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父母的孩子

孝順父母的孩子

發布時間:2023-01-17 11:38:04

A. 怎麼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

怎麼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百德孝為先,講的就是作為一個人,首先要孝敬老人,孝順老人。

孝順的孩子,不是單靠說教能夠教育出來。而是要靠你給孩子做出的榜樣,從小帶領孩子參加孝順老人的實踐活動。在孩子的內心處打上深深的烙印,成為孩子的行為道德規范。

要培養孝順的孩子,還要讓孩子感受生活的艱難。該孩子自己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吃的苦讓孩子去品嘗一下苦難的滋味。從小要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做一些生活自理的事項。只有孩子自己體會到了為人處事的艱難,才能更深刻的感悟到做父母的不易。

其三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撫養自己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讓孩子了解嬰幼時期父母為自己的奉獻。學生時代為自己做出的犧牲。成人以後,為自己成家立業付出的心血。甚至自己有了孩子以後,父母對子孫的關愛和付出的辛勞。

其四要培養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要為父母做出孝順的行動。生活上要贍養老人,關照老人。精神上要讓老人得到慰藉。在一些生活具體事項中,只要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要順從老人。孝更多的是贍養,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心,尊重和感恩。

培養孝順的孩子,要從娃娃抓起。在6歲以前的教育是最容易見效的。有很多事例說明,如果錯失了這個階段的教育黃金期。孩子不僅不孝順父母,甚至於加害父母,這都是在孝道教育上失敗的案例。

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順的孩子誰不愛,但是教育培養出孝順的孩子不易。

首先,要從小進行教育。孩子就像小樹苗一樣,從栽植下去之日起,就得按時澆水,修理枝叉,不至於長歪。現代家庭都是獨苗,孩子從小嬌生慣養,怕磕怕碰,對長輩沒有尊敬的意思,就像小祖宗。這和平時的教育分不開的,父母只重視灌輸知識,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所以對孩子要從小進行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教育,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恆。

其次,父母要以身示範,起到表率作用。若父母對自己的老人不孝順,孩子一定會跟著學。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對老人的態度,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作為家長一定要對自己老人盡到孝心,父母養我們從小到大不容易,孝敬老人是應該的。

最後,學校開展孝敬長輩活動。孝順也要從尊敬長輩做起,學校的平台要比家庭平台豐富的多,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比如關於孝順的主題班隊會,徵文比賽,文藝節目等等。

我認為孝順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應該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生活中、從閱歷中、從課本、從家長的為人處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孩子會慢慢領悟家長的不容易,也會從父母的對待爺爺奶奶,對待外公外婆的方式中,感悟孝順。

換言之,如果我們大人從小對自己的父母孝順,那麼孩子也模仿大人的行為,當我們老人,孩子也會像我們孝敬爸媽一樣,孝順我們。

家長並不是天天把孝順掛在嘴巴,孩子就孝順了。而要是要以身作則,聽父母話,多陪伴老人,給自己的爸媽洗腳,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職責。這樣,孩子才會以你為榜樣,孝敬你!


從小我們就聽過這樣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家長們教育孩子長大了一定要孝順家裡的長輩,一個孩子因為孝順這項美德,也會被長輩們誇獎。

孝順並不是孩子天生就能明白,就能去做的行為。教育孩子要孝順沒錯,但是一定要選對方法,不要光靠講道理。那麼怎麼讓孩子學會孝順才是正確的呢?

1. 家長通過言傳身教教育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成長環境是父母造就的,年紀還小的孩子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爸爸媽媽,孩子也會學習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以自身為榜樣,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去孝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2. 家長通過講故事、觀看影片教育

很多的孝敬父母的故事都是我們從書上看來的,比如「卧冰求鯉」、「綵衣娛親」還有「黃香溫席」等等。一些教育片段也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孝順,比如曾經很火的「媽媽洗腳」。

家長小時候能從這些故事中學習,並且變的孝順,那麼給孩子講這些故事,孩子也會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關愛老人。

3. 家長通過適當的獎勵教育

當孩子做出了一些孝順的舉動,家長應該馬上誇獎並給予獎勵。獎勵可以是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是擁抱親吻等,目的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舉動是正確的。

孩子得到獎勵,下次還會去這樣做,慢慢養成習慣,孝順就變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4. 家長通過適當的懲罰教育

當孩子作出對長輩不禮貌的舉動,家長應該馬上制止並給孩子小小的懲罰。比如孩子比較活潑,就讓他安靜的罰站一會。

等孩子冷靜下來就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不應該對長輩不禮貌,這樣孩子才會明白道理,對待長輩應該尊重並且有禮。

