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鬧矛盾子女怎麼勸說
父母鬧矛盾子女怎麼勸說
父母鬧矛盾子女怎麼勸說,作為一個家庭,因為成員不同,所以吵架在所難免,特別是夫妻之間的吵架,也就是我們的父母,當父母吵架時孩子應該去勸說,那父母鬧矛盾子女怎麼勸說。
一、態度上保持中立
既要理解父親也要理解母親,但堅決不做裁判,他們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不參與到他們的爭吵中,不偏不倚,始終要明白人家兩口子是夫妻,自我的求生欲要強一些,不要被他們的爭吵給淹沒。
很多孩子之所以痛苦的原因,是希望自己成為家庭的救世主,試圖尋找一種方法避免父母吵架的事情繼續發生。這個想法非常奢侈,這也不是一個孩子可以解決的世紀難題,作為孩子,你只不過是父母愛的產物,不是解決家庭矛盾的靈丹妙葯。
二、心理上與之隔離
面對父母的爭吵,我們要從心理上要理解並全然接納這樣一個事實,誰家的日子都有吵吵鬧鬧,不是只有你家會爭吵,再恩愛的夫妻也會有200次想要掐死對方的沖動。
如此可以降低你對美滿家庭的期望值,你該吃吃該喝喝,他們吵他們的,你把自己照顧好。父母雙方誰需要幫助,你都去幫一下,吵到沒人做飯時,你正好可以自己學習做飯。想開一點,不會因為這樣一次爭吵就世界末日,同樣,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吵架,你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愛。
看到孩子情商這么高,做父母的還好意思不修煉一下嗎?盡量讓自己的世界與他們理不清扯不斷的世界隔離開,學會及時忘記這些影響心情的事情。
周末吵架你可以自己出去圖書館看書,晚上吵的話,你可以戴上耳機看一場一直沒時間看的電影。成年後,有條件就搬出去住,這也是非常好的物理隔離。
三、提高自己的情商段位
現在很多心理學家推出的'情商課都非常棒,不管是網路課程或是書籍,比如: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張怡筠、李松蔚等,有時間都可以去學習,真正地將這些知識內化於心。
你或許會對父母的艱辛與不易有更多的理解,夫妻關系是一種親密關系,很多事情不講道理,需要更多的溝通技巧。吵架的人都非常渴望別人看見他的情緒,一旦被人看見,問題很多時候就已經解決了一大半。
所以,父母吵架,作為孩子提高自己的情商是非常好的應對辦法。不要把勁使在他們身上,基本上會是無用功,自尋煩惱。因為我們無法去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實現自我的成長與蛻變。
四、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不吵架的日子,多和父母互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如果你還在上學,周末可以跟父母一起去爬山、一起打打球,或是幫助父母做家務,給爸媽按按肩。學習間歇,給他們切個果盤,把學校的事情講給他們聽等等。如果你已經上班了,並且已經搬出了父母的家,周末可以常回來看望他們。或是拿出一部分的錢,帶著他們去旅行,廣闊的視野、多變的環境,都能讓一個人心胸開闊,父母也能重新點燃年輕時愛的火花。
第一步,父母,生我們,養育我們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要多花點時間陪伴父母,作為一個家庭,如果父母吵架了,肯定大家都會不開心,作為子女的我們,兩面都是至親,夾在中間也會很難過,所以如果父母吵架了,我們要做好橋梁紐帶作用,通過我們的方式讓父母和好,家庭和睦。
第二步,父母吵架,分兩種情況來談。第一種,如果吵架我們在現場的話,應該怎麼辦?如果我們在現場,首先應該了解父母為什麼吵架,原因是什麼,如果他們吵架不說話了,我們可以分開進行勸說,了解各自想法,然後再互相勸解,當然要學會圓場,不能把雙方說話都對對方說出來,該說什麼話自己要拿捏好,盡量在安撫他們情緒的基礎上,如果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盡量早點和好。
第三步,如果是一方有明顯過錯,要背後勸說,希望能知錯就改,畢竟自己錯了,如果涉及原則問題,要「嚴肅處理」
第四步,如果父母還在吵架不止,而且還在當面吵架,那麼作為子女的我們,可以站出來大聲吼兩句:「你們不要吵了,影響到我了」。然後等他們不吵了再按著之前的步驟來解決。
第五步,如果父母吵架,我們不在場,我們是通過打電話,發信息才知道的話,那如果是一些小事的話,要分頭利用通訊工具盡量勸說父母和好,如果是一些大的事情的話,最好回家見面解決。
第六步,夫妻之間沒有隔夜仇,父母吵架了,應該也不要互相記恨,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做好子女應該做的,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才像一個家庭,才能有溫暖,作為我們也應該多關心父母,多陪伴父母。如果有一天,當父母站不穩了,走不動了,就像當年父母牽著我們的手一樣,我們也會牽著父母的手,陪父母慢慢走。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們愛你們。
