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如何與成年子女相處(一):過度的愛也會造成傷害
這位知友,父母應該如何與成年子女相處?
子女已是成年人了,作為父母的,在對待子女的方式也應該要變一變,不要再像子女小時候的那樣了。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與成年女子相處?
說話上要注意,不要動不動就罵,動不動就打
子女已是成年人,有他(她)的尊嚴;作為父母的,要懂得顧及子女的尊嚴,給子女的面子。
家裡有什麼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可以與子女一起分享
家裡有什麼事都可以與子女說下,分享給他們知道;與子女處於一個平等的位置。
家裡的事情,應該叫上子女一起參與
子女成年了,長大了;家裡的一些事情也叫子女一起參與決策;比如,家裡買房;采購電器;家私等等,這些可以叫子女參與;多聽聽子女的意見。
把家裡財政狀況攤出來給子女知道
讓子女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使子女有承擔家庭的責任心;若子女已參加工作,應該與子女商量,要子女承擔一部分的家庭開支;即使家裡根本不需要子女的那些錢來生活。這樣可以培養子女有家庭的責任心。
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時,可以與子女多聊聊人生的規劃
子女長大了,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平時可能會不容易透露他們的想法;父母就要多與子女溝通。
6
若子女已結婚,作為父母,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幫他們
在你們力所能及的地方多幫子女,幫他們照顧下他們的子女等等;大家互相理解,互相體諒;互相照顧;一家人和和睦睦的。
摘自網路經驗
B. 當父母對成年子女的缺點或錯誤不再指責時說明了什麼
父母跟成年的子女相處的確有很多問題。面對他們的缺點,應該委婉的指正。
做父母也是一門學問,要做好父母也不容易.特別是子女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獨立的職業生活家庭和獨立的人格,做父母的如何與子女相處,更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我認為:老年人與成年子女相處至少要做到:
一、不要偏心. 對晚輩要一視同仁,有好處要想到每一個子女;有重大的事情要與每一個子女商量,有困難要讓每一個子女共同來分擔,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千萬不要厚此薄彼`有親有疏,這樣會種下矛盾的種子.
二、不要猜疑. 發生了事情,應當向子女當面說明,不要在背後亂發議論,說長道短,特別是不可在一個子女面前說另一個子女的壞話.
三、不要斤斤計較. 父母不能不顧子女的經濟條件和生活狀況,向子女提出過高的經濟要求,也不要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與子女計較經濟利益。
四、不要冷漠. 平時不要對子女總是擺出一副長者的架勢,整天在子女面前板著面孔,沒有笑臉,特別是在有了意見分歧的時候,更不要對子女冷言冷語,冷眼相待
五、不要遷就. 子女有了缺點和錯誤,不能害怕鬧矛盾就不管不問,置之不理,一味地姑息遷就.
六、不要嘮叨. 對子女不懂的事情,父母有必要耐心指教,該批評的也不能閉口不言.但是子女已經成年,對過度的嘮叨,即使是真理,子女也可能會反感地頂撞和抵制.
七、不要偏激. 不要在子女背後胡猜亂想,不能在情況未明了的時候就盲目地批評指責.而且看問題不善於辯證地分析判斷,而是鑽死牛角尖,認死理,不分場合胡亂指責.
八、不要傳閑話. 作為長輩,不要隨便讓一個子女向另一個子女傳話,防止在傳話的過程中走樣變調,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九、不要挑剔. 對於子女的興趣愛好,如果不能苟同,也不必因看不慣而亂指責.只要沒有違背大的原則,就要允許子女持有獨立的見解和處世態度.
