說是一對情敵,可是她們卻都各自恪守信念,為對方著想,無私的奉獻著自己博大的愛。程教員和陳國賢是形影不離,出生入死的革命戰友,情誼很深、很真摯。孟玉英和陳國賢雖是結發夫妻,卻因打鬼子鬧革命分別了26年。一個在家操持,一個為國獻身。他們因所處環境不同而生疏,不自然。孟玉英見到丈夫時,反倒顯得拘謹和局促不安。最後陳國賢升職為軍區司令員,他從不為家事和私事,向黨和上級領導提任何要求。還是程教員瞞著他,向谷部長反應了他家裡的特殊困難,請求組織上安排程國賢的妻子兒女們,去北京工作和生活了。老一輩革命家,他們一心為革命拋頭顱,撒熱血,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他們的兒子滿倉,女兒穀雨,女婿李進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了。娘,慈祥而又偉大的母親。新中國的解放,就是靠了她們的鼎力支持!祖國母親哺育了千萬個優秀兒女,他們為了新中國無私奉獻,前赴後繼,赴湯蹈火,勇往直前!任何困難都壓不倒的母親,穀雨犧牲的那場戲,催人淚下,母親拿起了槍,沖上了陣地。分別多年的母女倆,就要見面了,可就在此時,敵人的子彈射進了穀雨的胸膛..穀雨倒下了,還沒來來得及看上娘一眼,更沒能和娘說上一句話!是娘,背起了已犧牲的女兒,艱難的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回到家後,娘看到了穀雨身上的累累傷痕。娘心疼得嚎啕大哭,娘這時還發現了縫在穀雨左肩上,穀雨兒子念念的名字,以及念念寄養在王嫂家的布條。那塊布條上,已被烈士用鮮血染紅。娘的心,我懂,我的熱淚,滾滾流下母親送兒上戰場,打敗日本侵略者。硝煙中,戰旗雖被穿孔,可她卻迎風高高飄揚,..哪個娘親不疼兒?那個兒不想孝娘親啊?可是敵人來侵略我國土,娘就送兒上戰場,保家為國,是娘的好兒郎!斯琴高娃扮演的這位革命老區,沂蒙山區的偉大慈祥的好媽媽,很成功。從她那走路的姿勢,到她那酷似山東的方言,都讓我們覺得很親切,劇中人物的命運親親,始終牽連著我的心。另外一個喜歡看這部電視劇的理由,就是因為革命老區,也是我父輩的家鄉。我的祖籍,就是山東。我老伴邊看電視劇,邊說:「劇中的娘,像我的母親。」性格很相像。宋春麗扮演的地主家的娘,也很酷似。劇中她哭的是天憫地,給人的感覺,她不是在演戲。而金斗和靈芝的親娘,就是她。靈芝,這個苦命的女人,命運對她來說更殘酷。地主階級和漢奸的罪名,也要她來承擔。她為了兒子不被人歧視,而離鄉背井,隱姓埋名,飢寒交迫,整天是膽顫心驚,艱難度日。命運對她而言,真的是太不公平了。沒有愛情,沒有敞開心扉的訴說,沒有一點點做母親的自豪感。陪伴她的就是期盼她的兒子,健康長大成人。娘的寬容大度,明事理,她那以德報怨,無私奉獻的精神,豁達開朗的性格,鼓舞著我們,感動著我們。一個女人,當她一但做了母親,為了兒女們的前途和尊嚴,屈辱她們吞下,艱難困苦都難不倒她們。穀雨的娘,栓子的娘,程教員是寧亞的娘,靈芝的娘,穀雨也是念念的親生母親,還有念念的養母王嫂,還有歲這位平順的娘。她們每一位都是那麼可親可敬的母親,她們都是那麼的堅強,都是在默默的付出最無私的母愛!讓人間充滿溫情,感動著中國!〔電視劇《娘》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勵志的故事、明星的勵志故事、名言及警句找下咯:918勵志網
『貳』 關於朱熹的
朱 熹
(1130-1200)
宋代理學家,嶽麓書院山長。
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字元晦,號晦庵,高宗教建炎四年(1130)生。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授泉州同安主簿。因數上言反對與金人和議,罷歸,旋監潭州南嶽廟。孝宗乾道三年(1167)八月,由福建崇安來長沙訪張栻。相與討論中庸之義。並講學嶽麓書院,持續兩月餘。至十一月,與張栻等同游南嶽,凡七日,經行上下數百里,後取道株洲、醴陵而去。光宗紹熙五年(1194),任荊湖南路安撫使,再駐潭州。時「洞僚」起事,波及屬郡,熹遣人諭撫,事得平息。任內還「申敕令,嚴武備,戢奸吏,抑豪民」。擴建嶽麓書院,新建齋舍500餘間;增加額外學生10名,置學田50畝,生員每人每日給米1升4合,錢60文;頒《書院教條》,以明辦學要旨。由是學者雲集,最多時達千餘人。是年八月,被召入京師。慶元六年(1200)卒。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於尤溪縣。14歲時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歲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他一生為官九年,先後擔任同安縣主簿、知江西南康軍、湖南潭州知州、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煥章閣待制、侍講(皇帝的老師和顧問)、知福建漳州等職。慶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世於考亭,歸葬於建陽唐石里(今黃坑鎮)大林谷。
