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退休金有沒有地區差異

退休金有沒有地區差異

發布時間:2023-01-12 11:02:01

1. 不同城市,繳納社保費是一樣的,退休工資能一樣嗎

您好,不同城市以後發展的潛力肯定是有區別的,
所以以後的退休工資也會慢慢有差距的,
現在雖然繳納社保費一樣,
但是不能保證接下來的幾年或者幾十年都一樣的啊。
望採納謝謝

2. 三線城市退休後去一線城市落戶退休金有差別嗎

樓主你好,三線城市退休以後,去一線城市落戶退休金有差別嗎?如果說你已經正常辦理退休,並且按月享受基本養老金的待遇。那麼即便是自己的戶籍所在地發生遷移,也不會影響到自己退休金,而且你的退休金還依然在三線城市正常的領取。不能夠是因為你的戶籍所在地發生了變化,而轉移你的社保關系其實是不需要的。

我們領取養老金的地點,是根據你所在地區的繳費年限來決定的,當你在一個地區累計繳費年限達到10周年以上,那麼才符合在該地去辦理退休的條件。顧名思意,你肯定是在三線城市具備了10年以上的繳費條件。所以說你才能夠在該城市來辦理退休,同時我們的這個社保繳費如果是企業在職職工的話,那麼只跟工作單位的所在地有關系,跟自己的戶籍所在地實際上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所以即便你發生了戶籍遷移,即便你搬離了這個自己退休的城市,那麼你的養老金待遇還依然由原來所在的城市給你發放,同時你的醫保待遇也是原來城市的。只不過你的醫保是可以跨地區就醫結算的,那麼你可以在原所在地區進行備案登記,然後在指定的新城市一般是不超過三家醫療機構來進行定點就醫,看病也是可以享受到實施的就醫結算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三線城市退休之後到一線城市落戶,退休養老金沒有差別,仍然按照原來的標准發放,不因為戶口的遷移而發生變化。根據國家 社會 保險有關規定,當退休人員,退休以後,不在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轉移,仍然按照原參保所在地享受待遇。

退休人員可以憑銀行卡, 社會 保障卡,在異地任意銀行領取養老金,並且不收取手續費。所以,不受任何影響。

在每年調整養老金時,仍然按原退休所在地標准進行調整,而不是按戶口遷移到一線城市標准進行調整。

醫療保險也是如此,不能轉移,但可以辦理異地安置手續,到現居住一線城市醫院就醫,但報銷標准,仍然按辦理退休手續的所在地標准報銷。

反之,如果從一線城市辦理退休,後又戶口遷到三線城市,一切待遇,仍享受一線城市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待遇。同樣也不發生變化,從這個角度來看,從一線城市遷到三線城市,還是比較劃算的。

一、我國養老金的調整方式,主要與哪些因素有關?

我國每年都會調整養老金,現已實現16連漲。2020年全國總體調整比例按照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確定。各省以全國總體調整比例為高限確定本省調整比例和水平。養老金主要有3種調整方式,主要分定額、掛鉤、傾斜調整。

1.定額調整。與參加工作時間有關。

2.掛鉤調整。與繳費年限和養老金水平有關。

3.傾斜調整。與退休的群體有關。主要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等特殊群體,予以一定的傾斜。

實際上:每年的養老金總體調整比例是由國家統一制定,各省以全國總體比例為高限,確定本省的調整比例。養老金調整的金額主要與個人的參加工作時間、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個人年齡、退休地、退休身份等因素有關。

二、三線城市退休後,去一線城市落戶,養老金有差別嗎?

如果你已經在三線城市退休,說明你的退休地點就是三線城市,你的個人養老保險繳費賬戶也在三線城市,你的養老金統一由三線城市的養老基金統一發放。

每月老王的養老金,依然由鐵嶺的養老基金統一發放養老金,每年度定期調整一次。即使老王把戶口遷到了上海,他原有的養老金發放渠道不會改變。

如果退休後,通過重新落戶到一線城市能夠提高養老金,那麼三四線城市的退休人員豈不是要去北上廣深等城市落戶啦。這樣與養老金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相違背。如果退休後,更改戶口就能提高養老金,那將是對現有繳納養老保險人員的不公平,很容易造成 社會 混亂。

寫在最後:

1.退休後的養老金,每年調整方式與參加工作時間、個人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退休身份等因素有關。至於你退休後改戶口,不會影響養老金的調整。

2.退休後的養老金,發放渠道是退休地的養老基金,不會因為你再次改戶口,而發生改變。因為你工作時沒有在一線城市繳納社保,退休時卻要去一線城市領養老金,一線城市的養老基金也是不會允許你這么做的。

3.綜上所述:三線城市退休後,去一線城市落戶,養老金沒有差別。

如果在三線城市退休,去一線城市落戶,就能提高養老金,你認為合理嗎?

