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保中間有幾年是按靈活就業交的,退休受影響嗎
社會養老保險,你有幾年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交的,也沒有關系,不會影響到你的退休。
因為按照社保政策,不管是職工養老保險還是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都可以累計在一起計算繳費年限。現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交的社轎型余會養老保險也能累計計算。
只要你累積在一起的繳費年限滿15年,到了退租腔休年齡就可以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退休金。
不過,靈活就業人員交的費用肯定要比職工養老保險少,所以在計算你的退休金的時候也會考慮到這個問題。會分段計算你的退休金,最好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計算方式。
總之,養老金的計算是本著有利於個人的原則,不會讓個人吃虧的。因為社會養老保險不同於其他商業類的養老保險,他是國家設立的,帶有公益性質的保險。
正因為如此,所以社會養老保險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那些沒有工作單位的人也願意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保險,就是為了享受退休閉滾以後的退休金待遇。
B. 靈活就業人員,辦理社保的退休退休金會變少嗎
靈活就業參保人員在辦理退休時,養老金會減少嗎?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擔憂,便是做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自已的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保,那在最後辦理退休時,自已的養老金,是否會受影響或者遭受減少的危害。
C. 靈活就業社保退休後一月能拿多少
靈活就業社保退休後一月能拿1000多元,具體如下:
1、靈活就業保險退休後的養老金,和個人繳費金額、繳費年限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而已。養老保險繳費以後,生成的養老金待遇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每繳費一年都會增加一年的待遇;
2、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D. 自由職業者所繳納的養老保險,到退休年齡後,每月可以領多少能領幾年
能領到生命結束,每月領多少請看下面的請算表: 55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70 56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64 57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58 58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52 59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45 60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39 61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32 62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25 63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17 64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09 65周歲領取,月領取養老金=儲存額/101 假如你是60歲退休了,然後每月應領是這樣計算的,你共交費的總數如160*15年*12個月=2880 然後用這個總數除以139 最後得的就是你每月要領的, 2880/139=207 這樣看應該明白了吧! 希望採納!
靈活就業人員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只能追溯到1999年10月;
目前不會有靈活就業人員繳納四十年的記錄;
靈活就業人員滿足最低繳納累計15年(180個月)條件,60歲時辦理退休手續時,按當地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發放標准領取。
退休待遇與以下幾個因素有直接關系。因此,不可能現在就會給你明確的待遇標準的:
一、累計繳費年限。
二、歷年的繳費基數及繳費金額。
三、退休時的年齡及退休上年當地的社會平均吵洞工資。
四、利率、繳費時間導致利息引起的因素。
五、其它因素。
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養老保險余額作為遺產繼承,並且發給喪葬費,有供養直系親屬的,發給一次性撫恤金。
首先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必須滿15年,50退休屬於工人崗,55退休屬於幹部崗,這個看你檔案記載!
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謹陵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升晌枯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你所說的應該是社保,交不足15年是沒有任何錢可以拿到的。在拿養老金的,死後是沒得退錢的!
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周歲;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你已經滿15年了 當然可以領取了
大約六七年左右領完你所交費減去社會統籌的錢,因你是自由職業所以社會統籌部分也是你交的,單位上班的單位交的部分就進入社會統籌。
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男60周歲,女55周歲),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以上就可以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退休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