他一生剛正不阿,無意仕途。平生致力於著書立說、創辦書院、講學傳道,是我國繼孔孟之後的一代宗師。如果說孔子是中國早期儒學的權威代表者的話,那麼朱熹則是中國後期儒學的集大成者。他著的書被元、明、清三朝代定為開科取士的必讀之收;他的哲學觀點影響我國封建社會末期長達600多年時間;迄今仍對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發展起到承先啟後和無可替代的作用。
『叄』 窗花大奎是什麼電視劇
是《春暖花又開窗花》
為了李安奎撤訴,不再告安梅,大奎卻隱瞞真相 是在優酷播出的其他高清視頻,
『肆』 大哥大姐幫幫忙!找一下下面古詩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憶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
千餘斤,
官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劍客 賈島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http://www.ishici.com/
參考資料:算了 太多啦 我給你網站地址,你自己慢慢查 我要下啦
回答者: LOVE潔海 - 魔法師 四級 2-9 21:10
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多的數不清好幾百首,也不曉得你要哪首...
《已亥雜詩》 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元]王冕
墨梅 其一
老仙醉吸墨數斗,吐出梅花個個真.相見草嫌顏色異,山林別是一般春。
墨梅 其二
麵皮如夷慣風霜,焉肯托根桃李場?轉首江南春似梅,一聲簫管月蒼蒼。
墨梅 其三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梅 其四
莫厭緇塵染素衣,山間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閑風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卜運算元.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示兒
[宋]陸游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南宋]陸游
文能換骨余無法,學但窮源自不疑。齒豁頭童方悟此,乃翁見事可憐遲!
示兒
[南宋]陸游
得道如良賈,深藏要若無。冶金寧輒躍?韞玉忌輕沽。
儒術今方裂,吾家學本孤。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示兒
[南宋]陸游
聞義貴能徙,見賢思與齊。食嘗甘脫粟,起不待鳴雞。
蕭索園官菜,酸寒太學齏。時時語兒子:未用厭鉏犁。
示兒
[南宋]陸游
斥逐襆被歸,招喚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學者那得爾。前年還東時,指心誓江水。亦知食不足,但有餓而死。小兒教汝書,不用日十紙;字字講聲形,仍要身踐履。果能稱善人,便可老鄉里。勿言五鼎養,肉食吾所鄙。
示兒
[南宋]陸游
舍東已種百本桑,舍西仍築百步塘,早茶采盡晚茶出,小麥方秀大麥黃。老夫一飽手捫腹,不復舉首號蒼蒼。讀書習氣掃未盡,燈前簡牘紛朱黃。吾兒從旁論治亂,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須飲酒徑自醉,取書相和聲琅琅。人生百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願兒力耕足衣食,讀書萬卷真何益!