歡迎留言!

三線城市退休後去一線城市落戶,退休金有差別嗎?一點差別也沒有,在三線城市辦理退休的,不管你戶籍遷到哪裡,即使是遷到了一線城市,你的養老金還是只能由三線城市,就是自己的原退休地發放,原來你在三線城市領多少錢,到了一線城市還是只有那麼多錢。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關於退休地的問題。

我國退休地的選擇,必須是按照國發(2009)66號文件的規定的精神執行,包括了四種選擇方式,符合哪一種方式就是只能在哪裡辦理退休。這四種方式概括起來,就是戶籍所在地、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的繳費年限等。一般來說如果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並在戶籍所在地繳滿15年的,在戶籍所在地辦理退休;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在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繳滿10年的,在繳滿10年的地方辦理退休;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繳費不滿10年的,轉回上一個養老保險繳費滿10年的地方辦理退休;每個地方養老保險繳費都不滿10年的,轉回戶籍所在地的辦理退休。

第二,在哪裡辦理退休,就只能在哪裡領取基本養老金。

之所以要確定退休地,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確定養老金在哪裡領取的問題。一般來說,養老保險的繳納、退休地的選擇、養老金的領取地等這三者是統一的。對於多數人來講,只要戶籍關系與養老保險關系是一致的,一般不存在退休地的選擇問題,基本上都是養老保險關系隨著本人走,但是由於很多在體制外工作的人員,頻繁的跨區域找工作,跨區域繳納職工社保,所以這部分人是在哪裡辦理退休,就需要符合退休地的標准,才能在退休地辦理退休。辦理退休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領取養老金,所以在哪裡辦理退休,就在哪裡領取養老金。由於退休地不能再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關系的轉移,所以養老金也是無法轉移的。

第三,從三線城市辦理退休,落戶一線城市養老金無法轉移到一線城市。

由於你已經在三線城市辦理了退休,在辦理退休時,養老金是按照三線城市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計發的。當然如果是實現省級統籌的地區,只要是一個省的范疇,養老金的計算都是按照省級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計發基數的,如果屬於省級統籌,在同一個省的三線城市辦理退休,然後落戶到這個省的一線城市,其實養老金也不會有變化。從三線城市退休後,落戶到一線城市,由於已經辦理了退休,所以養老金是由原來的三線城市的社保部門計發的,包括以後國家每年調整養老金,仍然是由原來的三線城市負責調整,所以養老金也不會有任何變化。即使在沒有退休前將戶籍遷到一線城市去,但由於不符合將一線城市作為退休地的標准,也只能在三線城市辦理退休,也是無法享受到一線城市的養老金標準的。

綜上所述,從三線城市辦理退休後落戶一線城市,由於養老金仍然是由三線城市的社保部門發放,所以到了一線城市養老金不會有任何變化。不會因為你的戶籍地變化,會對原來養老金進行調整。

你這個提問意思是在三線城市退休,然後落戶到一線城市,想拿一線城市的退休金吧?!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門都沒有!你的戶籍關系可以根據政策的規定隨子女遷入一線城市,但你的退休關系還在三線城市,原單位或社保機構會按原標准,每個月准時把退休(養老)金打進你的銀行卡里。除非你有通天的本領!

沒有差別。落戶不會影響你的養老金。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三線城市退休後,去一線城市落戶,退休金有差別嗎?

