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跪求 跪求 孝敬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帶著目的的孝敬父母,也就是說為了求福報而恭敬供養父母,會有福報。但如果不帶目的的孝敬父母才是清凈的孝敬,是真孝敬,所得的福報是無量無邊的。不求福報反得福報。
其他的宗教如何解釋我不清楚,同為利益眾生,即是善,在此不做冒犯。
人的福報是不同的。有的人作惡也衣食無憂,榮華富貴。而有的人一次放縱就得了艾滋。這就是福報的不同。有人面對即將來臨的福報,卻難以承受,甚至損命,武大郎娶潘金蓮就是例子。福報難以承受大福報。福不配位,也許好事會變成壞事。
所以要提醒自己要惜福。若是自覺福薄的人就更不能學著富貴人作惡,自己遭殃要比人家快得多。
不孝父母,即使拜佛求神也無用。應視父母為佛,視世間一切善為佛。這樣才是真信仰,否則只是消遣,回報自然相差甚遠。
求福報自然可得福報,但不為貪圖只為行善孝養父母長輩,則福報無量。還可將功德發心迴向利益一切眾生均能離苦得樂。由此善心,功德翻番增長。
推薦你《了凡四訓》,有電影版,在網路搜索視頻,可在線觀看,中國歷史上典型的積福滿願的實例。有所求,有所應,得功名,得壽命,得子。可以受受啟發...
『貳』 佛教孝敬父母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叄』 什麼是供養
供養是指用一定的物質,或者精神方面的付出,來給所需要的人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錢等等。其實,我們不但要懂得給需要供養的羨飢埋人提供幫助,同時,對我們自己,我們也要給懂得供養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福報甚深,好運連連,人生從而無憾。那麼,在我們一生中,我們究竟要供養哪些人,或者哪些屬於精神上的東西哪?
第一、我們要懂得供養自己的父母
佛經上說:供養父母的功德,與供養菩薩的功德一樣啊。我們盡心供養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就與你供養彌勒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這樣的菩薩一樣大啊。所以,父母就是我們家中的兩尊佛,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個人,不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即使在外面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如果不孝順父母,那麼,這樣的人,福報估計也是打水漂,沒有一點兒效果。而懂得好好孝敬父母,我相信,這樣的人,肯定就是有福報的人,人生的運氣也會不斷地到來。
第二、我們要懂得供養自己的身體
都兄螞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好身體,即使他們有再好的人脈資源,再好的物質條件,再好的發展機遇,在健康面前,都成了一種扯淡,一種難以言說的痛。所以,我們要懂得好好供養自己的身體,抽出時間,去調理自己的身體,去鍛煉自己的身體,去放鬆自己的身體。甚至可以通過適當地吃喝玩樂,讓自己開心,愉快,保持健康的身心,我們才有本錢接受我們人生的才氣,福氣,財氣,和其它的福報的來臨。
第三、我們要懂得供養自己的愛情
愛情,是世間上最美好的一種情感肢埋,兩個人,有緣走到一起,就要懂得好好珍惜,好好供養彼此的情感。能讓對方開心的事情,我們多做一些;對戀人(愛人)噓寒問暖,要成為一種本能。同時,在很多方面,我們都要做好愛的供養 :懂得為對方著想,要用自己真摯的情感,和自己的戀人(愛人)好好相處,把美好的愛情,好好供養著,滋潤著。只有這樣,婚姻幸福的福報,才會來到我們的身邊,幸福的日子,我們才能長長久久。
第四、我們要懂得供養自己的靈魂
供養自己的靈魂,是一種看似很高尚的片語。畢淑敏說,所謂幸福,就是靈魂的成就。周國平說,所謂人生的圓滿,就是把命照看好,將靈魂安頓好。其實,我覺得,供養好自己的靈魂,並沒有那麼多深邃的東西,我們做人,只要懂得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好好做人,好好幫助人。
『肆』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和供養父母的區別
老法師---佛說:孝養父母,比供養三賢十聖的功德還要大。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薩都降臨他家裡呵護保佑。佛經上說,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等於供養佛。佛常講,你家裡有兩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養父母,而去供養佛,佛不會接受。
佛說:孝養父母,比供養三賢十聖的功德還要大。
佛陀的教誨,第一就是教我們孝養父母,知恩報恩。孝養父母是覺悟的行為,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孝養父母的。孝順是隨順性德,不是隨順煩惱,不是隨順無理的要求。懂得孝道,懂得孝養父母,佛法才有根。佛法是師道,在佛法裡面有沒有成就,實在說要看他對於這個師道做到了多少。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懂得孝親,而後才知道尊師,所以至善圓滿的教育還是要從孝親尊師上去紮根。
人不知道孝順父母,就不會懂得尊師重道,這是一定之理。「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孝親尊師」常常是相提並論。
「孝親」非常重要,從孝親這才能夠「尊師」。我們對老師真正能夠尊敬,老師的「道」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做師長的,要教學生孝養父母;做父母的,要教子女尊師重道。佛法教學的目的,是教我們開發性德,教我們明心見性的。我們的心地,本具無量智慧、德能、才藝;孝道與師道,是開發心地寶藏的鑰匙。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開發的道理?這開發的工具,就是「孝敬」。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孝敬」這兩個字擺在第一。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不孝順父母的,沒有不尊敬師長的。學佛的人不曉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這個佛法決定是不得其門而入。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是違背性德,去搞六道輪回。一個人,如果不孝養父母、不奉事師長,什麼成就都談不上。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薩都降臨他家裡呵護保佑。佛經上說,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等於供養佛。佛常講,你家裡有兩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養父母,而去供養佛,佛不會接受。我們要以孝順父母的心,來服務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薩的心,來恭敬每位老人。大乘佛法,是以孝道為基礎;孝道到極處,就圓滿成佛。要幫助父母破迷開悟,常生歡喜心。養父母的身,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志做到圓滿,孝道才圓滿。