5. 家長通過公開收支教育

把孩子當成家裡的一員,平等的對待他。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賺錢養家的辛苦,並且讓孩子了解養一個孩子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錢。

但是這里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教育孩子賺錢辛苦但是要以平和輕松的口吻敘述,不要帶有抱怨。

許多家長帶有抱怨的對孩子說自己的辛苦不易,孩子就為認為自己是多餘的,時間長了就會變的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起來,所以這里要注意態度。

家長教育孩子孝順沒有錯,首先是自己先做到孝順長輩。教育本身就是一件長久且復雜的事情,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到有耐心、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把孩子教育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怎麼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但有些遺憾的是,我的回答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因為我壓根就沒想著讓我的孩子對我「孝順」。

為什麼這么說呢?原因如下:

一、 父母與子女是平等的

作為父母的,將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有義務將子女養大成人。 孩子出生的一剎那,最快樂的一定是父母,這快樂是誰給的?是孩子給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為人父母的人都曉得,養孩子不易,傾注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已知道,對子女的付出是一種多麼快樂的事情。是孩子,給了父母釋放愛心的機會。 善良的人都有一種感覺:付出愛心的快樂遠遠大於得到的快樂。


二、「你不孝順父母,你的孩子將來也不孝順你」。——這種教育是錯誤的!

這是赤裸裸地將感情商業化,且有威脅的意味。

我孝順父母,不僅是我的義務,更重要的是父母對我有恩。而且自私地講,孝順我的父母,我可以從中獲得快樂。我為什麼不孝順呢?

話說回來,如果我孝順父母是為了換取我的子女對我的孝順,那這裡面還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的,有誰敢確定地講,你孝順你的父母,那麼你的子女一定會孝順你?

如果這個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在一個宗族中,只要有一個孝順的,那麼一定可以推出,上下幾十代都是孝順的。可能么?

三、 我只教育我的子女,讓子女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

《弟子規》有講道:「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前

半句「親愛我,孝何難」很容易理解,但後半句「親憎我,孝方賢」就顯得很扯淡了:父母可以很憎惡孩子,孩子仍以孝示賢。

這是有悖於人性。因為現實中我見過多個這樣的例子。我就想問一下句,父母憎惡孩子的行為算什麼行為?還要求孩子「孝方賢」?有平等的意識嗎? 沒有平等就不有文明, 你養孩子難到是在是蓄奴?


三、「養兒防老」有錯嗎?沒錯!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歷程,誰也繞不過去的。

含辛茹苦將孩子拉扯大,無欲無求,就為了老有所依,不該將孩子孝順嗎?應該的。但凡對孩子好的父母,孩子一般都對父母好,這是大概率事件。經常對子女說「我是為了你好」的父母,你確定不是為了自已?

我們也許見過,對孩子嬌生慣養,就差沒將生命給孩子了,但最終孩子非常不孝,是何因?也許,你對子女所有的愛歸根結蒂還是為了你自已。 表象可以用眼睛看,但內心的想法只能用心去感受。


四、「孝順」的邊界很模糊。

什麼是對父母的孝?

讓父母吃飽穿暖?讓父母快快樂樂?讓父母 旅遊 休閑? 但沒有心與心交流的「孝」是沒有靈魂的,但心與心怎麼交流?至少要兩個同樣用心的人,缺一便是殘缺的。

所以,「孝順」難嗎?易嗎?自在人心。

五、 或許,「愛」的教育比「孝」的教育更有意義。

最後,祝願天下所有老人快樂度晚年,希望天下所有子女有一顆愛父母的心。所有的人都成為一個有愛的人,讓世界更美。

你好,我是燕子伊人,孩子孝不孝順,這跟他的生長環境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做父母平時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孝順。就不要期待孩子以後會有多孝順!正所謂言傳身教,父母光知道說要孝順,但行動上卻沒有體現出孝順,言行不一,在孩子心裡難免會有一種想法,你們自己對老人都不順,憑什麼就要我孝順?

經常參加這樣的一些活動,能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洗禮,這樣的環境更能讓孩子體會孝的意義,明白孝的重要,更懂得感恩。

言傳身教最重要!

