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陳世美寧願死,也不肯認糟糠之妻秦香蓮
潘禮平團隊的「小戲骨」系列極為火爆。沒看之前以為就是一群孩子玩票性質的節目,可「入坑」之後發現孩子們的演技遠比筆者之前預想的要好上一百倍。從《白蛇傳》到《放開那三國》再到《紅樓夢》,孩子們進步飛速。
而今天想說的,是在看小戲骨《包青天》過程中的一些隨想。
小戲骨《包青天》翻拍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鍘美案》,在老版電視劇的基礎上加以改編,效果也相當不錯。筆者在看劇的過程中,瞥到彈幕里的一些言論。
有人認為秦香蓮告陳世美是在鑽牛角尖,認為她是過於依賴丈夫,缺乏獨立精神。
還有人認為她應該「見好就收」,不應將陳世美逼死。
更有人認為秦香蓮「作」。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其觀點是:陳世美寧願死也不願意認秦香蓮,那秦香蓮這個妻子做的該有多失敗啊,難道她自己不該反思嗎?秦香蓮逼死了陳世美,她的兒女長大了也會恨她吧。
若以現代的標准來衡量,這些觀點也許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些觀點其實都有一個通病,即站在「上帝視角」,以現代的觀念去評價鍘美案。這也是人們常有的傾向。
上帝視角有時能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但實際上,我們看書或者看影視劇,更應當結合時代背景來理解事情的發展和身在其中的人做出的選擇。
在這一前提下,秦香蓮實在敗答不應該擔這許多非議。
要知道,秦香蓮並非一開始就想置陳世美於死地。陳世美埋頭苦讀,是秦香蓮擔起照顧家人的重擔,陳世美進京趕考,家鄉發生飢荒,秦香蓮為了省下最後一點糧食給陳世美的父母和兒女,自己寧願吃糠。
交待這些背景,無意以此引起同情而進行諸如「你妻子對你家人這么好你還如何如何」的道德綁架,但由此可見秦香蓮起碼為人善良,人品端正。這樣的人,難道會壞到哪去?這樣的人,又如何不好相處呢?起碼作為妻子,我不覺得秦香蓮有哪點需要自我反思的。
陳世美父母離世,秦香蓮身背牌位帶領年幼的兒女千里迢迢來尋丈夫。此時的陳世美已然高中狀元,卻已成皇家駙馬。我們不知道陳世美內心的想法,臨行前父母的殷殷囑托他應該是記得的,對父母和秦香蓮許下的承諾不會都是偽裝。
但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也許窮苦出身的陳世美在高中狀元後受到了鋪天蓋地的贊譽,享受到了榮華富貴的滋味,就被沖昏了頭腦,也就忘記了父母妻兒。觀其言行,能感覺到陳世美將人性中自私自利的一面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當他看到一雙兒女,尚有幾分動容,但看到妻子,卻倏然色變。這時候他腦子里想的不是妻子為他的付出,而是將她看作毀壞自己大好前程的「災星」。
雖然陳世美極度無情,但秦香蓮卻並未恨他。她這個時候已經打算帶著兒女回家了。然而陳世美怕留下後患,決心斬草除根,派出侍從韓琦截殺自己的妻子兒女。就連韓琦聽到秦香蓮的遭遇都為之動容,最後為全忠義而自殺,可見陳世美心腸多麼冷硬。
陳世美見狙殺不成,又假意接秦香蓮回府說要承認她的身份,實則逼她在休書上按手印。在那個時代,女子被休是因為有錯,但秦香蓮沒有犯「七出」中的任何一條。我想,秦香蓮的委屈和憤怒並非是因為她從此沒有了依靠,而是因為陳世美的肆意污衊,將「莫須有」的罪名扣到她的頭上,損毀了她的名譽。
之後,陳世美又派人意欲將從家鄉趕過來作證的兩位老人殺死,由於展昭相救只殺了一位。這兩位老人都是從小看著他長大的鄉鄰。可以說,陳世美在這個過程中,所做所為毫無人性。
其實,陳世美的做法真的很愚蠢。本來他若是能息事寧人,給予妻兒經濟補償,那麼秦香蓮是會默然離開的。畢竟那曾經是自己的丈夫,而秦香蓮又是生性善良的人。
後來太後也出面調停,而包公也勸過秦香蓮,秦香蓮本來都接受了,可陳世美自作聰明,喊悄生生將秦香蓮逼到走投無路的境地,也激起了秦香蓮的血性。為何秦香蓮後來一定要將陳世美送上斷頭台?陳世美所犯下的罪行已然不是拋妻棄子那樣簡單了,這件事已經牽涉到太多的人命,而陳世美每一次「出招」,都是狠辣至極。
這種人,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可以說是渣男中的渣男。秦香蓮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到無路可退,兔子急了也咬人,何況人乎?而兒女們也不會希望有這樣的父親,他們長大以後,也不會怨恨母親的,畢竟這個父親曾經想要殺掉他們,雖說血濃於水,但做到了陳世美這個地步,兒女也就不必對他有親情了。