十、不要專斷. 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卻忽視子女的"對話權利",不尊重子女,不應該說絕對話,做絕對事.如果遇到與子女有分歧,也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唯我獨尊。
C. 人到老年,和兒女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學會得體的退出
人到老年,退居二線,家庭成了生活的重心。
那麼這個時候,如何與兒女相處,又成了一門重要學科。
作為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幸福與否,和子女的相處模式有著很大的關系。聰明的老人,都早早明白了這兩個字——放手。
父母與子女一場,終究要學會得體地退出。
學會放手,退出孩子們的生活,放手讓他們去做自己的決定,過自己的日子,是為人父母必修的功課。
不得不承認,人到老年,和兒女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
把孩子當成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保護起來,事事都要幫孩子做決定,永遠學不會放手,那麼你的孩子,就永遠也長不大,永遠都得活在你的羽翼之下。
等到你年老力衰,無法再護著孩子幫著孩子的時候,可能你才會發現,原來兒女早在自己的過度保護之下,喪失了在這個 社會 生存和拼搏進取的能力……
老話常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對兒女最好的成全不是事事把關、件件過目,而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懂得放手,讓他學會自己做決定,學會對自己負責,長大後更是要放手,讓他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學不會不放手,不相信你的兒女自己也可以很棒,那麼對於兒女來說,父母的愛無疑就像是鳥籠,是一種禁錮。
相反,父母懂得放手,兒女就能在跌跌撞撞之後,找到自己的路,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也能在 探索 和成長的路途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就感。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放手,就是一種最好的成全。
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說,自己做點小生意,兩個兒子兒媳都不願意把小孩給他帶。
那麼他也很看得開,反而落得個清閑,一個人自由自在。他說,兒子兒媳還是很孝順的,過年過節就把孫子帶回來給他看,他已經很知足了。
不得不說,跟那些喜歡抱怨兒子兒媳這不是那不是的老人比起來,這位老人很聰明,也很睿智。
永遠不要覺得你的孩子不能沒有你,相反,不過度參與孩子的生活,他們需要的時候就幫忙,不需要的時候就得體退出,那麼對於自己來說,就是最大的恩賜。
到了一定年紀,心思就不要一股腦掛在兒女身上了,自己要多為自己著想,多留出一些時間來取悅自己,把精力花在興趣愛好上,花在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花在煲湯 養生 、鍛煉和照顧自己上。
對兒女學會放手,不僅是對孩子的一種支持,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恩賜。兩代人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關系反而更融洽,相處更舒服。
人終有一老,我們沒辦法陪孩子一輩子,終究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生活的風雨,自己去過好自己的人生。
有些老人習慣了做家長,到老都還喜歡控制自己的兒女,一旦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就喋喋不休,其實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嚴重的話還可能激發兩代人的矛盾。
孩子們長大成後,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可以盡量住的近一點,想他們了可以多去串門,但最好不要長期住。
所謂距離產生美,不是沒有道理的,同一屋檐下總會小摩擦不斷。
對於小家庭的各種決定,對於兒女夫妻之間的矛盾,老人也不要去過多的干預,兒女問到了,就幫忙參謀參謀,給點意見,但具體怎麼做,還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不要要求兒女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因為承擔責任的也不是你,孩子們會有自己的判斷。
在帶孫子方面,不要和兒媳婦對著干,不要以「有經驗」自居,兩代人相差幾十年,沒有代溝是不可能的,唯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計較,多點包容,一家人才能和氣生財,
在居住空間和 情感 上、大事小事上,都給足兩代人空間,不過多去干預兒女的生活,就是父母最高明的「放手」。
人老了,要捨得為自己花錢,可以適當的花錢去 旅遊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林則徐曾說過一句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讀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意思是:子孫如果像我一樣,那沒必要留錢給他,以免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就更沒有必要留錢給他,以免增加他的過失。
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在長大後給他留下多少財富,給他存多少錢,而是一路以來,在成長過程中對他的教誨、鞭策,幫助他養成的良好習慣和品格。
那些才是他在這個 社會 立足的根本。
否則,孩子如果優秀,也不需要你的錢;如果不成器,給再多錢,也會給他敗光。
俗話說,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放手讓孩子去靠自己的勞動力賺錢,讓他知道生活的不易,從而懂得努力與珍惜。
別把一輩子都在為孩子的中國式父母,前半生的付出已經足夠了,剩下的路得讓孩子自己去走。學會放手,換種方式去愛他們,對自己和孩子都是更好的選擇。
一位父親寫給即將出生的孩子的信,曾刷爆了網路。
這位父親說:
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父母的希冀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這一生,為家庭為兒女,付出很多,最期盼的不過「 健康 」、「團圓」四字。
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奢望太多,放寬心,放開手,孩子們自會長成令你驚喜的模樣。
這篇文章說得很有道理,建議大家一定要發給身邊所有的中老年朋友們看看!
