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子女不養父母應該怎麼解決
法律分析:養老育幼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法律明確規定的義務。當贍養人不履行義務時須承擔民事責任。違反贍養義務造成贍養人權利受侵害,被贍養人可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判決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即承擔必要的贍養費義務。違反贍養義務的贍養人,違法行為的程度未構成刑法上犯罪時,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相應處罰。違法犯罪行為構成刑法某一罪時,贍養人須承擔刑事責任。實踐中贍養人行為會構成虐待罪、遺棄罪。
如果子女不履行贍養費的義務,父母可以通過起訴來要求子女履行該義務,情節嚴重時還可追究其刑事責任,並且要執行法院的判決,同時,在繼承遺產的時候,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子女會少分或者不得到遺產。
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義務,贍養是指子女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子女作為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兒子和女兒都有義務贍養父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七十二條 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權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和有關部門,對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申訴、控告和檢舉,應當依法及時受理,不得推諉、拖延。
第七十三條 不履行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職責的部門或者組織,其上級主管部門應當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 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致使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 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扶養或者住房、財產等發生糾紛,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有關組織進行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有關組織調解前款糾紛時,應當通過說服、疏導等方式化解矛盾和糾紛;對有過錯的家庭成員,應當給予批評教育。人民法院對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或者扶養費的申請,可以依法裁定先予執行。
第七十五條 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對老年人負有贍養義務、扶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扶養,虐待老年人或者對老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的,由有關單位給予批評教育;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六條 家庭成員盜竊、詐騙、搶奪、侵佔、勒索、故意損毀老年人財物,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七條 侮辱、誹謗老年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八條 未經許可設立養老機構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責令改正;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養老機構條件的,依法補辦相關手續;逾期達不到法定條件的,責令停辦並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Ⅱ 沒有養父母,沒有參加父母的葬禮的孩子還能繼承遺產嗎
沒有贍養父母的子女,一樣可以繼承父母的遺產,除非其他子女起訴其子女的不贍養老人的行為,法灶凳院會隱枯旅根據實敗配際情況進行分配
Ⅲ 子女繼承財產後,不贍養老人,可以要回財產嗎
如果繼承不是附條件的,則即使子女不贍養老人也不能要回財產,因為其繼承的這個行為是合法的。但是不贍養老人,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其承擔起贍養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Ⅳ 未撫養父母可以分遺產嗎
如果收養關系成立,養子女可以繼承養父母的遺產。根據《民法典》法定繼承人的子女,包括有贍養關系的子雹啟女,自收養關系成立以來,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適用法律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沖肆森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散畝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Ⅳ 兒子不養父母的房產繼承分配
依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如果子女不承擔贍養父母責任的,繼承權是有可能喪失的,所以能不能分父母的房屋,要依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Ⅵ 不養父母的兒子能繼承遺產么
遺產繼承,有遺囑的按遺囑處理,沒有遺囑的按法定繼承處理,由死者的父母、配偶及子哪消女平分。按法定繼承處理的,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卻不盡扶養義務的繼承人,應當不分或者少分。除非兒子有證據證明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能證明兩個女兒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卻不盡扶養義務,否則其要求沒有法律依據。建議兩個女兒也委託律師與其談判,必要時代理訴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第三款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條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旅蔽,適用本法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本法關於子女與父母的近親屬關系的規定。養子女與生父母以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李鎮知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Ⅶ 斷絕養父母關系還有財產嗎
斷絕養父母拍畝宏關系還有財產嗎
法律分析:
斷絕養父母關系後是沒有財產繼承權的。養父母與養子女解除收養關系後,養子女與養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行消除,是不能繼承財產的。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本法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襲冊適用本法關於子女與父母的近親屬關系的規定。養子女與生父母以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耐腔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Ⅷ 對不照顧老人還爭家產的人怎麼辦
對不照顧老人還爭家產的人,在分配遺產時,可以少分或不分。未贍養老人有權利繼承遺產,但無特殊情況下,會少分或不分。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Ⅸ 財產糾紛,兒子不養 父母把財產都給女兒怎麼辦
兒子不養 父母把財產都給女兒,那很正常的。兒子不孝,父母財產有自己分配的權利。
Ⅹ 哥哥不贍養父母卻要求繼承房產,怎麼辦
可以起訴到法院進行判決,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該不分或少分。這里包含兩個條件:首先,被繼承人經濟上或生活上有困難,需要繼承人扶助;其次,繼承人有條件和能力,卻不扶養被繼承人。兩者需要同時具備。如果被繼承人不要扶助,或者繼承人沒有能力和條件盡扶養義務,都不適用該規定。(1)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給予照顧。
繼承人只有同時具備生活有特殊困難和缺乏勞動能力兩個條件的,才能在遺產分配時給予適當照顧。所謂生活有特殊困難,是指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而不是指和其他繼承人相比生活質量比較差。這里的適當照顧是指分割遺產時,一般以該繼承人分得遺產能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如果被繼承人遺留下的遺產特別多,繼承人平均分配遺產就可以足額保證有特殊苦難的繼承人的生活,就沒有必要加以照顧。
(2)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這是民法典「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的體現。盡了主要贍養義務主要是指對被繼承人的生活提供了主要經濟來源,或在勞務方面給予了主要扶助。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一般而言,他們對繼承人所盡的扶養義務要比那些不與被繼承人生活在一起的繼承人要多一些,所以,法律規定可以多分遺產。但是,如果繼承人和被繼承人生活在一起而不照顧被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不僅不能多分,而且還要少分。需要指出的時,這里是可以多分,而不是應當多分,不具有強制性。
對於遺產的繼承處理,應當首先以父母的遺囑為准,法律上明確了對於遺囑繼承的效力是優先於法定繼承的,如果父母死後明確規定了遺產的繼承人的,那麼應當按照遺囑的繼承人來進行合法的處理,沒有指定繼承的,可以按照公平平等的原則來進行法定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