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吃不吃月餅

重陽節吃不吃月餅

發布時間:2023-01-14 07:31:07

重陽節吃什麼

飲菊花酒、吃羊肉面、吃花糕是重陽節的三大飲食習俗。

九九與「久久」 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於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花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秋高氣爽,登高辭青,品嘗花糕,賞菊吟陶淵明詩句,舉辦各種尊老敬老活動,充滿了人間親情。我國南方普遍有重陽節插茱萸驅邪的習俗,而北京則以敬老為主要內容,所以賞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㈡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吃什麼

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吃菊花糕。回
春節——中國人最看重的一答個節日,人們對其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其它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傳統意義上春節是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對於春節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比如說「年獸」的傳說,還有我國古代的字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說法等等,公認最可靠的說法來源於西周,在西周初期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

㈢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來糕是重陽節的應自時食品,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用麵粉加上棗、栗子或其它乾果蒸製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時候,人們吃重陽糕頗有講究,還伴有一個小小的禮節。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
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徵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製做沒有較為固定的方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這就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㈣ 中秋習俗,重陽習俗

中秋習俗: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重陽習俗:登高
重陽節登高一直以來就是不可缺少的,從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能體會到,重陽節登高的重要性,在古代重陽節也叫做登高節,古人眼中登高可以為自己和家人祈福,還有一些遠在他鄉的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是為了在高處遙望自己的家鄉。

㈤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九月初九又稱之為重陽節,每個重要的節日我們都會有一些傳統的習俗一起看看,我收集的關於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1

1、飲重陽酒、菊花酒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說是起於漢初、源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說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系、並賦予文化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閑居》詩序中寫到:「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雲:「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著緊密聯系。

當然茱萸和菊花並不是完全分開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夢梁錄》雲:「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姑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可見除了飲菊花酒之外還有簪菊花的習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頭上之外還可以吃、也可以佩帶於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等。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各種變俗、如重陽節在門窗上掛菊花枝葉或貼剪紙、或者把彩繒剪成茱萸、菊花形狀來相贈佩帶等。

2、登高嘯詠、群聚宴飲

登高是重陽節的典型習俗、無論是驅邪祈壽還是宴飲狂歡、古人過重陽節一般都將其和登高這一習俗緊密結合在一起。登高是一項古老的活動、它首要的是和先民的狩獵、採集等活動有關、後來慢慢地與人類關於祭祀、山神崇拜、登高避禍、登高升仙等認識或活動發生聯系、從而賦予登高一種特殊含義。

3、重陽騎射、重陽競射

先秦九月舉行大規模田獵和軍事操練的習俗、在漢代以後也得到流傳。據《南齊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規定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檢閱軍隊的日期——而這可能就是後世「沙場秋點兵」的起源。[12]而後世流行的重陽糕相傳就是當年發給士兵干糧的遺制。到了唐代、「重陽騎射」發展成「重陽競射」、成為唐宋時期一項重要的重陽節競技習俗、據說當時的王公貴族都樂此不疲。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2

1、登高

登高最初的意義或是躲避災禍、後來也有強健身體、觀賞美景等目的、登高望遠、會使人想起遠方的親人、這樣又有思親的含義。唐朝大詩人王維有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絕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就是重陽登高、插茱萸和思念親人的情況。

從農時節氣來說、在霜降前後、晝暖夜涼、風清氣爽、楓葉紅時、依然是戶外活動的好時機。秋風蕭瑟、落葉紛紛、長空雁叫、其聲悲戚、此時登高、感悟人生、真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道教登高有接近天的意思、渴望得道成為永生的神仙。

登高與野炊結合起來、則是重陽節發展過程的一種時尚。重陽出遊、親近自然、觀賞自然、感激自然、回歸自然、帶上食品飲料、家人團聚、親戚相伴、友人相邀、鄰居相應、遠離喧囂、拋去煩惱、徜徉山水之間、品嘗美味佳餚、當是其樂融融的。

2、賞菊

九月稱「菊月」、正是菊黃蟹肥時。百花凋零、唯菊花凌霜開放、一團團、一簇簇、千姿百態的花朵、清新高雅的神韻、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菊花以黃色為主、秋季屬金、金為黃色、黃色菊花不僅合於九月時令、更是重陽佳節觀賞菊花的主色。菊花又以其素雅堅貞、凌霜傲骨為文人士大夫所欣賞。古代未婚女子稱為「黃花閨女」、言其金貴和高雅、女孩在重陽節、不但賞菊、還要戴菊、「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詩)。文人墨客還有重陽畫菊、贈菊、詠菊的習俗。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早在戰國時就有餐飲菊花的風俗。菊花是我國常用中葯、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古人稱菊花為「延壽客」。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其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製成酒、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開壇飲用。飲菊花酒可以活血行氣、延遲衰老、延年益壽、還可以避災免難、長期飲用、對身體有極大好處。民間更多的是飲菊花茶、菊花味苦平、「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別名「避邪翁」。是一種葯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葯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室內各處和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隋唐時茱萸的作用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飲茱萸酒、佩茱萸囊、戴茱萸花、室內插茱萸辟邪蔚成風氣。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葯材使用了。隨著重陽民俗重心從辟邪消災轉到延年益壽、插茱萸這一風俗漸漸式微。