-END-
本文配圖:來源網路
# 情感 ## 情感 事務所##父母老了#
D. 做父母的怎樣和成年的子女相處和溝通
自古以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繁衍生息,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把子女含辛茹苦地養大成人,成家立業,父母也漸漸老去,本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父母和子女反而有點相處難,有的甚至矛盾重重,這也許不是父母和子女想看到的結果,有方法問題,也有思想問題。那父母該怎樣和成年的子女相處和溝通呢?
在和子女相處溝通中,我老公的同學大張老師和他妻子王大姐做的讓我們刮目相看。大張老師和王大姐是高中同學,畢業後分在同一個單位,王大姐在農業一線,大張老師在子弟學校當老師。王大姐開朗漂亮,大張老師儒雅書生氣濃厚,雖不是校園愛情,倒也知根知底。婚後育有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寵愛有加,女兒繼承了父母的優點:文靜,漂亮,愛好音樂舞蹈,從小就是學校的文藝尖子。初中畢業時,大張老師夫婦希望女兒讀高中,然後考大學,可女兒希望考3+2的音樂大專班,兩夫婦和女兒交流利弊後,最後隨了女兒的心願。
女兒畢業後,分到師部學校當音樂老師,男朋友在團場當宣傳幹事,王大姐夫婦勸女兒:你在市裡,他在團場,再說個子也不高,反正就是不樂意,這段戀情不了了之。很長一段時間女兒不再戀愛,可急壞了兩夫婦,最後兩夫婦放下身段給女兒道歉,並表示以後再也不幹涉女兒的婚事,讓女兒自己做主,後來女兒和同事喜結連理,皆大歡喜。
女兒婚後,和女婿一起進修專升本,接著孩子出生,親家又在內地,退休的王大姐就過去幫女兒帶孩子,並承擔了生活費,讓年輕人打拚事業沒有後顧之憂。後來女兒女婿想買台車,親家幫4萬,王大姐也幫4萬,其餘的小兩口分期付款。雖然王大姐有能力全款買車,畢竟自己能力有限,資源也有限,還得留點老底不是,也讓年輕人有點壓力,這樣力所能及就好,進可攻,退可守,不至於有什麼事情的時候被動!
大張老師每周回來一次,帶孫輩的任務由王大姐承擔,王大姐開始學習育兒知識,科學帶娃,網上查找食譜,忙的不亦樂乎。女兒女婿下班後,女兒和孩子親子活動,女婿洗碗拖地,王大姐上網學習,還有免費的老師,悠哉悠哉!
王大姐性格開朗,心中對女兒女婿孫輩的愛從來不隱藏,不包裹起來,時時顯露出來,擅長廚藝的大張老師周末節假日回來換著花樣改善生活,老兩口顯得很可親,也很可愛!
也曾有朋友調侃他倆對女兒女婿付出太多,王大姐總是笑笑:幫忙不求回報,子女們困難時幫一把,做女兒們的避風港灣吧!
河南妞認為:大張老師和王大姐和女兒女婿能和諧相處和溝通,有以下幾點。
01 尊重女兒,把女兒當朋友相處,不過多干涉。
02 放下架子,敢於承認犯過的錯誤。
03 經濟劃分明確,對子女救急不救窮
04 關心幫助子女力所能及,心甘情願,進退有致。
05 更新學習,創造共同興趣,參與子女話題。
06 克服障礙,心中有愛及時表達出來。
07 不求報恩,親情感召,讓子女感覺到家是心靈的避風港灣。
E. 中年父母該如何與成年子女相處
中年父母與成年子女相處是一門藝術,需要雙方的理解、尊重和溝通。以下是一些建議:
1.尊重獨立:成年子女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和生活方式。父母應尊重他們的選擇,不要過多干涉他們的生活。
2.保持溝通:盡管子女已經成年,但他們仍然是父母的孩子。父母應該保持與子女的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工作和情感狀態,給予必要的關心和支持。
3.建立信任:信任是任何關系的基礎,包括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父母應該信任子女,相信他們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4.提供指導:雖然子女已經成年,但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仍然可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父母應該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5.保持界限:父母和子女之間應該有一定的界限。父母不應該過度干涉子女的生活,也不應該對子女的生活進行過多的控制。
6.共享時光:盡管子女已經成年,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情不會因此而改變。父母應該盡可能多地與子女共度時光,增進彼此的感情。
總的來說,中年父母與成年子女相處的關鍵是尊重、理解和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諧的父母子女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