其實並不會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呢?因為你在三線城市已經退休,已經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了,養老金已經確定了。

所以哪怕之後你的戶口遷到了一線城市,你的養老金水平還是之前的水平,並不會說你的戶口遷到一線城市,你的養老金就按照一線城市的水平來發放。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你不管是去哪裡落戶或生活,養老金待遇的領取地已經是確定了,養老金以後就是會按照待遇領取地確定的標准來發。戶口變動,這個行為並不會影響你的養老金,不會讓你的養老金有差別。

更不會說你的戶口遷到一線城市,就按照一線城市的 社會 平均工資來重新給你計算。

決定養老金水平的因素並不包括你的戶口。主要是你的繳費水平繳費年限退休年齡,所在地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要想退休後的養老金高,就要在 社會 平均工資高的地方繳費十年以上(各地累計滿15年以上),並且辦理退休手續。這樣才能享受到當地社評工資高的紅利。

當然,你這以後就屬於異地領取養老金了。其中涉及到了每年的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

不過也不用擔心,現在也不用來回奔波回老家進行認證了。因為現在技術越來越先進,異地居住的退休人員,拿一部手機進行刷臉認證就可以完成了,數據在跑腿,老百姓不用再跑路了。

退休金的地區差別 ,現在主要體現在省際之間。退休後就確定了 養老金的發放地 ,至於去哪裡居住是自己的自由,不會再受影響。#理財大賽第三季#

退休金的地區差別。

目前,我們養老保險是以省級統籌為主,國家暫時沒有推動全國統籌的時間表。

2019年5月,根據人社部《降低 社會 保險費率綜合實施方案》,明確各地可以將養老保險的 單位繳費費率 降低至16%。同時統一 社會 保險繳費的基數政策,明確以 各省市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 社會 平均工資 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這種口徑比過去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口徑下降20%~30%以上,大大減輕了企業和個人的負擔。

養老金的計算 ,一樣使用的是各省市自己公布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不過為了確保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各地肯定要制定一定的過渡方案,逐漸過渡到全口徑 社會 平均工資。不過,目前各省市養老保險的計發基礎都是由各地自行公布,比如說山東省2020年機關事業和企業養老保險基本養老金月計發基數為6573元;北京市則是9910元。像山東省的青島、濟南是二線城市;淄博、濰坊、煙台等地是屬於三線城市;而青州市、壽光市等地區一般是4~5線城市。這些地區統一養老保險繳費、養老金計算使用山東省公布的有關基數,沒有城市之間的差別,甚至沒有城鄉差別。

養老金的增長一樣是以各省市為主 。每年國家公布養老金調整的通知,確定養老金調整的比例,基本原則和方式要求。一般都是各省市自行制定實施方案,都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進行。由於各地之間養老金水平的本身差異,增加同樣比例的情況下,肯定養老金較高的地區增加的錢數多。比如2020年養老金平均增長5%,山東省上調5%和上海市上調5%的平均金額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20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上海市定額調整是75元,而山東省只有52元;按繳費年限調整,山東省是分為1.5元、2元、2.5元、3元、3.5元幾個檔次,上海市統一是按照1.5元計算;山東省按養老金水平調整增加1.7%;上海市是增加2.3%;山東省僅對70歲以上的老人有傾斜照顧,而上海市對女性60歲以上、男性65歲以上就有傾斜照顧。



所以,實際上在不同地區退休養老金差異很大的,而且退休以後養老金調整是按照退休地的養老金政策調整。至於退休後去哪裡生活或者 旅遊 ,社保機構是不再管理的。

每年國家都會要求退休人員進行一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只有通過認證才能夠按時發放養老金待遇。現在都實現了刷臉認證的方式,並不會因為居住在外地產生太大麻煩了。如果實在不行,也可以申請居住地的,社保部門進行協助認證,也是非常簡單的。除非去了國外,呵呵。

樓主您好,三線城市退休以後,去一線城市落戶,退休金有差別嗎?其實這個不會有任何的影響本身因為你已經在所在的城市,不論是幾線城市退休,那麼你都只能夠享受到該城市退休養老金的待遇,並且根據該地區上一年度的 社會 平均工資來准確的計算出你的退休金待遇,而且你今後只能夠永久性的在這個地區領取養老金。

但是我們很多退休老人,他往往就是在退休以後並不一定在自己退休所在的生活,比如說他去投奔了自己的子女,或者說他在另外一些氣候條件比較好的城市,買了房子准備在那兒進行養老,這都是可以的,但是我們退休金的領取地點是不會改變的,只能夠是你辦理退休的,這個城市我們退休金的發放,其實它是通過銀行卡來發放的,所以說你無論在任何城市生活,對於我們退休金的領取都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

