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孩子犯了錯,家長要包容呢
為什麼說孩子犯了錯,家長要包容呢?
1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能否包容?
2
是孩子就可能犯錯,也應該犯錯誤,父母要給孩子改錯的機會。包容能培養孩子的情懷,使他不迴避錯誤,又能善解人意。在包容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極富耐心。
3
孩子犯了錯,期盼著父母的包容。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地犯錯、認錯、知錯、改錯中成長的。當孩子犯了錯誤,要允許他改正,有的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就嚴厲地批評,甚至說一些過激的話來刺激孩子幼小的心靈。什麼「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你乾脆死了算了。」「滾出這個家門。」「從今往後我和你斷絕父(母)子(女)的關系」等等。法律上能斷絕這樣的關系,但是親情上卻永遠也斷不了,因為那是你的孩子。
4
當一個人絕望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親人的包容。家長永遠是孩子心中最後的底線,家庭永遠是浪跡天涯的遊子最後的歸宿。父母能夠包容孩子,孩子就有膽識直面錯誤,有膽識改正錯誤,有膽識嘗試新的生活。
5
孩子難免會犯錯誤,有些家長常常是在事前提醒,事後責罵,千方百計去補救,結果是家長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卻一點感覺也沒有,甚至還嫌家長煩,下次錯照樣犯。你是否想到過自己犯了錯誤,要自己承擔後果呢?
6
我們提倡包容孩子的錯誤,實際上是給孩子一個自省的機會,這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大有好處,使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和面對挫折與失敗時採取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包容孩子吧,你會發現孩子將給你一個驚喜,因為你的包容給他提供了一次改正錯誤的機會,有了機會,孩子才能有時機去改正所犯下的錯誤。
本期編輯:陳錫龍更多資訊請關注「微視青島」
㈡ 那些一心一意為孩子好的父母,無數地包容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
說實話,教人育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為什麼,有人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終身的事業」。可見,生兒育女,並將其培養成人,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業呀!
可否從一下幾個方面,談談一些看法:
其一,關於對孩子好的問題。
為孩子好,沒有那個父母不想自己孩子好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這是常態。
不為自己孩子好的父母有嗎?
答:在這個世界是很難找得到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個說法,實際上也是突出強調的說父母對孩子好的問題。
其二,關於對孩子包容的問題。
這里重要的是,哪些能夠包容,哪些不能夠包容,包容或者不能包容,也是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這里對於家長的評判,也是一件很重要的考驗。
孩子的一些先天因素,你不包容也得包容。比如,自己的孩子生下來像父母誰啦,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是白還是黑,長得好看不好看,智力優劣如何,等等,很多個體生命屬性特徵的問題,作父母的都得包容,自然承受這些自然特徵。除特別異常情況外,不包容也就不正常啦。
為什麼說,「龍生龍,鳳生鳳,……」雖然是唯心的,但是也有他的一定的合理性。這里的說法的意思,從本質上來講,強調的是遺傳因素的重要性。也即先天的,自然的,一般人力不可人為控制的成分。
其三,關於對孩子不能包容的問題。
這里,實際強調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這里講的教育,是指父母的家庭教育。對於父母,你是對孩子是怎麼教的,怎麼養的。
這里的家庭教育,與學校的義務教育等,是不太一樣的的。學校的教育,對每個符合條件就學的孩子都是同等開放的,這里不在過多的論述強調。
不同的家長,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教育方面,不同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個體秉性特徵,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總體方向,大多都是向上,向善,向好。這里的「向上」、「向善」、「向好」的主旨,不講,做父母的,也是不言而喻的。
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做父母的是要及時糾正的,是不可放任包容的。
記得三字經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其四,關於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的問題。
這個不是什麼復雜的問題。
生兒育女,生他養他,一定要把他培養成人,突出的是,至少自己能夠自食其力。
該教育的教育啦,該培養的培養啦,該花費的花費啦,該盡到的職責盡到啦,等等都盡力啦。
簡單的講,就是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啦,學業完成啦,已經走向 社會 開始工作勞動啦。
至於孩子將來,能夠成什麼材料,那就看他的造化啦。
總體講:
在遵紀守法,遵守道德,遵守公序良序的前提下,
能成大才成大才,能成小才成小才。
能點幹啥,就幹啥。
適合干點啥,就幹啥。
基本的要求是,對國家、對家庭、對 社會 ,做個有用之才。
條條道路通羅馬。
生活道路千萬條,就看你走哪一條。
這里包含了,家長如何對孩子好的問題,如何對孩子包容的問題,如何對孩子更好的教育問題,如何確保自己的孩子全面 健康 成長的問題,如何更好的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問題,如何更好的享有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問題。
歸根結底,是個大問題。
是個不可有半點馬虎大意的問題。
問題提的好!