了解他們吵架的原因:
首先要知道父母為什麼吵架,知道了原因勸起來會比較容易一些,其實父母吵架很多都是因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小事情。
在他們面前說一些彼此的好話:
多在他們面前說一些對方的好話,因為是父母,從小到大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爸爸如何愛護媽媽,媽媽如何照顧爸爸等等等等。
單獨找他們聊天:
單獨找爸爸以及媽媽聊天,問問看他們為什麼要吵架,然後順便再找他們開展以下思想工作,勸勸他們,和好如初。
多回去看望他們:
平時如果工作上不是特別的忙的話,就在工作日的晚上。或者周末,節假日的時候,多回去看望看望他們。
不要在當面說他們的不是:
千萬不要在他們面前說他們的不是,他們年紀大了,有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做子女的也要多多體諒。
多陪他們聊聊天:
回去看望他們的時候多陪他們聊聊天,也許他們只是說一些沒用的家常話,可是他們很寂寞,需要孩子陪他們聊聊天。
帶孩子陪他們多出去走一走:
如果有孩子的話,在周末帶著孩子帶著父母一起出去走一走吧,走出去了,散心了,他們彼此之間的心結也就打開了。
豐富他們平時的生活:
我們還可以豐富他們2個老人平時的生活,教他們象棋啊,跳舞啊等等,日常的娛樂多了,兩個人就不會天天吵架啦。
給他們多製造美好的回憶:
年紀大了,也許生活過的就很瑣碎了,可以帶2個老人,多去看看城市裡的新變化,一起去外面的城市走一走,2個人都要去哦,這些回憶也是很美好的,可以讓他們感情更好。
② 勸家庭和睦的一些話
一勸世人孝為本,黃金難買父母恩,
孝順生的孝順子,無逆養的無逆人,
老貓枕著屋脊睡,都是一輩傳一輩,
為人不把二老敬,世上你算什麼人。
二勸媳婦孝公婆,孝敬公婆好處多,
給你看門又幹活,又是你的看娃婆,
孝敬公婆免災禍,後來曾把孝名落,
我說這話你不信,以後你也當婆婆。
三勸公婆莫心偏,閨女媳婦都一般,
女兒不過常來往,媳婦常在你面前,
又做飯來又生產,鋪床疊被把飯端,
雖說閨女對你好,能在面前孝幾天。
四勸兄弟要互敬,你們本事同胞生,
兄要忍來弟要敬,有點家產不要爭,
有事相互多商量,要學桃園三弟兄,
千萬別學讒言語,信了讒言壞事情。
五勸世人莫好強,爭強好鬥惹禍殃,
要學先人張百讓,後增金人福壽長,
眾人都要想一想,百忍百讓萬年揚,
大家想想世上人,強景之人不久長。
六勸夫妻要互敬,相親相愛過一生,
有事夫妻多商量,不可任意胡亂行,
妻尊夫來夫愛妻,夫善妻賢度光陰,
和睦家庭人人美,莫叫二老掛心裡。
七勸妯娌要相和,和睦妯娌有擔波,
你做飯來她燒鍋,比你單獨強的多,
要是鬥嘴把家分,各人乾的各人活,
遇事兩家不相問,親戚鄰居笑呵呵。
八勸嫂嫂和姐妹,姐妹本是一門客,
常在一起多和氣,親戚走的熱合合。
九勸青年男女生,讀書學習下苦功,
下定決心把書念,考場上爭第一名。
十勸人生正當年,人家打架莫上前,
三拳兩拳人打壞,拉拉扯扯去見官,
打的輕了給人治,包工養傷你花錢,
打死人命要治罪,繩捆鎖綁下禁監,
別說你是人命案,姦淫燒殺不容寬,
爹又哭來娘又盼,妻子老少淚漣漣,
東鄰西舍為你嘆,親戚朋友掛心間,
要想居家見一面,殺人場上把命還,
你要聽了我的勸,勤儉持家香又甜,
多打糧來多掙錢,多賣糧來多存款,
利國利民有貢獻,要是有德又有才,
國家提拔你當官,當了官來要行正,
作弊受禮落罵名,當官要學包文正,
你要不聽我的勸,禍到臨頭後悔難。
③ 怎麼才能勸爸爸媽媽復婚
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因為能夠走到離異那一步是有多大的恨呀。
夫妻離異是有很多原因的,每一對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如夫妻間的感情不和,興趣不一,有的為錢,有的為了家務瑣事,還有的因為品性問題等等,最終的結果都是一個離字。
不知道你的父母離異的原因,如果是僅僅因為雙方的性格或是一些家庭瑣事,那麼不是什麼原則問題,這種情況下你是可以努力的。
父母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所以你在勸父母時更多的提到你在他們離異後的感受,盡力去表現出你的心裡的缺陷,以及你對他們復合的極度願望。想必父母一定會動心的。
④ 如果讓你現在給父母寫一封信,你會怎麼寫
你們是對我的人生影響深刻的人,可能我的諸多心結也在於得不到你們的理解和認可。我知道一個人很難完全理解和認可另一個人,即便是親子之間,而要求別人這么做更是困難。但是我還是希望我們之間能相互理解和接納。