滿江紅
[南宋]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前面有了就不貼了,就是白居易的憶江南好像有些去區別...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回答者: kewenfan - 助理 三級 2-10 07:07
賈島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試君,
誰有不平事。
回答者: huiguning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10 17:11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憶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
千餘斤,
官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劍客 賈島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http://www.ishici.com/
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多的數不清好幾百首,也不曉得你要哪首...
《已亥雜詩》 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元]王冕
墨梅 其一
老仙醉吸墨數斗,吐出梅花個個真.相見草嫌顏色異,山林別是一般春。
墨梅 其二
麵皮如夷慣風霜,焉肯托根桃李場?轉首江南春似梅,一聲簫管月蒼蒼。
墨梅 其三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梅 其四
莫厭緇塵染素衣,山間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閑風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卜運算元.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示兒
[宋]陸游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南宋]陸游
文能換骨余無法,學但窮源自不疑。齒豁頭童方悟此,乃翁見事可憐遲!
示兒
[南宋]陸游
得道如良賈,深藏要若無。冶金寧輒躍?韞玉忌輕沽。
儒術今方裂,吾家學本孤。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示兒
[南宋]陸游
聞義貴能徙,見賢思與齊。食嘗甘脫粟,起不待鳴雞。
蕭索園官菜,酸寒太學齏。時時語兒子:未用厭鉏犁。
示兒
[南宋]陸游
斥逐襆被歸,招喚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學者那得爾。前年還東時,指心誓江水。亦知食不足,但有餓而死。小兒教汝書,不用日十紙;字字講聲形,仍要身踐履。果能稱善人,便可老鄉里。勿言五鼎養,肉食吾所鄙。
示兒
[南宋]陸游
舍東已種百本桑,舍西仍築百步塘,早茶采盡晚茶出,小麥方秀大麥黃。老夫一飽手捫腹,不復舉首號蒼蒼。讀書習氣掃未盡,燈前簡牘紛朱黃。吾兒從旁論治亂,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須飲酒徑自醉,取書相和聲琅琅。人生百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願兒力耕足衣食,讀書萬卷真何益!
滿江紅
[南宋]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前面有了就不貼了,就是白居易的憶江南好像有些去區別...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回答者: wrz1472583690 - 經理 四級 2-10 21:31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憶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
千餘斤,
官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劍客 賈島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已亥雜詩》 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元]王冕
墨梅 其一
老仙醉吸墨數斗,吐出梅花個個真.相見草嫌顏色異,山林別是一般春。
墨梅 其二
麵皮如夷慣風霜,焉肯托根桃李場?轉首江南春似梅,一聲簫管月蒼蒼。
墨梅 其三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梅 其四
莫厭緇塵染素衣,山間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閑風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卜運算元.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示兒
[宋]陸游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南宋]陸游
文能換骨余無法,學但窮源自不疑。齒豁頭童方悟此,乃翁見事可憐遲!
示兒
[南宋]陸游
得道如良賈,深藏要若無。冶金寧輒躍?韞玉忌輕沽。
儒術今方裂,吾家學本孤。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示兒
[南宋]陸游
聞義貴能徙,見賢思與齊。食嘗甘脫粟,起不待鳴雞。
蕭索園官菜,酸寒太學齏。時時語兒子:未用厭鉏犁。
示兒
[南宋]陸游
斥逐襆被歸,招喚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學者那得爾。前年還東時,指心誓江水。亦知食不足,但有餓而死。小兒教汝書,不用日十紙;字字講聲形,仍要身踐履。果能稱善人,便可老鄉里。勿言五鼎養,肉食吾所鄙。
示兒
[南宋]陸游
舍東已種百本桑,舍西仍築百步塘,早茶采盡晚茶出,小麥方秀大麥黃。老夫一飽手捫腹,不復舉首號蒼蒼。讀書習氣掃未盡,燈前簡牘紛朱黃。吾兒從旁論治亂,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須飲酒徑自醉,取書相和聲琅琅。人生百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願兒力耕足衣食,讀書萬卷真何益!