而且即便是每一年養老金的生存資格認證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影響,因為畢竟養老金的資格生存認證是直接可以通過智能手機APP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說無論在任何地區任何地點,那麼我們都可以隨時來進行認證,只要是在12個自然月之內完成相應的認證,也不會影響到我們養老金的發放,所以說你遷移到一線城市生活也好,還是在什麼樣的城市生活也好養老金的待遇,都是能夠正常發放和正常領取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一線城市並不是那裡嚇人,有很多老人退休後來一線城市幫助帶孫子,但是沒有感覺消費也那麼高,因為除了去菜市場買菜,就是帶孫子,還不是一日三餐,

3. 農村發放養老退休金與城市的標准一樣嗎有何區別

農村與城市的發放養老退休金標准不一樣,他們的繳費基礎以及保險制度不同。

無論是農村戶口還是城市戶口,只要繳納了養老保險,在達到退休年齡的時候都可以申請退休養老金,但兩者卻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農村的養老退休金發放要比城市的金額低一些,畢竟他們的計發基礎是不同的。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繳納養老保險在以後的退休生活都是對自己的一種保障。

兩者的發放標准不一樣。

農村發放養老退休金與城市的標准之所以不一樣,是因為在繳納養老保險金時的計發基礎就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城市的養老退休金發放金額要比農村的發放金額多一些,相關數據表示2020年我國城市與農村的養老保險發放金額,城市人均每個月可以領到養老保險3350元,而農村的人均養老保險卻只能夠領到174元,這個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4. 我國南北的劃分,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南北差異大嗎

差異不大的,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能會存在差距。

5. 在地市與在省城退休,養老金一樣嗎

不一樣。有一定的差別。因為即便是在一個省內,他的這個社會平均工資,不一定是完全統一的。雖然說你的參保條件是一樣的,比方說都是按照,60%的繳費指數來繳納社保待遇同時累計繳費年限,也是完全相同的這兩個條件,他是決定和影響我們養老金的主要條件,但並不是全部條件。除此之外,那麼跟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也是有直接關系的。
當然這個條件就影響和決定了,我們養老金待遇的不同。因為有的省份,他在自己省內不可能比較特殊,比如說像一般的地級市他們之間的社會平均工資一般是比較均衡的,但是像有些省內除了一般的地級市以外,還會有一些特殊的城市,比如說像計劃單列市或者是一些副省級城市,這樣的話那麼相對來說社會平均工資可能就會比較高。
如果你是在這樣的城市退休,那麼相對於一般的地級城市來講,肯定這樣的,副省級城市就會有一定的優勢,所以說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會有一定的偏差,這個是不確定的。
到目前為止,不論是養老保險也好還是醫療保險也好,目前都是統籌到了地市一級,還沒有達到全省完全統籌的標准和水平。所以說不同的城市之間,退休那麼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肯定是有一定的偏差,不過這個偏差並不會很大,因為畢竟主體條件是在於累計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
所以我們的主體條件,如果是完全一致的話,那麼基本上養老金的待遇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雖然說養老金會有差距,其實這個對於我們自身來說,其實影響並不是很大。

6. 相同條件下,在同一個省不同城市退休養老金有差別嗎

相同條件下,在同一個省不同城市退休養老金有差別嗎?

3、除了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各類補貼和績效工資占工資總額的一半。經濟發展快、水平高的地區,員工每個月拿到的補貼和績效工資比經濟發展慢、水平低的地區多,所以工資有差距。而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和金額是由本人工資總額決定的,繳費基數高、繳費金額大的人,退休時自然會拿到更多的養老金。此外,在經濟發展社會水平高的地區,在職職工的社會水平工資自然也高,社會水平工資也是計算養老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地級市工作,有幾個同學在省轄市縣工作。我們都是四年前退休的,退休前技術職稱都是六級。由於各地經濟水平不同,省城的學生退休時每月退休金比我多近千元,我的退休金比在縣城工作的學生多600多元。

7. 全國的退休金待遇,是不是都是完全一樣的呢

全國的退休金待遇,是不是都是完全一樣的呢?不是完全一樣.每個地區養老金都是獨立核算的。養老金的計算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取決於你本地區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