前兩去去朋友家裡玩,發現他剛上一年級的兒子,突然懂事了許多——這個7歲的男孩,看到爸爸下班回來,很累的樣子,立即從冰箱里拿出一瓶冷飲,遞給爸爸,還說:「爸外面很熱吧,你趕快喝瓶飲料吧!」

「咦,你家這孩子什麼時候變得這么懂事啊?」我說。

「哈哈,你不知道吧。我兒子就是變懂事了,因為這段時間我們經常帶他去看望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於是他也跟我們學會體貼人了。」

「哦,明白了。你這叫以身作則培養孝順孩子啊!」我說。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不養兒不知道父母恩。」作為年輕的父母,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才大後能孝順我們,體貼我們,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體諒自己父母的對自己的辛苦付出,然後尊重他們、孝順他們,才能換來孩子對自己的孝順與尊重。雖然父母不要求我們回報,但孝順雙親卻是我們做人的良知。可是現在 社會 ,涌現出的「啃老族」,卻越來越多,讓很多老人慾哭無淚,一輩子辛辛苦苦,到老了孩子還知道感恩。其實,發生這種「啃老「情況,多與小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關。


有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表現怎樣全在家長的教育。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平時多做出一些感恩的行為給孩子看。比如,經常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如果老人不在身邊要經常打電話,有時間就常去探望,逢年過節多給老人送禮物等。父母對上一輩的孝順行為,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會引導著孩子也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只要做好這5點,不怕孩子不孝順:


1、從小讓孩子分擔家務

家是我們和父母共同的,愛護它、美化它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所以,做家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這種責任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雖然平時父母總是不讓我們做那些又臟又累的家務活,因為他們對我們總是非常的疼惜和愛護,但是只要我們力所能及就應該孝順父母,盡量替他們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樣才是父母的好孩子。


2、加強孩子道德行為

當孩子意識的良好的道德行為會得到成人的稱贊時,他往往會積極的履行這種行為,做做出更多有道德的事跡。所以,當孩子做好事時,爸爸要及時的稱贊,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準,比如,你能把好吃的給爸爸吃,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如此,孩子往往會更樂意表現這種行為。


3、培養感恩之心

一個人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心中有愛,才能照顧他人,關心 社會 ,關愛國家。所以,那些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能心中有愛,才能知恩圖報,才能孝順父母,尊重他人。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與人為善、才能樂於助人,才能形成 健康 的人格,才能活得更 健康 更快樂。


4、不要溺愛

溺愛的孩子往往沒有感恩之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將會孤獨而寂寞的。因為他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老人,不知道關心朋友,更不知道感恩於 社會 ,報效於祖國。試想一個連親愛的父母也不知道關愛的人,他還會關心什麼呢?


5、大人以身作則

作為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爸爸媽媽既要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平時,自己要孝順父母和長輩,關愛家裡每個人的需求。而不要把孝敬老人,變成了孝敬孩子。要知道,感恩的心是一種美好的心理能力,它不僅讓孩子懂得回報,也讓孩子在感激他人的時候獲得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

一句話,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就是最好的教育!再多的說教都沒用,如果家長嘴上說孩子要孝順,自己卻對父母卻是天壤之別,那恐怕是沒任何用處,還會讓孩子混亂:爸爸媽媽說的跟做的怎麼不一樣?

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說教育的話,不如說以身作則,自己去給孩子做榜樣,

因為就我來說,小時候我媽媽做的一些事,我現在都還記得,對姥姥姥爺怎麼樣?對爺爺奶奶怎麼樣?

長大了以後,孩子會有他自己的一個判斷,

說教育孩子不如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自然而然就會影響孩子

B. 如何培養孝順家長的孩子呢

孩子不管聰不聰明,但必須要孝順,懂得感恩!

怎麼才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呢?不知父母或者老師告訴他(她):孩子,你必須要孝順啊!這樣,孩子也許聽話,知道要孝順,但具體怎麼做才是孝順並不知道。

多給孩子講一些尊老孝親的故事,從小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一顆孝順的種子,從故事中學習孝順的方法,明白道理,也在給小孩子提供孝順的行為方向,讓小孩子懂得如何用行動去表達自己對家長孝的情感。

父母對長輩的態度決定寶寶是否有孝心,父母對長輩不好,那麼寶寶長大了可能對父母也不是很好,孩子從父母的行動中形成的認知很難改掉,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C. 百善孝為先,孝順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如題,中國人對"孝"非常重視,從《弟子規》里就可以看出,古代時候的中國人就已經開始給孩子進行教育孝順思想了。

隨著現代化 社會 的發展,"孝順"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依舊很靠前,但貌似沒有古代時候那麼重視了。

不重視孝順教育的家庭,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就任其自由發展了,有的孩子從小就聽話直到成年之後依舊尊重長輩,但不乏有的孩子小時候聽話,但成年之後就把父母養育之恩拋之腦後。

"孝順"的教育,在現在看來,還是有必要早早教給孩子的。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教孩子呢?這成為了家長們的一個大問題。那麼今天本人就自己經歷,來淺談孝順教育,供大家參考!