滿江紅
[南宋]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回答者: uuwqwewuo - 舉人 四級 2-11 10:20
原文 :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飛來峰上一座高高的塔,站在上面可以看見日出。不怕有雲彩擋住我的視線,因為我站的很高。
注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於八尺。
3.緣——因為。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游盪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伍』 憨子是什麼意思
「憨子」該片語的意思是指傻子。出自於《平妖傳》第五回:「我這村兒是個憨子,老媳婦賠禮,莫計較罷!」「傻子」即白痴、沒智商的人,用於侮辱貶低別人智商的一種俗稱。
造句:
1、四老虎不是憨子,也像微山湖裡的白蓮藕,有幾個缺德的壞心眼兒。
2、憨子,胡鬧,還不快給小道長賠禮!
3、黑子逐漸對這個大奎感興趣了,沒想到這個憨子還滿孝順的,打架還顧忌自己的老爹。
『陸』 故鄉那些記憶中的辛酸的散文
一、
奎叔走的時候,我還小。只記得,阿朱嬸做了好多草鞋,放進他的棺材裡。做五七時,又燒了好幾雙,說是:奎叔生前最喜歡她做的草鞋,穿著舒心。
奎叔長得牛高馬大,因為後腦勺生了一雞蛋大小的肉瘤,大家都叫他大奎芋艿頭。奎叔也不介意,樂呵呵地應著。在我印象中,奎叔從沒跟人紅過臉,倒是時常幫別人。阿朱嬸是奎叔的老婆,兩人相差有些年齡。據說她有風濕性關節炎,就很少出去幹活,經常在家做草鞋。
阿朱嬸有一張很別致的草鞋床(做草鞋的木頭架子),由於雙腳不便,只能在草鞋床里坐著,一天到晚編織草鞋。編草鞋有很多材料,外畈人田多稻草多,就拿稻草編織,但稻草編的草鞋雖松軟些,畢竟不耐用。山裡人很多是用毛竹箬殼撕了條做,很結實牢固,可惜太硬了,新穿時容易打起腳泡。阿朱嬸做草鞋,卻用芒花的衣為材料,做起來的草鞋又牢固又松軟。
起初,奎叔養著好幾頭牛,不時地去割些牛芒乾草來喂牛。村裡四周有大片的牛芒乾草,牛芒乾草是芒花的一種。葉片堅硬,邊上有鋸齒狀,一不小心會劃破皮膚,有時甚至衣褲都會被劃破。不過,奎叔好像從來沒被劃破過,他天天割來喂牛,一把把的用乾草葉捆著,用一根毛竹扦杠一擔擔地挑在肩上,開心時還哼幾句戲文。這時,阿朱嬸會微笑著對別人說:這個該死的芋艿頭,不知有什麼事,成天這樣高興。
芒花又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像一桿桿戰旗,在風中咧咧作響。阿朱嬸站在門口眯起眼睛眺望,催促著奎叔好乘時節,去收割芒花桿。待奎叔收來芒花桿,阿朱嬸抽取芒花芯,撕開芒花衣,再曬在自家門口,然後搓繩做草鞋。因為阿朱嬸的草鞋做得好,很多人來買。有的甚至定做,阿朱嬸總是很便宜地買給人家。
不知從哪裡聽得消息,阿朱嬸說有個地方,村裡種家芒花,是經過改良的芒花。芒花又粗又壯,又高又大,而且葉片也寬而軟,不會割人。奎叔二話沒說,去那裡弄來了一些家芒花篰頭,在自留地上幾乎都種上了家芒花。果然,家芒花比牛芒乾草好。做出來的草鞋更加松軟合腳。而且不要施肥,只要入冬時燒一把火,第二年長出來的芒花更加茂盛。阿朱嬸感嘆著說:踏不死的麥娘,燒不死的芒娘啊!
阿朱嬸的風濕病後來好了,是因為吃了蘄蛇。那一回在芒花地里,奎叔發現了一條很大的蘄蛇。他膽子真大,幾下子就打死了蛇。本來可以賣好多錢,但想想阿朱嬸有風濕病,人家買去也是為了治風濕。就強忍著自己煮了,給阿朱嬸吃。不要說那蘄蛇也真的神奇,吃下去以後不到半年,阿朱嬸的風濕病就日見好轉。
那一年初冬時,芒花凋謝的特別快。奎叔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離去。阿朱嬸很傷心,說:都是她害的,要不是她讓他種家芒花,地里也不會來蘄蛇,蘄蛇不來,他也不會打死蘄蛇。人們很奇怪她的說法,後來才知道,奎叔是屬蛇的。用阿朱嬸的話來說:奎叔是用自己的命來醫好她的風濕病啊!