5、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時食物、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以米粉麵粉為原料、加上棗、栗子、石榴籽或其它乾果蒸製成的.。講究的重陽糕要做九層、象徵寶山、上面做兩只小羊、兆九九重陽。在糕上插一些小紙旗、代替茱萸、置蠟燭燈、用點燈、吃糕、諧意「登高」。最初、吃重陽糕有辟邪和祭祀的寓意、之後、重陽糕演變為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祝福。糕點上裝飾紅棗、栗子、有傳統的早生貴子意義、是祈子的象徵物。明清的時候、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徵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3

一、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香味濃郁、有驅蟲去濕、去除風邪的作用、也有消積食、治寒熱的功能、可以入葯、也可以制酒養生祛病。所以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有佩帶茱萸或者登高望遠時插茱萸的習俗、還可以將茱萸當作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壽。

二、飲菊花酒

菊花酒清涼甘美、有明目、補肝氣、安腸胃、利血、治頭昏、降血壓、減肥之功效、是強身益壽的佳品。飲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經開始盛行。在我國民俗中、人們在菊花盛開之時、採集菊花的莖葉、與穀物摻在一起釀酒、等到來年九月九日飲用。

三 、登高望遠

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一個普遍的習俗、就是人們要在這一天外出登高望遠。關於它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1、古代人們崇拜山神、認為「九九老陽、陽極必變」、所以在九月九日、要前往山上登高望遠、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逐漸演化為一種娛樂活動。

2、重陽時節、農忙秋收大多已經結束、這時候老百姓比較清閑、山裡的野果、葯材又是成熟季節、所以人們這時候就會去山上採集野果、葯材等等、後來逐漸將活動集中到重陽這一天、演變成重陽節登高望遠的習俗。

四、賞菊花

在九九重陽節期間、各種各樣的菊花正是盛開的時候、觀賞菊花自然就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除了觀賞明目繁多的菊花、同時還會點燃菊燈、舉辦酒宴、樂鼓並作、大慶重陽節。

五、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代表性食品。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為了慶祝糧食豐收、喜嘗新糧。因為「高」與「糕」諧音、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後來才有了重陽節登高吃糕的習俗。

㈥ 2020年重陽節吃什麼

我國有一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以這個節日也稱之為九九重陽節。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期,願意為一個歡樂的日子,人們都會准備各種各樣的吃食來迎接重陽,流傳至今很多習俗食俗都有保存,那麼你知道重陽節吃什麼傳統東西?重陽節的特色食物是什麼嗎?不知道的話,和萬年歷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東西 重陽節的特色食物是什麼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東西
吃花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兩樣是專在重陽節時食用的,一為花糕,一個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而成的。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吃重陽糕
重陽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陽糕,還要加入棗子、栗子為餡料,這也是南京特色,在南京重陽糕又叫早立糕,蘊含著老人對子女「早點自立」的祝福。
吃糍粑
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食俗。
糍耙分為軟甜、硬咸兩種。其做法是將洗凈的糯米下到開水鍋里,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里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糍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

吃糍耙
喝菊花酒
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
由於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吃螃蟹
重陽節的吃食,還有螃蟹。鄭板橋詩:「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陽吃蟹傳統的佐證。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㈦ 重陽要吃什麼嗎例如:八月十五吃月餅。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老年人在家也不上班,
沒有被納入法定假期,所以不放假。
可以登高、上墳祭祖、賞菊、吃糍粑、重陽糕、焙果、飲菊花酒、佩茱萸·簪菊花。在家陪老人,或帶老人外出玩。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吃不吃月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職業個體工作單位怎麼填 瀏覽:231
養老保險單子怎麼算 瀏覽:11
易縣養老保險到期怎麼辦理 瀏覽:15
樂山養老保險用什麼軟體 瀏覽:929
重陽節插什麼 瀏覽:21
什麼體檢需要等一周 瀏覽:372
海淀入職體檢怎麼辦 瀏覽:340
八零後能一次交夠養老保險嗎 瀏覽:903
減肥不想多吃怎麼跟父母說 瀏覽:385
人社部2019年退休年齡方案 瀏覽:339
撞到老人跑後怎麼辦 瀏覽:178
農村宅養老問題 瀏覽:702
李娜的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 瀏覽:974
老年人得了瘋牛病怎麼治療 瀏覽:478
甘肅省2020養老金上調文件 瀏覽:74
中老年人服裝男裝 瀏覽:465
甲子園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223
西安豐澤園老年公寓的電話 瀏覽:258
望城老年公寓地址 瀏覽:114
重陽節講課視頻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