三言兩語,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一心一意為自己的孩子好,甚至嘴裡不吃也讓給孩子吃,都希望他們快高長大,那是每個做父母的願望,祈禱孩子們吃飽穿暖 健康 成長,玩好睡好過好快樂美好的童年。
特別是已經的這個年代孩子少,頂多兩個那有不珍貴的,甚至比自己的命還重要,含在嘴裡怕化了,背在身上又怕掉了,總是不放心,到了讀書時又擔心被人家的孩子欺負,當然了,心地善良的父母這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撩事斗非欺負他人,讓自己來惹事上身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那些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的父母,比如現在有許多上幼兒園,甚至還要小些深迷網路,甚至有些孩子晚上回到家裡不做作業,用手機玩 游戲 ,白天上課又交不出作業,父母也不管管無數地包容任孩子去玩。
曾經聽過村裡有部分的父母是這樣說的,玩 游戲 也可以活動孩子的大腦,特別是男孩子沒點活潑,書讀的太多了,長大了也未必就會掙大錢,做生意,或做其他財路都得靠自己的大腦轉的快,才是有出息的好孩子。
各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同時也要靠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懂得變通,有些孩子小時候懂事,聽話,到長大了,又未必有這么優秀,有些孩子小時候很叛逆,只要父母教育的事都聽不進去,到孩子長大了,卻很懂事。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布管大人和孩子沒有不犯錯的,要對包容有所理解,家庭教育和思想觀念有很大的影響。家庭和諧和早教得當。從小自律,尊老愛幼,長大了都是對 社會 有用的人,愛家,愛國,愛 社會 。
父母基本都是一心一意為孩子好,這是人的天性。但無限制包容孩子卻是不明智的,不利於他的成長。
動物大一點就逐步放單獨立生存,人也一樣。過多包容甚至溺愛除了會慣壞孩子,還會導致他能力差。
日本小孩冬天露小腿,分發午飯,自己背書包,做強健運動,以鍛煉孩子的抵抗力、意志力和責任感。
過多包容還可能導致孩子不懂感恩成為白眼狼。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孩子吃點苦,因為人生不總是彩雲。
父母都想做孩子最堅實的保護傘,保護著孩子長大成人,但是我們一定要記得沒有經歷過風雨的孩子,很難,真正的成人成才,最終自食其果的還是自己
為孩子好都是做父母的天性。但是有些父母確實是愛的泛濫了,對孩子的要求無限度的滿足,很容易養成一個驕橫跋扈不知感恩自私自利的巨嬰!說實話,這樣的孩子現在挺多的[捂臉]你去看看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是孩子第一,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尤其是老年人,隔輩親,對孩子那是百依百順[捂臉]我認為,愛孩子是沒錯的,老話說的好「慣吃慣穿,不慣毛病」,就是說在生活上可以盡量給予孩子較好的條件,但是不能忽視教育,尤其是道德素質,規矩,禮貌,禮讓,感恩等教育要從小做起,從點滴生活細節上去教育!發現那些小毛病要盡快幫助糾正,別相信樹大自然直!從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成就可用之材,細心呵護很重要,及時修剪除病也很重要!
所以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人生觀,自律,嚴格的養成自己的好習慣多麼重要,家長其實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家長必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一點是沒有變通的,家長的自私,無賴,影響著孩子,孩子心照不宣的模仿,等壞習慣養成你再去呵斥他,以為時己晚,再加上家長沒有辦法調理,就為 社會 培養了一個害群之馬!
我想想就知道這樣的孩子將來在 社會 上會怎樣,嬌橫的脾氣養大的孩子學習不會太優秀,因為沒有自律,沒有良好的心理認知,別人或老師說的話是很難聽進心裡去的,長大後也不會順理成章的為自己的某些不成熟的想法打成問號,而是一味的從老子天下第一的觀點看侍周圍的人或事,這個孩子的前程就毀了!
希望家長從小給孩子培美良好的認知,自律,有自尊心的生活在愛大家,大家也愛孩子的芬圍里,讓孩子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己去自律,去解決自己的不願吐露的心聲,從而 健康 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
慈母多敗子,把他們該學的勞動技能全承包了,你包容他們,到 社會 上是沒有人包容她的,不是在幫他們,而是在害他們
如果父母沒有原則一味地包容孩子,其實就是溺愛了。老話說的好「溺子如殺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成年之後很難適應 社會 ,也不會與人相處,最終會導致人生的失敗。
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是 社會 的產物。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父母脫不了干係。如果家長不及早(三歲以前)地對孩子實行言行習慣的養成教育,家庭教育就已功敗垂成,七歲前如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將事倍功半。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相當可靠。細來偷針,大來偷金亦是古訓。
父母一輩子的功德在於生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讓其對 社會 對人民有益,並無害於 社會 ,無害於人類。
人最終要回歸 社會 ,與 社會 接軌,所以不被 社會 包容的言行惡習家長不應包容孩子。因為家長包容, 社會 不會包容。長大走入 社會 ,將會被 社會 排擠、唾棄……失去成長的土壤。
㈢ 父母教育孩子一味的寬容和容忍,都會帶來哪些後果
隨著生活條件越變越好,老一輩當年那種艱難的生活環境很多孩子已經很難想像到了,而隨著吃苦記憶一起減少的,還有孩子的吃苦能力。再加上家長的溺愛和過度保護,越來越多的孩子難以養成堅強的意志力,承受不起挫折的考驗,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很難適應社會,更不用說成功成才了。所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苦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必須重視起來。
適度的寬容,對於改善人際關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這種寬容,指的是對於子女或別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的過失、過錯採取適當的「羞辱政策」,有效地防止事態擴大而加劇矛盾,避免產生嚴重後果.