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家裡有老人死了以後,家裡的人不可以洗衣服或者洗澡,這是什麼風俗
這個習俗是這樣的,屬於一種守孝行為,因為老人過世之後的頭七天,整個家裡是處於一種非常悲傷的環境中,這時候不宜做過多娛樂事情,包括喜慶的事情也不能去參加,否則容易把這份悲傷傳染給別人家。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所以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盡量不要穿過於艷麗的衣服,也不要到處尋歡作樂,好好緬懷家裡老人!
Ⅱ 農村家裡父親死亡三年內不能蓋房風俗
迷信說法:三年內不能動土。但是,現在的人花樣翻新,出來一個【偷修日】。
如果你很迷信,就找本地會算者:幫算一下日子,選上很好的偷修日------- 就能破土動工修房子。
祝你順利,擁有好運!
Ⅲ 自己的親人長輩去世了為什麼不過一百天不能理發理發了會怎麼樣
在過去農村老人去世後有很多講究,比如說要燒五個七,燒百日,還有不能理發等等。過年期間的講究就更多了,不能貼對聯,不能放鞭炮,不能去親戚家串門,也不能接受別人到自己家拜年!
家裡老人去世後不能理發,這一條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在過去,老人們說如果家裡有人去世,那麼在100天內是不可以理發的,100天不理發,也就是說三個月不理頭發,對於長頭發的女性來說可能還可以,但是對於剃小平頭的男子來說,三個多月不理發是有些困難的,所以後來慢慢的就變成了燒完五七之後就可以理發了,燒完五七也就是去世35天之後。
之所以說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能理發,是對已逝人的一種尊重和悼念,在古代的時候如果是父母去世,即使在朝中做官的人也會請假回鄉丁憂,以表達自己的孝心和追思,在守孝期間通常是不剪頭發,不剃鬍須,住在墳墓日夜守護。記得在參觀孔林的時候,在孔子的墳墓跟前就有一個簡陋的小房子,那就是他的徒弟當年為他守孝而搭建的,過去更是注重去世後的禮節和孝道。不過流傳到我們現在這一代,沒有像過去那樣守孝幾年的說法了,就變成一段時間內不理發。
我倒是覺得不理發還有一個原因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既然父母已經過世了,那麼做子女的要盡最後一點孝心,留一點念想,所以不能在老人去世沒幾天就去剪發,這樣顯得很不尊重。其實無論是不能剪頭發還是不能剃鬍須,這些講究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為了表達對仙逝人的一種尊重和敬意的方式,不管去世後我們做了什麼,他們都看不見了,還不如趁活著,趁當下,多盡盡孝心,畢竟這些才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