8.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退休金是依靠什麼決定的

其實大家應該能夠看到的就是對於我們國家的老人而言,他們老了之後都是有退休金的,以及這樣的養老金對於職工人員而言,他們老了之後是有退休金,而對於普通的老太太老頭而言,他們都是有養老金的,他們能夠看到養老金的發放,其實主要就是和。 當地的一個經濟發展情況來決定的,而且是和他上一年的經濟發展的狀況來決定這些歌養老金的發放情況,所以說能夠看到的是,這是取決於當地的一個經濟發展水準以及人們的消費能力來決定我們到底會發多少錢。

9.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這是正常的。因為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平均工資也有高有低,國家傾斜照顧的力度也不一樣。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目前全國各地的養老金平均水平是不一樣的,有高有低,比如北京2019年養老金平均水平達到4157元,廣州2019年人均養老金水平3586元。

其實,對於全國所有企業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的計發辦法都是一樣的,其中決定條件之一就是各地的平均工資。

來看看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公式就是(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可見,之所以各地養老金產生差異,這是因為各地的平均工資不一樣,有高有低,參保人員的繳費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參保人員最低繳費越高,人均養老金水平比較高。

這是各地養老金水平不一樣的主要原因,經濟發展程度和平均工資高低的差異,這一點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就跟5個手指永遠不會一樣長一樣,各地的養老金水平也不會統一到一個標准,就跟各地的工資水平不可能統一一個標准一樣。

其實,經濟發展落戶的地區養老金水平不一定是低的,比如西藏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已經超過4000元,跟北京的養老金水平差不多;再比如寧夏2019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3413元,跟廣州的養老金水平也差不多。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些地方退休人員相對較少,而每年養老金調整時國家批復各地養老金調整方案時會對這些艱苦邊遠地區省份進行傾斜照顧,讓這些地區的養老金上漲水平相對高一些。

比如今年青海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213元,調整幅度5.14%,這個上漲金額跟北京人均上漲220元是差不多的。

所以,談到各地的養老金差異,這是正常的,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參保人員繳費也不均衡,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正常的,其實是養老金雙軌製造成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這一點是目前需要改變和縮小的。好在,現在很多地方上調養老金時,讓企業退休人員漲幅更高一些,比如江蘇、寧夏企業退休人員上漲5.5%,事退人員上漲不超4%。

綜上所述,各地養老金標准不一樣,這一點無可厚非,也不必質疑。現在需要改變的是企退和事退養老金差距。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由於我國的養老保險以前都是實行的地市級統籌,現在部分地方過渡了省級統籌,在每個統籌區內的繳費標准不統一,所以養老金的水平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即使到今後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養老金的差距也會長期存在。

雖然養老金的標准有高有低,其實並不是標准不一樣,標準是一樣的,比如養老保險繳費的比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退休年齡等,這些標准全國都是統一的,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來繳納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依法辦理退休,按月領基本養老金,這些標准在全國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養老金待遇水平,我國是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大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地理環境、氣候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等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只要全國的法律法規是統一的,大的政策規定和原則是統一的,也是允許養老金的差異存在的。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參保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綜合計算的工具,由於全國各地的繳費基數存在很大差異,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不統一,這些都是導致養老金差異的主要原因。

比如繳費基數,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省為單位統一的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來作為參照,各個統籌區還要結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情況來制定自己繳費的上下限,因此具體到地區與地區之間、單位月單位之間、個人月個人之間,繳費基數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於繳費基數的不同,加上繳費年限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有的繳費15年,有的繳費20年,最長的有40年左右,繳費年限不但影響到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影響記賬率的所得,同時還要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

除了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等因素以外,引發全國養老金比較大的因素還有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月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方和經濟落後地方,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差距也非常大,東部與西部的差距很大,一線城市和普通城市的差距也比較大。之所以要在養老金的計算中加入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元素,主要就是要將養老金的高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成果進行掛鉤,進行對接,體現退休人員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養老金,從全國來說的繳費規則、退休的年齡、養老金的計算標准都是統一的,但是由於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比較大,所以養老金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而這種差異會長期存在,即使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這種差異也是會永遠存在的。

退休金是一個通俗叫法。在養老金並軌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等退休人員,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以後,所有的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都是基本養老金。無論是退休金,還是基本養老金,二者的計算方式全國各地是統一標準的。但是,由於每個人退休前的收入不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金額不同,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下面,根據我多年退休經辦工作經驗,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不是所有人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待遇都叫退休金

