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43年工齡,退休工資怎麼計算
根據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以下公式計算:
1996年1月1日及其以後的參保人員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996年1月1日以前參加工作的參保人員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例如:根據上述公式,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15×1%=75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15×1%=15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40×1%=20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40×1%=4000元
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12。
② 四大國有銀行、43年工齡,今年7月份退休能拿多少退休金
養老金領取來計算方法自: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來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源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 計發月數
年齡不到法定退休年齡, 其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的計發月數要比正常退休的多。
病退人員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上年省市職工平均工資*20%+95年底前推算存儲額本息/120+調節 金)*(1-提前年限*2%)
正常退休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是一樣的,但病退各省、市、區有一定區別,要到當地社1 保經辦機構咨詢,以當地政策為准。
③ 43年工齡退休能拿多少退休金
工齡43年的工人,如果原先的工資待遇不高,按照60%基數繳費,實際應發工資也是60%基數的話,退休待遇可能拿到原實發工資。
④ 事業單位九級,43年工齡退休,可以領多少退休金
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退休了,最關注的是領取養老金多少了?不過,目前一些地區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了,養老金還沒有理順。究竟能領取多少養老金?是大家廣泛關注的話題。對於很多老人來說,一般只知道本人的退休年齡、工齡以及退休前工資多少?對於養老金多少如何計算確實一無所知。2019年6月退休,養老金應該怎樣算呢?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其實,改革開放以前我們的養老制度都是有用人單位負擔我們的退休費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是休戚與共的。
為了推動經濟體制改革,1986年10月開始我們率先在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開始繳納退休養老基金。1991年,我國又開始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部企業都要繳納保險,未來實施社會化養老,領取養老金待遇。但是,機關事業單位自始至終使用的是用人單位支付退休費的模式。
為了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打破機關事業單位終身制的壁壘,2014年10月,國家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並行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制度,也就是養老保險並軌。
退休待遇的計算新辦法,確實企業和事業是一樣的。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可是,一些國有大型企業還有企業年金怎麼辦?本身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水平小高,年金制度是為了彌補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養老金待遇降低的部分。因此機關事業單位也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
2014年10月之前,機關事業單位並沒有繳納職業年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跟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通過發放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可以說,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為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的鋪墊。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繳費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需要繳納養老保險個人部分——繳費基數在8%;職業年金個人部分——繳費基數的4%。個人工資水平如果保持不變肯定會大大降低工資收入,因此我們又實施了工資制度改革,大幅提升了基本工資部分。
10年過渡期
退休待遇老辦法和新辦法差異懸殊較大。為此國家實施了10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以退休待遇老辦法為保底,發放新辦法比老辦法的高出部分。從10%逐步過渡到100%,2024年10月以後取消過渡期。
退休待遇老辦法是跟原先本人的基本工資掛鉤的。由於實施了工資結構改革,因此,為了保證老辦法退休待遇的公平,只能以2014年9月的本人基本工資標准計算了辦法待遇了。然後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工資增長率進行調整,以上就是按照平均退休人員的待遇增長水平。
有點像假設我們2014年9月就已經退休了,由此計算出的退休養老金待遇。如果後期實施了職稱職務的提升,會在當年提高相應的退休補貼數額,並參與以後的工資增長率調整。
養老金應該怎麼算呢?
比如我們43年工齡,2019年6月退休,假設視同繳費年限有38年。
首先,應該查找自己的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並不是僅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使用。而是包括基礎養老金的平均繳費指數也是使用。
事業編制中人視同繳費指數一般分為三部分,崗位指數、薪級指數、調節指數。崗位指數是根據退休時崗位級別來的,薪級指數是根據薪級級別來,調節指數是根據各地退休後退休補貼的數額來查找的。每一個省都有自己的視同繳費指數表。總體來看,視同繳費指數主要還是跟級別有關的。
如果說最終視同繳費指數和實際繳費指數的平均繳費指數是1.6(差不多處級幹部的水平),這樣基礎養老金是55.9%的社平工資。
過渡性養老金的過渡性系數假設是1%,這樣過渡性養老金也可以領取60.8%的社平工資。
僅這兩者合計就是116.7%的社平工資,如果社平工資高達8000元,計算出來的結果就高達9336元,再加上職業年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也能領取五六百元。這樣退休待遇就能達到近萬元。當然,如果是普通辦事員或者科員,退休待遇肯定沒有這么高。
不過,由於是2019年6月退休,只能增發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出的50%,以後年度比如說2020年,養老金就不會提升到60%,而是按照國家統一的養老金調整通知進行調整。由於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很快,養老金增長速度較慢,因此越晚退休越劃算。
所以說,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一般級別越高,養老金水平越高。越晚退休,養老金水平越高。
⑤ 工齡43年,60OOO萬,退休能拿多少養老金
6個億?什麼意來思?僅憑自這6個億的利息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個天文數字呀
言歸正傳,養老金計算涉及到因素實在太多:你每年的繳費基數、當地每年社平工資、退休時個人賬戶余額等等,這些數據缺一不可
所以只是根據你提供的信息是沒有辦法計算養老金的
⑥ 43年工齡退休能拿多少退休金
無法計算,養老金計算需要許多數據, 還得需要:繳費年限、繳費平均版指數、個人賬戶資金余額、法定權退休年齡時的社平工資數額等,對你來講還有視同繳費年限,這些數據都要套進退休金計算公式中,沒有這些數據是算不出退休金的。
⑦ 43年工齡企業職工,交最低檔養老保險現在退休,每月領取多少養老金
這個要知道你的月平均繳存數,及總繳存額度等數據,如果是最低檔的話,43年工齡應該在三千以上吧,應該不超過三千五
⑧ 副科公務員43年工齡 2015年退休拿多少退休金
公務員的來基本工資關於辦事員自2800元,科員3000元,副科級3100元,正科級3300元,副處級3600元,正處級4000元,副廳級4400元,正廳級5000元,副部級5500元,正部級6000元。此外,公務員工齡工資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而公務員的獎勵工資則為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發,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並軌前個人每月繳納養老金0元,實發工資
5000元退休後每月可領退休金
5000×90%=
4500元
(按工資替代率
90%計算)並軌後個人每月繳納養老金
400元個人每月繳納職業年金
200元實發工資
4400元退休後每月可領退休金(包括4部分)
1.基本養老金:
工資基數×繳費年數%即5000×35%=1750元(含5年視同繳費年數)
2.個人賬戶養老金:每年繳費×繳費年數÷計發月數即400×12×30÷139=1036元
3.職業年金:每年繳費×繳費年數÷計發月數即600×12×30÷139=1554元
4.過渡性養老金:待定退休後每月可領退休金:1750+1036+1554=4340元
⑨ 43年工齡公務員退休工資是多少
這個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不同級別什麼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