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主要活動和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主要活動和意義是食重陽糕敬老人、賞菊祈福長壽、祭祀掃墓祈福。重陽節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的活動,在這一時期,重陽節是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具有祭祀祈禱風調雨順的意義。
重陽節說明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2. 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今天,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
因 「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重陽節,也是中國老人節。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22億,占總人口的16.1%,其中,可能就有你我白發蒼蒼的父母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今天重陽,一起許個願,祝家裡的老人健康長壽,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外出遊玩,防雨防凍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但是今天出門遊玩可要注意,受台風「艾利」外圍環流及南下冷空氣共同影響,福建中南部、廣東東部和台灣等地有中雨或大雨,其中,福建東南沿海、廣東東部、台灣東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局部並伴有短時強降水。12日之前,北方大部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氣溫偏低3~6℃。
重陽習俗,不只登高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這一天,廣東人稱「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
敬老
重陽節,也是中國老人節,人們要表達對老人的孝敬,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賞菊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佩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重陽美食,傳統地道
飲菊花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並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中醫證明,菊花葯性甘寒微苦,有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酒雖達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確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葯用價值。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此外,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也是重陽節時人們品嘗享用的佳品。
吃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秋冬食用,可收進補防寒的雙重效果。
陝北有不少以蕎面羊肉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餄餎、羊肉蕎麥面等。而陝北人過重陽節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蕎面羊肉。
重陽時節,這樣養生
當心秋燥
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同時,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應少吃辛味的蔥、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這個季節,喝粥可以減輕人的胃腸道負擔,對消化也有幫助。
避風而卧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因此,這個時節,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卧。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濕度。
適當進補
秋季是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現在,社會上各類養生與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觀點並非適合所有人。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很多中葯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換季時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常規。
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盡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的健康。
心情開朗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郁、煩躁、凄涼、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緒不暢,更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誘發多種疾病。子女們應多跟父母嘮嗑,多交流。
重陽佳節,吟詩抒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3.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是什麼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是什麼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是什麼?我們國家有著各種各樣的節日,而重陽節就是其中一個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風俗習慣。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賞菊花
從古至今菊花品種繁多,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古時候人們常常會舉辦大型的菊展;而秋天有時菊花的應季,這時候正值重陽節,與重陽關系深厚,所以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登高望遠
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其實就是說這一天人們會登高山、登高塔進行祈福或者是秋遊活動,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沿襲至今登高仍然是重陽節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
佩茱萸
其次就是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要知道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因為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史料記載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敬老節是重陽節嗎
是的。
重陽節是我國一項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又被稱為老年節、重九節、登高節、祭祖節、雙九節、曬秋節等,所以說敬老節就是也是重陽節。
九九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九九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九節、曬秋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於「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於是有了九九重陽節這一說法。
重陽節會冷嗎
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首先要知道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這天,陽歷通常是每年的10月份左右,而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溫差是比較大的,再加上重陽節到來時已經是深秋季節,這時候周圍早晚的溫差是比較大的,其中南方與北方溫差可以達到1-30度左右。
再加上很有可能是受拉尼娜現象影響的一年,所以天氣有可能是比較冷的,但實際的天氣狀況還需要結合實際而定,不能以偏概全。
重陽節天氣一般怎麼樣
已經是深秋,根據往年的溫度推算,十月溫度在10-20度之間,這時候天氣是表涼的,尤其是早晚的溫差,其次就是南北方溫度差異大,有些北方地區甚至於已經開始飄雪,而南方地區還是陽光明媚。
這時候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溫度進行保暖,避免出現受寒感冒等身體不適症狀,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威脅。
過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代表著日月並陽,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這時候可以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文化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經過時間沉澱,到後來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以及愛老等內涵,蘊含著傳統文化以及內涵,應該被人們深深銘記的,具有不可撼動的永恆意義。
重陽節有哪三個風俗
1、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重陽節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是非常必須的,可以幫助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2、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寓意著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以及代替登高的意思,是重陽節的一種特色食物。
3、辭青
重陽節的另一個習俗就是辭青,被人們稱作踏青,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節日,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
重陽節又被叫什麼節
重陽節又被稱作敬老節、重九節、登高節、祭祖節,一般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與除夕、清明、七月半並稱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具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曬秋、放紙鳶等習俗。
關於重陽節的名言
1、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2、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3、子女對父母有供養扶助的義務。——佚名
4、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6、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7、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8、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佚名
11、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旁,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佚名
1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常常是有缺點的人。——馬卡連柯
13、老吾老,和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孟子
14、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當有他的夜曲。——康德
15、老來受尊重,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4. 九九重陽節內容是什麼
九九重陽節內容: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習俗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項,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項。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5. 九九重陽節習俗
九九重陽節習俗如下:
1、佩茱萸
在重陽節這天,人們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頭,以驅邪求吉。古代人們習慣在重陽節這天,「折茱萸房,以插頭」說是可以抵禦初寒。
2、喝菊花酒
重陽佳節漢族民間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由菊花與糯米、酒麴釀制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還有白菊花酒。
3、放風箏
風箏又名紙鳶、鷂子。自古相傳,重陽時有放風箏的習俗。那麼重陽節為什麼要放風箏呢?據史料中記載與古詩的描述,北方人放風箏多集中在清明時節,而南方人則多集中在農歷九月初九重陽之時,福州也因此一直保留著重陽時一定要登高放風箏的民俗活動。
4、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重陽節慶祝方式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
民間在重陽節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6. 九九重陽節的內容 九九重陽節的內容介紹
1、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2、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7.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是什麼
重陽節的風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會於重陽登高。拘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簡介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8.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的重陽節,重陽的習俗有哪些
在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比如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大年初一是春節,而且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典型的中秋節就是觀賞月亮和吃月餅,而春節就是闔家團圓,吃團圓飯的節日。那麼對於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們國家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呢?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習俗。當然還有處在異鄉的人們思念自己的親人和好友。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吃羊肉面,因為“羊”與“陽”是諧音,而且面也是要吃白色的,因為“白”與“百”也有一些含義,把“百”去掉上面的“一”就相當於是九十九的意思,而且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樣的話就代表重陽節的意思。而且羊肉也比較適合老人,營養價值也高,口感比豬肉或者牛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