佛門講,能夠勸父母念佛求生凈土,叫父母從此以後永遠不再受輪回的苦報,這是大孝。
『伍』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本事經》里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意思是說,世間有智慧的人,都會對父母特別恭敬,恆時供養,讓父母心生歡喜。
釋迦牟尼佛在多部經典中宣說了子女孝順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1.世間和出世間的恩德有四種:第一種就是父母恩。
2.母親對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萬億年)的時間來說也說不完。媽媽思念孩子,沒有什麼比得上。從懷孕開始十個月,行住坐卧受苦惱卻不能說出來。想要吃什麼穿什麼,雖然得到了也不歡喜,擔憂的心沒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著好好生下這個孩子。當遇到產難時,就像百千把刀來割。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歡歡喜喜,寶寶一聲哭啼,十個月受的苦,媽媽都忘光了,就像聽到美妙的音樂一樣快樂。寶寶睡在媽媽的肚子里,由媽媽的甘露泉喂養,這個恩德,就算高山也比這低,就算大海也比這淺。如果能夠隨順母親,不違背母親的心意,天人都要護念他,福德是無盡的。如果用一劫的時間,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軀的肉來養父母,這樣都不能報答父母對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誰最富有,誰最貧窮?家裡有媽媽在,這叫做富。媽媽不在,叫做窮。媽媽在的時候,叫做日中,媽媽不在了,叫做日落。媽媽在時,叫做月明,媽媽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養父母,這和供養佛的福德是一樣,沒有差別的。
4.有福的人,請一百個持戒高僧大德,一百個仙人,一百個朋友到裝滿七寶的地方,供養百千種上妙珍膳,垂瓔珞,以百寶庄嚴床卧具,以百葯治療病。就這樣做百千劫,這樣得到的福德,還不如一念孝順心,用一丁點東西,供養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養父母功德的百千萬分之一。
5.佛說:從地上積累珍寶,積累到二十八天,拿這么多珍寶去布施別人,不如供養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會大過孝;最大的惡,不會大過不孝。
7.世上要是沒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親放在左肩上,母親放在右肩上,這樣千萬年,衣被飲食,床座卧具,病瘦醫葯,即於肩上放屎尿,也報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養父母師長,這是「失意罪」。
10.修世間法的時候,要從供養父母師長里修。
11.我曾經因為四件事情舍棄我的生命,一是,為破眾生各種煩惱。二是,為了讓眾生平安快樂。三是,為了除掉自己貪著自己的身體。四是,為了報答父母生我養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贊嘆孝順父母,我在無量劫中經常贊嘆的。
13.如果人少許供養父母,這樣獲得的福德無量,而少許不順父母,罪也無量。
14.有八種人,你要毫不猶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遠來之人、六遠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種恩最難報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來恩,四是法師恩。所以供養這四種人,會得到無量福報。
16.用飯食供養賢聖,這不如孝順侍奉父母親。
17.我世世都奉持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後成為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18.世上的父母應該極親極愛的,可是眾生輕慢父母不尊重;我現在為了摧伏這種我慢,所以為此出家救護。
19.菩薩世世都用時令鮮果供養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薩世世都這樣對父母——如果父母睡著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聽的聲音。如果有好吃的,不會獨吃,總是先給父母吃。
20.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獄。
21.眾罪最惡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順父母,自己的東西都拿給妻子兒女,或者把父母的東西,自私給妻子兒女。父母好話,自己不肯聽從,甚至為護老婆而罵父母,這種人叫做「世間最大劫賊」。
23.不孝父母,輕慢尊長,將墮落三惡道。
24.想往生西方凈土,要修三種福。第一種就是孝順供養父母師長,不殺生,修十善業。第二種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儀。第三種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也勸別人讀。
25.得到大財物,要先供養父母師長和尚法師。
26.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衣服飲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為這樣孝順供養父母的因緣,自致成佛。
27.眾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內的最大勝福田。
28.佛告訴迦葉長老說,眾生惱亂父母,讓父母心憂惱,得多病報。供養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報。對父母沒有愛敬心,得醜陋報;愛敬父母尊長,得端正報。
29.佛對阿難說,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慈心孝順供養父母,這個功德殊勝難量。我過去世,慈心孝順,供養父母,甚至捨身肉濟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這個孝順供養父母的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為孝順父母的福報。
30.如果讓父母生氣,子女會遇到生活中的各種不順,牴觸頂撞父母,沖父母發脾氣,很快就會有不順。
願所有眾生都能夠孝順父母,供養父母。願我們把一切布施、一點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迴向給父母。願一切如母眾生皆能遠離痛苦煩惱,究竟解脫。
『陸』 孝敬父母是最大的功德
孝為百善之首,其實,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孝敬父母的感恩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柒』 做什麼功德可以使父母健康長壽
我做什麼功德,可以讓父母健康長壽?