1.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領取的為退休金,退退休待遇主要包括:生活補貼(主要是退休金),政治補貼(如黨員活動經費,幹部讀書看報費用,退休黨員慰問等),統籌外補貼(如採暖費報銷,房屋提租補貼等)。對於這部分群體,我們通常成為「老人」。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主要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2.2014年10月,養老金雙軌制逐漸退出 歷史 舞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2014年10月以前參加工作,但是還未辦理退休的人),過渡期10年,此期間退休的,退休金採取保底限高的計算方式,新老計算標准對比,就高不就低。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的人),與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退休後享受基本養老金。

3.企業和靈活就業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計算方式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

因此:

1.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

2.養老金改革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3.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二、為什麼全國各地退休金的標准不一樣?

雖然退休金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全國是統一標準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計算公式中的每一個計算因子是有很大差異的。

1.退休人員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有高低差異。無論是退休金還是養老金,都與個人工資收入成正比。退休前,個人工資收入越高,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人來說,在按退休前工資收入折算後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對於企業職工來說,養老金繳費基數就高,每月進入個人賬戶養老金金額就越多,繳費指數就越高。

2.退休人員退休前的繳費情況有明顯差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在並軌後,才開始繳納社保費用。對於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但是企業職工以上年度月均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以上年度全口徑平均工資,按60%~300%進行選檔,作為當年的繳費基數。

3.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每年都有變動。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包括:上年度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累計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比例、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個月:55歲,170個月;60歲,139個月)。這些因素都是變數,個別因素也許會一致,但是很難保證都一致。

寫在最後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即便是雙胞胎,雖然都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是遺傳的基因也會略有差異。退休金(養老金)也是如此,雖然計算方式相同,但是計算的因子不同,進而,導致全國退休金(養老金)的標准看似是不同的。其實,不是計算標准不同,是每個人計算出的退休金(養老金)金額不同。

養老金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趨於一致,但是金額的差距依然存在,對此,你怎麼看?

關於退休金(養老金)的有關問題,歡迎留言!

中國的人社部厲害!

退休金實際上是沒有標准。退休地方不一樣、退休年齡不一樣、繳費年限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養老金都會不一樣的。

養老金計算公式

目前,退休金又叫養老金,我們國家叫做基本養老金。我們社保繳費產生的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另一種是等於 (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實際上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乘以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 社會 平均工資,就是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因此,兩種計算公式是相同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一)我們可以根據基礎養老金公式得出: 基礎養老金跟所在省市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相掛鉤 。

(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 ,實際上就是本人的繳費檔次的平均值。平時大家都是按照60%~300%的檔次繳納社保的,因此我們平均指數一般都在0.6~3之間。

也就是說, 基礎養老金跟當年的繳費基數和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有關 。

(三) 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 相關。繳費年限是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疑問: 有人說,在一個地區社平工資是5000元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和在社平工資是8000元的地方按5000元基數繳費,退休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由於跟繳費年限掛鉤,基礎養老金可以具體到每一年乃至每一月。

如果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6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5000元社平工資的地區當年繳費指數就是1,退休就能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退休時 社會 平均工資是1萬元,那麼就會每月領取100元的基礎養老金。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當年的繳費指數是0.625,退休能夠領取0.8125%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按比例計算,退休時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 社會 平均工資漲到16,000元,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130元的基礎養老金。

這種情況下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養老金居然每月高出30元,明顯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劃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余額,實際上是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加上歷年國家公布的記賬利率所得出的記賬利息。

(一)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本人的繳費基數相關 。因為個人賬戶累積的原始錢數恰好等於繳費基數的8%。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每年的記賬利率有關 。過去的時候,我們的記賬利率是由各省市根據投資運行情況公布,一些地方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布記賬利率,當年就高達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跟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有關 。退休年齡越大,養老金計發越數越少。40歲是233個月,70歲是56個月。相同個人賬戶金額下,4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到7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4。

過渡性養老金

實施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共同養老的方式,都被稱為統賬結合制度。一般都是從1995年到1996年開始改革養老保險計發方式的。

在實施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職工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會額外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各省市並不相同,有的參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只不過繳費年限是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有的是視同繳費年限,有的視同繳費年限,直接確定為視同繳費指數是1。情況非常復雜,而且過渡系數全國從1%~1.4%不等。