漸漸地,人們忘記了奎叔。阿朱嬸也不做草鞋了,兒女都大了。草鞋和草鞋床都成了人們看著懷舊的東西。但阿朱嬸的芒花地里,每年的芒花依然鬧滿,奎叔的墳墓就葬在芒花地里。
二、
初冬時節,番薯花開了。每一朵花都是一個小喇叭,花邊潔白純凈,花心處紫紅色,很好看。
不知是地理關系還是氣候緣故,老家的番薯似乎從不開花,所以我一直不相信番薯會開花。父親也不信,父親種了一輩子番薯,說,從沒見過番薯開花。母親也說,沒見過。
那一年,天年不好,風雨不順,人們的生活自然艱苦了許多。大人們一直在說,時年荒啊!連山上地里的番薯都長得很小,有的番薯篰頭上簡直就只有一把根須。山裡人很在乎一年裡,山上地里的這一點收獲。番薯就是這個冬季的全部糧食,說不定要吃到明年開春那青黃不接的時候。冬日裡的溫暖,其實就在揭開鍋蓋時,直冒熱氣的番薯里。大人上山幹活,包幾個在大手巾里出門。小孩上學塞幾個在書包里。又香又甜的番薯,那是山裡人的寶。
地里不長番薯,人們自然憂心重重。不過番薯藤倒長得茂盛,也算是寬了人們一點點心,家裡養著豬的食料不愁了。
母親養了兩頭豬。本來經常要跟父親去很遠的山上,摘來野草喂豬。有了多多的番薯藤,就省了不少力,而且豬很喜歡吃番薯藤。母親准備到時宰了一頭,交給供銷社,算是「愛國豬」。那時,每家有任務的,又稱為「任務豬」。反正愛國豬也不需要很大,大概只要七、八十斤排豬就及格了。另一頭,留著自家過年。
番薯減產,意味著也少了許多年貨。年貨基本上是自家屋裡,用番薯做的。有些小吃比如番薯花糕,番薯干,龍須粉等,味道不錯,很香。
隔壁阿朱嬸,自從老公奎叔走了以後,風濕病已經好轉,草鞋也很少做了。但兒女多,生活依然艱難。村裡有些照顧,分番薯按人頭分,就給她家多分一點,可惜還是吃了上頓愁下頓。幸好阿朱嬸勤勞能幹,兒女懂事孝順,勉強也能過得去。
村裡掏完了番薯,除在平坦的附近地上種些小麥,那些遠一點的,高的山地上,基本就空在那裡。阿朱嬸聰明,會去翻番薯。就是把掏過番薯的'地,再去翻一遍。因為那些地方,去掏番薯的都是村裡的年輕人,幹活毛利毛躁,會剩下不少番薯。阿朱嬸就這樣去翻,也會弄來不少番薯。後來大家都知道了,便紛紛學著去翻番薯。
這一回,時年不好,番薯連掏都沒得掏,去翻自然不消說,更加沒有了。就算有,基本上也是一些番薯根,但人們還是把這些根須當做了寶一樣。
阿朱嬸有個兒子跟我同年,上小學五年級。那次放學回家,阿朱嬸便帶我倆去翻番薯。快天黑了,也沒翻到多少番薯。正絕望時,忽然看到,不遠處草叢里,有許多白色小花,一朵朵開得很鬧。走近一看,原來是番薯花。番薯花開,阿朱嬸驚奇不已。再仔細看看,竟然是一地沒掏過的番薯。我們歡呼起來,覺得這番薯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
阿朱嬸卻警覺地四周張望了一下。吩咐說,別吵!我們一下禁聲。像做賊似的,小心地挖起了這一地番薯。番薯不大,一個個像小老鼠似地,大約有一百來斤。我們不敢直接拿回家,把番薯藏了起來。阿朱嬸帶我們回家以後,叫我父親乘著夜色,偷偷地去挑回了那些番薯,自然兩家人分了。