答:及時供養父母,戒殺放生,把功德迴向給父母,可以讓父母健康長壽。
父母做什麼功德,可以讓自己長壽?
答:戒殺放生。
我戒殺放生,父母殺生吃肉,還能得到長壽嗎?
答:不能。應該共同戒殺放生,最主要,本人應該戒殺放生。
有的屠夫也活得很好,為什麼?
答:他和這個職業有緣,過去做過被屠宰的動物。
如果沒有屠夫業緣卻做屠夫的職業,會怎樣?
答:首先殺生會有恐懼感,因為別人不欠你的命你仍然殺之。其次,來生會墮入惡道,做動物。
屠夫會不會墮入惡道?
答:會。
如何不墮入惡道?
答:依止《分別善惡報應經》:眾生業有黑白。果報乃分善惡。黑業三塗受報。白業定感人天。……有十善業應當修習。若十惡業汝應除斷。
什麼是十善業?
答:不殺生,不偷盜巧取豪奪,不邪淫違法猥褻,不兩舌說是非,不惡口辱罵他人,不妄語詐騙他人,不綺語言過其實,不貪欲,不嗔恨,不愚痴。
我閱讀《分別善惡報應經》說法為何和你說的有出入?
答:我說的十善參考為網路。經中原文如下:
何業獲報人間。有十種業。何等十業。一離殺生。二離不與取。三離非梵行。四離虛誑語。五離雜穢語。六無離間語。七離粗惡語。八離飲酒食肉。九離痴闇。十離邪見諦信三寶。修如是等十種聏業。獲報人間。
『捌』 佛經上說:若以一毫物, 用布施諸佛, 八十千劫中, 巨富具財寶。 又說:供養父
不知道你寫的在哪部經書里,但佛講的布施功德大小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看布施者發什麼心。如果布施時發的心很大,敬沖者比如觀想自己這一點力量布施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那麼功德就會很大,反過來,如果布施的時候只想著自己未來的福報,那這個的功德就要小。
看佛經要前後文對照。你引用的這個偈子,前面一定講判衡了要怎樣做才能讓一亮薯毫物有八十劫大富貴的果報。
『玖』 供養父母有何功德
沒有功德,是應該以及必須做的
這個問題,就好像有人問,不犯法有什麼功德一樣,你不犯法沒人給你發好市民獎,更沒人給你錢,但你要犯法了,那就要坐牢槍蹦,你明白了嗎?
付出超過得到的時候才有功,沒有得失計較的時候才有德,而對於父母,你就是付出再多,只要你曉得連你都是父母造的,沒父母就沒你,所以你無論怎麼付出也不可能超過父母給予的,怎麼可能還奢求功德,也就沒有功德了。
『拾』 到底是放生第一還是供養父母功德第一
可以肯定地說,孝養父母為第一。
一切佛經以孝道為根本,中國四大菩薩表法,以地藏王菩薩為首,地藏-觀音-文殊-普賢。
地藏是孝道,有了地藏王菩薩的孝道,才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有了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才有文殊菩薩的智慧,最後才是普賢菩薩的落實(執行到實處)。
所以,慈悲智慧執行落實,一切都要以孝道基礎,佛法離開孝道二字,就不存在了。
古師大德曾說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又談何對眾生的慈悲?
如果某人對父母不孝,卻對同事朋友很好,那此人一定是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