古代因為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出現了"長幼有別"一類詞彙,但如今的"長幼有別"並不同往日。

長幼有別要建立在合理的前提下,什麼又是合理?也就是整個家庭成員之間一定是民主平等的。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不會因為自己是長輩,就斷然替孩子下決定,不聽取孩子的意見,而是盡可能合理的順從孩子的要求進行安排。

同時,家庭是一個整體,不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否則會支離破碎,整日爭吵不斷。

父母因為比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經驗,也有能力掙錢,因此父母是家庭的領導者,管理家庭成員的生活。孩子作為生活經驗最少的一方,應當在父母的幫助下生活。

現在很多家庭卻形成了比較畸形的關系,那就是孩子是最明亮的那個月亮,整日享受眾星捧月的感覺。這樣的家庭關系培養出來的孩子,很難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恩,更不用談"孝順"了。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很少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工作有多不容易,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錢父母就給了。如此一來,很多孩子就從心裡覺得,自己被父母養著,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就是應該的。

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從心底里孝順父母呢?

讓孩子感受父母掙錢的不易是非常有必要的,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兩人的具體工作是什麼,每個月的工資能夠支持孩子過什麼樣的生活。讓孩子從心裡明白錢來之不易,進而對父母產生感激和敬重之心。

孝敬父母的一般准則是:聽家長的話,孩子關心爸媽的 健康 ,幫爸媽分擔憂愁和焦慮,參與家庭勞動任務,不給爸媽添亂。

把這些當做對孩子的要求,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比如每次爸媽下班後問候一下;爸媽身體勞累的時候幫他們捶捶背或者做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關注每日天氣預報,當爸媽出門的時候提醒一下他們注意天氣等等。

另外,孩子對父母有什麼態度,其實受父母對長輩的態度影響最深。很多夫妻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之後,對自己的老人的關心漸漸變少。有的父母,不僅不照顧身體不好的老人,甚至在老人生病住院的時候,想方設法的颳走老人的財產。

孩子雖然不說,但也都看在眼裡。孩子的三觀在進入 社會 之前沒有完全建立,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當父母的同時,也要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長久下來,孩子也會耳濡目染,被逐漸培養成為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人。

D. 孝順父母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孝順父母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孝順父母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要知道中華傳統美德中,孝為第一,養育我們長大成人,給予我們生命,父母對我們來說是人生很重要的存在,以下孝順父母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孝順父母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1

我打小就比一般人敏感,天生就會那麼一點望氣(也只會這么一點),那時我最愛往一家人家裡跑,我什麼也不幹,我就去那呆著。

為什麼呢?這家人的家裡祥瑞氣旋繞,只呆在裡面,就非常舒服,就像蒸氣浴,瑞氣包裹著自己實在太舒服,雖然還不大通光,但是從無晦暗之感。

我當時詫異的想:我看這家人,絲毫特殊的地方都沒有,兩個退休老人(干凈,脾氣好),工資微薄,兩個子女沒讀多少書,早早輟學在家,還沒找到工作,那麼這些祥瑞氣到底是什麼緣故——

過了三年,這兩個子女成家了,配偶雖然普通,各方面都非常一般,但是生下兩個孩子,我一看,兩顆明珠,一個如日光,一個如月光,光華燦爛。原來那瑞氣旋繞三年不絕,是為這兩個孩子。我感嘆的是:原來一個人有福報要來,三年前就有預兆了!

子女的配偶因為非常孝順父母師長,我娘說這人非常孝順父母師長,絕不會久居人下,本來沒有讀大學,但是婚後幾年就成為地方大官長,從此這家人是富貴得很。我娘告訴我,一個人如果從小不曾抵觸頂撞父母師長,他是必定做大官的,因為打小孝順父母,每天積的福德別人根本比不上,他不做官誰做官。

所以你見到這樣的人,要好好對待,不能輕視,因為就算沒讀過書,還沒找到工作,後面上天也會推他上去的。我家裡好幾個做大官的,無一不是如此。但一個人日常生活若好抵觸頂撞父母,是絕對不能做大官的,連基本的日常工作都不會順利,一生挫折連連,重要時刻無不敗北。

原因很簡單,抵觸頂撞父母,就是把父母抵頂到對面去了,父母為生我,助我,沒有父母生助,無法強大,就憑一己之力,當然壓不住厄運,並且周匝鬼神會代你父母教訓你,這個就是書上說的:不孝父母,天怒鬼神怨。如果要比喻,父母好比兩大福德山,孝順父母能鎮一切惡(不順),父母又是兩大福德海,孝順父母能濟一切渴(匱乏)。