再說包拯,在斷案過程中,包拯絕不是聽到有人伸冤然後腦子一熱,就把人抓來嚴厲審問。相反,他有著縝密的思維和謹慎的行事風格。在第一次聽到秦香蓮的冤屈之時,包公的態度是息事寧人,同時派人去調查相關的證據。
『貳』 陳世美,為什麼寧死都不認秦香蓮
我覺得他是貪圖富貴,如果認下了秦香蓮,就算僥幸苟活了下來,以後做官也不會做的很高。
所以,陳世美是一個渣男,他撒謊騙皇帝,犯了欺君之罪,是為不忠,他雇兇殺人,拋棄自己的妻子,是為不仁,他不贍養自己的父母,是為不孝。這樣一個不忠,不襲伍孝,不仁的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怎麼可能會認下自己的妻子。
『叄』 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為什麼死都不認秦香蓮
「陳世美和秦香蓮」是包公戲里的兩個人物,京劇叫做《鍘美案》,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在鍘美案中,秦香蓮到開封府擊鼓鳴冤,狀告當今駙馬陳世美不孝父母,拋妻棄子,欺瞞皇上,停妻再娶!在包拯苦勸之下,陳世美依然不認發妻,實在是因為他"渣"的徹底。
陳世美不嫌棄貧民女子秦香蓮,秦香蓮願嫁給寒門子弟陳世美。秦香蓮千里迢迢進京尋夫,得知丈夫早已金榜題名,還當了駙馬,便闖入駙馬府。陳世美大驚失色,擔心榮華富貴不保,把妻子攆了出去。不僅如此,陳士美深恐有妻再娶的真相敗露,暗派韓琪殺死秦香蓮母子,以絕後患。
陳世美家庭條件艱苦,父母將他撫養長大,想必也是費或乎了一番苦心,好不容易,兒子大了,博得了功名,陳世美的父母卻沒有享過兒子一天的福。陳世美從進京的一刻起就"肢升失聯"了,贍養費沒有,精神關懷沒有,以至於父母在家鄉餓死,陳世美都沒有為其守靈安葬。
一旦相認了,就算能逃一死,但其他罪責在所難逃,功名利祿從此煙消雲散,他寧願死也要做皇家的鬼,也不要做回鄉下那個窮小子,所以他到死都不認秦香蓮。走向窮途末路的陳世美,只能橫下一條心,將不認秦香蓮進行到底了。
『肆』 陳世美為什麼死都不認秦香蓮
首先故事大概捋一下。各個版本不一樣。
大概陳世美讀書多年,秦香蓮照顧公婆,還有孩子。最後陳世美中了狀元。
公主看上了陳世美,讓他作為駙馬。陳世美隱瞞了全部信息。然後後來讓公主懷孕了!可是秦香蓮找到了陳世美。告訴他公婆都死了。她帶著孩子來了。
最後派韓琦殺了自己的一雙兒女跟秦香蓮。這已經是徹底喪失人性了!按照塞琵琶里的內容,秦香蓮在這里直接回家了!沒有去告狀,這也是很多觀眾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拿錢走人?
鍘美案里,被改變了!包公殺了陳世美。而且死陳世美也不認秦香蓮。
這個只能猜測。首先陳世美不僅僅是拋棄早前妻兒老小,他還有殺人未遂等罪行。然後他忘恩負義,嫌棄糟糠之妻蘆睜者。已經犯了眾怒,他的死,其實也是觀眾加上去的。
陳世美為什麼不認?可能是害怕公主生氣。一個是害怕丟人,一個是害怕坐實了罪行,所以不能認,而且他現在已經嫌棄秦香蓮了!認了就是得罪公主,也有了一個他嫌棄的前妻。而且最重要的是,必然被問罪,如果罪名坐實,多少會有處罰。甚至有可能被公主放棄。
從結果上看
而且認了有什麼用處?有人說他不會死?為什麼不會死?他的性質沒有變,第一打算拋棄並害死秦香蓮。如果只是認了秦香蓮,但是仍然拋棄秦香蓮。他還是渣男。認不認有什麼區別?
有人說認下來,或者給錢打發了?你們三觀真正。渣男出軌拿錢走人?秦香蓮沒有違反七出之條,憑什麼分開?至於給錢,秦香蓮不要錢,要的就是公道。這是所有人都看不懂的,人家要的是公道,不要錢。甚至陳世美願意回去,秦香蓮也未必接受。
所以除了殺了陳世美就沒有其他辦法。這是唯一的辦法。秦香蓮不要錢,她不要出賣婚姻。不能用錢補償就必須懲罰陳世美。
同時這個故事問題很多。第一陳世美在古代不是死罪。隱瞞家事,不算欺君之罪。陳世美不是死罪,是觀眾要殺人。而且陳世美娶得公主是誰的女兒?狸貓換太子中,兩位太後好像都沒有女兒。
李太後跟包拯關系好,跟公主沒有感情,因為不是她養大的。劉太後也不會,因為她算一位政治家,不會如此。所以陳世美原本也不是駙馬。是一位大官的女婿。
如果認了秦香蓮,大官的女兒只能是小妾。大官不是皇帝,可以強制接觸秦香蓮跟陳世美的婚姻陪薯關系。沒有七出之條不能休了人家。有骨氣的秦香蓮也不會收錢賣了丈夫。古代的價值觀就是成親了就是一輩子,除非女方犯錯了!不然秦香蓮被休了!她以後如何做人?秦香蓮沒有錯,就要被人看不起,她能不恨陳世美嗎?