過渡性養老金的好處是跟 社會 平均工資相關的。

結語

雖然說我們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但是由於各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不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不同等因素導致養老金的計算結果和水平都不一樣。

畢竟 社會 平均工資決定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養老保險繳費等很多因素,因此按照各地社平工資計算養老金待遇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機關事業單位每人創城獎勵每年都在兩萬左右,(含退休人員)相當於企業退休人員幾年漲的退休金?創城獎勵就該機關事業單位集體貪污?創城那是每個城市人的事,不是那一個科室的事。

這就是中國特色!!!地區差異!單位差異!上下級差異!工農差異!就只有中國搞得出!!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養老金各地區有不同的標准,主要就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消費水平也不同,各地區的人均收入不同。

比如,黑龍江鶴崗,屬於五線城市,消費相對就要低一些。房價也要低一些,畢竟這個城市的經濟,就目前來看,比不上大部分五線城市。人均收入低,社平工資也就低,養老金也就偏低。

反觀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收入要高很多,消費水平自然也就高,房價也居高不下。人均收入高,社評工資高,養老金也就要高一些。

養老金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根據當地的生活水平來定的。如果在北京領著高額的養老金,到鶴崗這樣的五線城市生活,相信一定會比在北京幸福。畢竟日常消費的差異,在物質層面,會讓你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如果在鶴崗領著偏低的養老金,到北京生活,很有可能那點養老金只夠繳納物業費的。

所以,這樣的差距是無法彌補的,畢竟在一線成活的退休人員,要活得好,在五線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員,要活的起。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退休金的計算公式全國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在過渡性養老金公式最後面的系數發達城市高點一般城市低奌,低的0.12高的0.13~0.14。標准差距大的主要是機會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差距,而地區之間的差距不大,地區之間差距主要體現在 社會 平均工資不一致,有的高有的低,這是正常的,一線發達城市生活水平高,物價高,社平工資高養老金多一些,三四線城市生活水平低,物價便宜,社平工資低,養老金少一些這很正常。

但是有些規定相差太遠就有失公平了。比如都是「中人」都有過渡性養老金,都有視同年限,但視同指數的規定,企業是各地規定一個固定值,有的省市為1.4有的現定為1,事業單位更是離奇。視同指數以職級分高低,如副高5級為1.9887,副高七級1.657,而企業副高與普通工人樣,統一規定為1。都是同一職級懸殊相隔太大,養老金出現成倍差距,象這種現象全國就應該統一。不然對有職稱的企業人員是一大打擊。如果國家不糾正這種亂象,將來大學生還有誰到企業工作?還有誰去讀理工科?這不是人為造成的不合理嗎?目前國家在考慮社保資金全省內和全國內調撥使用,盡量使資金平衡。但在養老金計算規定上,不要全國各地一人把號各吹各的調,要在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特別是「中人」視同指數的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

國家應該統一退休工資標准才行。

10. 在不同的省份退休,養老金的金額都是一樣的嗎

不同省份退休養老金的金額都是一樣的,因為它們整個交的這個費用是一樣的,最後整個統一的這個標准就是這樣。

閱讀全文

與退休金有沒有地區差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為什麼越睡越久 瀏覽:461
辦養老助殘卡有什麼手續 瀏覽:336
烏市養老院地圖 瀏覽:947
女兒出花園父母要送什麼 瀏覽:353
60歲女人乳房帶腋下痛 瀏覽:982
養生壺煮開水多少分鍾就可以了 瀏覽:998
農村要多少錢夠養老 瀏覽:880
邯鄲高中體檢都體檢什麼 瀏覽:202
cctv3重陽節直播 瀏覽:316
歡度重陽節手抄報內容 瀏覽:947
80歲老人胳膊斷續發麻 瀏覽:148
江蘇超市員工退休年齡 瀏覽:446
重陽節消防海報小學生 瀏覽:830
兒童歌曲關於孝順的歌 瀏覽:375
懷柔區楊宋鎮敬老院 瀏覽:918
86歲老人突然耳鳴如何治療 瀏覽:736
孝順父母的人最終都得好報 瀏覽:925
父母因為我吵架我有什麼感受 瀏覽:151
老人家拉肚子嘔吐白細胞正常 瀏覽:306
2018滕州市職工養老保險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