然後這家人搬走了,換一家人搬進來,我特意跑去看。

擺設還是照舊,但是氣象完全不同了,那是寒得很,暗得很,我一會就走了,再也不去,我一眼就看出氣流對穿(後來知道這叫無情,破格)——但是從前前一家人也是這個樣子擺設的,從前我並不覺得。

之後我才領悟到:這風水是福人居福地,你要是個福人,你住的地方就一定是福地。如果你住的地方不是福地,你也能住成福地,大家知道風水養人,卻不知道是人也要養風水,人一住進去,周身氣流就會逐漸充斥整個住地,把地養得福德兼備,就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住地就是你的形,這就是俗話說的「物是主人形」。你要住福地,先要好好積德,你積下福德,自己很自然的就能養風水。

而且千萬不要怨天尤人了,怨尤生出來,好風水也爛掉的,它會不高興你說它壞話,嫌棄它,我平時是好地我恭敬,壞地我恭敬,天地間的一切我恭恭敬敬。萬物都有靈性的,不可輕視,我打小時草木沙石都不敢輕視的。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去看千年古建築,雖然是些石頭木頭,它氣質就是不一樣,這是因為它就像人一樣,智慧可以隨著時間成長,它懂得的也會增長,年月久了,它也把自己的修養和氣質修出來了。

我們佛家說:看一切眾生是佛。就算是惡風水,我看惡風水是福,容納我,提供我避風雨的地方,我感激,我用這樣慈悲柔和心氣神養它,它不好意思不好,它不好意思作惡。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帝王將相,都找最好的風水,但是他們還是敗了,為什麼呢?

因為福德氣數一盡,風水會自動變掉,你要是福德養不起這個好風水,它自己就會破掉的。好比你的資財養不起一頭大象,大象豈不餓死?你若是換養一隻小狗,也許還養得活蹦亂跳。所以你沒福分,還要住福地,這更糟糕!你不是皇帝福德,鎮不住江山,卻要穿上龍袍,要萬民臣服,這不自尋死路么?沒福德,你鎮不住風水,反成凶像.

所以,大家住在非福地,也要感激,這是上天給你生路呢,趕快趁這個時間積累福德,福德增長了,你不搬家,風水都要變化,因為被你每天的人氣養好了。

如果要積累大福德,積累現世就可以享受的福德(如順利好姻緣,工作順利,資財積聚,重要考試發揮出色,各種申請不被拒,乃至現實生活一切福德順意),只要不抵觸頂撞父母,面容柔和笑對父母,和父母說話柔聲軟語快快樂樂,這些基本的東西要擁有是沒有阻礙的,鬼神看你孝順父母,他非常尊敬你,絲毫不敢障礙你,這么好的改命方法,大家卻不知道,太可惜了。

如果想要仕途順意,通常是從小就不抵觸父母的人,因為他從小每天都受父母印氣生助,非常強大,別人比不過。還有就是注意不要說中國古代聖賢如老子,孔子,高僧大德的壞話,一說就完蛋,別想升遷,除非大懺大悔。

你想想,父母聖賢你都不恭敬,父母聖賢你都輕賤,還有哪一個眾生你不輕賤?你的貢高我慢大到無邊際了,鬼神看你這個狂妄就討厭。我們佛家對此有一句話:你要貴,你就不能輕賤他人。連基督都說:那把自己升高的必被降低。把自己降低的必被升高。

畢恭畢敬的對父母,讓父母高興喜悅,有一點好東西,都要拿來供養父母.

畢恭畢敬對父母,這是增長官祿最快的,沒有比這更快的,你尊長,那自然你也要成為長,受人尊。

供養父母,則是增長資財最快的。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不管一個人怎樣說自己的心地孝順,一個人不供養父母,他這個窮字非常大的寫在臉上。

所以,佛陀教導我們的是一念孝順,一念孝順之後還有一句是:些許微物供養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順,念完就沒有供養的下文啊。

平時多少都要拿出財物供養父母,不要抱那麼緊,不要找借口說老婆孩子房子需要錢,你這個樣子,以後你老了,你孩子一樣不會供養你,連借口都和你一樣,這叫:父形子肖。

我一朋友父親,從小到大不頂父母,怕父母氣上加氣,挨打跪下不跑,挨罵不吭一句聲 —— 雖然出身是下水道工人,但是後來得到讀書機會,做到總裁。

我一朋友表哥,從小到大不頂父母,還幽默逗父母笑 —— 中專學歷,年薪沒有五十萬不可能請得到的。

我一同學的父親,地方局長,對奶奶是至孝的,以致奶奶一點不順意,就會不理睬他,耍脾氣,然後他就百般孝順恭敬認錯道歉。

我一好友父親,特孝順,地方四大銀行之一的行長。

我認識的一個,雖沒考上大學,從來不抵觸頂撞父母,年年帶物品探望老師,卻是個局長。

我所知道的,孝順父母的人,都是有大出息的。

佛說: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你一念孝順,供養一次父母一丁點東西,這樣的福德就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這是真實的話,並不是比喻。

孝順供養父母,這個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

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抵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你就算拿一個月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高高興興,你手頭上的這件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如果你做不到,你根本不可能改命,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孝順父母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2

什麼樣的孩子最孝順父母?