你們說,希望我去做對的事,做同齡人做的事,這是為我好。我知道也能理解你們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突然退化到極其幼稚的水平時那種心情,換做是我也會為此焦灼吧,就好像伺弄20年的花突然沒有了要結果的趨勢。
我又何嘗不想一直順利地沿著設計好的曲線走下去?平穩又令人安心。但當下這個階段我確實碰到一些障礙,希望我們都能用包容而開放的心態去看待。我們沒有經歷和見過的許多事兒和道理不代表它不存在或者是錯誤的。我們現在已知的熟悉的許多事兒和道理不因為它被我們了解和使用就是正確的。說句可能讓你們不開心的話:有時我會想,因為你們是父母,所以對我說的話就一定是正確的么,為我"好"的好,一定是適合我的而且是我想要的么?在你們提供給我的信息與我在外界獲得的信息之間,我在細心比較呢。
我的心結,如老媽所說真的只有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打開。回顧過去揭開傷疤,讓人不適,讓人羞恥,可是我覺得這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一件值得的事:不斷用新的觀念和發展的眼光審視已經發生的事,正在經歷的事和未來的事。
如果我有孩子,我應該不會讓他/她覺得探索世界探索未知探索自己是件不值得做的,羞恥的事。任何情緒,任何狀態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如果不被尊重,它就會轉化成羞恥感。我想比較適合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有勇氣和信心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我想,你們也會希望我成長為一個有自己主見去做出人生選擇並為之負責的人,而不希望我是一個永遠只會聽父母話,聽領導話,聽權威者的話而不會獨立思考的人吧。
謝謝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不管怎樣,你們都給予了我你們能給予的最好的東西。我覺得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未作父母不知其艱辛。而且我也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不是其他人包括你們的責任。
作為孩子對待父母,我想我做到比較體貼與懂事了吧,不知你們有沒有感受到呢?不管你們做出怎樣的選擇,我都是或支持或中立的(不抱有評判態度),因為我知道你們有自由做出自己期望的選擇,過自己期望的生活。可是,我的選擇為什麼總是被你們質疑和否定?你們能不能給予我支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的選擇?我得承認你們的態度對我十分重要,如果得到你們的理解和認可我會獲得支持我繼續做這件事的安全感和信心。可是如果得不到你們的理解和接納呢?我會覺得很羞恥,是的不懂事不聽話就得不到接納,得不到接納就會羞恥得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嗯,這樣很痛苦很不好受。可是,我希望這種循環的模式在我這一輩得到改變,我得克服或者是學會與這種羞恥感共存,我得繼續做自己期望的事兒。
我知道你們盡自己最大努力來扶養和教育我了。也希望你們知道我也盡自己最大努力尊重,理解和愛你們了。但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小孩。每個人的認知水平,生活環境,甚至緣分等等因素都不盡相同,不能要求別人一定理解自己。但希望我們都能盡可能理解和接納對方吧,理解萬萬歲。
最後,老媽,你說過一句話我特別認同:我和你們我們是親人又是三個獨立的個體,有相交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人生。最近我也總能體會到,要書寫發生在同一時空的故事,有幾個人這個故事就有幾種版本。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都該為自己的人生選擇並負責,做出有利於自己幸福的選擇是應該被尊重和認可的,而且不該被別人批判和指責。尊重身邊的人,因為那是你自己的選擇。尊重人性,因為沒辦法對抗人的天性。老爸,老媽,不論你們之前或之後選擇什麼,我都尊重你們的選擇,我愛你們。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曾經我想拚命推開過你們,推開看起來不愉快的往事,覺得只要我不承認發生過就沒有發生過。但現在我覺得,那隻是過去的一部分,那是我應該接受的,屬於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不接納過去,就等於不接納自己的整個人生。希望我們都能接納自己和彼此,暫時接納不了的話也沒關系,接納自己包括了接納不接納自己的自己。。。哈哈哈,繞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