敲黑板,劃重點。
古代不是現在。秦香蓮被休了是無法做人的?故事成型也應該是明清時期。禮法上秦香蓮被休了無法做人。給錢了她也吃虧。她一輩子抬不起頭。所以不可能拿錢和解。既然不能和解,陳世美認了也必然死。因為他不可能讓秦香蓮跟公主共同服侍陳世美。既然不能解決矛盾。
『伍』 陳世美為什麼死都不認秦香蓮呢
當時的陳世美,身中狀元,前途無量,位高權重,難道就不能妥善安置秦香蓮嗎?特別陸哪是劇情設置的宋代初年,「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還未盛行,婦女改嫁並不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歷史名人范仲淹、甚至是理學大儒程頤家中都有過婦女改嫁的記載。難道陳世美就非要致秦香蓮於死地,鬧到你死我活的局面嗎?這,就涉及到「陳世美」故事模型中,隱藏的一條暗線,從這條暗線,我們可以嘗試推斷現實歷史中的「陳世美」故事。
面對「冒貫」現象,宋代朝廷的打擊措施是十分嚴厲的,宋政府於元七年下詔:「諸舉人詐冒開封府戶籍取應者,杖一百,許人告,賞錢五十貫。雖已及第,並行駁放。保官及本屬官吏、耆長、書鋪,知情並與戶籍令詐冒者,並與同罪。同保人並殿二舉。」
不僅冒貫者本人,要遭受殘酷杖刑,取消及第資格,更會株連一系列官員,只要涉及到為其辦理戶籍手續者,都要連坐處罰。因此陳世美一看到秦香蓮,堅決不肯相認,因為這不僅涉及自身的利益,更涉及他背後那個權勢集團的利益。秦香蓮和一兒一女的存在,就像個隨時會爆炸的火葯桶,把陳世美和他背後的利益集團炸得粉碎。因此,可以猜想,不僅是陳世美,連同他背後的權勢集團,都會不顧一切地追殺秦香蓮和一雙兒女,滅絕隱患。
『陸』 陳世美為什麼死都不認秦香蓮
我個人分析陳世美是逗咐因為自私自利才不認,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被皇權壓制為了保護秦香蓮不敢認,提起陳世美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負心漢,為了貪念權勢,拋妻棄子不說,為了穩住自己的地位,還不惜殺害自己的妻兒,可謂是良心泯滅,幸好遇到包公才把這喪盡天良的陳世美給鍘殺了,其實看過《鍘美案》的人應罩搭該都知道,假如陳世美在面對包公時,能大方承認他和秦香蓮的關系,或許他就不會被鍘殺,但是倔強的陳世美寧肯死都不認秦香蓮,這也給人們留下了疑問,其實仔細分析下來無非兩個主要原因。
二,要是陳世美如實的告訴公主自己有家室,說不定秦香蓮母子就會遭遇不測。
公主是誰?公主就是皇上的寶貝女兒,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假如喜歡的必定會想方設法的去得到,所以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假如陳世美告訴公主自己已經有了老婆孩子,公主必定會鬱郁寡歡,終日茶不思飯不想的,這皇上那捨得自己的女兒受相思之苦,肯給會為了自己的女兒去鏟除障礙,這樣陳世美才可以毫無顧忌的跟自己的女兒在一起。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陳世美或許也是為了不讓自己妻兒被皇上賜殺,才堅稱自己和秦香蓮沒關系的,畢竟皇上是萬人之上的君王,他想要達到的目的,不擇手段都要達到。當然無論他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不認秦香蓮,也改變不了他負心漢的形象,況且他還殺妻滅子,內心這么陰暗惡毒的人,也難怪會被遺罵千年。
『柒』 陳世美為何到死都不認秦香蓮
陳世美為何到死都不認秦香蓮?「陳世美和秦香蓮」是包公戲里的兩個人物,京劇叫做《鍘美案》,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陳世美從前是個窮書生,在發妻秦香蓮的鼓勵和幫助下進京趕考,結果高中狀元。當時皇帝的女兒,也就是趙公主看中了陳世美,於是通過父親(宋仁宗)詢問陳的家庭情況。陳世美為了攀附高枝,對皇帝隱瞞了婚配和有一雙兒女的事實,聲稱自己是單身。趙公主心花怒放,於是陳世美做了皇帝的乘龍快婿,即成了當朝駙馬爺。
如果與秦香蓮相認了,那就不是他了,可以說是編劇的需要。人物形象是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的。往往是一些現實中人物的高度概括,不一定就是某一個人。當然,現在的「陳世美們」是不會輕易去死的,最多辦個離婚!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為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拋妻棄子,從情理上來講,很不是東西,但是從價值觀來講,雙方能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