關於什麼樣的孩子將來會孝順父母,有人說最大的孩子最孝順,因為從小就承擔責任,將來肯定最有擔當,也有人認為長大以後最會掙錢的孩子最孝順,因為有錢才會出力。其實不管家裡有幾個孩子,將來能不能夠成為有錢人,最會孝順父母的孩子都是這一個。

小常是一個很能吃苦耐勞的人,小時候家裡條件差,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還要給弟弟妹妹賺學費,她高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因為沒有學歷,這些年她在外面吃了很多的苦,但即使再苦再累,小常都會定期往家裡寄錢。後來成了家,小常的日子也好過了許多,但為了讓自己的爸媽過得舒服一點,小常在老家給爸媽買了一套房子,而且對弟弟妹妹也盡心盡力。

在外人看來,都覺得小常在這個家裡太吃虧了,孝順父母也就罷了,還要幫襯弟弟妹妹,她的父母也太偏心了些,但小常心裡清楚,父母對她一直都比對弟弟妹妹好,最重要的一點,是小常覺得,父母將自己養大,已經恩情深似海了,自己孝順他們是應該的。所以說,等父母老了以後,真正會孝順他們的,不一定是最有錢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家裡的老大,而是最有感恩之心的孩子。

有一些孩子,家長對他有無數次的好,但只要有一次對他不好,他就會忘記所有的好,只記得那一次的不好,覺得父母對不起他,這樣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將來也不會多孝順父母,因為根本沒有感恩之心。而有的孩子,總是念著父母的好,即使父母偶爾會責備他,孩子也不會記恨在心裡,將來父母需要他的時候,都能及時出現。

所以,做父母的與其糾結生男生女、生多生少,不如教會孩子感恩,這比什麼都重要。

孝順父母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3

如何做個孝順父母的孩子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你連最基本的孝順之心都沒有,以後怎麼做大事,叫人怎麼信任你,所以,內心要有個信念,那就是,我一定要做個孝順的人,好好孝順父母。

經常給父母打電話,要主動問候他們最近怎麼樣,記得一點的是,在外面,盡量報喜不報憂,沒有哪個人希望這么大了還需要父母老是擔心掛念。

常回家看看,多回家看看父母,知道他們最近過的怎麼樣,並且要多喝他們說說話,不要玩手機,也不要忙著其他事,只要記得,現在,你在做的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回家的時候,多和父母出去走走,去買一次菜,去公園走走,散散步,相信這時候父母還像小時候習慣牽著你的手,這時候你應該緊握他們的手,對他們溫柔一笑,讓他們感受到你已經長大了,可以給他們安全感了。

回家的時候,多和父母說說話,談談最近開心的事,並且給他們按按摩,捶捶背,是用心去做的那種。

有時候父母說哪裡痛,哪裡不舒服,這時候要帶他們去醫院看看,檢查一下身體,最好是每年一次。

記住他們的生日,並且在每一年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這點是重要的,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可以過得很好,我們可以在成績上,我們一生的伴侶,和自己的未來這些方面對父母孝順,努力吧,朋友們。

注意事項

我們心中要懷著感恩,時時刻刻都要感恩,感謝著父母的養育之恩,並要回報

E. 如何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首先我們應該把父母真正的放在心上,想到父母的時候就抽個時間回到家裡看看父母,陪父母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如果長時間沒有打電話聯系父母的話,父母容易感到擔心和孤獨。因此要經常主動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父母,至少可以讓他們放心。

F. 怎樣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我想要成為一個孝順孩子,首先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讓父母替你操心回,記得經常鍛煉身體答,身體健康第一位,工作上盡心盡力,不與同事吵架,生活上該談戀愛就談戀愛,別做大齡青年。另外,最好能經常回家陪父母聊聊天,吃吃飯,玩玩名勝古跡。

G. 愛父母的孩子,日常細節里都藏著溫暖,這些信號你收到了嗎

相比父母來說,實際上孩子的愛更單純,也更方便。她們不懂人情世故,沒有那麼多規定,只是簡單的想要愛著爸爸媽媽罷了。

孝順父母的小孩,他們也會體現在一些細節

1、有好吃的,一直先惦記著爸爸媽媽

在孩子們內心,好吃的食物和喜歡的物品一樣重要,因此許多孩子養成吃獨食的好習慣。可倘若察覺孩子出手大方,他願意把自己覺得好吃的,都用心地轉發給爸爸媽媽,那就說明他甜膩膩。