這個冬天,是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個季節。番薯開花,父親信了,母親也嘖嘖稱奇。阿朱嬸認為是奎叔在保佑。
三、
過了冬至,年味一天比一天重了。
有些人家已經在准備殺年豬了,阿毛爺開始忙碌起來。阿毛爺是村裡唯一屠夫,逢年過節屠豬宰羊、殺雞剝鵝都少不了他,在村裡也頗受尊重。
每一年,阿朱嬸家的年豬總是最早宰殺。奎叔去了以後,去山上采野草就少了個壯勞力。阿朱嬸只能在附近,采些野草,還有村裡分的不多的番薯藤。她家的豬總是最先吃完,盛放在野草缸里的食料。所以等過了冬至沒幾天,豬沒食料了,阿朱嬸就去跟阿毛爺商量,挑個日子把豬殺了。
殺豬前的一個晚上,阿朱嬸會弄些好吃的喂豬,甚至會煮些稀粥給豬吃。看著一年來精心喂養的長得有些肥膘的豬,阿朱嬸有些心酸,但也有些滿足。畢竟有了它,過個年就不那麼寒磣了。
第二天,阿朱嬸早早起來燒好豬湯水。天剛蒙蒙亮,阿毛爺就來了。阿朱嬸又叫了我父親等幾個鄰居來柯豬腳。不一會兒,一陣凄慘的豬叫,響徹了整個村莊。緊接著又傳來阿朱嬸的呼喚聲:年哦,明年再來!年哦,明年再來!那是阿朱嬸在燒些紙錢,讓豬的魂靈帶走,祈求來年養出更大的年豬。
阿朱嬸家殺了年豬這天,父親等幾個幫忙柯豬腳的自然有飯吃。阿毛爺更不用說,除了收取一點工錢,還會得到一條肉。隔壁鄰居會得到一、兩塊加熱凝固的豬血。而阿朱嬸似乎特別大方,她會在傍晚時分,端一小碗燒好的肉分給隔壁鄰居。自然得到鄰居的一聲真誠的:謝謝。
記憶中,我家的豬總是在接近年關時才殺。一來我家野草缸里的食料還多,再說父親喜歡過年時吃新鮮的豬肉。因此我們總是非常眼饞,當別人家可以吃肉時,我們還要等,還要盼望。母親看著我們這個樣子,也很難過。母親想出了個辦法,就是去問先殺豬的人家借。阿朱嬸家最先殺,就跑去跟阿朱嬸商量,借個一根肋條。等吃完了以後,過個兩三天。另外一家殺了,又去借個一根肋條。由於冬至到過年,也還有一些時日。往往到了我家殺豬時,早已經欠了別的人家好多肋條了。而別的人家也似乎樂意借肉,那些殺豬早的人家,本來已經把肉腌了。到過年時就沒新鮮肉可以吃,這樣一來,也有新鮮肉了。
終於,熬到了年關。一般我家在農歷28那天殺豬,26日那天是不能殺的。據說那是六畜日,不光不能殺豬,就連雞鴨,牛羊都不能殺。如果在那天殺了,來年就養不順任何牲畜了。跟阿朱嬸一樣,我家殺豬時,母親也會燒些紙錢,呼喚幾聲,祈求來年六畜興旺。
最讓母親難過的是,豬殺好以後。隨著阿毛爺一刀一刀地分割,母親叫父親把先前借來的肉,依次地去還給人家。當全部還完以後,剩下已不多。這是母親最難過的時候,雖說都是自己家人先吃下去的。但畢竟看著自己辛苦一年養下來的豬,在這個時候只剩下不多的肉,心裡自然有些傷心。
母親,每年養豬。每一年總是跟父親商量,到最後年關才殺年豬。但總是忍不住看我們眼饞,會先去借肉。到自家殺時又會有些傷心,但每個年頭開心總是大於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