這一刻,爸爸媽媽小孩心裡,和好吃的食物一樣重要。正因如此,他才會毫不猶豫地共享,就是想讓父母也品嘗到特色美食的味道。因而,當自己要想讓爸爸媽媽品味食物時,不要拒絕她們好意。

2、喜愛纏著爸爸媽媽,不想分開

一直被孩子纏著,有些父母就會感覺心煩,而且還會發音斥責。卻不知道,被孩子纏著也是一種幸福,這是大家都嚮往的親子時光。聰明的爸媽,現在開始抓住機會,和孩子增進感情。

試想一下:小孩緊緊圍繞在身旁去,親子間一起做想做的事情,不但親子互動情感能夠拉入,並且孩子也會的成長更快速。倘若直接把她們拉開,那孩子的內心一定會負傷,乃至不願意再和父母親密。

3、親子關系,一直說不完的話

很多家長表明:很久都沒有和孩子閑聊,每一次只需一開口,她們就會感覺心煩。這樣的畫面,很多家長正面臨著,心裡的無助顯而易見。但要是換一個情景,孩子跟父母總是說不完的話,那般的情景多舒心啊。

的確,親子關系最溫暖,是許多家庭都很羨慕的模樣。畢竟在交流過程中,孩子就會悄悄的變得優秀,隨後變成更好的自己。而父母,還會學會放下心裡的焦慮,不會再和孩子兵戎相見。

結語:愛,是有張有弛的黑惡勢力,能讓孩子自由的飛翔,並且也可以讓他們做更好的自己。餘生太悠長,僅有鍛煉孩子變成更優秀的人,學生的餘生才會更加幸福快樂。因此,愛是掌握分寸,要恰如其分。

H. 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能看出來,來看看哪幾種孩子最孝順

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能看出來,來看看哪幾種孩子最孝順?

1.明白心痛父母的孩子

都覺得「窮苦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多半是因為這種孩子可以看見父母生活的無奈和掙錢的不容易,她們自然也就明白了生活不容易,明白了克勤克儉。有些孩子只能跟父母鬧脾氣,要這個要哪個,一不符合就鬧的天翻地覆。

而有些孩子知道父母賺錢不容易,可以在父母工作中回家送上一杯熱茶,給父母端水清洗腳,捶腿揉肩,在父母不在家裡幫助做做家務等。這類孩子心理狀態一般都比較成熟,都是之後很容易孝順父母的種類。

I. 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我們總說家是避風的港灣,總談論父母對我們的無微不至,總說父母為我們做了什麼什麼,總說母愛的偉大,父愛的偉大。但是但接受這些的同時,我們又曾給予過父母什麼?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美德,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尊重長輩都做不到,那麼道德品質會好嗎?在社會上又能有多大作為呢
家長在不斷給予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孝心,教孩子怎樣為人處世。讓孩子做一個善良正直,自信自強,有孝心的人。

1、以身作則,帶孩子一起孝順老人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你對老人不尊重,長時間不去看望老人,當孩子面還說老人壞,那麼以後,孩子對你的態度可能也會是這樣。

家長要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在孝敬老人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在與老人相處時一定要用心的去體貼照顧老人,耳濡目染,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孝順。

2、從生活細節開始培養孩子的孝心

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孝順的小故事,然後讓孩子去評判故事中的人物誰做得對。久而久之,孩子對孝順就有了一定的認識。

和孩子分享食物,很多人在孩子分享食物時會說:我不吃,你吃吧!這種時候不要去拒絕,次數久了,會讓孩子養成吃獨食的習慣。和孩子一起分享,讓孩子學會謙讓,幫助孩子養成尊重長輩的習慣。
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下班回來,告訴孩子自己很累,能不能幫媽媽倒杯水,過後對孩子說聲謝謝;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每次玩完玩具自己收拾好;多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這些簡單的事情不僅能鍛煉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懂得分擔。

3、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讓孩子生活在自己的童話世界中。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在給予的同時要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下自己的工作情況,及家庭的收入支出,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易,家長的辛苦。可以帶孩子做一些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自然而然,孩子會更加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加深對父母的愛,會更加感激、孝順自己的父母
4、表揚鼓勵孩子的孝心行為,

很多父母是孩子做錯了就批評,做對了卻很少表揚。其實這樣做是不好的,在孩子做對的時候,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知道這種行為是正確的,孩子會繼續這種正確的行為
在孩子向你表達孝心的時候,不要拒絕,孩子做的對,一定要及時對孩子提出表揚,你的鼓勵和表揚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孩子會很樂意繼續去做這種事情。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無私的,深沉而不求回報,但是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讓孩子擁有「孝順」的美好品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是一個人的道德之根,根深蒂固才有枝繁葉茂,花果飄香。

J. 如何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人人都知道,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用他們無私的奉獻,把我們撫養成人,讓我們學知識、學本領、學做人,所以,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就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每天,我都會堅持做家務,為媽媽減輕負擔;晚上,我都會為他們准備好洗腳水,讓工作了一天的父母舒舒服服的泡個腳,並和他們談談心;每當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每當父母給我吃好東西時,我都會給他們留一點;每當他們下班回到家,疲倦地躺在沙發上時,我都會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讓他們放鬆一下;每當爸爸媽媽為我們操勞過度而病倒時,我都會端一杯熱水,給他們服葯。並陪爸媽聊聊天、給他們講笑話。我想:只要送上最真摯、最溫暖的祝福,爸爸媽媽一定會感受到的。為了不讓父母操心我的學習,在學校時,我專心聽課;在家,我會自覺完成作業,到考試時,取得好成績,讓父母感到欣慰,為我驕傲、自豪。
在我腦海里,也儲存著我孝順父母的記憶珍珠:那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天空布滿陰霾,紛紛揚揚下起了小雪,潔白的雪花伴隨著呼呼的北風在空中漫無目的地飛舞著,組成了一首別具一格的「冬天交響曲」。我剛放學踏進家門,看到了正在洗衣服的媽媽,再走近一看,注意到了媽媽的手,原來,媽媽為了讓我穿上暖和、干凈的棉衣,不辭辛苦地為我洗衣服,可媽媽的手卻凍得像紅蘿卜似的,通紅通紅的,我心中很是心疼。於是,從那天起,每當媽媽給我零花錢時,我都省著花,為的就是能在婦女節那天送給媽媽一副橡膠手套,不讓媽媽受到半點冷。那一天,終於來到了,當我把那副橡膠手套送給媽媽時,媽媽感動地流下了熱淚,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嘴唇緊貼著我的額頭,情不自禁地對我說:「謝謝你,媽媽的好寶貝!」我心裡頓時湧起一股暖流,雖然這只是一副普普通通的橡膠手套,但卻飽含了我對媽媽深深的愛和濃濃的情。
還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發著高燒,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我非常心疼,突然,腦海里閃現出了在我生病時媽媽照顧我的情景。我便急忙拿一塊浸了涼水的毛巾小心翼翼地放在媽媽的額頭上,然後,到廚房煮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端到房間里,一手端著碗,一手拿著筷子,挑起面條,輕輕吹一口氣,一口一口地喂媽媽,有時,會感到手很酸,腳很麻,可一想到媽媽關心我、呵護我的情景,我心裡就湧起一股暖流,渾身都充滿了愛的力量。過了一會,燒漸漸退了,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媽媽看到我陪在她身旁,非常感動,抱著我,在我的耳旁說道:「我的寶貝終於長大了!」。聽著媽媽那溫暖的話語,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從古到今,有著很多孝順父母的事例。在古代,已有二十四孝為我們做典範,在現代,孝順父母的事例更是數不勝數:偉大的革命家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不顧勞累、晝夜兼程,回到家時,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痛哭,悲痛之中寫下著名的《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全國人民愛戴的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墳前,飲泣不已,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父母,就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吧。

閱讀全文

與孝順父母的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敬老院床頭的關心祝語 瀏覽:913
上饒養老金查詢 瀏覽:848
西安體檢怎麼樣 瀏覽:204
長壽北到南天湖有多少公里 瀏覽:514
老人的退休金兒女可以瓜分嗎 瀏覽:182
做建築的父母是什麼脾氣 瀏覽:586
老年人腰痛偏方 瀏覽:901
長壽花怎麼讓葉片大又肥厚 瀏覽:939
女孩子說自己是老年人怎麼回 瀏覽:1
老人家暈倒後一直拉肚子 瀏覽:34
老年人掃盲計劃 瀏覽:987
2015年央視重陽節晚會節目單 瀏覽:480
農村修房怎麼養老 瀏覽:680
找到新工作養老金斷了一個月 瀏覽:567
長壽花只長葉不開花是什麼原因呢 瀏覽:239
40萬養老金每月能拿多少 瀏覽:56
農村養老保險有多少年的 瀏覽:467
青島社保退休新文件 瀏覽:772
老人手摔斷了怎麼治療 瀏覽:768
山東省鄉村醫生養老保險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